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抗疫「老兵」,這家知名醫院赴鄂支援有何絕招?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採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療隊領隊錢招昕之前,有人和我說他很低調。其實在我記憶裡,他是一個有趣而又自律的人。他有一雙冷靜的眼睛,一顆冷靜的頭腦,這次率領湘雅醫院醫療隊130名隊員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他低調得「有點可怕」。

    直到他們在前線為患者著想搞出了一些有趣的「小發明」,記者才發現,錢招昕已經默默地去前線了。錢招昕是前方醫療隊員的大管家,也是武漢協和醫院湘雅病區的總指揮,他既要對患者負責,又要對所有隊員負責。

    「心累卻心大,能扛住。」他說。

    他說,所有的「小發明」都是為了患者。

    這次戰鬥,他們必然來之能戰。他講述的點滴讓我拼湊出一個前線陣地的模樣,他們傾盡所有在打這場仗。所有的衝鋒都飽含責任與感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水是冷靜與理智,因為要做出各種醫療救治決定;火焰是責任與感情的交融,為國而戰,戰士必勝。

  錢招昕戰「疫」日記

  2月7日 援鄂首日

  2月6日夜,接到院長電話,醫院需要組一支130人隊伍,第二天奔赴武漢。我立即說,那我去。後來醫院決定由我帶隊。

  因早有心理準備,所以並未有多少忐忑,當夜收拾完行李,凌晨一點左右坦然入眠。一大早,醫院幾個部門和隊員所屬科室都在為隊伍出發忙碌。

  出發前,有隊員家屬和科室同事來送行,不少人流淚了。我沒讓家人來醫院送,一直覺得,這只是醫療隊伍一場急性傳染病的遭遇戰,職業責任決定了我們該去面對,並無太多悲壯,也不必過於悲情。

  高鐵到達武漢市,車站的調度隊伍熱情地幫我們搬運物資,當我表示謝意時,他們非常真誠地說,謝謝你們來支援我們。

  那一刻,我有點動容,深感武漢人民的不易。

  晚上抵達駐地,安頓好隊伍,召集幾位主任開了第一次工作會,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當晚,沒有空調的房間寒冷而潮溼,對後續任務的未知,對隊員安全的擔憂,令我開始有些不安。加了床被子,依舊一夜未眠。

  2月8日

  一早去醫院對接工作。

  路上,寬闊的街道只有少數工勤車,基本沒有行人,安靜得像一座被人類遺棄的城市。

  不禁想起一個詞「白夜」。希望各地匯聚的醫療隊能幫助武漢加速結束這場災難,讓武漢市民能恢復自由穿梭、自由呼吸的生活。

  2月12日

  一早獲悉夜裡一名隊員夜班下班時一人落單出艙,誤在自己病區脫了隔離服再經過汙染區回到清潔區,可能存在職業暴露風險。心裡咯噔了一下,立即叮囑護士長先予安慰,馬上開始用治療量阿比多爾抗病毒,用上中藥。

  詳細了解經過場所、時間點,有無患者近距離遭遇,有無戴口罩,後緊急與也在武漢的院感專家吳安華教授溝通,確認暴露風險不大。謹慎起見,暫停排班,酒店房間隔離,觀察一周後做病毒核酸檢測。

  2月16日

  一位隊友發了一個隔離病區裡老太太的視頻給我,說老太太老伴也是新冠肺炎患者,住在ICU,她很擔心老伴,希望能幫忙把視頻轉給ICU。

  來武漢後,見到不少一家患病的,看著這對老夫婦,不禁黯然。通過醫院護理部,把視頻轉給ICU,實現了患者的願望。

  無奈這個老爺子情況不好,估計難逃一劫。這幾天主持了幾次前期死亡病例的討論,印象是新冠肺炎一旦進展到危重地步,醫療能做的事就極其有限了,真正的無力感。

湘雅醫院醫療隊隊員在武漢協和醫院臨時icu裡的工作場景

  2月25日

  到今天,首批收治的患者,25%已經治癒出院了,為這批患者慶幸,也為我們隊員驕傲。

  到武漢這些天來,不斷感受到各方面的支持與關心,各種問候,各種鼓勵,各種援助,不禁令人頗有忐忑,忍不住自問是否對得住這樣的關愛與褒揚,只有看著一個個患者治癒出院,才覺心中稍安。

