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球的遊戲《古墓麗影:地下世界》備受玩家青睞,在遊戲中墨西哥部分的關卡,真實場景就來自墨西哥東部尤卡坦半島上的奇琴伊察和烏斯馬爾。
奇琴伊察
神秘的瑪雅文明發源於中美洲,這塊土地的面積不及中國的十分之一,東西兩側被太平洋和大西洋包圍,向北與墨西哥奇瓦瓦沙漠相連,往南被連接南北美洲的巴拿馬地峽隔斷。約公元前1500年,瑪雅文明就在這樣一片與世隔絕的土地上誕生了。瑪雅人要想生存下來,只能靠自給自足。相比較起發源於亞歐大陸的其他文明,瑪雅人在選擇出生地的時候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尤卡坦半島沒有銅礦和鐵礦,也就無法打造金屬工具。可即便如此,瑪雅人卻用簡單的石器建造出了舉世矚目的金字塔和神廟等建築。烏斯馬爾(Uxmal),就是其中之一。
古瑪雅大多將高度文明的神殿城市建造在密林之中,相比較起人頭攢動的奇琴伊察,烏斯馬爾宛如深藏於密林中的小家碧玉。它是瑪雅帝國鼎盛時期——後古典期(公元約9世紀-16世紀)的城邦代表,城市大約在公元700年左右開始建造,於8-10世紀達到鼎盛。古城佔地達60萬平米,有2.5萬人在此居住,作為政治和經濟中心繁盛一時。公元10世紀受到來自墨西哥中部的託爾特克人的文化侵襲,瑪雅古典期衰落,城市逐漸被廢棄。瑪雅人在天文、數學和建築上都有極高的造詣,整座城市建築按當時的天文知識排列,與當時已知的行星位置息息相關。它既是展現瑪雅人獨特建築風格的遺蹟,也是為數不多的瑪雅文明遺址中最重要的一處。1996年,烏斯馬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要說這尤卡坦半島的自然環境著實算不上宜居,中部和東部一馬平川,儘管有數千個大大小小的天然井,卻因大片熱帶雨林的存在,並不適合耕種。烏斯馬爾位於半島西北部山地起伏的普克(Puuc)地區,「普克」意為「山丘」,這一地區的建築主要特點為外牆遍布華麗細膩的雕刻。從景區門口的地圖上就可以看出,普克地區分布著包括烏斯馬爾、卡巴(Kabah)、瑪雅潘(Mayapan)等城市遺蹟,兩百多年後隨著古典瑪雅文明的陷落,大部分城市被遺棄。烏斯馬爾,無疑是最著名的一座。
烏斯馬爾的位置
遺址坐落於叢林之中,從半島東部自駕車無論是走北線還是南線,大約都需要5小時車程。周邊沒有太多可供旅行者落腳的酒店,最適合的就是景區對面的度假村。頭一天晚上開車來此住宿,清晨在熱帶雨林的鳥鳴聲中醒來,吃過早餐就可以步行去遺址裡「遛食兒」了。
走在前往遺址的步道上,兩旁濃密的雨林參天,令我不禁對這座瑪雅古城又多了幾分期待。只是這景區現代化的大門看上去有些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景區門口有清晰的導覽圖,烏斯馬爾遺址目前供遊客參觀的僅為東西長約600米,南北長約1000米的長方形範圍,神廟、金字塔、蹴球場等一系列建築沿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依次排開,布局十分講究。紅線為短途Tour,綠線為長途Tour,整個景區推薦2-3小時遊覽時間。
與奇琴伊察不同的是,烏斯馬爾沒有天然井,古瑪雅人就建造了名為「Chultun」的蓄水池蓄水裝置用於儲存雨水,在景區門口,就有一處水井遺蹟。
走進景區入口,巨大的「術士金字塔(Piramade del Adivino/The Soothsayer’s Pyramid)」映入眼帘。它是整座城市裡最高的金字塔,高38米,東西兩側有石階,南北方向的坡呈橢圓形,不同於常見的方形底座,是瑪雅世界中唯一底座是橢圓形的金字塔,底面長軸約70米,短軸約50米。相比較起奇琴伊察、圖盧姆等方形的金字塔,莊重間又多了幾分優雅。
