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西藏故事:紅太陽照耀格桑花開

2021-01-21 新華網客戶端

  萬億級別的川藏鐵路產業帶正在出現。拉薩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美麗與富饒,將進一步展現在遠為廣大的世界面前。

劉明

  格桑花,幸福之花,吉祥之花,希望之花。她開放在美麗的雪域高原,開放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心間。

  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

  太陽就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太陽就是偉大的新時代思想。

讓穩定與融合之花開得更加鮮豔

  烏蘭牧騎,蒙語「紅色的嫩芽」,數代中國人的紅色記憶。如今,烏蘭牧騎精神在遙遠的日喀則再度生根、開花。

  以「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創作生產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新時代、謳歌新西藏、謳歌和諧文明幸福美麗日喀則的文化產品。

  「紅色文藝輕騎兵」深入偏遠農牧區、易地扶貧搬遷點,把最新編排的相聲、小品、歌舞等優秀文化產品送往基層,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只有民族融合的深厚大地,才能盛開穩定與和諧之花。

  在日喀則,民族團結結對認親,拉近了各民族群眾的心靈距離和情感距離,播撒了民族團結種子;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城市更好地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讓外來人口參與社區管理、擔任雙聯戶長,實行民漢合校、混合編班,各族學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學在一起、成長在一起。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真正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2019年,日喀則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日喀則的故事正是新時代西藏的縮影。西藏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提出把西藏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團結奮鬥、共同發展。

  目前,西藏有6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8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22家單位和31名個人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或個人榮譽稱號。

  西藏人民格外珍惜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齊心構築共同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主題公園、中華文化精品創作傳播、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等建設工程,打造著具有鮮明中華文化特徵的文化符號和視覺形象。西藏各族人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西藏各種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這樣的思想在深深紮根。

  藏傳佛教,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絢麗的花朵。

  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西藏成立了全國唯一的省級宗教事務局。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工作職能進一步強化,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呈現出新亮點。

  ——加強對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培養,按照「六個統一」的要求,全面提高西藏佛學院及其分院辦學水平,積極推進「三級學銜」制度。

  ——佛協、佛學院堅持每年舉辦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論壇,組織活佛經師、專家學者對教義教規做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打牢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思想基礎。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理性對待宗教,鼓勵信眾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到發展生產、勤勞致富、過好今生幸福生活上來。

  ——緊扣「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四條標準,在宗教教職人員中開展「遵行四條標準,爭做先進僧尼」教育實踐活動。

  在拉薩,愛國主義教育、法制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感黨恩教育、新舊西藏對比教育、寺規戒律教育、宗教界人士看今日拉薩教育梯次展開。

  在這裡,各級書記講「政治和大勢」,涉宗教幹部講「政策和規定」,專家學者講「法規和歷史」,高僧大德講「戒律和佛學闡釋」,「三老」人員講「對比和變化」。「五講」活動成為宗教工作創新亮點。

  拉薩積極建設寺廟公共服務體系,維修改造寺廟僧舍,實施文物保護工程,落實利寺惠僧政策,及時解決寺廟僧尼生活、修行和家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日喀則,醫療專家團隊深入聶拉木、昂仁、江孜等地偏遠、高海拔地區的尼姑寺廟,開展「感黨恩 送健康」活動;「情暖壽星 暢談新舊」活動,邀請老僧結合親身經歷,揭露舊西藏的黑暗、殘酷、落後,歌頌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幸福、美好,表達了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決心。

  今天,扎什倫布寺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基地,日瓊波多寺和乃寧曲德寺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你能看到僧人自發在領袖像前敬獻哈達、與駐軍官兵一道升國旗唱國歌;也能看到官兵到寺廟宣傳黨的政策、手把手教僧人學習漢語、幫助打掃庭院,僧人則為部隊官兵燒牛糞爐取暖、提供熱水;還能看到僧人和遊客友好互動,等等。這是一幅幅文化交融、社會和諧的生動畫面。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當各民族群眾,各宗教信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像糌粑團一樣緊緊揉在一起的時候,堅決開展反分裂鬥爭、積極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就有了更為強大的根基。

