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者到醫院就診時,血常規是常規檢測項目,有時血常規結果中會出現有核紅細胞(NRBC),即幼稚紅細胞。成熟的紅細胞是無細胞核的,成分是蛋白質和鐵,有運輸氧的功能。但是人體內細胞生長不可能沒有細胞核,所以有核紅細胞實際上是未成熟的紅細胞。有核紅細胞所佔比例很少,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會見到,新生兒外周血液中可見到少量有核紅細胞。
在正常情況下,外周血中的有核紅細胞僅在新生兒出現(一般為1個月),超過這個時期,血循環中出現有核紅細胞表明造血功能發生紊亂,常可見於溶血性貧血、紅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纖維化、骨髓轉移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等,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具體說來,成年人外周血檢出有核紅細胞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由於大量白血病細胞充滿骨髓,擠壓幼紅細胞提前釋放,如白血病;或因髓外造血,如骨髓纖維化、骨髓轉移癌、淋巴瘤等。
2.骨髓血液屏障功能正常,但來不及處理大量有核紅細胞,使後者提前進入血液循環,如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
3.骨髓中個別有核紅細胞能到達髓竇,當脾切除後,不能被脾臟攔截,從而進入外周血。
有核紅細胞在較多血液分析中被當做白細胞計數,引起白細胞的假性升高,常需要通過顯微鏡計數的方法加以校正。但這種方法操作相對繁瑣,精確度低,需要有經驗的計數人員。因此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血液分析儀自動計數外周血NRBC,被廣泛應用於臨床。
來源:天津市腫瘤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