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細胞核 成熟的植物篩管和哺乳類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在原 核細胞中稱擬核。細胞核的主要結構包括:核被膜、 核仁、核基質、染色質、核纖層等部分。
一、關於核被膜 核外的雙層膜結構。使 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表 達在時空上分隔開來;此外染色體定位於核膜上, 有利於解旋、複製、凝縮、平均分配到子核,核被 膜還是核內外物質交換的通道。
1.核被膜是雙層膜結構:核被膜 由內核膜、外核膜和核周隙三部分 構成。外核膜胞質面附有核糖體, 並與內質網相連,核周隙與內質網 腔相通,可以說是內質網的一部分。
2.核孔是物質運輸的通道;一方 面核的蛋白都是在細胞質中合成 的,通過核孔定向輸入細胞核;另 一方面細胞核中合成的各類RNA、 核糖體亞單位,需要通過核孔運到 細胞質。一般細胞核活動旺盛的細 胞中核孔數目較多,反之較少。
二、染色體
1、染色體的概念及化學組成 光學顯微鏡下可看到間期細胞核中有一種嗜 鹼性很強的物質,稱染色質,染色質是由核 酸和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物,其中含有 DNA、 組蛋白、非組蛋白和少量RNA。在不同染色 質標本中,DNA和組蛋白質總是按1:1固定 比例存在。真核生物中,單根染色質纖維是 一個結合有蛋白質的線性DNA雙螺旋分子。 組蛋白質種類不多(僅6種),呈較強鹼性, 為鹼性蛋白質,它們在進化中高度保守,很 少有種和組織的特異性。非組蛋白的種類繁 多,含量變動較大,有種和組織的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