  西藏,正展現出長治久安的美好前景。

讓美麗與和諧之花開得更加鮮豔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青藏高原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保護好青藏高原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西藏人民牢記總書記囑託,始終不忘保護好世界上最後一片淨土、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已建立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3處,面積40.16萬平方公裡,這一面積及其佔國土面積比例均居全國首位;溼地面積達652.9萬公頃,居全國第二位;已記錄的高等植物達660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珍稀野生植物38種。西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庫」。

  曾經有多少朋友關注藏羚羊的命運。今天,這裡的藏羚羊由原來的5萬隻增長到20萬隻以上。黑頸鶴由原來不足3000隻上升到目前的約8000隻,野犛牛、藏野驢、雪豹、盤羊、巖羊等野生動物恢復性增長明顯,野生動植物生境、棲息地基本保持原生狀態。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涵蓋那曲、阿里兩個地區的7個縣,總面積29.8萬平方公裡,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但羌塘保護區也是生態敏感性的典型代表區域,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區域內高寒荒漠、溼地等典型生態系統保持了穩定,植被蓋度不斷增長,有效遏制了草場退化、土地沙化趨勢,生物多樣性得到進一步保護。

  此外,西藏已建立國家森林公園9處、國際重要溼地3處、國家溼地公園(含試點)22處。目前,西藏正積極開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工作,其中優先的就是羌塘,當然,還有珠峰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編制,爭取率先納入國家試點建設範圍。在不遠的將來,「世界第三極國家公園群」或許就會出現在人們面前。

  如果拉薩人自豪地說,那裡2019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7%,位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1名,主要江河湖泊和7個國控斷面、4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也許有朋友會感到吃驚。但是,如果你聽完拉薩人講述「綠色圍城」的故事,或許就能明白,這一切並非偶然。

  所謂「綠色圍城」,其實就是拉薩周邊及山體造林綠化工程,總投資62446.81萬元,總建設規模9178.52畝。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投資54397.27萬元,建設規模5991.62畝,工程涉及34個項目點,目前已完成30個項目點5755.25畝建設任務,包括南山生態修復造林、北山生態修復造林、米瓊日山坡地造林等8處山體造林4530.61畝,栽植雪松、樟子松、左旋柳等各類苗木200餘萬株,打造城市景觀廊道19處、城市遊園3處;二期工程投資8049.54萬元,建設規模3186.9畝,工程涉及22個項目點,目前已完成17個項目點1200餘畝建設任務,包括納金山周邊山體造林、次角林東山山體造林等4處山體造林,打造城市景觀廊道11處、城市遊園2處,栽植白皮松、紅葉李、旱柳、側柏等各類苗木90餘萬株,花灌草20萬平方米。

  2018年10月,拉薩入圍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城市。根據計劃,拉薩重點實施拉薩河流域上遊水源涵養、中下遊環境綜合整治、周邊生態保護與修復三大類16項重點工程。截至2019年底,城區綠化面積突破2527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7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9平方米。

  「以綠為底、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天藍水靜」。拉薩,正在成為一座立體高原生態花園城市。

讓發展與進步之花開得更加鮮豔

  脫貧攻堅,重大的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西藏盡銳出戰,精準施策,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和歷史性成就: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西藏在全國首創區市縣鄉四級脫貧攻堅指揮部,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和黨政「一把手」脫貧責任制,推行幹部「四包」制度,落實「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制度,制定印發了「五個一批」實施方案、貧困村退出與貧困縣摘帽考核辦法等70多個配套文件,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1+N」政策體系。

  西藏綜合考慮各市地貧困人口、減貧數量、成本差異等因素,實行資金、任務、權利、責任「四到地市」,制定出臺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方案,將日喀則、昌都、那曲三市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確定了44個深度貧困縣區、315個深度貧困鄉鎮、2440個深度貧困村,實行差異化扶持政策,做到新增資金、項目、舉措向重點區域傾斜。採取大集中與小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將「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區域的26.6萬貧困人口搬遷至城鎮周邊、生產資料富裕和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區域。

  西藏貧困群眾成為各類公共資源最大限度的分享者、發展成果的共享者。西藏全面實施15年免費教育和貧困家庭大學生「三免一補」政策,連續3年提高義務教育階段「三包」標準;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低保、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全面落實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三個一批」救治制度,提高貧困人口報銷標準,將包蟲病、白內障、肺癌、肝癌等20種疾病納入大病救治範圍,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到33種。