  慶幸我們的社會制度,能如此大規模全國動員各種資源來對抗疫情。這幾天新收進來的患者,病情較第一批患者已明顯要輕一些,雖然任務依舊艱巨,但已曙光初露。

  堅定信心,這戰,我們一定能打贏的!

  2月29日

  一早接到病區隊友電話,值夜班的一位隊友頭痛嘔吐,剛剛緊急出艙。心裡暗自咯噔了一下,囑病區值班醫生先趕緊去查看隊友情況。

  丟下手頭計劃,先趕往醫院。多年臨床養成的習慣,不自己親自查看,無法安心。見到隊友時,已躺在休息室,正在嘔吐。一起值班的隊員告訴我小姑娘一邊吐一邊堅持自己按流程完成脫防護服並洗澡後才剛剛躺下。詢問後判斷應是勞累引發的美尼爾氏症候群發作,迅速進行了處理。

  一個來小時後,小姑娘緩過勁來,說的第一句話是「太丟人了,害這麼多人圍著我轉。」

  作為隊長,很心疼。隊員在一線戰鬥了3周了,體力和心理都已面臨疲勞狀態。但是,一病房的患者在滿懷期翼等待著我們,距離全勝還有距離,我們還得咬緊牙關。

  慶幸的是,我們已意識到團隊疲勞的問題,昨晚隊裡已經討論了應對方案。調整排班,保證足夠休息的前提下,我們繼續加油戰鬥!

  「公勇為先,來之能戰」

  專訪湘雅醫院醫療隊領隊錢招昕

  派出精銳部隊,「湘雅模式」在進駐醫院全院推廣

  草地:湘雅醫院醫療隊有哪些精兵,在救治患者方面有什麼經驗?有什麼比較好的醫療手段和藥物?

  錢招昕:疫情當前,武漢是取勝的關鍵。一波一波的湘雅人迅速集結、快速北上支援武漢。我是第三批支援武漢的湘雅醫院醫療隊領隊,這支隊伍中,新上任的呼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以及多個科室負責人都在其中,可以說醫院在自身面臨繁重防控疫情任務的情況下,仍然毫無保留地派出了精銳部隊。

  這一點正是湘雅人「公」字當頭的寫照,也是湘雅人責任與擔當的體現。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自1月21日受國家衛健委調派院感專家吳安華教授,作為湖南省支援湖北第一人以來,已先後派出第二批5名護理專家支援武漢金銀潭重症病房,第三批130名隊員支援武漢協和西院重症病房。先後共計派出136名醫護人員。

  130人的隊伍,從接到指令到完成組隊出發,只有短短幾小時,全體隊員皆為主動報名,有主任親自帶頭,有護士長搶先報名,有小夫妻聯袂加入。

醫療隊部分隊員合影

  其中,湘雅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由30名醫生與100名護士組成,醫生主要來自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感染科、中西結合科等,其中高級職稱佔60%,黨員佔60%。

  醫療隊7日晚上到達,第二天(2月8日)下午完成對接,迅速開放了第一個病區(每個病區50張床),同時分出了8名醫生、50名護士與協和團隊一起在9日下午開放了第二個病區。

  因為處於「戰時」應急狀態,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人員來自多個單位,湘雅醫院醫療隊隊員也來自不同學科,如何保障防護安全,保障醫療服務質量成了當務之急。

  湘雅醫院醫療隊迅速成立核心管理團隊,設置醫護分組,實行層級管理,因地制宜制定了個人防護規定、進出隔離艙流程與監督崗位規定、職業暴露應急方案、隔離區護理工作規範、臨時病區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與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等,並快速落地執行,高效開展工作。

