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極地環境保護需要更加密切而深入地國際合作

2021-01-21 科技工作者之家

由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辦的「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ar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rotection, ICPECP)日前成功舉辦。

大會名譽主席秦大河院士

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秦大河教授致大會開幕詞;大會主席、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席丁琛先生介紹了大會的意義、主題和議程安排;大會共同主席,英國劍橋大學斯科特極地研究中心Jean de Pomereu博士介紹了與會嘉賓並主持了當天的會議。

大會主席丁琛先生
大會共同主席Jean de Pomereu博士(法

大會為期三天,來自中國、英國、法國、葡萄牙、瑞士、瑞典和挪威的20位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分別就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環境變化,以及極地可持續發展與保護三個主題進行了發言,內容涉及全球氣候變化、極地環境汙染、海冰與北極航道、極地環境汙染、冰川凍土、極地遙感、極地政策與地緣政治、極地教育、極地郵輪和戶外運動等,展現了當前國際氣候變化與極地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科技成果,展示了中歐在極地領域交流合作的廣闊前景。

這次大會上,英國劍橋大學海冰學家Peter Wadhams教授應邀為大會做了題為「極地氣候給我們的反饋以及我們的應對方法」的主旨發言。Wadhams教授擁有46年南北極海冰研究領域的經驗,是國際上最卓越的海冰專家之一。他利用在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蓋獲取的連續冰體,重建出精度和解析度均很高的地球古氣候環境變化記錄。這種記錄可幫助我們探索未來地球氣候及環境的演變情況,對今天科學家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

英國科學家在南極冰蓋開展科學考察

在大會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前副主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Jean Jouzel教授的主題發言,著重介紹了我們能從極地深層冰芯數據了解到的歷史和未來氣候變化的訊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Martin Siegert教授做了題為「南極洲是如何變化的,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南極的變化」的主題發言。葡萄牙COIMBRA大學Jose Xavier教授認為,南大洋在世界海洋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綜合論述了南部海洋生態系統、正在進行的科學現狀、海洋資源開發的歷史觀點、根據《南極條約》制定環境保護政策的努力以及未來的挑戰。

中山大學程曉教授是中國極地遙感領域的傑出青年科學家,他在大會上介紹了中國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觀測小衛星,BNU-1(京師一號)目前的研究進展和未來的發展可能性。北京師範大學效存德教授根據IPCC最近發布的氣候變化下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SROCC)提出了北極地區加劇變暖會產生的重大影響。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中心龐小平教授和趙羲副教授介紹了與全球變化有關的南北極海冰及其時空動態,同時討論了海冰遙感技術相關不確定性的影響。

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帶領商船在北極東北

中國科學生態環境中心張慶華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的楊林生研究員分別介紹了在西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存在的傳統和新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來源和人類活動對極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基於北極航道通航可行性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北極東北航道遠期(2050年後)商船的通航能力將顯著提升。

同時,在會議的特別主題「極地可持續發展與保護」中,挪威國會議員KentGundemensen先生長期負責挪威政府的北極政策,他從挪威議會的角度解釋了挪威在北極地區的法律政策以及對南極環境保護的看法。而本次大會的主辦機構,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席丁琛先生提出了在極地科研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增加公眾對極地環境的認知,並對過去十年中開展的「少年極先鋒」青少年極地科學考察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和成功案例進行了介紹。

少年極先鋒青少年極地科學考察活動連續

作為參加本次大會的三家極地旅遊行業代表之一,挪威海達路德遊輪公司(Hurtigruten)經營著16艘遊輪,其中5艘在專門在極地地區進行遠徵航行。海達路德探險運營部主管Tudor Morgan先生闡述了極地遊輪作為科學研究平臺,在開展極地旅遊的同時,也對極地環境開展長期監測,同時與社區合作創建保護極地大使的情況。

海達路德極地遊輪「羅納德·艾蒙森」號

凱撒旅遊國際郵輪部總經理趙鑫先生提到,近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對未知的人的探索追求,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來到極地,完成夢想,為了更好地保護極地,旅行社應該負起責任,讓人們看到獨特在保護極地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要遵循保護極地生態資源的嚴峻原則,承擔起保護極地的社會責任。」

