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預計可達1.26萬億

2021-01-08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丁雅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16日說,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是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

「我們要抓住數位技術帶來的機遇,快速發展農業數據中心,使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更大的優勢。」趙春江在2020多多農研科技峰會上說。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致辭

2020多多農研科技峰會由中國農業大學、拼多多聯合主辦。本次大會揭曉了國內首屆AI草莓種植比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比賽結果。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長期的規模化的平臺,希望這個平臺能夠在數字農業科技的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說,創立5年多以來,拼多多的農產品成交額一直保持著100%以上的高速增長,每天的物流包裹中有接近1/3是農產品和農副產品。希望通過全國頂尖農人和世界人工智慧之間的切磋與較量,充分激發青年科學家的想像力創造力,最終產生一批低成本的可複製的AI農業應用,為農產品帶來更高的附加值。

相關焦點

  • 趙春江院士與我校師生暢談智慧農業
    10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工程學院學術院長趙春江研究員應邀為我校師生作「智慧農業促進綠色發展」學術報告。副校長馬建華主持報告會,學校相關單位負責人,信息學院、機電學院教師及研究生到場聆聽報告。
  •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將出席2020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大會
    屆時,國內外科研專家、政府高層、業內領軍企業高管等行業領袖將齊聚一堂,深度交流數字經濟產業各大重要領域話題,分享數字經濟下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國內知名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已確認將會出席本次大會,為現場嘉賓、觀眾帶來主題為《數字經濟與轉型升級: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演講。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數字經濟貢獻水平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區間複合增速20.6%。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佔比較2018年提升1.4個百分點。
  • 趙春江院士調研淮安市科技創新型企業
    11月14日,受淮安市科協邀請,中國工程院士趙春江院士到淮安龍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王立華陪同。調研會上,淮安龍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勇向趙院士介紹了公司智慧農業發展科研方向及遇到的瓶頸問題,並誠懇希望趙春江院士能夠以名譽院長的身份指導淮安數字農業產業研究院建設,促進全市智慧農業發展,助力淮安鄉村振興。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數字經濟貢獻水平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區間複合增速20.6%。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佔比較2018年提升1.4個百分點。
  • 智博會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未來五年數字經濟總量15.2萬億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以《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網際網路》為題作主旨報告。什麼是「新基建」?尹浩開篇先回答了這個問題,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主要包括了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七大領域。其中,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尹浩說,數字經濟是發展的核心,新基建就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的保障。5G產業為什麼在七大板塊中放第一位?
  • 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排名: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 劉育英)14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發布的一份白皮書顯示,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美國排名第一,中國居第二位。  這份《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大變局下的可持續發展新動能》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這是信通院第四次發布該報告。
  • 未來5年,5G建設有望帶動逾3.5萬億元投資
    一業帶百業,據中國信通院預測,到2025年,5G網絡建設累計將達到投資1.2萬億元,5G網絡建設將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以及各行業的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的投資。新動能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60萬億元作為「新基建」的龍頭,5G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據統計,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35.8萬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7%。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今天,又有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走進仙居,對接推動綠色農業產業發展!
    、貴州大學主辦,中共台州市委人才辦、台州市農業農村局、台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中國(台州)農業綠色化發展院士專家論壇暨院士專家項目合作對接會在仙居召開。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局長左家和,台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芮宏,仙居縣委書記顏海榮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候選名單公布
    日前,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據了解,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已於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1名,其中,來自高校的有效候選人有278名,佔候選總人數的52.35%。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5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中國工程院官網1月11日對外公布...
    文 / TIER2021-01-12 12:16:07來源:FX168 【中國工程院撤銷李寧院士稱號】中國工程院官網1月11日對外公布消息稱,根據2020年12月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李寧貪汙罪的判決意見和中國工程院相關規定,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查確認
  • 李德發,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
    一、簡介  李德發,男,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飼料與動物營養學家、博士生導師。  1989.09,獲得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學博士學位  1990.04,回到北京農業大學  1993.12,晉升為教授,並擔任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  1995.01,獲博士導師資格  2004.04-2014.12,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  2013.12,中國工程院院士
  • 「新基建」重啟特高壓建設高潮:國網連續上調投資規模,2025年中國...
    賽迪顧問總裁、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特聘專家孫會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新基建」明確將特高壓納入其中,將開啟新一輪特高壓建設高潮,本輪重啟特高壓項目線路12條,預計總投資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目前,中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特高壓線路突破4萬公裡。
  • 北京經濟規模4年擴大1萬億,微觀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增強
    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經濟規模登上第1個萬億臺階用了58年時間;到2013年登上第2個萬億臺階,用了6年;到2018年登上第3個萬億臺階,用了5年時間。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十三五」期間,北京僅用4年就讓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
  • 2019~2025年:中國內地萬億GDP城市數量,從17座邁向30座
    山川網:回顧還有不到一個月就將徹底畫上句號的2020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經歷了諸多的起伏與變化。而當我們在不久之後的2021年年初,回看2020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歷程時,最值得大家關注的,恐怕就是「史上新增萬億GDP城市最多一年」這件事。關於這件事情,事實上國內的區域經濟圈中是從年初一直討論到現在的。
  •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芯之父」——鄧中翰院士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晶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41歲當選院士,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1987年鄧中翰考入中科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專業,隨後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伯克利的5年時間內取得了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3個學位,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學成後他進入IBM工作,但回國創業的衝動從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