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獻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

2021-01-09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正在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如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為院士們關注的話題。大家認為,助力轉型,工程科技大有可為。

節能降耗,工程科技顯身手

  杜祥琬院士認為,世界能源消費現在正由發達國家主導開始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享市場,發展中國家的份額逐步上升的格局轉變。發達國家在優質能源(油、氣、核電等)消費中佔主要份額,且人均能耗遠高於發展中國家。資源制約、環境制約、結構不良、效率偏低等都是我國面臨的挑戰。搶佔能源新技術戰略制高點應該在三個層次上下功夫:一是基礎性研究,包括新材料、新工藝、新概念等的創新;二是新技術的創新,以解決目前發展的技術瓶頸;三是對智能電網等重大工程項目和戰略性產業的支持。

  今年新當選工程院院士王安認為,如今我國遇到了能源問題的剛性約束和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應該看到傳統能源在高效、安全、環保的開採技術上潛力非常大。

  劉韻潔院士正在組織「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戰略發展戰略研究」中信息領域的諮詢項目工作。劉韻潔院士說,目前網際網路供電散熱方面的開支已成為運營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我國網際網路耗電量約佔總電量的4.3%,節能降耗已經成為運營商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產業升級,交叉領域是方向

  潘雲鶴院士認為,轉變發展方式,特別需要綠色、節能、智能的技術,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十分必要,今後要大力發展智能技術、信息技術,推動整個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向高技術方向發展。 

  來自中科院計算科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所的崔俊芝院士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結合能源與環境、先進位造與材料、生物和生命科學、信息與智能控制、金融與經濟預測等若干個數學與其他學科交叉領域開展研究,用數學來服務於這些相關產業的升級改造。

  張彥仲院士表示,綜合交通運輸向網絡化方向發展,與信息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合,這是大勢所趨。基於物聯網的綜合交通信息採集與態勢感知技術、樞紐城市區域交通網絡化控制技術、綜合交通系統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技術等都應該成為今後的研發方向。

關注民生,健康科學需重視

  張伯禮院士談到,「健康科學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提法,層次更高,涵蓋更全,這個概念中包括了醫藥、營養、生活方式、預防、治療和康復,我們深受啟發。」

  劉德培院士認為,健康科學的概念其實也是在描述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過去我們單純講防病治病,現在要突出基本公共衛生保健普惠化、個性化,我們面臨一個命題,就是要高新技術和『適宜』技術協調發展,『適宜』技術是科技含量高但比較小巧的技術,老百姓能用得起,並且有針對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提升醫療消費品和公共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