探路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靜女士非常熱愛極限運動,曾10次登頂8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4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在本次論壇上,王靜女士不僅從她個人的登山探險經歷出發,講述南極等地區的環境保護,並且從從企業家的角度出發,帶領企業努力,思考極地環境保護問題。

探路者集團董事長王靜女士2011年登上南

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大會通過網絡在中國、歐洲多個國家同時舉辦。來自中國和歐洲的極地科研人員、極地旅遊和航運從業者、節能環保企業代表、極地與海洋教育工作者、國際組織代表以及新聞媒體共1000餘人觀看了會議直播。

各國極地專家在線分享最新的極地科學研

同時,為支持極地環保事業發展,挪中友好協會、澳門科技發展基金會、聯想集團、探路者集團、悅凌集團、海達路德遊輪、中科創新驅動、國科大科運環境、來山科技、天諾基業等協會與企業向大會發來賀信,祝賀大會為中國與歐洲科技交流與極地環境保護所做的努力與貢獻。

2019年悅凌集團董事長王悅先生跟隨中國

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的成功舉辦在中國和歐洲各國極地領域產生了積極影響,對推動雙方在極地科學研究、極地行業發展、極地科學教育與傳播等領域的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大會閉幕儀式上,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席丁琛先生宣布下屆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將在歐洲舉辦,屆時會有更多國際極地專家匯聚一堂,就極地可持續發展與保護的前沿問題進行討論,共同推動國際極地保護領域的深入合作。