這座金字塔還和烏斯馬爾流傳的一個有趣的故事相關:坊間風傳,城市將來會落到一個「非人類所生」的人手裡,聽起來有點像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時的傳言(諸如「大楚興,陳勝王」),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國王耳朵裡。國王就派人關注所有新生兒。有一天,一個小男孩從一隻蜥蜴蛋裡出生了,恰巧符合民間的傳言。可這個小孩成人後仍然是個侏儒,國王就刁難他,要他一夜之間建造起一座城市裡最高的建築,否則就將其處死。非正常出生的人豈是等閒之輩?侏儒一夜之間建起了這座金字塔,國王被活活氣死了。從此,侏儒就成了新的國王,將烏斯馬爾建造成最迷人的瑪雅城市。所以,這座金字塔又被稱為「佔卜者金字塔(Piramide Adivino)」。
一夜之間建造起金字塔,肯定只是個傳說。在瑪雅語中,「Uxmal」意為「建造了三次的城市」。瑪雅人建造建築時並非拆舊蓋新,而是在舊神廟的基礎上直接包上一層,形成新的神廟。考古人員使用雷射掃描發現,這座金字塔內部還有4座小金字塔,最早的一座約建造於公元600年,再在小金字塔的基礎上加蓋更高大的一層,就像是「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歷經三百餘年修建成今天的模樣。
金字塔使用大量的水泥將圓形的石頭「粗暴」地黏在一起,看上去有些粗糙。東側正面的石階比較陡峭,共有121級,一直通往頂端平臺。西側背面的階梯分為3段,每段有一個稍寬的平臺緩衝,兩側高高的門洞是第四次建造的神廟遺留下來的。瑪雅人高超的天文知識在建造金字塔時得到了極好的運用,每年夏至日落時分,金字塔西側的石階正對落下的太陽。
金字塔主要是瑪雅人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塔頂有一座神廟,分成3個房間,中間朝西。瑪雅人有活人獻祭的傳統,祭司在塔頂神廟裡將活人的心臟剖出,將屍體扔下陡峭的階梯。
普克地區沒有河流湖泊,氣候乾旱少雨,完全靠天吃飯,和中國古代文明祭祀求雨一樣,瑪雅人也把降雨的希望寄托在了雨神身上。雨神「恰克(Chaac)」是瑪雅神話中的雨神和雷電之神,主管農業,是最高等級的神靈之一,閃電就是他們的斧頭,砍擊雲霧來打雷降雨。要不然怎麼總有人說瑪雅文明和中華文明有相通之處呢,甚至還有人認為瑪雅人是亞洲人遷徙過去的。瑪雅的雨神長得兇神惡煞,人身披有如同尤卡坦半島常見的巨蜥一般的鱗甲,方形大口上方拖著個長鼻子。術士金字塔刻有大量雨神的形象,背面階梯兩側一直延伸至頂部神廟。
頂端神廟又以一個個小雨神的雕像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雨神,長著血盆大口,似乎要吞噬掉一切。
金字塔東側門廊(El Portico de Oriente/The Portico of the East)旁是一個由四幢建築合圍起來的一個四方庭院,西班牙殖民者初到這裡的時候,覺得很像修道院,就命名為「四方修道院/修女廟(Cuadrangulo de las Monjas/The Quadrangle of the Nuns)」。其實瑪雅文化裡根本沒有修女,更談不上修道院,所有建築的名字都是殖民者來到這裡按照自己的想像胡謅的。這些建築究竟當時作何用途,考古學家也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供祭司和貴族居住的府邸,或是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也有說是瑪雅人的學府或是政府辦公部門。
修道院圍起一個長65米,寬45米的長方形廣場,共有74個房間,大約建於公元10世紀,是烏斯馬爾最好的四方建築之一,也是尤卡坦半島北部普克風格建築的傑作。內外兩面遍布精美的雕刻。北面的建築較為古老,也是最大最典型的普克風格建築。
西面建築的雕刻最為豐富,東面建築保存最為完好,中門上方刻有大量的雨神恰克、羽蛇神、回紋圖案,體現了瑪雅人對神的崇拜。這些圖案繁複精緻,富有想像力。
西面
東面
院子中央有一塊瑪雅石碑,瑪雅文明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的民族,諸如秘魯的印加人、墨西哥的託爾特克人等都沒有自己的文字。但遺憾的是,瑪雅人絕大部分也都是文盲,文字只掌握在少數上層社會人手中,也未能流傳下來被考古學家所破譯。對於後世研究瑪雅文明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更給瑪雅文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我更加推薦烏斯馬爾的另一個原因是,相比較起旅遊團蜂擁而至的奇琴伊察,這裡遊客更少,遺址更安靜。四方修道院的所有房間都允許進入,遊客可以和千年前的瑪雅建築「零距離」接觸,觸碰著古老的石牆,去想像當時瑪雅人的生活。
