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重啟特高壓建設高潮:國網連續上調投資規模,2025年中國...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新基建」將提振略顯疲態的電網投資,中國特高壓正迎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

近期以來,國網連續上調特高壓投資預算規模:3月14日國家電網透露,今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僅僅數天前(3月11日),國網董事長毛偉明曾透露,全年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為1128億元;而更早前,國網曾宣稱,2020年特高壓建設項目初步安排投資330億元。

國家電網及相關公司近期也連續公布了一系列設備採購和特高壓項目審批的消息,這些跡象均表明,在經歷2019年的投資節奏放緩之後,2020年特高壓將大規模全面重啟。

賽迪顧問總裁、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特聘專家孫會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新基建」明確將特高壓納入其中,將開啟新一輪特高壓建設高潮,本輪重啟特高壓項目線路12條,預計總投資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目前,中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特高壓線路突破4萬公裡。

2019年以來,電網投資疲態盡顯,而特高壓「新基建」的加碼或將逆轉這一態勢,這對解決中國能源供需的地域性失衡至關重要,而在新冠肺炎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的當下,投資巨大、產業鏈條長的特高壓也被賦予更多「穩增長」的責任。

中國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主導制定特高壓輸電等多項國際標準,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也被確定為國際標準電壓,特高壓正在與高鐵、核電一道,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新名片」。

新一輪特高壓建設啟動,投資或破1500億

特高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有數據顯示,1000千伏特高壓直流電網輸送的電量相當於500千伏直流電網的5到6倍,送電距離相當於2到3倍,因此,特高壓可以理解為電力的「高速公路」。

目前特高壓電網可分為±1000kV交流變電網和±800kV直流電網兩類。其中,特高壓直流電網在點對點長距離傳輸、海底電纜、大電網聯接與隔絕等領域優勢突出;特高壓交流輸變網在構成交流環網和短距離傳輸領域優勢突出。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網」)在3月14日的一份復工復產新聞稿中透露,今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個月以來,國網連續上調特高壓投資預算規模。僅僅數天前(3月11日),國網董事長毛偉明曾透露,全年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明確投資規模為1128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2235億元,整體規模近5000億元。而更早前,國網曾宣稱,2020年特高壓建設項目初步安排投資330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654億元。

除此之外,國家電網及相關公司近期連續公布了一系列設備採購和特高壓項目審批的消息。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市場普遍認為,近來國家電網公司密集對外釋放的信息意味著,在經歷2019年的投資節奏放緩之後,2020年特高壓將大規模全面重啟,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

孫會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根據2020年1月國家電網發布的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計劃,2020年內計劃完成7條特高壓線路核准工作,計劃開工線路3條,剩餘4條線路將在2021-2022年陸續開工。

「從項目周期來看,特高壓線路建設周期為2-3年,隨著新核准線路建設的陸續推進,2020-2025年中國特高壓線路長度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到2025年有望突破4萬公裡。」

圖1 2015-2025年中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及預測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在他看來,中國新一輪特高壓建設已經啟動。從投資規模來看,中國新一輪重啟特高壓項目,共計包括12條線路,涉及投資總額突破1500億元。

圖表2 新一輪中國特高壓工程簡介及投資規模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國家能源局,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實際上,中國特高壓一直在爭議中前行,自上馬之初開始,圍繞中國特高壓工程、尤其是交流特高壓的技術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質疑之聲一直如影隨形。

中國特高壓電網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四大階段:

2006-2008年為實驗探索階段;

2011-2013年為第一輪發展高峰階段;

2014-2016年為第二輪發展高峰階段,2014年至2015年,能源局集中批覆了9個特高壓項目,並在2016年至2017年陸續投運,這兩年的投資規模分別達到886億和1080億;

2018年直至今天,為特高壓第三次發展高峰階段,2018年9月國家能源局引發《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規劃了12條特高壓工程,預計投資1800億元。前三階段累計投資規模達到5012億元。

孫會峰指出,經過近10年的持續投入,中國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特高壓電網運營網絡,特高壓線路長度、變電容量、輸電能力等均得到穩步提升。截至目前,中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

圖2中國特高壓建設現狀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入列「新基建」,破解能源供需失衡困境

事實上,去年以來,中國的電網投資已初顯疲態。2019年12月,國網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文中提出了「三嚴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資建設思路。要求加強電網投資管理,嚴控電網投資規模。

今年1月10日,國網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網實際完成電網投資4473億元,同比降低11%。國網原計劃2019年完成電網投資5126億元,但實際完成投資較規劃數字降低約12.7%。2019年也是國網近五年來,電網投資金額首次跌破4500億元。上述工作會議上,國網又將2020年電網投資計劃定在4080億元,這一投資將比上年下降8.8%。