相關焦點

  • 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成功舉辦
    、極地環境汙染、冰川凍土、極地遙感、極地政策與地緣政治、極地教育、極地郵輪和戶外運動等,展現了當前國際氣候變化與極地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科技成果,展示了中歐在極地領域交流合作的廣闊前景。同時,在會議的特別主題「極地可持續發展與保護」中,挪威國會議員Kent Gundemensen先生長期負責挪威政府的北極政策,他從挪威議會的角度解釋了挪威在北極地區的法律政策以及對南極環境保護的看法。而本次大會的主辦機構,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席丁琛先生提出了在極地科研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增加公眾對極地環境的認知,並對過去十年中開展的青少年極地科學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和成功案例進行了介紹。
  • 21世紀中心參加金磚國家「海洋與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第三屆...
    21世紀中心作為金磚國家「海洋和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中方聯合牽頭單位,陳其針副主任率團在線參會。會議以「海洋極地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五國參會代表分別報告了本國海洋與極地科學研究進展、發展藍圖、金磚國家合作現狀,並圍繞金磚國家海洋極地領域科研優先合作主題、共享航次和船時、《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十年規劃(2021-2030)》等主題進行了討論。
  • 21世紀海絲國際研討會上的國外「好聲音」
    人民網2月13日電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11至12日在福建泉州召開。海內外多國專家和學者紛紛表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代表了一種嶄新的國際合作思路,必將增進區域一體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研討會上也頻現各國好聲音,為21世紀海上絲路建設與合作出謀劃策。
  • 21世紀中心參加金磚國家「海洋與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第三屆會議
    21世紀中心作為金磚國家「海洋和極地科學」專題領域工作組中方聯合牽頭單位,陳其針副主任率團在線參會。 會議以「海洋極地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五國參會代表分別報告了本國海洋與極地科學研究進展、發展藍圖、金磚國家合作現狀,並圍繞金磚國家海洋極地領域科研優先合作主題、共享航次和船時、《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十年規劃(2021-2030)》等主題進行了討論。
  • 「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國際組織」再出「大手筆」 進軍「極地...
    6月17日至19日,船舶與海洋工程創新與合作國際組織(英文名稱縮寫ICNAME)極地科學技術合作與交流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召開。來自中、俄、法、英、美、烏克蘭、新加坡、韓國、日本、泰國、葡萄牙、紐西蘭等12國的100餘位海內外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眾多國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代表齊聚哈工程,圍繞極地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進行交流與研討,並開展相關技術培訓,不斷促進和加強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領域各單位之間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資源共享上的深度合作和共同發展。
  • 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聚焦「海洋生態保護與防災減災」開展研討
    碰撞智慧火花 共謀發展大計 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聚焦「海洋生態保護與防災減災」開展研討 2020-09-03 08:22:50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趙昕玥
  • 楊潔篪:把「保護海洋」打造成中美合作新增長點
    楊潔篪提出,中美兩國應在現有合作成果基礎上再接再厲,努力把「保護海洋」打造成為中美合作新的增長點。   楊潔篪表示,海洋是人類共同的家園,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開發海洋資源、維護海洋安全、保護海洋生態、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都需要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各國精誠合作。
  • --人類環境保護史上的三個路標
    在1972年斯德哥爾摩會議的推動下,人類更加廣泛和深入地開展了對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探索。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開始從經濟、政治、社會等多方面研究發展問題,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綜合發展觀」。從直接成果上看,會議通過並籤署了五個重要文件——《裡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關於所有類型森林問題的不具法律約束的權威性原則聲明》、《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其中《裡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提出建立「新的全球夥伴關係」,為今後在環發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確定了指導原則和行動綱領,也是對建立新的國際關係的一次積極探索。
  • 極地研究關係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能否享有發言權
    實際上,設立這個主題是與2007-2008年開始的「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密切相關的。 極地科考對於中國,乃至其他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科研「處女地」,甚至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極地氣象學研究對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趨勢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網友大家好,歡迎光臨搜狐科學嘉賓聊天室。
  • 國際極地科學研究我國都有哪些貢獻
    6月19日~23日,「極地2018」科學會議在瑞士達沃斯召開,吸引了全球2300餘名代表參會。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參加會議,並作了題為《中國對SOOS和MOSAiC國際計劃的潛在貢獻》的特邀報告。此次會議包含什麼內容?中國對極地考察有哪些貢獻?《中國海洋報》記者採訪了陳大可。
  • 央視紀錄片《極地》 深入藏地 展現當地生活
    本報訊 由中央電視臺、北京五星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聯合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極地》,日前完成了大部分拍攝工作,進入到後期製作。該片是由備受讚譽的《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創作,講述當代西藏與世界互動的故事。 有別於大篇幅展現風光的其他作品,《極地》將鏡頭聚焦在普通西藏人的真實生活。
  • 人大副校長馮俊:21世紀教育的特點
    21世紀是世界範圍內教育大發展的世紀,也是教育理念發生急劇的轉變和變革的時代,教育的發展呈現出許多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從未有過的新特點。  21世紀教育的特點  從精英教育到全民教育  21世紀的教育是一種「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
  • 2024年人類重返月球,月球極地將被人類汙染?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磁場的保護,月球表面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活,然而在月球,存在「永久性陰影區」,這些區域不會受到太陽的幹擾,陰影往往會持續39億年左右。月球永久陰影區一般在極地地區,月球的水冰基本都在這些區域裡。
  • 《極地國家政策研究報告(2012-2013)》出版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在2013年7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海洋強國研究進行的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強調指出,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時期,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明顯上升。
  • 應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延伸至拉美地區
    中國與東協是地理上的近鄰,有著長期密切的政治合作關係。2003年10月,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雙方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2010年,雙方共同制定了第二份《落實中國—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政治互信進一步加強。中國雖然與拉美地區地理上相隔遙遠,但是長期以來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結下深厚的友誼。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保護大象需要多國合作
    2017年對於大象保護無疑值得歡欣鼓舞。2016年底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有序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全面停止國內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製品活動。中國全面象牙禁貿的舉措不僅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也有力彰顯了中國政府保護野生動物的決心和擔當。
  • 央視紀錄片《極地》 深入藏地 展現當地生活·杭州日報
    本報訊 由中央電視臺、北京五星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聯合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極地》,日前完成了大部分拍攝工作,進入到後期製作。該片是由備受讚譽的《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創作,講述當代西藏與世界互動的故事。 有別於大篇幅展現風光的其他作品,《極地》將鏡頭聚焦在普通西藏人的真實生活。
  • 科考人員怎麼克服極地惡劣環境?陳義漢委員建議建立極地醫療保障體系
    2020-05-25 06:52:28 來源: 上觀新聞 舉報   摘要:極地醫生照搬不適合極地環境的常規醫療技術在極地開展工作
  • 李克強在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開幕式上的演講
    首先我代表中國政府對遠道而來的各位貴賓和朋友表示誠摯歡迎,對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這次會議之前,理事會給我提供了一個問題清單,涉及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改革開放的舉措、國際治理的理念和作用等諸多方面。這表明,大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理事會把這次會議的主題確定為「讀懂中國」,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但內涵相當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