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新基建」將提振略顯疲態的電網投資,中國特高壓正迎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
近期以來,國網連續上調特高壓投資預算規模:3月14日國家電網透露,今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僅僅數天前(3月11日),國網董事長毛偉明曾透露,全年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為1128億元;而更早前,國網曾宣稱,2020年特高壓建設項目初步安排投資330億元。
國家電網及相關公司近期也連續公布了一系列設備採購和特高壓項目審批的消息,這些跡象均表明,在經歷2019年的投資節奏放緩之後,2020年特高壓將大規模全面重啟。
賽迪顧問總裁、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特聘專家孫會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新基建」明確將特高壓納入其中,將開啟新一輪特高壓建設高潮,本輪重啟特高壓項目線路12條,預計總投資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目前,中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特高壓線路突破4萬公裡。
2019年以來,電網投資疲態盡顯,而特高壓「新基建」的加碼或將逆轉這一態勢,這對解決中國能源供需的地域性失衡至關重要,而在新冠肺炎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的當下,投資巨大、產業鏈條長的特高壓也被賦予更多「穩增長」的責任。
中國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主導制定特高壓輸電等多項國際標準,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也被確定為國際標準電壓,特高壓正在與高鐵、核電一道,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新名片」。
新一輪特高壓建設啟動,投資或破1500億
特高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有數據顯示,1000千伏特高壓直流電網輸送的電量相當於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到6倍,送電距離相當於2到3倍,因此,特高壓可以理解為電力的「高速公路」。
目前特高壓電網可分為±1000kV交流變電網和±800kV直流電網兩類。其中,特高壓直流電網在點對點長距離傳輸、海底電纜、大電網聯接與隔絕等領域優勢突出;特高壓交流輸變網在構成交流環網和短距離傳輸領域優勢突出。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網」)在3月14日的一份復工復產新聞稿中透露,今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個月以來,國網連續上調特高壓投資預算規模。僅僅數天前(3月11日),國網董事長毛偉明曾透露,全年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為1128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2235億元,整體規模近5000億元。而更早前,國網曾宣稱,2020年特高壓建設項目初步安排投資330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654億元。
除此之外,國家電網及相關公司近期連續公布了一系列設備採購和特高壓項目審批的消息。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市場普遍認為,近來國家電網公司密集對外釋放的信息意味著,在經歷2019年的投資節奏放緩之後,2020年特高壓將大規模全面重啟,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
孫會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根據2020年1月國家電網發布的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計劃,2020年內計劃完成7條特高壓線路核准工作,計劃開工線路3條,剩餘4條線路將在2021-2022年陸續開工。
「從項目周期來看,特高壓線路建設周期為2-3年,隨著新核准線路建設的陸續推進,2020-2025年中國特高壓線路長度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到2025年有望突破4萬公裡。」
圖1 2015-2025年中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及預測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在他看來,中國新一輪特高壓建設已經啟動。從投資規模來看,中國新一輪重啟特高壓項目,共計包括12條線路,涉及投資總額突破1500億元。
圖表2 新一輪中國特高壓工程簡介及投資規模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國家能源局,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實際上,中國特高壓一直在爭議中前行,自上馬之初開始,圍繞中國特高壓工程、尤其是交流特高壓的技術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質疑之聲一直如影隨形。
中國特高壓電網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四大階段:
2006-2008年為實驗探索階段;
2011-2013年為第一輪發展高峰階段;
2014-2016年為第二輪發展高峰階段,2014年至2015年,能源局集中批覆了9個特高壓項目,並在2016年至2017年陸續投運,這兩年的投資規模分別達到886億和1080億;
2018年直至今天,為特高壓第三次發展高峰階段,2018年9月國家能源局引發《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規劃了12條特高壓工程,預計投資1800億元。前三階段累計投資規模達到5012億元。
孫會峰指出,經過近10年的持續投入,中國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特高壓電網運營網絡,特高壓線路長度、變電容量、輸電能力等均得到穩步提升。截至目前,中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
圖2中國特高壓建設現狀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入列「新基建」,破解能源供需失衡困境
事實上,去年以來,中國的電網投資已初顯疲態。2019年12月,國網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文中提出了「三嚴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資建設思路。要求加強電網投資管理,嚴控電網投資規模。
