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案例:有核紅細胞引起的白細胞假性升高

2021-01-16 檢驗時間

血細胞分析儀已經成為血常規檢驗必用的實驗手段,特別是具有五分類能力的血細胞分析儀,目前已經非常廣泛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臨床血液學檢驗的質量和效率,而且基本能夠滿足臨床診斷及實驗要求。


但是由於血細胞分析儀設計方法的局限性,可能會導致某些結果假性增高或降低,甚至檢測錯誤或漏檢,仍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鏡檢,因此制定嚴格的復檢規則非常必要。國際上已經有41條復檢規則推薦,涉及到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的具體篩檢內容。而各醫院根據自身情況也制定相應的復檢規則,這是一種非常嚴謹的做法,其目的是減少漏檢與差錯的發生,儘量降低假陽性率,避免出現假陰性。近日,在我們科就出現了這麼一例白細胞假性升高的案例。


某日凌晨,對於正在上夜班的筆者來說身體已經疲憊不堪,但仍然聚精會神的審核著剛送過來的一批血常規的結果,絲毫不敢有所懈怠,想到一會就下夜班,不由得加快了進度。這時一個結果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白細胞未分類,這種情況以前也有發生。筆者首先仔細檢查了血液標本,未發現量少、有凝塊及其他異常。然後拿標本到另一臺血細胞分析儀邁瑞BC-5800上複查,這裡說明下,我們夜班主要使用的血細胞分析儀是貝克曼庫爾特LH750這臺儀器。


當複查結果出來後,讓筆者感到困惑,兩臺儀器檢測的主要項目HGB﹑RBC﹑PLT相差不大,但邁瑞BC-5800上檢測的白細胞數值4.6與之前LH750檢測的白細胞數值1.8相差還是挺大,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於是筆者首先檢查了下兩臺儀器的室內質控,近期都挺好的。又查看了下病人的情況:庾某,女,24歲,臨床診斷為MDS(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症)。


然後回顧了兩臺儀器的直方圖與散點圖,BC-5800提示有未成熟細胞,而LH750提示有細胞幹擾及散點圖顯示有核紅細胞大量增多。


圖1:LH750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結果直方圖與散點圖


看到這兒,筆者想到難道是有核紅細胞幹擾了白細胞的測定值?於是決定鏡檢觀察,看是否真如所想的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推片染色後,迫不及待的在鏡下觀察,結果鏡下果然發現很多有核紅細胞,筆者搞明白了是有核紅細胞影響了白細胞的計數分類,然後手工計數有核紅細胞,根據校準公式WBC數=儀器計數結果×〔100/(100+NRBC)〕糾正白細胞測定值,糾正後白細胞值也基本符合第一次在貝克曼庫爾特LH750上的檢測結果。


 圖2:鏡下可見有核紅細胞

為什麼同樣的兩臺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LH750和邁瑞BC-5800)測定結果差別此之大呢?首先我們了解下LH750白細胞計數分類的原理: LH750血液分析儀進行白細胞分類採用VCS技術,是從體積、核質比、顆粒特性、膜特性和形態等方面對白細胞綜合分析。在分類中涉及兩種試劑,一種是五分類溶血素,另一種是穩定劑,稀釋液作為鞘液。當全血進入混勻池時,五分類溶血素首先將血細胞脹大,並破壞溶解紅細胞和血小板,這時穩定劑注入混勻池,使白細胞恢復到原態,混勻後的樣品在樣品壓力與鞘流的作用下,在流式通道內作單細胞排列,進行VCS三種參數的同時檢測(19秒檢測8192個白細胞),然後統計分析得出白細胞分類結果。


而邁瑞BC-5800原理是採用雷射流式細胞技術,當一定量的血細胞被吸入並經過特定量的試劑作用後,血樣經噴嘴注入充滿稀釋液的圓錐形流動室中,在稀釋液形成的鞘液包裹下,細胞單個排列成行地穿過流動室的中央。當懸浮在鞘液中的血細胞經過二次加速後通過雷射檢測區時,血細胞受到雷射束的照射,產生的散射光性質與細胞的大小﹑細胞膜和細胞內部結構的折射率有關。低角前向散射光反映了細胞的大小,高角前向散射光則反映細胞的內部精細結構和顆粒物質,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得出白細胞的分類。