南面建築中央有一道尖型拱門,是修道院唯一的出入口。前面約60米是一個小型的蹴球場(El Juego de Pelota/The ball game court),大約建於公元800-1000年間。很多人都認為瑪雅城市裡金字塔是標配,其實蹴球場也一樣是標配。在瑪雅人的生活中,蹴球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只不過和今天的足球比賽規則大相逕庭,使用重達2-3公斤的實心橡膠球,隊員只能使用手肘、大腿和屁股觸球,需要在皮球落地之前將球擊回對方的場地中,落地即得一分,如果將球穿過了牆上的石環則額外加分,失敗者要被殺掉獻祭。
這麼看,瑪雅人可是在用生命踢球啊!豈不是平日裡就得拼命訓練?若是一代代有遺傳基因,墨西哥足球隊能在世界盃上大放異彩也就不足為奇了。
蹴球場對面建於15米高的三層臺座上的「總督宮(Palacio del Gobernador/The Governor’s House)」是普克風格建築的瑰寶,是美洲在殖民者到來前最長的宮殿,也是現存瑪雅遺址中最宏大精美的建築。
總督宮長約100米,高8米,寬12米,具體用途尚不明確,但據考證並沒有任何官員在此居住。沿著下層高臺中央的臺階可以登上「宮殿」,上面共有24個房間,同樣也可以走進去觀看。進入房間後發現,內部狹小陰暗,和剛才修道院裡的房間別無二樣。不禁想:在尤卡坦半島如此潮熱的天氣下,瑪雅人怎麼可能在這樣的房間裡辦公居住呢?可如果不住人,這些房間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宮殿前的廣場上還有一處祭壇遺蹟,是一尊雙頭美洲豹雕塑,已經風化得看不出豹子的模樣。在瑪雅遺蹟中這樣的祭壇比比皆是,在祭祀時祭品就放在中間凹陷的地方。
普克風格的建築屋頂平坦,整座建築呈厚重的矩形,外壁上部集中裝飾有碎石片鑲嵌成的圖案。之前看到的瑪雅建築大多用碎石塊壘積建造,普克風格的建築則是用混凝土建造牆壁,然後在其表面裝飾薄石灰巖石板。外壁界限明顯,下半部是排列整齊無任何裝飾的平面石板,上半部鑲嵌有兩萬多塊雕刻過的石板組成的圖案,牆壁上部的中楣被緊密排列的小圓柱填滿,主要以幾何形花紋和雨神恰克的面具為主。
總督宮角上一座名為「圖爾特勒神廟(El Templo de las Tortugas/The Temple of The Tourtles)」
城市的建設者們按照瑪雅傳統將這些建築一一排列,總督宮西南側是另外一座金字塔,這座高32米的大金字塔(La Gran Piramide/The Great Pyramid)約建於公元8-9世紀,剛剛發現烏斯馬爾遺蹟時,金字塔已經殘破得不成樣子,僅在北面殘存數段臺階,1972年才得以修復。
沿著臺階可以爬到金字塔的頂端,這裡是俯瞰整個遺址最好的地方。坐在金字塔頂部的石階上遠眺,宏偉多樣的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宛如一座浮現在綠色海洋中的島嶼。前面提到過,烏斯馬爾城市在鼎盛時期達到60萬平方米,今天對外開放的可僅僅是冰山一角。在連綿不絕的熱帶雨林下,不知還藏有多少令人驚嘆的奇觀。
金字塔頂部還有一座神廟,但破損已經很嚴重,考古學家推測可能瑪雅人想修建更高大的金字塔將其包裹起來,但或許因為文明的消退,工程被迫中止了。
金字塔西北部有一組四棟建築物構成的「鴿子宮(El Palomar/The Dovecote)」,說是建築,其實就是一組有採光窗的石構牆壁,因裝飾令人聯想起鴿籠而得名。這種造型在普克地區極為罕見,用途不明。
在烏斯馬爾這個沒有被商業化的瑪雅遺蹟中,這種隱藏於叢林中沒有被破壞的靜謐極為難得,是充分體會瑪雅文明最好的地方。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