今年1月10日,國網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網實際完成電網投資4473億元,同比降低11%。國網原計劃2019年完成電網投資5126億元,但實際完成投資較規劃數字降低約12.7%。2019年也是國網近五年來,電網投資金額首次跌破4500億元。上述工作會議上,國網又將2020年電網投資計劃定在4080億元,這一投資將比上年下降8.8%。
分析普遍認為,電網投資下降與全社會用電增速下降和特高壓線路核准開建進度緩慢有關。而「新基建」的加碼或將逆轉這一態勢,提振略顯疲態的電力投資。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特高壓和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一起,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特高壓之所以入列「新基建」是因為其建設技術含量高,投資巨大,產業鏈條長、帶動力強,增加就業崗位多,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首先要把電升到一個更高的等級,升壓本身就需要大量投入,比如變壓器、開關。另外建設輸電線路要建設高壓塔,把電纜從西北地區或者西南地區長途跋涉,輸送到負荷中心,再進行降壓。這都需要大量的配套投資。」
孫會峰則指出,結合當下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特高壓輸電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不僅可拉動與之相配套的中低壓及配網板塊的工程建設,還可依託自身對上下遊關聯產業的配套需求,直接帶動電纜線路、輸電鐵塔、特高壓核心設備、電氣設備、通信設備等配套產業聯動發展,從而提供就業崗位,並促進各細分行業加快復工復產進度,對穩定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此外,他還強調,特高壓也是破解中國能源供需失衡的「利器」。
從中國用電供需結構來看,中國電力能源分布呈現能源中心與負荷中心逆向分布態勢,自然資源分布極為不均,特別是清潔能源(包括水電、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的核心自然資源)分布差異較大,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水電資源除湖北宜昌(三峽水電站)外主要集中在雲南、四川等西南地區。然而,目前中國用電大省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這些地方存在不小的用電缺口。
特高壓技術的發展對長距離能源調配效果突出,可有效解決區域之間的能源調配問題;同時,特高壓在輸電過程中有著輸送容量大、傳輸距離遠、運行效率高和輸電損耗低等技術優勢,可有效提升輸電方能源產業的效益水平,同時緩解用電方能源緊缺等問題,從而大幅提升區域整體的能源利用效率。
圖表3 2018年中國主要省市電力餘缺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中國製造「新名片」,輸電工程加速出海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特高壓輸電在技術理論、機理、工程建設、設備製造能力方面都創造了多項紀錄,佔據了技術的制高點。特高壓正在與高鐵、核電一道,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維江表示,中國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已經輸出到巴西等地,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承包和設備出口進展迅速,特高壓裝備已然成為中國在國際電力市場上的一張「名片」。
孫會峰介紹,中國是特高壓輸電領域唯一實現大規模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未來將能夠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提供國際領先的中國方案,進而樹立新的中國製造質量品牌。加強特高壓輸電工程基建投入,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此領域的工程經驗。
尤其是,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國際能源合作有望發展成為中國高新技術海外輸出的典型代表。據國家電網統計,國家電網已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建成10餘條互聯互通輸電線路,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與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計劃到2030年建成9項以特高壓技術為核心的跨國輸電工程。
他認為,隨著「新基建」的推出,特高壓基礎設施建設或將大幅提升特高壓核心設備的配套需求,可重點關注直流控制保護系統、換流變壓器、並聯電抗器、主變壓器、GIS組合電氣等核心設備環節;中長期建議關注特高壓交流輸電相關設備,如並聯電抗器(1000kV)、變壓器(1000kV)。
實際上,從20世紀中期開始,包括美國、日本、前蘇聯等在內的國家先後都開展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陸續建設並投入了使用,但在運營過程中由於運營效益問題最終導致降壓運營或停止運營。
但自2015年起,包括巴西、巴基斯坦等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陸續開始特高壓建設布局,國家電網作為全球領先的特高壓工程總包服務商,積極推進與上述國家開展以特高壓技術為核心的電網項目,助力新興經濟體加速完善特高壓輸變電網體系。
圖表4 國際特高壓線路發展現狀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強所言,「在我國,真正具備自主研製和創新水平且能稱得上偉大的工程,有,但是不多。特高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偉大的自主創新工程。」
他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電力工業都在跟隨西方國家的發展思路,特高壓電網的成功運行大幅提升了中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中國電力工業在世界電力發展格局中的角色正由多年的追趕者變為領跑者。
國網江蘇鹽城供電公司員工吳文介紹,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主導建設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成為迄今為止難度最大、最複雜的一項電力工程。目前,中國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主導制定特高壓輸電等21項國際標準,搶佔了世界電網技術制高點,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也被確定為國際標準電壓。未來特高壓有望帶動更多中國的電力設備、工程項目「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