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一座城。說到民國,人們大多會想到南京這樣一座滄桑的城市吧,不知經歷了多少朝代更迭,繁榮興衰。同樣也會想到南京這樣一座美麗的城市,不知守護住了多少英勇畫幅,燦爛美好。如今的南京,許多條道路的旁邊都是高高大大的梧桐,可是人們心中最美還是應屬中山陵前的梧桐大道了吧。
關於梧桐,在那個時期,有一段浪漫的「故事」,暫且稱之為梧桐樹之戀吧。當時宋美齡十分喜歡法國梧桐樹,於是蔣特意進來兩萬餘科法國梧桐。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從上方俯瞰便是一串項鍊的模樣。雖然這只是民間流傳得最為美好的故事,或許不為真。但是,宋美齡說:「一句梧桐美,種滿金陵城」。也是對梧桐樹的另一種解釋吧。
夏天的梧桐是綠綠的,巴掌大的闊葉懸落在油棕色的樹枝上。這些梧桐樹,在道路兩旁整齊而挺拔的屹立著。在七、八米的梧桐樹下,人們似乎顯得分外渺小。梧桐樹的三叉枝幹挺拔斜向上延伸著,上面掛滿了密密麻麻的綠吊墜,掩映在道路的上空。南京的夏天是陽光明媚的,是微風習習的。一縷縷陽光照射下,透過交相互映梧桐葉的縫隙,在大道上投下斑駁點點。夾雜著熱氣的微風撫來,又吹得葉子婆娑作響,好不愜意。
187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南京中下第一棵法國梧桐;1929年,在修建迎接孫先生靈柩的中山路和陵園大道,兩萬餘棵法國梧桐又一次落根於此地。當時梧桐樹是挺拔的英雄,一路護送孫先生。現在的梧桐樹不僅守護者孫先生,守護者來這裡的每個人。
中山陵前的梧桐樹還與別處的不同,這裡的每一棵梧桐樹都是在幼年時特意修剪過的,坳成三叉形狀,因此一直以三根樹杈的樣貌一路向上、向斜生長,最後長成參天的大樹。這裡大部分的梧桐樹是民國時期栽種的,撫摸梧桐樹的樹幹,粗壯的背後也有歷史的痕跡。夏天若是來到中山陵,一定要慢慢走在這蔥鬱的梧桐大道上,每一次氣息都伴著一份夏日的閒適,都伴著一味歷史的划過。
這裡也有專門的遊覽方式,復古小火車。坐在軟軟的後座,趴在鏤空窗前,穿梭在梧桐大道上,不知道前方會怎樣。但是願得這樣一種懷舊的方式來感受這裡的獨有氣息。
梧桐樹的寓意是至死不渝。有人問「葉子的離去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對於梧桐來說,梧桐葉生的快,落得也快。每一次遇見和離別都是期待下一次更好的邂逅吧。如果你來到中山陵,請一定要把時間留足了給梧桐林蔭道。這裡是時間的守候,是過往和未來,是南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