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印尼洞穴現「驚人」海嘯遺蹟

2020-12-05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新華社專電  科學家13日說,他們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一個洞穴內發現數千年來印度洋多次海嘯留下的「驚人」痕跡,有助提高周邊居民對海嘯的防範意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球觀測站與印尼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南部發現一個洞穴,裡面有多層因海嘯衝刷形成的沉積物。這些沙質沉積層含有來自海床的小型化石,形成於過去數千年間,每層之間由蝙蝠等洞穴內動物的糞便分隔。

  研究人員分析沉積層後發現,印度洋曾發生多次毀滅性海嘯,每次海嘯間隔時間沒有規律可循。這表明,周邊居民應該「隨時」做好應對海嘯的準備。

相關焦點

  • 專家公布驚人新說 蘭州「隕石」是印尼海嘯前兆
    世界空間靜電領域專家張豐公布驚人「新說」——  晨報蘭州專訊「蘭州天外來客事件是印尼海嘯自然災難的前兆!」前日下午,被譽為世界空間靜電領域「奠基人」和「開拓者」的高級工程師張豐對記者肯定了他此前公布的這個驚人「新說」。
  • 有人發表驚人學說:蘭州隕石預報印尼海嘯?
    「蘭州『隕石』事件是印尼海嘯自然災難的前兆!」昨日下午,被譽為世界空間靜電領域「奠基人」和「開拓者」的張豐高級工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肯定了他前一天公布的這個驚人新說。據介紹,這個推論從5日發生在四川馬爾康的地震和其他地區的一系列自然現象中「已經得到了驗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印尼海嘯丨海嘯專家:這一次與印度洋和東日本海嘯是同等規模
    「從視頻記錄來看,我認為這次海嘯的威力和2004年印度洋以及東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是同等規模的。」9月30日,日本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海嘯工學研究室的今村文彥教授,就印尼發生的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災難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如是說。
  • 印尼發現世界最古老洞穴壁畫,網友:距今4.5萬多年,豬還是長這樣
    網友評論對此,網友們紛紛調侃:延伸閱讀:印尼4.4萬年前史前洞穴壁畫,因工業開發面臨消失威脅2017年,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考古團隊在印尼南蘇拉威西島發現一處距今4.4萬年前的史前洞穴壁畫,被認為是迄今最古老的敘事性壁畫遺蹟。該團隊近期發布報告稱,該處史前洞穴壁畫面臨消失 的 威脅,主要原因是當地礦石開採導致壁畫巖石層持續剝落。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植物大觀園的熱帶情調
    文/見習記者 蘇慶明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特約記者 陳循靜  藍調萬寧  植物  傍山依海的萬寧,長夏無冬,雨量充沛,屬於典型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這裡十分適宜於各種熱帶亞熱帶植物的生長發育。
  • 沒有地震就海嘯,為啥受傷的總是印尼?
    一位未具名的中國地震局專家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並不是說火山噴發直接引起了海嘯,而是火山活動所造成的觸發效應。預警措施缺乏據《雅加達郵報》12月23日報導,22日晚間的海嘯發生後,印尼減災局發言人蘇託波(Sutopo Purwo Nugroho)表示,該國並未對由海底滑坡和火山活動引發的海嘯制定預警措施。
  • 蘭州「隕石」引發印尼海嘯?
    「蘭州『天外來客』事件是印尼海嘯自然災難的前兆!」昨日下午,被譽為世界空間靜電領域「奠基人」和「開拓者」的張豐高級工程師在接受採訪時肯定了他此前一天公布的這個驚人「新說」。而且這個推論從5日發生在四川馬爾康的地震和其他地區的一系列自然現象中「已經得到了驗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印尼海嘯前後衛星照片對比(組圖)
    印尼海嘯前後衛星照片對比(組圖) NEWS.SOHU.COM  2004年12月31日16:44  來源:雲南日報 點擊進入>>>   這兩張12月30日發布的衛星圖片顯示的是印度尼西亞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海濱地區受海嘯襲擊前後的情形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為何印尼總是發生海嘯? 什麼導致了印尼海嘯? 為什麼沒有預警?
    什麼導致了印尼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