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知識
坐飛機最喜歡選靠窗的位置,
萬米高空景色一覽無餘。
直到有一天...
小橫發現舷窗底部竟有一個,
不起眼的小孔!
機艙內的壓力遠高於艙外,
飛機窗戶承受巨大的壓力!
機窗一旦出現空隙,
很可能在壓力下破裂!
既然這麼危險,
為什麼還要設計這個小孔呢?
其實,舷窗底部的這個小孔叫做「通氣孔」(breather hole),起著保護乘客安全的關鍵作用。
為了使飛機窗戶結實抗壓,民航客機舷窗由三層窗戶+通氣孔組成:
外層和中層都是密封嚴實的「結構窗戶」,非常結實,用來抵抗機艙內外壓力差。通氣孔被設計在中層的底部(如下圖所示)。
當機艙內壓力過高時,內部氣壓作用於窗戶,可能使其爆破。但通氣孔允許部分氣流通過中層窗戶、流向外層窗戶,降低了中層窗戶受到的壓力。
有了通氣孔,只有外層窗戶爆破,中層窗戶得以保留,仍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抵抗內外壓差的作用,同時避免了乘客被「吸」出窗外,發生意外。
而內層是位於乘客一側、「無關緊要」的一層窗戶。它主要用於防止乘客撞擊中層玻璃。
內層密封不嚴,空氣可以流動,兩側並沒有強烈的氣壓差。因此內層需要承受的壓力較小、材質也相對「脆弱」。
小橫回想起近期西寧飛杭州的航班上出現了醉酒女性將內層窗戶砸碎的事件(下圖左),機組緊急備降鄭州。
(圖片來源:中新網;Twitte@mahamosam)
而去年印度發生飛機客艙內窗「破裂」事件,「心大的機組」只是用膠帶把破裂處粘起來(上圖右)!
多虧了飛機三層窗戶+中間通氣孔的設計,破碎的只是沒有抗壓作用的內層窗戶,才沒有引發嚴重的空難!
此外,通氣孔還有一個作用:防止舷窗大面積起霧、結冰!
(圖片來源:微博@史森明的御用生發顧問)
內外層玻璃間的空氣通過「通氣孔」流動,能夠使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在通氣孔附近,而不至於在窗戶的其他位置起霧或結冰,遮擋窗戶。
因此,無論飛到多麼寒冷的地方,乘客都能通過舷窗看到高空中的美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