可以看出兩者在細胞計數上原理相差不大,但是為什麼這次WBC測定結果會相差挺大呢?我們回過頭看,LH750儀器上有提示細胞幹擾以及散點圖顯示大量有核紅細胞,鏡檢結果也說明是有核紅細胞影響了白細胞的計數,根據白細胞計數原理,兩者都是用溶血劑將紅細胞溶解破壞後計數白細胞,但是有核紅細胞只能溶解細胞膜而不能破壞細胞核,因此這些有核紅細胞會被誤認為是淋巴細胞而計入白細胞數中,從而影響白細胞計數,使白細胞測定值假性增高,而LH750儀器白細胞直方圖曲線左移,也提示出淋巴細胞增多。


雖然搞清楚了白細胞計數為什麼增高,但是為什麼LH750檢測的白細胞計數不高且符合手工鏡檢計數呢?這是因為貝克曼庫爾特LH750有白細胞計數自動糾正功能,當血液中存在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有核紅細胞、難溶紅細胞等非白細胞顆粒時,由於顆粒大小在白細胞計數區域,所以會被誤認為白細胞而計數在內,直方圖顯示與Y軸有個很高的截距,提示在35fl左右計數受到幹擾,對此CoulterLH750血液分析儀在白細胞計數35fl起始處設有閾值監控,若白細胞在35fl處的數量超過該閾值,則會觸發報警,儀器採用智能微數技術,通過複雜的算法自動糾正計數值,並報告糾正值。不管白細胞結果是否被糾正,在血細胞參數欄患者結果中,每份標本均可看到白細胞結果與對應的未糾正值,在LH750儀器結果面板上確實也能看到未糾正前的數值。

血常規分析儀雖然可以極大的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但仍然會因為部分設計缺陷而導致結果有偏差,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對於那些特殊疾病或特殊標本的結果審核要倍加小心,必須結合直方圖與散點圖,提示有異常時仍然需要我們去鏡檢。所以,鏡檢是很重要的質量控制,是避免醫療糾紛,減少差錯的重要措施,提高檢驗水品,對病人負責,做一名合格的檢驗人員。

作者 | 張雲霞 茹利強,晉城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責任編輯 | xxll2006;題圖 | shutterstock

