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報告單中除了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其相關參數這些項目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項目有核紅細胞。
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成分是蛋白質和鐵,有運輸氧的功能。有核紅細胞是未脫去細胞核的未成熟紅細胞。
生理性:
在出生1周之內的新生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少量。
病理性:
成人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均屬病理現象。可見於以下:
一、血液病:
(一)增生性貧血:常見於各種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嚴重的低色素性貧血。因紅細胞大量破壞,機體相對缺氧,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經系增生,除了網織紅細胞大量入血外,還會以出現晚幼紅細胞或中幼紅細胞為多見。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表示骨髓中紅細胞系增生明顯活躍。
(二)造血系統惡性疾患或骨髓轉移性腫瘤:見於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及紅白血病。由於骨髓中大量白血病細胞充斥而排擠釋放幼紅細胞,也可因髓外造血缺乏控制能力所致,有核紅細胞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在紅白血病時,則可見到更早階段的紅細胞,且伴有形態上有巨幼樣變及其他畸變的有核紅細胞。
(三)慢性骨髓增生疾病: 骨髓纖維化使有核紅細胞來自髓外造血和纖維化的骨髓。骨髓纖維化時,脾、肝、淋巴結等組織恢復胚胎時期的造血功能,這些組織因缺乏對血細胞釋放的調控能力,幼稚血細胞大量進入外周血。各發育階段的幼紅細胞都可見到,並可見到幼稚粒細胞及巨核細胞。
二、腫瘤化療病人血液中易出現NRBC(有核紅細胞)。
三、其他疾病:文獻報導[1]肺疾患(心功能、呼吸功能衰竭)、菌血症、敗血症、燒傷、尿毒症、糖尿病性酸中毒、炎性腸病、心肌梗死、肝臟疾病和腎上腺增生等疾病,造血因子等細胞因子治療等。
因細胞分析儀在計數白細胞時均將NRBC記在WBC(白細胞)之內,故NRBC增多時可顯著影響白細胞計數,使WBC假性增高。我科的XN2000可在排除脂血幹擾後自動計數NRBC,校正後準確計數出白細胞數量[2]。一般情況下,對於NRBC計數較低的標本(<0.5×109/L),不會產生有明顯臨床意義的影響,當NRBC計數明顯增高(>1.0×109/L)時,可使WBC明顯增高,應報告減去NRBC的WBC更為準確。
一、很多放化療的病人長期用藥後會出現白細胞總數很低且外周血伴有NRBC(提示髓外造血)若此時未發現很低的白細胞總數中有NRBC就會對醫生有嚴重誤導,NRBC能準確計數出來並校正WBC總數。
二、評價地中海貧血治療療效,重型地中海貧血外周血可出現中、晚幼紅細胞。
三、血液科患者手術後,外周血存在NRBC的患者死亡率達到21.1%且含量越高死亡率越高,而不存在者的死亡率僅為1.2%。
四、外周血存在NRBC的患者進行骨髓移植的預後較差,其移植死亡率和NRBC濃度成正比,當外周血中NRBC達到0.2x109L時,死亡率為100%。
註:三、四數據來源於無錫醫院中心實驗室及血液科對100例不同年齡段患者的血片中出現有核紅細胞的病例進行觀察,該100例均為未治療的初診病人,後經臨床診斷疾病類型。
近期服用過避孕藥、甲狀腺激素等藥物可能會影響到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