  鑑於新冠肺炎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主要在於病情的密切觀察、病情進展的及時預警和綜合治療,湘雅醫院醫療隊先後三次開會討論細化診療方案,包括病情評估、嚴重程度評分預警、床旁心肺超聲評估、及時採取階梯氧療措施進行呼吸支持、血液淨化、有創機械通氣、中藥湯劑等綜合措施,並在護理上針對新冠肺炎的隔離特殊情況實施生活護理、缺氧突發事件預防護理、心理應激護理、有創通氣專項護理、擔當「臨時家屬」結伴關懷等措施,從細節上保障「戰時」狀態下臨時病區的整體診療與護理質量。這種「戰時」狀態下的精細化管理「湘雅模式」也成了進駐醫院全院推廣的模式。

  草地:對重症病例的治療,我們有哪些治療經驗可供其他醫療隊分享?

  錢招昕:新冠肺炎包括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我們醫療隊所在協和醫院西院收治的是重型和危重型。對重型和危重型的治療,我們的經驗是密切觀察、及早治療和適宜的氧療模式選擇。因為到目前為止針對新冠病毒仍然沒有療效確切的特效藥,所以在救治方面首先要強調對病情的密切觀察,特別是缺氧情況的觀察,要及時進行動脈血氣分析檢查,根據血氣的氧合指標選擇氧療模式,而且要及時、要儘早,等缺氧時間長了再開始治療的話,效果會明顯變差。

  另外,針對新冠病毒引起的機體過度免疫反應所造成的機體損傷,支持治療很重要。對病毒引起的機體免疫性損傷,尚缺乏效果確切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所以救治上更需要做的是對患者機體、臟器功能的支持,包括肺、心、腎,以及營養狀態的支持,給患者創造安全度過急性炎症反應期的機會。

  2月23日,病房特地騰出一間小病室成立臨時ICU,用於集中收治急危重症患者。臨時ICU共6張床位,目前已收治6名患者,其中2名上了呼吸機,2名上了高流量呼吸治療儀。

錢招昕介紹湘雅醫療隊成立臨時ICU的情況

  湘雅病區是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原來的眼科病房,病房內原本沒有ICU。考慮到危重症病人以前分布在不同房間,從救治角度講需要的人力資源比較多,並且觀察相對沒那麼及時和充分,因此決定建立臨時ICU,把危重症病人集中起來。

  在臨時ICU設立後,我們加派了針對臨時ICU的人力,特別在護理人力配置上,床護比接近1∶3。

  小發明解決「實」問題

  草地:聽說你們給患者製作了一些小發明?為什麼要做這些小發明,有什麼作用?

  錢招昕:有兩個小發明,一個是礦泉水瓶製作的尿壺。因為患者缺氧,如果脫開氧療去上廁所,會增加死亡等意外風險,醫療隊要求對患者實行床旁大小便,但因醫院物資緊張,一時無法領到便盆。所以護理隊伍中鄧桂元護士長就地取材製作了簡易尿壺。戰時狀態,能解決問題便是好辦法。

  另一個小發明是重症患者身上管路較多,有靜脈輸液管路,有鼻飼管管路,有呼吸機溼化管路,穿著防護服、戴著眼罩會增加辨識這些管路的難度,一旦換液體時用錯管路,會帶來不良後果。為了讓護理隊友床旁治療時能快速辨識管路,曹嵐護士長就地取材製作了管路識別牌,直接掛在不同管路上。

  草地:相比「非典」患者,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有沒有什麼後遺症?

