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細胞形態學室間質評合輯——紅細胞

2020-11-30 澎湃新聞

原創 侯兵兵 王晶 檢驗醫學網

作者:侯兵兵 王晶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外周血血塗片經瑞氏染液染色後正常紅細胞形態為淡粉色(細胞中央為直徑1/3的淡染區),雙凹圓盤狀,大小均一(6.7-7.7um),細胞內無其他異常結構,於血塗片體尾交界處可見紅細胞呈單個散在分布。各種原因都可能導致紅細胞形態結構上發生改變,如紅細胞大小、形狀、染色、結構以及排列等方面的異常(註:首先要排除人為因素,如製片、染色等)。本文圖片主要摘自往年上海市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

巨紅細胞

巨紅細胞(直徑>15um),大紅細胞(直徑10-15um)。紅細胞體積變大多見於葉酸或維生素缺乏導致的巨幼細胞貧血,也可見於溶血性貧血或MDS等疾病。

靶形紅細胞

紅細胞直徑較大,中心部位深染,周圍淡染而細胞邊緣部位又深染,如射擊靶。多見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如塗片時為及時乾燥和固定也可引起類似改變。

棘形紅細胞

紅細胞表面突起的長度、寬度和間距大小不一(注意與鈍鋸齒型紅細胞相鑑別)。多見於β-脂蛋白缺乏症(棘形紅細胞可達80%),可見於脾切除後、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

鈍鋸齒型紅細胞

即皺縮紅細胞,細胞表面突起的長度、寬度和間距大小一致(注意與鈍鋸齒型紅細胞相鑑別)。多見於高滲環境或製片不當。

卡波環

紅細胞中出現的紫紅色細線圈結構,有時繞成8字形。其性質目前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是核膜的殘餘物或紡錘體的殘餘物或是胞質中脂蛋白變性產物。常見於巨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白血病或鉛中毒等患者。

口形紅細胞

紅細胞中心蒼白區呈狹窄的裂縫,裂縫的中央較兩端更為狹窄,縫的邊緣清楚,類似微張的魚口。正常人外周血中也可見到少量口形紅細胞,一般為3%-4%,若超過4%則可認為異常。增多時多見於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可見於DIC、酒精中毒、溶血性貧血和肝病等。

盔型紅細胞

外形不規則,有2至3個尖角呈盔形,多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癌轉移等。

淚滴樣紅細胞

紅細胞形態呈淚滴狀、梨形、棒槌形等,最常見於骨髓纖維化症、溶血性性貧血等。

裂紅細胞

細胞形態參差不齊、大小不一、且具有不對稱的尖狀突起,為紅細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紅細胞。通常呈不規則的三角形、刺形或鋼盔形等。正常人外周血中也可見到少量裂紅細胞,一般小於2%,若超過2%則可認為異常。是由機械性損傷或內源性異常所致的紅細胞碎片,主要見於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可見於巨幼細胞性貧血、嚴重燒傷等。

緡錢狀排列紅細胞

紅細胞排列形狀如銅錢串在一起一樣,多提示血液粘度較高, 血漿中出現了異常蛋白導致紅細胞帶負電荷降低,改變了血漿電荷平衡,使紅細胞之間排斥力降低,從而利於形成緡錢狀聚集,紅細胞沉降率變快。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球蛋白增多症、高纖維蛋白血症等。

球形紅細胞

紅細胞中心淡染區消失,細胞整體著色深且均勻。正常情況外周血中也可見到少量球形紅細胞,一般小於3%。球形紅細胞比例增高多見於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常超過25%,有時可達到100%)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慢性感染性疾病、珠蛋白小體溶血、新生兒溶血病及紅細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疾病等。

嗜多色性紅細胞

整個紅細胞或其胞漿一部分呈灰藍色(由於胞內RNA與血紅蛋白共存)則稱為嗜多色性紅細胞。正常情況外周血中也可見到少量嗜多色性紅細胞,一般小於1.5%。嗜多色性紅細胞比例增高多見於溶血性貧血或急性失血性貧血,多提示骨髓增生能力活躍。

嗜鹼性點彩紅細胞

紅細胞內可見藍色小顆粒、大小不等、散在分布,是一種較幼稚的紅細胞。可能是由於重金屬損傷細胞後胞質內殘存的嗜鹼性物質變性、聚集、沉澱而形成顆粒。正常情況外周血中很少見到嗜鹼性點彩紅細胞(約佔1/10000),增多時多見於重金屬中毒(如鉛、汞、鉍等)。

Howell-Jolly小體

紅細胞中含有1-2um的紫紅色圓形小體,大小不等,數量不一。此小體可能是幼紅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殘留的核染色質。常見於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脾切除術後、紅白血病或其他增生性貧血。