  在全面小康的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圍繞邊境地區建設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西藏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下達西藏興邊富民行動資金達26.9億元,西藏配套16.2億元,全部整合用於脫貧攻堅和邊境小康村建設。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告別絕對貧困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以淨土健康和文化旅遊為核心,以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數字產業為支撐,具有高原特色的高新產業體系正在成型。西藏正在走出一條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新型產業化道路。

  如何處理保護生態和富民利民的關係?綠色發展就是答案。

  西藏整合中央對民族地區、主體功能區、邊境地區轉移支付等重大生態資金,對16周歲至65周歲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農村低保人口、低收入人口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定酬,落實專兼職生態補償脫貧政策,綜合實施退牧還草獎補、荒山綠化等項目。

  拉薩著眼青藏高原獨特的環境資源優勢,率先提出以高原有機農牧業為發展重點,開發高原有機健康食品、高原有機生命產品、高原保健藥品等融合一、二、三產業的淨土健康產業,創新高原產業發展新理念。藏雞、藏香、拉薩好水、奶牛養殖、藜米、藏毯等6大標準體系建設完成,5個無公害基地整體認證完成,「三品一標」產品111個認證完成,「拉薩淨土」榮獲2018、2019年度「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金獎」。

  西藏也是新時代的「潮人」。2020年8月20日,拉薩聯合拼多多公司舉辦了「淨土拉薩、高原優品」消費扶貧直播節,市、縣(區)兩級領導走進直播間,向消費者推薦犛牛肉、藏香、蜂蜜、靈芝等88款特色農畜產品,成交額環比增長890%。

  在日喀則,文化產業由單一的「旅遊」開始向多業態拓展。以珠峰文化旅遊節為代表的節慶活動,成為日喀則形象的展示窗口;「一鄉一品」式的「非遺+扶貧」模式,深度挖掘非遺文化內涵;日喀則民俗文化體驗園、薩迦特色民族手工業園、定日洛諧文化產業園、白朗民族手工業園、謝通門民族手工藝街等一批文化旅遊產業園區,正在朝業態融合多樣轉型升級。

  日喀則作為西藏重要的文化發源地,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文化風格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目前,日喀則擁有2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座歷史文化名鎮、1條歷史文化名街,876處文物點,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75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14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7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3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

  傳承歷史、探索創新的,還有山南。

  「澤帖爾」,手工紡織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瀕臨滅絕。2007年,掌握「澤帖爾」紡織技藝的僅剩5人,年齡最小的也已80多歲。這年4月,繪畫藝人巴桑創辦澤當居委會職業技能培訓點,次年5月成立乃東縣民族譁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5位80歲高齡手藝人手把手地傳授編織技巧,使學員逐步掌握了澤當毛譁嘰手工編織工序和技能。2010年,「澤帖爾」正式挽救成功,並隨後註冊了「澤帖爾」國內國際商標。

  現在,合作社經營「澤帖爾」品牌各類藏裝、圍巾、披肩等產品,同時經營山南土特產品、民族唐卡繪畫及銷售等,相關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澤帖爾」還帶動了羊毛和羊絨生產、銷售,羊毛洗滌、分梳,民族服飾縫紉加工等產業,成為山南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特色品牌。2019年10月,「澤帖爾」亮相北京,登上了錦繡中華——中國非遺服飾秀的舞臺。

  林芝,西藏的江南。

  然而,沿「此生必駕」的318國道從波密往西,首先抵達的則是「中國最美小鎮」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

  2019年,這裡實現旅遊人次82.85萬,實現旅遊收入7852.41萬元。2020年,低密度的消費模式,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等業態,日益成為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先行者」。魯朗國際旅遊小鎮也進一步「走紅」。8月,在首批西藏自治區級康養和綠色旅遊示範基地試點授牌儀式暨鄉村旅遊推廣活動中,魯朗當仁不讓,成功入選。

  西藏的眼光正在延伸向未來。

  2020年金秋時節,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覆。川藏鐵路通車後,將直接拉近拉薩與全國主要經濟區的距離。萬億級別的川藏鐵路產業帶正在出現。拉薩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美麗與富饒,將進一步展現在遠為廣大的世界面前。

