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李校堃,微生物與生物技術藥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州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藥學學科帶頭人,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長期致力於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藥物的基礎研究、工程技術和新藥研發、臨床應用和轉化醫學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開發為臨床藥物。
入駐「甌越院士之家」、共同籤約「浙南美谷」、為中國基因藥谷揭牌……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舉辦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無疑是最為忙碌的科學家之一。青科會閉幕近3個月,李校堃都有哪些新動態?日前,記者與鹿城區科協工作人員一行在溫醫大校園裡見到了他。
李校堃是溫州第一位「本土院士」,近30年來專注於以生長因子為代表的大分子蛋白藥物基礎理論研究與新藥研發,聚焦於機體發育生長密切相關的生長因子,尤其是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的系統理論研究。青科會期間,李校堃的行程從2020年10月16日8時開始一直密密麻麻排到了當月19日24時;如今,他依然忙得不可開交——採訪活動先後改期兩次,第三次預約的時間還是李校堃從學校黨委會議與出差中間「硬擠」出來的些許空當時間。
記者見到李校堃時,他聲音沙啞、說話低沉,由於長期忙於各項科研與對接活動,他喉嚨處的炎症已1個多月未愈。坐定後,他跟記者講起來了對於溫州未來科技發展的想法與期盼。
【談青科會的「溢出效應」】
讓溫州向有科技內涵的
城市轉變
記者:溫州已經連續兩年舉辦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您認為這場峰會在溫州釋放出了哪些「溢出效應」?
李校堃:青科會雖然閉幕了,但我感覺影響力一直在延續。青科會的召開,讓越來越多的領導、專家學者關注與支持溫州的發展。受到青科會召喚,眾多專家學者來溫州洽談合作項目、眾多企業家來溫州投資興業、圍繞青科會主題的各類論壇也陸續舉辦……這些都在說明,青科會為溫州營造了一個科技的氛圍,讓溫州從一個商業都市逐漸向有品位、有文化、有科技內涵的山清水秀的城市轉變。種種跡象表明,青科會已然成為科學探索之橋、成果轉化之橋、交流連結之橋,峰會給溫州帶來的影響是廣泛且深遠的。
溫州搭乘青科會「快車」,向全世界全面展示了科技創新生態,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更讓青科會在溫州得到可持續發展,也助力溫州在全國、全世界進一步擴大知名度與影響力。
【談對「甌越院士之家」的期許】
盼引進更多重量級人才
助科技發展
記者:位於鹿城區七都街道的「甌越院士之家」是溫州首個院士之家,包括您在內的10名院士成為首批「入家」院士,標誌著鹿城乃至溫州在集聚全球高端智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又邁出了堅實一步。「甌越院士之家」將在我市招才引智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您對「甌越院士之家」都有哪些期許?
李校堃:「甌越院士之家」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落地的一項具體成果,有助於溫州招引高端人才。我期待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強大腦」們,能以「甌越院士之家」為新平臺,積極尋找溫州建設與自身發展的契合點,為溫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院士之智」。
此外,我還希望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這個「家」,進一步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文化,進行更多的科學實驗,為溫州的教育、人才、科技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也希望通過「甌越院士之家」引進更多重量級人才,成功對接一些高含金量合作項目,推動區域科學技術發展。
【談對溫州人才招引政策的建議】
在大健康領域出臺
更加精準的招引政策
記者:您對溫州目前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招引工作有哪些體會與建議?
李校堃:青科會樹立了一面旗幟,昭示了溫州和浙江重視人才、關愛人才、給人才以禮遇的鮮明導向。任何一個城市想要發展,人才不可或缺,特別是一些重量級的人才,將為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
「甌越院士之家」的首批「入家」院士包括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他是全球研究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頂尖人才,從去年開始全職加盟溫州醫科大學。他之所以來到溫州工作,是被溫州這片創業熱土及優良的大健康基礎、醫療資源和醫科大學所吸引。此外,各方領導對引進高尖端人才高度關注與支持,參與引進工作的每個環節,也感動了以宋偉宏為代表的人才,使得他們能夠來到溫州,為溫州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我認為,想要進一步吸引人才,關鍵是建設好溫州的科技生態環境。溫州已經擁有不錯的大健康發展土壤,我希望可以在大健康領域出臺更加精準的人才招引政策,形成溫州特色。我也祝願溫州能扛起創新發展大旗,持續探索模式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集聚更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讓企業家與科學家同頻共振、融合發展。
【談對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想法】
建議科技工作者
參與全民科普教育
記者:您一直非常重視面向青少年群體以及普通市民的科普工作,在這方面,您接下來有哪些想法與考量?
李校堃: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對於國家未來的發展後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建議科學家們要多走入中小學校,通過給孩子們講科學故事、講課等方式,讓他們從小在心靈深處播下立志當科學家的種子。只有這樣走到基層,來到孩子身邊,才能真正有利於提高全民的科普水平、科學素質。特別是在溫州,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參與到全民科普教育的行列中去,全面提升、改善溫州整體的科普水平,增強溫州未來的科技核心競爭力。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 王亮/文 曹隆一/攝 通訊員 王麗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