  錢招昕:當時「非典」患者普遍使用了較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不少患者治癒後遺留下大劑量激素導致的副作用,包括股骨頭壞死等。這次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案中,激素一般只在炎症快速進展時使用,且用量較「非典」病例明顯減少,所以出現這方面後遺症的可能性低很多。

  另外,就目前公開報導的已經治癒出院的病例數據來看,沒有出院後再復發的,也未見嚴重後遺症的報導。我們病區已治癒出院的13例(截至2月27日),一般情況恢復得非常好,未見後遺症。

  來了,就是為了戰鬥

  草地:現在醫務人員有什麼期盼?您的家人對於支援武漢是怎樣的態度?

  錢招昕:目前醫療隊所在醫院運行日趨有序,治癒出院病例逐日增加,在積極觀察治療的情況下,病死率正在下降。醫務人員對戰「疫」後續的進展普遍持樂觀態度。只要管控到位,真正抓實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把四類人群分別集中管理,整體疫情一定是可控的。

  醫務人員最大的期盼是疫情早日結束,武漢早日恢復昔日光彩。

  家人對我來武漢是有心理準備的,最感動的是家人儘管內心非常擔憂,但表現出來的是堅決支持。深藏「小家」的顧慮去支持家人,尤其是家裡的頂梁柱冒著風險為「大家」出徵,這是普通百姓的善良和大義。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老人的身體和小孩的學習狀態:父母年紀大了,都患有無法根治的疾病;小孩正讀高二,成績不穩,這學期延遲開學,對他影響如何心裡沒底。

  草地:面對感染風險高的操作,怎麼處理?

  錢招昕:在一線我們遇到感染風險高的操作,比如氣管插管,比如血液淨化,比如困難病人的胃管留置,都有一個又一個隊員主動搶先上陣。這些都充分展示出湘雅人「勇」的一面,困難面前,毫不退縮,勇於擔當。

  沒有人會天生不怕傳染病,但我們隊伍的理念是:湘雅人,來了,就是為了戰鬥的。

  更重要的是,湘雅精神中的「求真求確、必遂必專」也被我們帶到了武漢。儘管是臨時病區,但湘雅醫院醫療隊按照湘雅傳統,嚴格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尤其是感染防控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級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與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等,病區診療工作規範,感控管理嚴格,秩序井然。

湘雅醫院醫療隊組織死亡病例、危重病例討論

  為了保證隊伍戰鬥力,醫療隊嚴抓管理,成立核心管理團隊,設置科學分組,實行層級管理。迅速制定了個人防護規定、進出隔離艙流程規定、職業暴露應急方案、駐地衛生要求、健康日報制度、預防用藥紀律、用餐要求、日常行為紀律等管理規定。特別對防護進行了高標準、嚴要求,短時間內組織了兩次隊內培訓與答疑,確保每人掌握。這些舉措得到了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醫療救治醫務工作簡報》的點讚。

  藉助超聲成功給93歲老奶奶靜脈穿刺

  草地:在救治患者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錢招昕:面對困難,湘雅人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問題。一名長期血透患者,原本應每周做3次透析,但受疫情影響,已經一周沒做透析了,發生了嚴重的心衰,呼吸困難,需要緊急做床旁血液透析治療(CRRT)。

  進行CRRT操作本是腎內科再熟悉不過的事,然而,在物資和設備不齊全的陌生環境下,做血透治療的機器是臨時借調過來的,不僅武漢協和西院沒人會使用這個型號的機器,湘雅醫院也從未用過。

  但患者性命攸關,不做也得做,腎內科黃忠華主管護師和陳磊主管護師當即向工程師要了視頻進行自學。然而,他們發現機器及其耗材還未齊全。由於人手緊張,黃忠華只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按照協和西院老師的口述,自行到ICU去尋找缺少的配件。最終,在憑藉著一個上午的視頻自學和平時紮實的操作基礎,半小時左右就把機器預衝好了。

  腎內科肖湘成教授和彭張哲副教授憑著多年的經驗,馬上給病人制定了恰當的處方,籤署了治療同意書;兩名護師接到處方後,反覆檢查核對,並向廠家指導人員確認預衝操作無誤,立即把機器推到病人床頭,開始了血液透析。在兩位教授的指導下,整個上機過程非常順利。

  另外一個例子是,一位93歲的老奶奶需要重新進行外周靜脈穿刺。

  紮上壓脈帶後,手上的血管完全看不見,加上戴著眼鏡、護目鏡、防護面屏三層防護,如果「盲穿」,成功概率很小。作為有著二十年重症護理經驗、四年重症護理超聲經驗的中國重症超聲研究組培訓師,曹嵐立即想到,是否可以藉助超聲引導進行外周靜脈的穿刺?