本文由作者獨家授權丁香園發布


相關焦點

  • 長「核」的紅細胞——帶您認識「有核紅細胞」
    成熟的紅細胞是無細胞核的,成分是蛋白質和鐵,有運輸氧的功能。但是人體內細胞生長不可能沒有細胞核,所以有核紅細胞實際上是未成熟的紅細胞。有核紅細胞所佔比例很少,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會見到,新生兒外周血液中可見到少量有核紅細胞。
  • 一例有核紅細胞案例分析
    我們科室採用了Sysmex XN/XE系列全自動模塊式血液體液分析儀(XN-1000/XN-2000/XE-5000)對外周血標本進行NRBC的全自動檢測,並與傳統的顯微鏡形態學鏡檢方法(簡稱鏡檢法)有很好的相關性,對於準確計數白細胞、以及臨床輔助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有核紅細胞的臨床應用
    正常時,1周之內嬰幼兒血片中可見到少量有核紅細胞,而成年有核紅細胞均存在骨髓之中,如見於外周血血塗片則為病理現象。 那麼,有核紅細胞的病理類型有哪些呢?有核紅細胞出現的典型病例有以下幾種?,使白細胞計數值假性增高,此時,白細胞計數應用NRBC通道進行校正。
  • 新生兒與有核紅細胞的瓜葛
    有核紅細胞是骨髓造血系統釋放到外周血中的幼稚紅細胞(以中、晚幼紅為主),在新生兒和胎兒外周血中可少量存在(一般不超過10個/100個白細胞),而在正常兒童和成人外周血中不會出現。有核紅細胞常見於溶血性貧血、白血病、紅白血病、髓外造血和嚴重缺氧等患者的外周血中。
  • 健康科普|有核紅細胞—一個有內涵的指標
    血常規報告單中除了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其相關參數這些項目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項目有核紅細胞。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成分是蛋白質和鐵,有運輸氧的功能。有核紅細胞是未脫去細胞核的未成熟紅細胞。生理性:在出生1周之內的新生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少量。
  • 有核紅細胞在臨床中的應用
    成人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均屬病理現象。三、XN系列全自動模塊式血液體液分析儀有核紅細胞檢測原理1.XN系列全自動模塊式血液體液分析儀檢測NRBC有WNR通道(即WBC/BASO和NRBC通道),針對白細胞數檢測增加了NRBC的修正功能。在該通道中進行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分類、嗜鹼性粒細胞計數和NRBC計數。
  • 有核紅細胞
    NRBC概述有核紅細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NRBC)即幼稚紅細胞。
  • 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參數-有核紅細胞(NRBC)
    [4]5.溶血性貧血復發,機體出現紅細胞代償增生、感染等疾病,可呈白血病樣反應,這可能是由於炎症反應區細菌毒素或局部代謝崩解產物被吸收後刺激骨髓,使白細胞增生,使未成熟的紅細胞過早的進入血液循環。[5]6.骨髓-血液屏障功能正常,但來不及處理大量有核紅細胞,使後者提前進入血液循環[6],如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
  • 血小板為何出現假性正常結果?
    在病例報導中,血小板假性減少的病例較常見。本文報導了1例因白細胞偏低、貧血而行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測,但骨髓片提示血小板少見而與血常規血小板計數在正常參考範圍不符合的病例,分析原因後考慮為血常規血小板計數假性正常。現報導如下:個案經過患者,女,55歲,因「頭暈、乏力」,於2019-01-02日在我院就診。
  • 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檢驗科錯了嗎?
    TT的升高有認為是:EDTA抑制或幹涉纖維蛋白凝塊形成時纖維蛋白單體聚合,對凝血因子V的保護性較差導致,這個還值得考究。7檢驗前錯誤操作,抽血不暢,將生化管部分血液倒入凝血管,導致APTT 76S、PT 38S、TT 30S,而Fbg減低,D-D二聚體正常。患者無任何出血症狀,未使用藥物。
  • 【檢驗臨床面對面】血紅蛋白輸血後升高了,竟是假象!
    作者:徐奕勝單位: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在血常規報告中,我們經常遇到的案例往往以白細胞
  • 2018自考血液學及血液學檢驗備考試題(5)
    2018自考血液學及血液學檢驗備考試題(5)01.下列哪種疾病在輸血時易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 C )A.蠶豆病 B.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C.ABO血型不合 D.PNH E.惡性貧血02.在淋巴細胞代謝中,下列哪種酶在血液系統代謝中最重要 ( C )A
  • 大敵當前,別錯殺了人體健康的守護者——白細胞
    案例經過近日早交班反覆提到某一患者白細胞高低起伏的現象,通過歷史記錄可看到該患者從入院至今白細胞折線圖如下:究竟什麼原因使得白細胞從正常到極度降低,而後又顯著升高,體驗了一把「蹦極」的快感。/和布洛芬引起(如下圖)。
  • 一例UF-1000i攜帶汙染引起的思考
    UF-1000i型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採用流式細胞術和細胞化學染色技術,可定量檢測尿液中包括紅細胞(RBC)、白細胞(WBC)、上皮細胞(EC)、管型(CAST)和細菌(BACT)等有形成分,快速篩選正常與異常的標本[1],能夠提供豐富的尿液檢測信息,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幫助。
  • 「有核紅細胞」 檢測是什麼?醫生為您講解
    什麼是有核紅細胞?這項檢測臨床意義是什麼?本期,盛興醫院醫生作講解。  成熟的紅細胞是無細胞核的,成分是蛋白質和鐵,有運輸氧的功能。至於有核紅細胞,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見到,在出生1周之內的新生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少量。成人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均屬病理現象。
  • 2018自考血液學及血液學檢驗備考試題(7)
    2018自考血液學及血液學檢驗備考試題(7)01.血漿6-酮-PGF1α來自PGI2,其反映了 ( A )A.內皮細胞的功能狀態 B.血小板功能狀態 C.凝血因子的活性狀態 D.纖溶系統的活化 E.抗凝作用和血栓狀態02.支持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診斷的骨髓組織病理檢驗結果為
  •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檢驗學:臨床檢驗常用公式匯總
    山東中公醫療衛生網對醫療衛生事業單位考試醫學檢驗學的部分知識做了匯總,今天我們來學習醫學檢驗技術重點筆記-臨床檢驗常用公式匯總,希望對大家的複習有所幫助。
  • 白細胞升高就是白血病嗎?白血病會傳染嗎?
    例如在臨床中白細胞的升高最先考慮的是感染,例如常見的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紅細胞或者血紅蛋白的減少多見於貧血,血小板的減少反應凝血障礙,原因可能為血液系統疾病,脾功能亢進等。白細胞升高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到,疾病從輕到重都有可能,輕者僅僅是生理性反應,例如劇烈運動後,在寒冷刺激、緊張的狀態下也會出現白細胞的升高,但一般程度較輕,必要時可以複查血常規。
  • 如何識別抽血不順所致的假性血小板減少?
    原創 韓慶偉 檢驗醫學網作者:韓慶偉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血小板既是一期止血的重要因素,又參與了二期止血的各個環節,因此,血小板計數對血栓與出血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在臨床工作中,假性血小板減少問題一直困擾著臨床、病人和檢驗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