  來自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王紅陽院士表示,他們將選擇更符合健康科學概念的科研方向,比如現在研究計劃裡面的針對後期腫瘤的治療,應該把研究重點適當前移,前移到如何在預防腫瘤上做文章。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讓溫州向有科技內涵的城市轉變
    溫州網訊 李校堃,微生物與生物技術藥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州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藥學學科帶頭人,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入駐「甌越院士之家」、共同籤約「浙南美谷」、為中國基因藥谷揭牌……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舉辦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無疑是最為忙碌的科學家之一。青科會閉幕近3個月,李校堃都有哪些新動態?日前,記者與鹿城區科協工作人員一行在溫醫大校園裡見到了他。
  • 130位院士為四川高質量發展獻智
    9月17日~9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以下簡稱「院士四川行」)活動成功舉行。130餘位川籍、在川或與四川有合作項目、合作意願的兩院院士,齊聚蓉城行走市州,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
  • 國慶長假期間140餘名鄉賢回揚中 獻計家鄉發展
    原標題:長假助陣揚中「歸雁計劃」 140餘名鄉賢獻計家鄉發展   2日下午,來自國內外的140餘名揚中籍醫藥界「大咖」回到家鄉揚中,圍繞衛生與健康話題展開研討。細胞生物學家、美國西奈山醫院副教授張為家等專家建議,建立揚中市人民醫院上消化道腫瘤患者信息平臺和生物樣本庫,為臨床疾病的發生、診斷、治療等臨床醫學研究提供決策和支持。   揚中發展促進會會長陸朝銀介紹,國慶期間將有數百名鄉賢回鄉共話揚中未來,當日回鄉的還有少將孫宏才、旅美博士張為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等。去年以來,揚中籍在外鄉賢在促進揚中發展、服務揚中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突破。
  • 從「三個頂級」看院士助力高質量發展
    9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辦的「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落下帷幕。4天裡,5場專題對接會和20多場市州行、單位行子活動結下豐碩成果:25個成長型新興產業項目與兩院院士籤約合作,合作總金額達97.361億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四川研究院和四川省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揭牌,四川與中國工程院合作邁入新階段……頂級盛會,頂尖智慧,頂端合作……這場目前為止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助力四川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
  • 中國工程院發布電子信息工程發展十四大趨勢 國產傳感器快速發展
    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技術在「雙循環」戰略需求牽引下加速尋求發展新範式,推動安全賦能方式從外掛附加形態向內生構造形態轉變,從邊界防禦模式向零信任架構轉變,從針對區域網到面向雲化環境和內生構造轉變,從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分離的傳統技術路線正朝著一體化解決方案轉變,具有內生安全、智能預測、主動防禦和自適應響應等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正在加速落地,支撐以安全為本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比爾·蓋茨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憑啥呢?
    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的結果。其中,大家最意外的莫過於常年霸佔世界首富位置的比爾·蓋茨當選了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看到這條消息,不少小夥伴們紛紛調侃道,「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從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人均資產過億」。不過,當然也有人對此產生質疑,蓋茨憑啥能當選外籍院士?
  •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  2016年5月30日,我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而不能讓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要改革科技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 重磅丨中國工程院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網絡安全 信息安全技術在「雙循環」戰略需求牽引下加速尋求發展新範式,推動安全賦能方式從外掛附加形態向內生構造形態轉變,從邊界防禦模式向零信任架構轉變,從針對區域網到面向雲化環境和內生構造轉變,從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分離的傳統技術路線正朝著一體化解決方案轉變,具有內生安全、智能預測、主動防禦和自適應響應等功能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正在加速落地,支撐以安全為本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
  •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將出席2020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大會
    屆時,國內外科研專家、政府高層、業內領軍企業高管等行業領袖將齊聚一堂,深度交流數字經濟產業各大重要領域話題,分享數字經濟下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國內知名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已確認將會出席本次大會,為現場嘉賓、觀眾帶來主題為《數字經濟與轉型升級: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演講。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今天,又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仙居,對接推動綠色農業產業發展!
    、貴州大學主辦,中共台州市委人才辦、台州市農業農村局、台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中國(台州)農業綠色化發展院士專家論壇暨院士專家項目合作對接會在仙居召開。   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50餘位專家、博士來仙居參會,共同探討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探索未來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助力台州現代農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2020-10-16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工程院 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院士...
    津雲新聞訊:(津雲新聞記者 柴瑩)12月29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院士懇談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召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陳左寧,天津市副市長王衛東,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聲華、郝希山、餘貽鑫、屠海令出席會議。
  •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預計可達1.26萬億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丁雅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16日說,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是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我們要抓住數位技術帶來的機遇,快速發展農業數據中心,使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更大的優勢。」趙春江在2020多多農研科技峰會上說。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致辭2020多多農研科技峰會由中國農業大學、拼多多聯合主辦。本次大會揭曉了國內首屆AI草莓種植比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比賽結果。
  •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須破除路徑依賴
    就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言,這一過程中同樣存在著路徑依賴的特徵,它普遍存在於我國各行各業人們的思想方式、決策方式、行為方式、規章制度、利益分配、消費習慣等各個層次和方面,作為一種難以改變的「慣性」,它對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實踐上構成了巨大障礙和困難。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中國人工智慧要「勇探無人區」
    7月11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論壇作為大會特色活動,匯聚了4位中外院士、23位AI學術界和產業界資深學者和青年科學家「雲端」連線,共話全球人工智慧的人才傳承、產研趨勢和可持續發展。
  • 中國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 18位外籍專家當選院士
    經濟日報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常理報導:中國工程院27日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有67位院士當選。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悉,此次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