橢圓形紅細胞

紅細胞呈卵圓形或杆形,長度可大於寬度3~4倍,最大直徑可達12.5μm,橫徑可為2.5μm。此種紅細胞置於高滲、等滲、低滲溶液或正常人血清內,其橢圓形保持不變,但幼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均不呈橢圓形。正常情況外周血中很少見到橢圓形紅細胞(約佔1%,不超過15%)。在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患者的血塗片中,此種紅細胞比例可達25%,甚至高達75%,地中海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骨髓硬化症、缺鐵性貧血等也可出現橢圓形紅細胞比例增高。

有核紅細胞

正常情況下,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見到有核紅細胞,但是在出生1周之內的新生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少量有核紅細胞。成人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時可見於各種增生性貧血(最常見於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嚴重的低色素性貧血也可出現)、造血系統惡性腫瘤或轉移瘤、脾切除後以及嚴重缺氧等。

新月型紅細胞

紅細胞著色較淡、殘缺不全、形如新月(注意與鐮形紅細胞相鑑別)。主要見於某些溶血性貧血(如PNH)。

紅細胞感染瘧原蟲(環狀體)

瘧原蟲環狀體細胞核位於蟲體一側,形如鑲有寶石的戒指。見於被瘧原蟲感染的患者外周血。

【參考文獻】

1、吳曉蔓.臨床檢驗基礎[M].第1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喜訊 | 晶益醫檢所滿分通過2020NCCL室間質評!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NCCL)於近日公布了2020年第2次EML4-ALK融合基因、BRAF基因突變、KRAS基因突變、PIK3CA基因突變檢測室間質評結果
  • 喜訊 | 安諾優達滿分通過「染色體基因組結構異常」室間質評
    近日,國家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NCCL)發布了關於《2020年染色體基因組結構異常第1次室間質評結果》,本次室間質評項目包括「性別」、「與表型相關的結構變異」和「變異的致病性分類」。本次室間質評滿分的成績取得,更是充分證明了安諾優達CNV-Seq技術的可靠性及準確性。
  • 江蘇幹細胞庫獲得室間質評證書 由衛生部頒發
    近日,江蘇省幹細胞庫細胞質量檢測平臺收到一張含金量很高的證書——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頒發的2017年度《室間質評證書》,這標誌著江蘇省幹細胞庫實驗室的質檢技術及能力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在位於泰州中國醫藥城的江蘇省幹細胞庫內,有一個「冷宮」,好幾萬份幹細胞在零下196℃的液氮中長期休眠保存,時間長達十多年乃至數十年。這些幹細胞,大部分都是來源於臍帶胎盤等新生兒附屬物中。
  • 史上最強血細胞形態之紅系記憶歌訣
    註:靶形紅細胞中心部位染色較深,周圍為蒼白區域,而細胞邊緣又深染,形如射擊之靶。有的中心深染區不像孤島而像從紅細胞邊緣延伸的半島狀態或柄狀,而成不典型的靶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直徑可比正常紅細胞大或正常,但厚度變薄;在正常情況下靶形細胞極少見。但在黃疸、肝病、脾切除後,缺鐵性貧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貧血的血塗片上頗為常見。
  • 一婦嬰胎兒醫學科榮獲染色體基因組結構異常檢測室間質評證書
    一婦嬰胎兒醫學科榮獲染色體基因組結構異常檢測室間質評證書 2019-11-09 1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諾優達通過「遺傳病高通量測序檢測生物信息學分析」室間質評
    近日,國家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NCCL)發布了關於《2020年遺傳病高通量測序檢測生物信息學分析第1次質評結果》,安諾優達以滿分成績順利通過。本次室間質評項目包括「與表型相關的變異」和「變異的致病性分類」。作為國家衛健委首批高通量基因測序臨床應用試點單位,這一滿分成績的獲得,再一次證明了安諾優達在遺傳病基因變異高通量測序檢測生物信息學分析方面的能力。
  • 我市CD4+T淋巴細胞檢測獲得全省室間質評優秀-宿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CD4+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由於HIV的攻擊對象是人體的CD4+T細胞,因此CD4+T細胞記數結果對愛滋病治療效果的判斷有重要作用,是提供HIV 感染患者免疫系統損害狀況最明確的指標。
  • 外周血單核細胞形態改變或「預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外周血單核細胞形態改變或「預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Winnie Lee • 2020-03-27 10:19:51
  • 全國第二次「室間質評」成績公布,瑞普基因科技三項全部滿分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公布了2020年第二次全國室間質量評價(EQA)成績。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的領軍企業——杭州瑞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瑞普基因科技」)旗下的瑞普醫學檢驗實驗室,參與的EGFR、KRAS、BRAF三項室間質評全部滿分通過。
