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成功舉辦

2021-01-21 網易新聞

2020年6月29日至7月1日,由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辦的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ar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rotection, ICPECP)成功召開。

本次大會的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秦大河教授致大會開幕詞;大會主席、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席丁琛先生介紹了大會的意義、主題和議程安排;大會共同主席,英國劍橋大學斯科特極地研究中心Jean de Pomereu博士介紹了與會嘉賓並主持了當天的會議。

本次大會為期三天,來自中國、英國、法國、葡萄牙、瑞士、瑞典和挪威的20位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就北極地區環境變化與保護、南極地區環境變化和保護,以及極地可持續發展三個主題進行了發言,內容涉及全球氣候變化、極地環境汙染、海冰與北極航道、極地環境汙染、冰川凍土、極地遙感、極地政策與地緣政治、極地教育、極地郵輪和戶外運動等,展現了當前國際氣候變化與極地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科技成果,展示了中歐在極地領域交流合作的廣闊前景。

在這次大會上,英國劍橋大學海冰學家Peter Wadhams教授應邀為大會做了題為「極地氣候給我們的反饋以及我們的應對方法」的主旨發言。Wadhams教授擁有46年南北極海冰研究領域的經驗,是國際上最卓越的海冰專家之一。他利用在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蓋獲取的連續冰體,重建出精度和解析度均很高的地球古氣候環境變化記錄。這種記錄可幫助我們探索未來地球氣候及環境的演變情況,對今天科學家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

在大會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前副主席之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Jean Jouzel教授的主題發言,著重介紹了我們能從極地深層冰芯數據了解到的歷史和未來氣候變化的訊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Martin Siegert教授做了題為「南極洲是如何變化的,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南極的變化」的主題發言。葡萄牙COIMBRA大學JoseXavier教授認為,南大洋在世界海洋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綜合論述了南部海洋生態系統、正在進行的科學現狀、海洋資源開發的歷史觀點、根據《南極條約》制定環境保護政策的努力以及未來的挑戰。

中山大學程曉教授程曉教授是中國極地遙感領域的傑出青年科學家,他在大會上介紹了中國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觀測小衛星,BNU-1(京師一號)目前的研究進展和未來的發展可能性。北京師範大學效存德教授師根據IPCC最近發布的氣候變化下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SROCC)提出了北極地區加劇變暖會產生的重大影響。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中心龐小平教授和趙羲副教授介紹了與全球變化有關的南北極海冰及其時空動態,同時討論了海冰遙感技術相關不確定性的影響。

中國科學生態環境中心張慶華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的楊林生研究員分別介紹了在西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存在的傳統和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來源和人類活動對極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基於北極航道通航可行性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北極東北航道遠期(2050年後)商船的通航能力將顯著提升。

同時,在會議的特別主題「極地可持續發展與保護」中,挪威國會議員Kent Gundemensen先生長期負責挪威政府的北極政策,他從挪威議會的角度解釋了挪威在北極地區的法律政策以及對南極環境保護的看法。而本次大會的主辦機構,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席丁琛先生提出了在極地科研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增加公眾對極地環境的認知,並對過去十年中開展的青少年極地科學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和成功案例進行了介紹。

作為參加本次大會的三家極地旅遊行業代表之一,挪威海達路德遊輪公司(Hurtigruten)經營著16艘遊輪,其中5艘在專門在極地地區進行遠徵航行。海達路德探險運營部主管Tudor Morgan先生闡述了極地遊輪作為科學研究平臺,在開展極地旅遊的同時,也對極地環境開展長期監測,同時與社區合作創建保護極地大使的情況。

凱撒旅遊國際郵輪部總經理趙鑫先生提到,近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對未知的人的探索追求,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來到極地,完成夢想,為了更好地保護極地,旅行社應該負起責任,讓人們看到獨特在保護極地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要遵循保護極地生態資源的嚴峻原則,承擔起保護極地的社會責任。」

探路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靜女士非常熱愛極限運動,曾10次登頂8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4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在本次論壇上,王靜女士不僅從她個人的登山探險經歷出發,講述南極等地區的環境保護,並且從從企業家的角度出發,帶領企業努力,思考極地環境保護問題。

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大會通過網絡在中國、歐洲多個國家同時舉辦。來自中國和歐洲的極地科研人員、極地旅遊和航運從業者、節能環保企業代表、極地與海洋教育工作者、國際組織代表以及新聞媒體共1000餘人觀看了會議直播。

同時,為支持極地環保事業發展,挪中友好協會、澳門科技發展基金會、聯想集團、探路者集團、悅凌集團、海達路德遊輪、國科大科運環境、來山科技、天諾基業等協會與企業向大會發來賀信,祝賀大會為中國與歐洲科技交流與極地環境保護所做的努力與貢獻。