分析普遍認為,電網投資下降與全社會用電增速下降和特高壓線路核准開建進度緩慢有關。而「新基建」的加碼或將逆轉這一態勢,提振略顯疲態的電力投資。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特高壓和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一起,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特高壓之所以入列「新基建」是因為其建設技術含量高,投資巨大,產業鏈條長、帶動力強,增加就業崗位多,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首先要把電升到一個更高的等級,升壓本身就需要大量投入,比如變壓器、開關。另外建設輸電線路要建設高壓塔,把電纜從西北地區或者西南地區長途跋涉,輸送到負荷中心,再進行降壓。這都需要大量的配套投資。」

孫會峰則指出,結合當下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特高壓輸電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不僅可拉動與之相配套的中低壓及配網板塊的工程建設,還可依託自身對上下遊關聯產業的配套需求,直接帶動電纜線路、輸電鐵塔、特高壓核心設備、電氣設備、通信設備等配套產業聯動發展,從而提供就業崗位,並促進各細分行業加快復工復產進度,對穩定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此外,他還強調,特高壓也是破解中國能源供需失衡的「利器」。

從中國用電供需結構來看,中國電力能源分布呈現能源中心與負荷中心逆向分布態勢,自然資源分布極為不均,特別是清潔能源(包括水電、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的核心自然資源)分布差異較大,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水電資源除湖北宜昌(三峽水電站)外主要集中在雲南、四川等西南地區。然而,目前中國用電大省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這些地方存在不小的用電缺口。

特高壓技術的發展對長距離能源調配效果突出,可有效解決區域之間的能源調配問題;同時,特高壓在輸電過程中有著輸送容量大、傳輸距離遠、運行效率高和輸電損耗低等技術優勢,可有效提升輸電方能源產業的效益水平,同時緩解用電方能源緊缺等問題,從而大幅提升區域整體的能源利用效率。

圖表3 2018年中國主要省市電力餘缺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中國製造「新名片」,輸電工程加速出海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特高壓輸電在技術理論、機理、工程建設、設備製造能力方面都創造了多項紀錄,佔據了技術的制高點。特高壓正在與高鐵、核電一道,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維江表示,中國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已經輸出到巴西等地,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承包和設備出口進展迅速,特高壓裝備已然成為中國在國際電力市場上的一張「名片」。

孫會峰介紹,中國是特高壓輸電領域唯一實現大規模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未來將能夠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提供國際領先的中國方案,進而樹立新的中國製造質量品牌。加強特高壓輸電工程基建投入,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此領域的工程經驗。

尤其是,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以特高壓為核心的國際能源合作有望發展成為中國高新技術海外輸出的典型代表。據國家電網統計,國家電網已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建成10餘條互聯互通輸電線路,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與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計劃到2030年建成9項以特高壓技術為核心的跨國輸電工程。

他認為,隨著「新基建」的推出,特高壓基礎設施建設或將大幅提升特高壓核心設備的配套需求,可重點關注直流控制保護系統、換流變壓器、並聯電抗器、主變壓器、GIS組合電氣等核心設備環節;中長期建議關注特高壓交流輸電相關設備,如並聯電抗器(1000kV)、變壓器(1000kV)。

實際上,從20世紀中期開始,包括美國、日本、前蘇聯等在內的國家先後都開展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陸續建設並投入了使用,但在運營過程中由於運營效益問題最終導致降壓運營或停止運營。

但自2015年起,包括巴西、巴基斯坦等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陸續開始特高壓建設布局,國家電網作為全球領先的特高壓工程總包服務商,積極推進與上述國家開展以特高壓技術為核心的電網項目,助力新興經濟體加速完善特高壓輸變電網體系。

圖表4 國際特高壓線路發展現狀

數據來源:國家電網,賽迪顧問整理,2020年3月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強所言,「在我國,真正具備自主研製和創新水平且能稱得上偉大的工程,有,但是不多。特高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偉大的自主創新工程。」

他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的電力工業都在跟隨西方國家的發展思路,特高壓電網的成功運行大幅提升了中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中國電力工業在世界電力發展格局中的角色正由多年的追趕者變為領跑者。

國網江蘇鹽城供電公司員工吳文介紹,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主導建設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成為迄今為止難度最大、最複雜的一項電力工程。目前,中國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主導制定特高壓輸電等21項國際標準,搶佔了世界電網技術制高點,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也被確定為國際標準電壓。未來特高壓有望帶動更多中國的電力設備、工程項目「出海」。