  • 領星醫學再次滿分通過CAP NGSST室間質評
    上海2019年7月25日 /美通社/ -- 近日,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簡稱CAP)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實體瘤腫瘤組織基因變異檢測項目(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olid Tumor,簡稱NGSST)室間質評結果。
  • 室間質評中常見寄生蟲卵及鑑別要點
    為了和大家一起複習下常見寄生蟲卵形態特點和鑑別要點,特匯總歷年寄生蟲卵相關室間質評結果,與大家共同學習,供大家參考。鉤蟲卵 呈橢圓形,無色透明,卵殼較薄,大小約60um×40um,卵殼內為卵細胞,卵殼與卵細胞間有明顯空隙
  • 盱眙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通過全國臨床檢驗室間質評
    【江蘇消息】日前,盱眙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舉辦的2020年全國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活動,所參加的133個項目全部成績合格。室間質量評價是為確定實驗室能力而進行的活動,由兩個或多個實驗室對被測物品進行檢測和評價。
  • 上海立聞醫學檢驗所MSI檢測再次滿分通過CAP室間質評!
    上海立聞醫學檢驗所傳來喜訊,在微衛星不穩定性 (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獲得美國病理協會(CAP)的檢測資質後,再次以100%合格的成績通過CAP的室間質評。
  • 貝瑞基因滿分通過「遺傳病高通量測序檢測生信分析」室間質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NCCL)發布了2020年全國遺傳病高通量測序檢測生物信息學分析室間質量評價項目結果。貝瑞基因使用自建生物信息分析流程參加此次質評,以滿分成績順利通過。此次室間質評再一次肯定了貝瑞基因精準的檢測水平,以及高質量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和數據解讀能力。
  • 銀豐基因19個項目均滿分通過國家衛健委室間質評
    銀豐喜報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滿分成績通過國家衛健委臨檢中心組織的2020年室間質評活動,室間質評合格證書於12月31日發放。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發放了2020年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的室間質評項目的室間質評證書,公司參評的19個檢測項目均以滿分成績通過,其中「腫瘤體細胞突變高通量測序檢測生物信息學分析」項目銀豐基因兩個檢測平臺均以滿分通過,該項目僅有16.7%的參評單位以2個或2個以上檢測平臺回報數據,體現了銀豐基因具備較強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能力。
  •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來源的多潛能細胞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研究者發現一種來源於外周血的幹/祖細胞——單個核細胞來源的多潛能細胞(MOMC),其具有可從外周血獲取並體外擴增、表型獨特和多向分化的特性,可能為自體幹/祖細胞在組織再生及創傷修復的應用如自體移植等方面帶來新方向,現就有關研究內容綜述如下。
  • 河南聖德醫院病理科在2020年度省病理室間質評中再創佳績!
    大河網訊 日前,捷報傳來,河南聖德醫院病理科通過2020年度河南省病理室間質控測評並取得榮譽證書。這是該科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獲得此榮譽。此次參加的病理質控項目包括特殊染色、細胞學、免疫組化及ALK免疫組化均通過質評。
  • 【中英對照/補圖】外周血白細胞形態特徵的命名和分級標準化建議
    ICSH外周血細胞形態特徵的命名和分級標準化建議之紅細胞說明:本圖文的內容取自於《ICSH外周血細胞形態特徵的命名和分級標準化建議》,並採取中英對照的形式(英文在前,有蘋果綠的底色)。自動化儀器不能計數和分類異常白細胞群或者識別一些顯著的形態異常,需要鏡檢製作和染色良好的外周血塗片進行準確地白細胞分類。
  • 吉因加兩地醫學檢驗實驗室滿分通過2020年NCCL室間質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NCCL)公布了2020年全國實體腫瘤體細胞突變高通量測序檢測室間質量評價項目結果。吉因加旗下北京和蘇州醫學檢驗實驗室分別基於國產測序平臺DNBSEQ-T7超高通量測序儀和Gene+Seq-2000基因測序儀,均滿分通過該項室間質評活動,彰顯了吉因加在實體腫瘤體細胞突變高通量測序檢測方面一如既往的穩定性,也再次印證了國產測序平臺的卓越性能
  • 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樹突狀細胞
    CD123抗體還可以用來做免疫組化分析,特異識別濾泡外T細胞富集區的CD123+ DC。在外周血中也有CD123+ DC細胞,與以前所說的CD11c- DC細胞和CD33dimCD14-CD16- DC細胞是同一類細胞。由於缺乏DC特異性標記物,目前仍然不清楚DC是否是自成一系的一類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