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的成功舉辦在中國和歐洲各國極地領域產生了積極影響,對推動雙方在極地科學研究、極地行業發展、極地科學教育與傳播等領域的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大會閉幕儀式上,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席丁琛先生宣布下屆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將在歐洲舉辦,屆時會有更多國際極地專家匯聚一堂,就極地可持續發展與保護的前沿問題進行討論,共同推動國際極地保護領域的深入合作。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21世紀的極地環境保護需要更加密切而深入地國際合作
    由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辦的「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ar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rotection, ICPECP)日前成功舉辦。
  • 2020年6月29日至7月1日,由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辦的2020年國
    2020年6月29日至7月1日,由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辦的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ar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rotection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西班牙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由科技部主辦的「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成功舉辦,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出席邊會並致辭。
  • 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將在中國昆明舉辦
    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將在中國昆明舉辦:確定未來十年保護戰略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阮煜琳)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將於10月在中國昆明舉辦。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與《生物多樣性公約》代理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穆雷瑪,9日在北京共同發布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會標。2020年是上一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收官之年,各締約方將在大會上審議通過新的「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本屆大會重要任務之一是確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同時還要確定未來十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球戰略。
  • 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辦
    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日,日前,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京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活動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對進一步推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 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權何以「花落」福州
    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權何以「花落」福州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9-07-09 19:56 來源:澎湃新聞
  • 國際金剛石大會暨2020中國超硬材料技術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為更好地服務行業,加強業界交流,促進超硬材料及製品產業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及「後疫情」形勢下尋找健康有序的發展路徑,提高行業凝聚力,由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聯合多機構主承辦的「國際金剛石大會暨2020中國超硬材料技術發展論壇」,於2020年11月9-11日在常州成功舉辦。
  • 2020年學術年會暨環境與健康高峰論壇會在寧波成功舉辦
    2020年學術年會暨環境與健康高峰論壇會在寧波成功舉辦 2020-11-03 0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第六屆IEEE計算機與通信國際會議」(線上)成功舉辦
    2020年「第六屆IEEE計算機與通信國際會議」(線上)成功舉辦 2020-12-17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五屆國際應用力學前沿大會暨國際應用力學年會在西安成功舉辦
    第五屆國際應用力學前沿大會暨國際應用力學年會在西安成功舉辦 2020-11-26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環境手抄報:國際環境保護發展歷程
    保護環境1963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出版了一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書中闡釋了農藥殺蟲劑滴滴涕(DDT)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作用,由於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誌性起點。
  • 氣象專家:氣候變化深刻影響極地地區
    氣象專家:氣候變化深刻影響極地地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23:13 來源: 氣象專家表示,極地是全球氣候環境的檔案室,氣候變化正在深刻影響極地地區,必須加強科學研究,保護人類的最後一塊淨土。在中國氣象局舉辦的「科技創新論壇」上,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卞林根表示,過去幾十年,極地環境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必須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開展極地科學研究。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2021「COP15」將在昆明舉辦 生態文明成為大會主題(人民日報)
    (COP15)重新確定於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方法和全球通力合作,又成為國際範圍的熱點關注內容。這也是雲南昆明成為此次COP15大會舉辦地的背景。生物多樣性成為社會主流目標任重道遠2010年9月,聯合國第65屆大會第161號決議宣布,從2011年至2020年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希望各成員國採取行動,推動實現2020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
  • 清華大學舉辦2015年IEEE國際磁學大會
    清華大學舉辦2015年IEEE國際磁學大會  清華新聞網5月15日電 5月11至15日,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物理學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材料研究會協辦的2015年IEEE國際磁學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5月14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本屆國際磁學大會的部分代表。
  • 南科大舉辦「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
    第六屆全國嗓音醫學論壇(2020'深圳)在南方科技大學成功舉辦。藉由科學設備與技巧,把攝影藝術變為「自由的符碼」;一場科學義診,為嗓音的藝術使用找到方向;學術論壇開講,醫學與藝術同道共話嗓音健康發展……近期於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的「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項目以論壇研討、講座、工作坊、展演等形式,聯動科學與藝術界專家學者激發跨界火花,為繁榮學術文化生態做出積極探索,為藝術與科學在學界與業界的融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延至明年5月在昆舉辦
    7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即COP15大會原定於2020年10月15-28日在雲南昆明舉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約》秘書處各項準備工作均總體延遲,COP15今年無法如期舉行。
  • 2020年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在廣州舉辦
    2020 年 11 月17 日上午在廣東省廣州市生物島香嵐王子明時酒店隆重召開,開幕式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主持。本次大會以「前沿技術與人類健康」為主題,設立生物大分子、膜生物學、代謝生物學、醫學影像學等 16個學術專題,旨在為國內同行創造一次交流、學習、展示和建立相互合作的機會,促進我國生物物理科學的深入研究與快速發展。據悉,全球生物技術與產業國際論壇--官洲國際生物論壇也在生物島同期舉行,兩大品牌會議的同期舉辦,成為本年度生物物理領域的一大盛事。
  • 寧波諾丁漢大學成功舉辦2020傳熱傳質數值方法國際學術會議
    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傳熱傳質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市能源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寧波市低碳汽車熱管理前沿技術創新團隊聯合舉辦的2020傳熱傳質數值方法國際學術會議(ISNMHMT2020)於2020年12月11-13號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成功舉辦。
  • CSAA/IET AUS2020國際機載機電系統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2020年9月18日-21日,2020 CSAA/I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ircraft Utility Systems國際機載機電系統學術會議(AUS2020)在天津成功舉辦,國內外300餘名代表和嘉賓參加了本屆會議。
  • 2020年vivo開發者大會舉辦時間+舉辦地點
    2020年vivo開發者大會  舉辦時間:  2020年11月19日  主會場時間:10:00-12:15   分會場並行時間:14:00-18:00  會議地址: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展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