四川:劃分四類地區 分區分類防控

2020-12-06 中國政府網

我省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劃分四類地區 分區分類防控

無現症病例區:實施「嚴防輸入、嚴陣以待」防控策略

散發病例區:實施「減少輸入、阻斷傳播、精準救治」防控策略

社區暴發區: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加強救治」防控策略

局部流行區:實施最嚴格防控策略,堅決切斷病例輸入輸出

我省將以市(州)為單元,根據疫情狀況分為無現症病例區、散發病例區、社區暴發區和局部流行區等四類地區,科學實施分區分類防控措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2月4日下發《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從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全力做好患者救治、科學實施分區分類防控、做好醫療衛生物資保障、加強疫情信息公開、提升衛生科技水平、確保生產生活秩序、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和加強組織領導等十個方面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明確,無病例或最後1例病例治癒出院且14天後無新發病例的,為無現症病例區;僅有個別現症或若干散發病例的,為散發病例區;病例明顯增多,發生聚集性和暴發疫情,或出現持續傳播的,為社區暴發區;短期內迅速傳播蔓延,波及該行政區內五分之四以上縣(市、區)的,超過全省平均或達到全國重點疫區流行強度,為局部流行區。

如何落實分區分類防控措施?通知要求,在落實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措施基礎上,無現症病例區,實施「嚴防輸入、嚴陣以待」防控策略,開展重要交通樞紐衛生檢疫,加強監測發現、預檢分診,規範發熱門診等工作,保證正常經濟社會運行。散發病例區,實施「減少輸入、阻斷傳播、精準救治」防控策略,控制新增輸入病例,落實聯防聯控、病例救治、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等措施,保證國計民生相關經濟社會活動有序運行。社區暴發區,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加強救治」防控策略,加強病例監測報告與傳染源管理,暫停人群聚集活動,遏制下代病例劇增,嚴格落實「四集中」要求,確保重大經濟社會活動正常運行。局部流行區,實施最嚴格防控策略,堅決切斷病例輸入輸出,全面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措施,必要時依照有關規定採取停工、停業、停課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至市外、省外、境外等,確保群眾基本民生和涉及全局的重大經濟活動運行。

我省要求各地各部門堅決遏制疫情蔓延,進一步加強重點群體摸排,加強農村地區的防控工作,加強流動人口監測,強化傳染源管控。做好春節後返程高峰疫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人員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防控責任,充分運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加強人員流動情況分析,掌握流入流出情況。

如何全力做好患者救治?我省要求加強科學救治,堅持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運用網絡技術做好群眾諮詢、自檢、及時就醫指導,統籌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調配,將重症病例集中收治,安排專家團隊,實行精準治療,盡最大可能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優化醫療資源,加強醫療機構內部感染防控。

我省要求各地各部門全力抓好生產。強化水、電、氣、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創造條件組織、幫助、支持醫療衛生物資生產企業儘快復工復產,達產滿產。支持各醫用防護品生產企業加強技術改造並盡力擴大產能,開足馬力加大生產。開闢「綠色通道」,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相關企業轉產醫用防護用品。加強統籌調度,加強市場監管。

通知明確提出,通過加強科研項目建設、加強實驗能力建設、加強藥品和疫苗研發來提升衛生科技水平。積極動員全省科研院所、醫藥企業加強醫藥基礎、臨床和公共衛生研究,開展疫情防控相關項目及創新平臺建設,加快診斷和治療製劑及疫苗研發工作。開闢成果註冊審批「綠色通道」,加快成果轉化和臨床應用。

我省要求,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儘快恢復經濟社會正常運行。

按照要求,各地各部門應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加強疫情研判分析。各地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和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及時主動發布當地最新疫情情況,不得緩報、瞞報、漏報。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設立社會公開電話(028-86601431),在省政府網站開設專欄,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接受社會監督。(記者 袁婧)