  (作者系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

來源:2021年1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格桑花開幸福長
    2004年,華能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作為第一家發電央企率先來到西藏,開啟了奉獻清潔電力、發展西藏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歷史徵程。深山峽谷之間、亂石荒灘之上,高寒之地、無人之境,華能人發揚「老西藏精神」,錘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華能西藏精神,以水能興藏為己任,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謀發展,為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 格桑花開幸福長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04年,華能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作為第一家發電央企率先來到西藏,開啟了奉獻清潔電力、發展西藏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歷史徵程。深山峽谷之間、亂石荒灘之上,高寒之地、無人之境,華能人發揚「老西藏精神」,錘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華能西藏精神,以水能興藏為己任,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謀發展,為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 藏語中格桑花是幸福花,那格桑花是什麼花?其實它不是一種花
    格桑花的故鄉是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那無邊的大草原,被藏族鄉親視為象徵著愛與吉祥的聖潔之花,也是西藏首府拉薩的市花。它喜愛高原的陽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風寒。它美麗而不嬌豔,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語裡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就叫幸福花了。
  • 培育最美格桑花-波斯菊的種植方法
    相信和小編一樣,很多人都有一個執著的夢想—去西藏;也許是珠穆朗瑪峰、或是雅魯藏布大峽谷、以及布達拉宮,這些獨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觀令人魂牽夢繞~提及西藏,就不得不說到格桑花,又稱之為格桑梅朵,在藏語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又名「格桑梅朵」。
  • 被稱「狼毒花」的格桑花,竟然有這麼多藥效?如何養殖格桑花呢?
    當粉的、紅的、白的都交錯在一起時,就神奇地變成了畫家傾瀉在草地上的那一大片粉紅色的顏料。說到這你是不是也心動了呢,下面小編給你介紹一下格桑花的養殖吧!土壤:格桑花對於土壤的要求並不高,一般在肥沃疏鬆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中都能夠良好的生長,這主要也是因為格桑花的適應環境能力較強。
  • 陽山這片格桑花海驚豔綻放,秒入花花世界!
    聽說桃源西路旁的格桑花開了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寄託著人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金秋十月,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又到格桑花開的季節
  • 波斯菊和格桑花的區別原來是這樣!長見識了
    在藏語中,&34;是&34;或&34;的意思,&34;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託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根據相關文獻研究及關鍵人物的訪談,表示大量的藏族影視、歌曲、西藏的期刊雜誌上被視為格桑花的波斯菊並不是真正的格桑花。從廣義上說,&34;極有可能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野花的代名詞,而從植物學特徵上講菊科紫菀屬植物和拉薩至昌都常見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徵。
  • 這裡渣土山變身格桑花海,成濟南新晉「網紅打卡地」!
    格桑花海原本是一處近兩萬平方米的渣土山。近日,濟南市龍鼎立交東南側的一片花海成了濟南的新晉網紅打卡地。這裡漫山遍野種滿了美麗的格桑花,深紫淺粉,煞是美麗,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欣賞、拍照。4日下午,記者也前去探訪。你看你看,格桑花開遍乘139路到終點站:龍鼎大道西山東路,下車仍需沿著龍鼎大道向前行走二十多分鐘。
  • 波斯菊就是格桑花麼?二者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想著在自己年輕的時候要放下一切去一次西藏,去看看西藏的犛牛和格桑花。但是說起格桑花,很多人的心中就會有一個疑問,這個疑問就是格桑花和波斯菊是同一種花嗎?如果不是的話,它們兩個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怎麼樣才能夠區分出它們兩個的不同呢?