  超聲被譽為看得見的聽診器,在湘雅醫院以往的重症護理工作中,超聲技術也被多次應用。

  但穿著這麼厚重的防護服,戴著三層防護鏡,能否穿刺成功,心裡還真是沒底。

  此時,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張麗娜主任和北京同仁醫院何偉教授正在病房為另一名呼吸極度困難的患者進行肺部超聲評估,曹嵐與他們簡要溝通後,兩位教授立即推著機器到床旁幫忙並指導。

  有兩位超聲大咖坐鎮,曹嵐緊張的心情馬上平復,很快就找到了一根貴要靜脈,血管比較表淺,通過超聲評估血管的深度和直徑,採用短軸穿刺法順利地一針見血,成功完成穿刺。

  目前,我們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一是人員防護的系統化做法,包括從培訓、流程、物資、常態指導崗、內場工作時長規定、輪休時間規定,到應急方案的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規範方案。二是「戰時狀態」下臨時病區的常態化質量管理模式,包括採取隔離區內外場特殊交流方式的查房模式、醫護錯峰排班模式、統一診療方案、分床到組分級管理模式等。以常規醫院病區管理模式為基礎,加以因地制宜的適應性調整,制定切合實際需要的管理模式是保證病區醫療安全的關鍵。

醫療隊隊員為患者上無創呼吸機進行無創通氣支持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危重病人救治效果仍然不佳,尤其是嚴重呼吸衰竭的病人,我們病區就有兩例。在病情進展的時機判斷方面、抑制進展的有效治療方面仍然需要完善,這也是目前大家面對的共同難點。

  草地:和患者間,有哪些難忘的故事?

  錢招昕:經常有患者跟我們說:「出院後,我要帶很多鴨脖子和熱乾麵來湘雅醫院看你們。」

患者的感謝

  在疫情特殊時期,新冠病房患者的親屬因為需要隔離、或者因為已經被隔離,而不能與親人建立有效的溝通。

  我們從人文護理的角度出發,聯合武漢協和醫院成立了一支以關愛患者心理和生活的「臨時家屬」護理隊伍。三十多名名護士踴躍報名,加入到了這個有愛的隊伍中。為確保人文護理項目達到預期效果,病區制定了《「臨時家屬」管理規範》《人文關懷方案》。

  每個護士對應成為一個患者的臨時家屬,只為這一個患者解決問題,心理疏導;要進行疾病健康教育,在生活上必需品方便給予幫助,只要能辦到的,儘量想辦法,辦不到給予解釋就好;要讓患者認識你,知道我們這個方案和認識你這個護士,有困難找你,和醫生成為一個溝通橋梁;不要求每天去看護臨時親屬,而是在上班時間,去問候一下,問問需要你做什麼;當你休息幾天時,提前告知,讓他知道,你這個臨時家屬不在,有緊急要求,可以找任何護士。

  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治病人

  草地:我們在保護醫務人員方面做了哪些防護措施?