相關焦點

  • 劃分四類地區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
    (一)精準劃定疫情分區以縣域為單元,動態研判不同區域風險等級,分類實行差異化策略,精準預警,精準施策,精準落實。根據疫情風險程度由高到低分為4類地區。一類地區:短期內疫情迅速傳播、出現社區流行的旗縣(市、區)。
  • 以疫情風險程度為標準 內蒙古將全區103個旗縣市區劃分為四類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伏瑞峰就內蒙古將全區103個旗縣市區劃分四類地區進行了介紹。 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了《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制定差異化的縣域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措施。
  • 新聞發布丨內蒙古103個旗縣市區以疫情風險程度為標準劃分為四類地區
    《意見》根據我區當前各地疫情情況,以縣域為單元,將全區103個旗縣(市、區)劃分為4類不同風險等級的地區:二類地區16個、三類地區17個、四類地區70個,目前沒有一類地區。劃區的目的,就是實行差異化的防控策略。各地區根據本區域和周邊地區疫情變化情況,綜合考慮相關風險因素,可以動態調整防控地區類別,調整權屬於盟市。
  • 遼寧發布6號令:劃分低、中、高風險地區精準防控
    為全面落實黨中央「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落實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科學有序做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結合遼寧實際,經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全省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 四川公布183個縣市區疫情分區分級情況,廣元屬於哪一類?
    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省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疾病防控專家組組長祝小平介紹,四川省於2月6日率先實施了分類指導分區施策,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將全省所有的縣(市、區)分為四類地區:無現症病例區、散發病例區、社區爆發區和局部流行區。
  • 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核酸檢測需排除可能產生假陰性的因素  ■樣本質量差  ■樣本收集的過早或過晚  ■沒有正確的保存、運輸和處理樣本  ■技術本身存在的原因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在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中明確提出,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 我國的地理分區|三大自然區、四大地區、六大地區、七大地區等
    一、三大自然區1.分區名稱: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2.劃分依據:自然要素(氣候、地形)。三大自然區二、四大分區1.分區名稱: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2.劃分依據: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點。
  • 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疫情!唐山將縣(市)區劃分為三個類別_綜合新聞...
    唐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疫情、促進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通知各縣(市)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市直各有關單位:  根據當前疫情防控需要和企業復工復產形勢要求,結合市疾控中心建議,決定對我市各縣(市)區、開發區(管理區)實施分區分類管理
  • 以縣域為單位分區分級防控,標準是什麼?聽聽官方怎麼說
    2月25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在湖北之外,隨著各地新增病例總數跌進個位數,復工範圍逐漸擴大,如何在新的形勢下防控風險,成為目前社會最關注的焦點。不同風險級別地區如何管控?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但如何真正做到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各地區該如何管控?
  • 國務院聯防聯控分區分級防控疫情發布會(附全文實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疫情形勢趨緩後,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但目前各地的疫情發展態勢還不盡相同,如果我們仍然以省級為單位來開展工作,不僅防控措施缺乏針對性、科學性,也會影響經濟社會秩序的恢復,因此需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所謂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就是對湖北省、北京市以外的地方依據疫情嚴重程度,以縣級為單位劃分為低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和高風險地區三類。
  • 談談疫情應急響應與分級分區管控
    ,中央又提出分級分區精準防控,那麼如何理解分級分區管控,具體怎麼實施,筆者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以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為抓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會議提出的「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是「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
  • 分類分區 護海淨海
    今年,山東出臺《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將山東周邊海域細分成自然保護地、海洋特別保護區等17類341個分區,實行海洋環境分區管控,各分區實行不同的環境保護要求。  山東毗鄰黃渤海,大陸海岸線總長3345公裡,約佔全國1/6,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據《規劃》,此次劃定的海洋生態環保區域面積約4.73萬平方公裡。
  • 北關街道辦: 「紅黃藍綠」四色管理讓防控工作更加科學精準
    北關街道辦事處按照《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區域實際,創新推行疫情防控「紅黃藍綠」四色管理工作機制,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助力防控、生產「兩手抓」。
  • 2019中科院JCR分區名單
    學科劃分 大類學科 2019年中科院分區表共設18個大類。 根據13個大類學科,分別將各大類的SCIE期刊由3年平均IF劃分為1區(最高區)、2區、3區和4區四個等級。中科院分區的1區到4區的期刊數量不等,呈金字塔狀分布。前5%為該類1區、6%~20% 為2區、21%~50%為3區,其餘為4區。
  • 全市醫療機構按分區分級分類防控要求保障日常醫療服務需求
    原標題:  全市醫療機構按分區分級分類防控要求保障日常醫療服務需求  低風險並不是零風險 市民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聚集  2月24日,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  針對「在保障疫情防控同時,如何確保各大醫院做好日常醫療服務」這一市民關心的問題,夏沛介紹說,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的就醫需求,近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印發通知,要求醫療機構落實分區分級分類防控要求,結合本區域疫情發展態勢和風險等級,保障日常醫療服務需求。  「我們首先通過分區施策,按風險等級實施管理。」
  • 交通運輸部:2021年春運分區分級防控 全面提高7個領域防控標準
    王繡春表示,交通運輸部還將在現行第四版《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指南》的基礎上,專門制定2021年春運期間分區分級防控指南,全面提高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出租汽車、水路客運、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汽車租賃等7個領域防控標準。其中在客運方面主要是:一是減少旅客聚集度。
  • SCI核心期刊發表知識:SCI分區介紹
    期刊學科劃分中科院JCR分區表對所有期刊的學科劃分作出如下規定:大類學科:醫學、生物、農林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地學、地學天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共13個大類。
  • 福建省更新疫情分區分布情況:低風險地區佔100%
    人民網福州3月13日電(陳楚楚)據福建省衛健委網站消息,根據國家和福建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管理要求,並結合福建省疫情特點,落實科學精準防控,將福建省各縣(市、區)劃分為低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零星散發疫情區、一般疫情區和較多病例疫情區)、高風險地區等三大類並動態更新。
  • 任南琪院士:海綿城市的地區分類建設範式
    兼任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部委員,國際水協會(IWA)Fellow,教育部環境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等。
  • 天津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劃分311個管控單元,明確...
    內容提要:近日,為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將行政區域劃分為311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明確每個單元的汙染物排放控制、環境風險防控、資源開發利用等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形成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推動構建覆蓋全區域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