  • 到底是格桑花還是波斯菊?為什麼很多人把波斯菊叫格桑花呢?
    到底是格桑花還是波斯菊? 為什麼很多人把波斯菊叫格桑花呢?藏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格桑花寄託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花,格桑花為拉薩的市花,又稱格桑梅朵。
  • 「張大人花」和「格桑花」的區別,你知道嗎?
    西藏人民口中的「格桑花」,學名「翠菊」。翠菊原產於中國,是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在17世紀初已經廣泛栽培,並有了不同花色和花型的品種記載。西藏栽培的翠菊以藍色為主,葉子長,呈橢圓形,葉邊緣有粗鋸齒,且栽培容易、花期長,成了深受西藏人民喜愛的「格桑花」。 圖為芬芳豔麗的「格桑花」。(資料圖)  七、八月份,在拉薩隨處可見盛開的「張大人花」。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尤其是遊客,普遍都認為「張大人花」就是「格桑花」。  其實,「張大人花」和「格桑花」是兩種不同的花。
  • 紅船精神照耀新時代 -太陽鳥時評-四川新聞網
    14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並闡釋了「紅船精神」,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們重溫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思考新時代黨的建設新使命新要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船精神的永恆價值和豐富內涵。可以說,紅船精神是百年大黨的精神基因,是照亮新航程的精神燈塔。
  • 一朵cosmos的旅行,來自西藏的祝福
    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具體為何種植物存在廣泛的爭議。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託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嚮往的西藏藏族人稱「波斯菊」為「張大人花」。「張大人就是清朝駐藏大臣張蔭棠,也是清朝最後一名駐美公使。
  • 爭議熱點難分辨,格桑花與波斯菊到底是否一樣,生長環境一樣嗎?
    其實格桑花他是與西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的格桑在西藏的英語裡也就是美好的意思格桑花呢,就是美好的代名詞了。所以這種格桑花呢,他在西藏人的眼中也就是美好的代表,如果看到了格桑花,那就說明自己是非常幸運的了。不過西藏人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愛護格桑花的,所以很少有把格桑花採摘了戴在頭上的,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躺在地上欣賞格桑花的美麗就能接收一天的好運氣了,而不用將它強行地採摘下來。
  • 猴子山就在澤當縣城東側,又叫貢布日山也是西藏著名的神山
    文/月月領你看風景【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還記得那天遊西藏從桑耶寺到澤當已經是下午5點了,安放好行李和朋友格桑說要去爬猴子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明知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執著地跟著去爬了。猴子山就在澤當縣城東側又叫貢布日山也是西藏著名的神山,傳說故事太長版本也有不少大致的意思也就一句話:藏人是由猴子變成的就起源於此山的洞中。科學家費力考證數年得出進化論的驚世觀點。藏人不過是一個傳說早已篤信自己的祖先是猴子殊途同歸,此山所在的澤當漢語意思就是「猴子玩耍的壩子」。
  • 格桑花還是波斯菊? 美麗的花兒你到底叫什麼名字?
    而這些美圖在朋友圈傳開後,也引來了一番爭議,有的網友稱「格桑花」其實是波斯菊。對此,記者請教了縣園林局的專業人士。波斯菊稱呼更準確「格桑花」實為泛指據介紹,本地被大家稱為「格桑花」的花卉,其實是原產於墨西哥到巴西一帶的外來物種波斯菊。「格桑花」也並非單指某種植物,而是藏區民間對當地美麗花卉的統稱。本地的波斯菊用它的本名去稱呼更加準確。
  • 什麼時候去西藏最合適?
    西藏,地球的第三極。不少對西藏嚮往的朋友,總想著有朝一日一定要去一趟西藏。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時候進藏最合適呢?其實各個時間段,西藏都有它獨特的美,等待著你去解開它的面紗。3-6月的春:西藏的春,像一個姍姍來遲的少女。當內地已經萬物復甦春意盎然之時,西藏還在穩穩的睡著。
  • 你是不是也曾這樣誤解過西藏?真相在這兒!
    5、高原紅是曬出來的?  西藏陽光強烈,高原紅是曬出來的?  不不,久居高原的人,由於長期缺氧的原因使毛細血管擴張、增生、局部充血量增加而形成高原紅。  人體面頰部、嘴唇、結膜、甲床等處毛細血管極豐富,毛細血管的擴張就可在這些部位很明顯的反映出來,加上高原強烈紫外線的暴曬,就有了我們看到的紫紅色的高原紅,高原紅往往以兒童、婦女以及野外工作者居多。
  • 紅太陽的生日
    宴會上毛主席與西藏地方首席談判代表阿沛·阿旺晉美親切交談。(興華攝)牛背上長大的孩子問爸啦阿媽啦我是哪月哪日出生阿尼聽了笑著說大約在冬季但是我知道今天是紅太陽的生日偉大的12月26曾幾何時祖輩是做苦力的奴隸會說話的牲畜草原無邊無際也沒有自己的馬現在是國家的主人驕傲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