  錢招昕:保護隊友不被感染是醫療隊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隊員健康,才可能救治患者。將所有隊友平安帶回去,是作為領隊的重要責任。壓力大是必然的,我平時睡眠質量挺好,基本躺下就能睡,但是在隊伍到達武漢的第一天晚上,隊伍安全的壓力讓我整夜未眠。但光覺得壓力大是沒用的,得有應對舉措。

  所以,我和醫療隊幾位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包括潘頻華主任、黃燕主任、肖湘成主任、張麗娜主任,以及李麗副主任、王青霞、鄧桂元幾位有防護經驗的護理專家一起,就隊伍的防護工作進行了集體討論,分析了面臨的每一個風險點,然後逐個制定針對性的切實解決方法,最後形成了前面提到的一套人員防護的系統方案。

  就醫療隊到今天為止的運行情況來看,我們這套系統是安全可靠、切實可行的,沒有隊員被感染。制定靠譜的防護方案,真正解決感染風險,是緩解壓力的唯一有效途徑。也是我敢於為隊友鼓勁加油的底氣來源。

  草地:以後我們怎樣更好地預防傳染病?

  錢招昕:微生物與人類的鬥爭會伴隨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新發或突發的傳染病總會不經意間出現。就傳染病預防而言,從人類角度,需要逐步倡導更科學、更文明、更能與自然界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與發展模式。

  從社會角度,需要對這類突發的傳染病建立足夠科學、足夠敏感、足夠有效的監測與預警機制,要建立應對烈性傳染病的應急與儲備國家機制,特別是人員與物資。從個人角度,採取科學生活方式,掌握傳染病的預防基本常識,比如此次的戴口罩、手衛生等常識,以及科學地接受疫苗預防接種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關資料

  百年湘雅,戰「疫」報國

  1906年

  湘雅的前身雅禮醫院建立之初,創始人胡美博士就非常重視傳染病防治,先後為長沙民眾防治白喉和天花付出了大量心血。

雅禮醫院院長胡美籤發的預防白喉病的廣告

  1911年

  湖北省發生鼠疫流行,向雅禮醫院緊急請求借顏福慶到鄂指導防疫。顏福慶赴漢口指揮防疫工作,他在京漢鐵路成立衛生服務部,給每個服務部成員注射Haffkin鼠疫疫苗;動員社會各界參與防疫,並在民間大張旗鼓地捕殺老鼠,獎勵成績優良者,很快完成了防疫任務。

參加京漢鐵路鼠疫防治的同仁合影,前排左起第五為顏福慶(原件藏耶魯大學圖書館)

  1939年

  湘西霍亂爆發,呂靜軒醫師在湘雅醫學院沅陵分院院長劉澤民的支持下積極應對,醫護人員全力以赴、夜以繼日地搶救霍亂病人。當時國外文獻記錄霍亂的死亡率是20%,而這次霍亂在沅陵的大流行死亡率僅3.7%。因此,沅陵醫院曾受到國際聯盟霍亂委員會的重視和高度讚賞。

 

鳥瞰湘雅醫學院沅陵分院

  1941~1942年

  一場規模空前的霍亂病橫掃中國南方,李振翩所在的安順地區也發生了霍亂。他不顧危險,率助手們全力滅菌防病,封閉導致霍亂傳播的水井,將漂白粉溶液倒入水井中,並不斷對水井內的霍亂菌進行檢測,直至細菌消失,成功制止了轄區內霍亂的流行,使五萬餘民眾倖免於難。

1973年毛澤東主席接見李振翩博士與其夫人湯漢志女士

  1941年

  日軍在常德發動細菌戰。譚學華、呂靜軒、鄧一韙、陳文貴等湘雅人及時發現病例,並積極採取防疫措施避免了鼠疫大規模流行。《國立湘雅醫學院院刊》是第一份向世人揭露日軍發動常德細菌戰暴行的刊物。

  1942年3月1日《國立湘雅醫學院院刊》第一卷第五期封面;第三條為「湖南常德發現鼠疫經過(譚學華醫師來函摘要)」

  1950年

  陳祜鑫教授響應黨中央「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以嶽陽為根據地創建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提出可用於早期診斷的日本血吸蟲尾蚴膜反應試驗法,1975年寫成《洞庭湖的釘螺與滅螺》,為湖區大面積滅螺、防治血吸蟲病做出了巨大貢獻。

陳祜鑫教授等湘雅人在洞庭湖邊防治血吸蟲病工作現場

  1954年~1955年

  上世紀50年代,中國50%的人都患有沙眼,無數人因此失明。1955年,湯飛凡在世界上第一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論文發表後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並改良治療方法,大大降低了中國的沙眼感染率。為紀念他的卓越貢獻,中國於1992年11月22日發行了湯飛凡紀念郵票。

湯飛凡紀念郵票

  2014年

  伊波拉疫情在西非迅速蔓延。湘雅組建了國際救援醫療隊奔赴獅子山疫區支援,次年又組建中國(湖南)第五批援塞抗疫醫療隊,到獅子山抗擊伊波拉,取得了「打勝仗、零感染、全治癒」的好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2019-2020年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湘雅人勇於擔當,除積極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工作外,還派出多支專家組指導全省抗疫工作,先後派出五批醫療隊500多名醫護人員(其中湘雅醫院百餘人)赴武漢等地支援。(記者帥才)

相關焦點

  • 21支援鄂醫療隊與武大人民醫院共植「感恩林」
    【來源:科技日報】3月23日上午10時,李蘭娟院士和21支援鄂醫療隊的代表,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一起,在該院東院區共同栽下了一片「感恩林」。「『桂樹』寓意『貴人』,我們感恩全國人民、特別是全國各地逆行的白衣天使們對湖北、對武漢、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抗疫事業的傾力支持。」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高華表示,這片「感恩林」將被確定為醫院重要的職工教育基地,人民醫院全院職工、包括每年新入職職工,都將來這裡接受感恩教育。
  • 128年歷史,是中國最頂尖的醫院之一,連續多年霸佔各大榜單「中國第...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路上,有這樣4所百年醫院格外亮眼,人們謂之"戰疫"王炸天團,分別是:"南湘雅、北協和、東齊魯、西華西"。其中,"西華西"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坐落於我國華西地區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錦江萬裡橋頭的華西壩。
  • 揭秘中國百年抗疫背後的協和人
    2019歲末,在新型冠狀病毒席捲湖北,蔓延全國之時,協和醫院相繼派出4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共計186名隊員,這些隊員在武漢奮戰到最後一刻,在歷史的坐標繫上,寫下了協和的名字。事實上,近百年來協和人的身影始終活躍在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領域的舞臺上。協和百年史,同時也是一部百年中國抗疫史。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8月23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團委召開線上座談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青聯學聯的賀信。援鄂抗疫歸來的北大第一醫院內科聯合團支部書記葉晶分享的感悟把大家的視線引向數月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疫之戰。「口罩和頭套,擋不住你堅定的目光;汗水和壓痕,印證著你的誓言和信仰」,從1月26日庚子年大年初二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武漢,到2月1日、2月7日第二、三批援鄂醫療隊相繼逆行江城;從2月8日元宵節當晚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收治病人,到4月4日病房病人清零;從4月6日結束72天在武漢的鏖戰回京到6月中旬先後派出2批共90名醫護人員前往北京西城區、大興區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
  • 北大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這樣說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臨時黨總支書記王天兵圖片來源:中國網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5月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臨時黨總支書記王天兵回顧了疫情初期應對物資緊缺的情形。
  • 華西醫院榮獲全國抗疫先進集體 多名醫生獲得表彰
    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此前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採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奮勇當先,派出四川第一位援助湖北醫療專家,此後不僅派出專家支援湖北,還支援成都市公衛中心、重慶、西藏,支援義大利、衣索比亞、吉布地,為全國乃至全球貢獻了「華西力量」。  李為民表示,在重症搶救方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採取了重症分區救治。
  • 抗疫精神永相傳!
    今年初,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在醫院黨委的號召下,所有黨員同志第一時間請戰,192名隊員奔赴武漢、溫州、衢州等一線戰場,其中黨員有128名,是抗疫支援點多、單家醫療隊規模大、黨員比例高的醫院之一。從「我不在前線,我要守好大後方」到「全人員、全時空」防控,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戰贏」,再到全球抗疫合作,每個浙二人不畏生死、全力以赴,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 弘揚抗疫精神 踐行醫者使命
    北京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也有一老一少巾幗女將。61歲的孫鐵英是該醫療隊最年長者,曾徵戰於抗擊「非典」和禽流感一線,再次直面疫情,她目光堅毅:「我是一名老兵,帶領年輕醫護人員衝在一線義不容辭!」23歲的魯寒是該醫療隊最年少者,當被問及「去前線,你怕嗎」,她用「不怕,換個地方工作而已」,將此次出徵輕描淡寫。他們以家國情赤子心,詮釋了醫者的熱血擔當。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支援抗疫再出發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 接國家衛健委指令,1月12日上午,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院長、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 緊急奔赴河北石家莊 ,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提供支援。據了解,這也是四川省本次赴河北支援抗疫的第一人。 從2020年初開始,康焰始終奔走在抗疫一線,一年之內超過150天堅守在抗疫第一線,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戰疫」中見證青春力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學習總...
    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近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的34名「90後」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在抗疫一線搶救生命的情況,表達了繼續發揮黨員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的決心。
  • 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弘揚抗疫精神 踐行醫者使命
    弘揚抗疫精神 踐行醫者使命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 我在武漢當醫院院長
    一位是武漢本地醫院的院長,一位是陝西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在與新冠病毒鬥爭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驚心動魄」的緊急任務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疫情嚴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被確定為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收治醫院。
  • 情定最美瞬間 仁濟醫院今天(1日)為十位援鄂醫療隊員舉辦集體婚禮
    仁濟醫院護士、援鄂醫療隊員李依的媽媽喻秋英感慨,自己的小女孩在仁濟醫院領導和老師們的關懷和幫助下,迅速成長,學會了擔當,李依主動報名回家鄉武漢支援,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如今女兒即將為人妻,為人媳,更成長為有責任心的白衣天使,身為母親的她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 抗疫平民英雄 天使媽媽對話沙縣小吃店主吳國水
    今天與天使媽媽相約的抗疫平民英雄,是來自福建的沙縣小吃店主吳國水。疫情爆發後,他重操舊業開起小貨車,瞞著家人4天內兩次前往武漢義務送物資,將蔬菜和水果送至武漢多家醫院。艱難時刻,吳國水挺身而出,支援一線,不為名、不為利,純粹是熱愛這片大地....天使媽媽:您好,吳先生,很高興連線到您!
  • 你以生命相託我必全力以赴 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援鄂醫療隊
    你以生命相託我必全力以赴  ——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援鄂醫療隊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在對病人進行俯臥位通氣在這次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中,齊魯醫院廣大醫療隊員無懼風險挑戰,發揚齊魯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光榮傳統,把希望帶給患者,用生命守護生命,上演了一幕幕人間真情大愛,大家用行動和汗水擦亮了『齊魯醫學』百年品牌,展現了『東齊魯』厚重的歷史積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黨委書記侯俊平說。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圖為《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封面《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我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把最真實的抗疫過程告訴全...
    記者從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曾經引起熱議的《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共讀醫院院訓①|邱海波來自這家醫院,八個字刻在他的心頭
    【開欄語】醫院院訓是醫院歷史和文化的積澱,是醫院精神和靈魂的象徵,是醫院辦院理念的集中體現,是醫院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江蘇赴鄂戰「疫」的兩千多名醫務人員來自多家知名醫院,這些醫院都有著怎樣的院訓,激勵著一批又一批醫務工作者前赴後繼,勇敢逆行?
  • 一切為了治病救人——中國抗疫生命至上的生動實踐
    當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約180人啟程回京。他們1月26日抵達武漢,也是最後一批離鄂離漢的國家醫療隊。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歡送的人群舉著橫幅——「感謝北京,因為有你,武漢不怕」「致敬最美逆行者」等標語在陽光下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