相關焦點

  • 國網「新基建」已經明確本年度電網重點投資方向 信息化及特高壓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國家電網「新基建」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已經明確本年度電網重點投資方向——信息化及特高壓需加快推進。數字基建:最大的超預期所在,第一次作為重點方向納入國網新基建範疇,2020年投資額預計翻倍。
  • 2020年中國特高壓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帶一路」催生...
    截至2020年3月,我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前三階段特高壓電網累計投資規模達到5012億元,本輪重啟特高壓項目線路12條,預計總投資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經過近10年的持續投入,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特高壓電網運營網絡,特高壓線路長度、變電容量、輸電能力等均得到穩步提升。
  • 【招商策略】「新基建」投資機會幾何?——宏觀策略聯合五大行業...
    從新基建的細分領域來看,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新基建」板塊,我們預計相關板塊將持續獲得政策支持。根據我們的測算,預計未來5年新基建七大投資領域的投資規模將達到5-7萬億以上的規模,未來兩年複合增速保持30%以上。直接或間接拉動的其他投資更大,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310328)。  ?
  • 新基建帶動上遊金屬製品需求 行業龍頭恆星科技有望充分受益
    截至2020年7月3日,金屬製品板塊報收731.44點,漲幅達1.03%, 成交金額86.2億元,換手率3.17%,創近一年來最高點,相較去年同期漲幅16.06%。相關分析人士認為,近期金屬製品板塊持續走高與下遊新基建刺激需求有較大關聯。2020年以來,「新基建」重要性再次提升。
  • 「新基建」給非晶合金材料產業帶來新機遇
    從已披露具體投資計劃的地區來看,基建投資是各地投資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地區基建計劃投資額甚至佔到了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新基建」正包含在其中。  3月4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發文稱,截至今年2月初,三大運營商共在全國開通5G基站約15.6萬座。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此後,2019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要求「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而 2020 年開年首次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提出,要「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 可以說,從一開始,「新基建」這一概念便與 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產業 緊密相連。然而,我們認為,「新基建」也應該包括對傳統基建領域的補短板。
  • 特高壓建設加速開啟電工鋼產業新機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隨著此前國家電網公布2020年電網投資安排,我國特高壓建設開始加速。2020年,國家電網初步安排電網投資為4500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9000多億元,整體規模將超過1.3萬億元。其中,特高壓電網項目建設投資規模達1811億元,可有效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達5411億元。
  • 山西加快建設特高壓樞紐電網(「新基建」)
    工程於2020年8月30日陸續開工,2022年6月30日全部竣工。為此,國網山西電力積極推動特高壓配套電源移出緩建名單,推動建設本次系列工程。該工程計劃年內投運,屆時,將進一步加強蒙西-晉北-天津南、榆橫-晉中-濰坊兩條特高壓交流通道之間的聯繫,與已投運的錫盟-濟南、雄安(北京西)-石家莊、山東-河北環網等特高壓交流工程一起,共同構建形成華北「兩橫三縱」特高壓交流主網架。
  • 中國特高壓往事:拉閘限電後的十七年
    但這樣的計劃在眾多電力專家眼中,無異於將中國電網安全置於隨時噴發的火山口。計劃公布,更大範圍的反對聲浪接踵而至。2010年底,王仲鴻、蒙定中等23位老專家聯名撰寫了一個報告送到了北京,直陳特高壓的眾多積弊:投資巨大卻收效甚微、「三華聯網」風險巨大隱患頗多、電網規模膨脹加劇國網壟斷、交流特高壓審批程序上有瑕疵。
  • 「新基建」漲停潮!A股半日成交額超7000億
    來源:Wind「5G等板塊前期漲幅較大,整個板塊獲利回吐的需求較高,而同為『新基建』的特高壓板塊相較之下性價比更高。」華東某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盤面上來看,市場已經有一定「恐高」情緒,但是「新基建」整體仍然受寵,熱點會在不同板塊之間輪動。
  • 2018年中國特高壓建設及輸電能力分析,特高壓持續性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特高壓建設歷經幾個階段:1、試驗階段:早在1986-1990年,特高壓輸電前期研究曾被列為國家攻關項目,直到2006年我國第一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開工;2、第一次建設高潮:2011-2013年陸續有試點項目核准;3、第二次建設高潮:2014
  • 一文了解2020年中國特高壓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特高壓工程快速...
    我國特高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目前處於第三輪發展期。2018年至今我國出臺了多項特高壓相關政策,旨在推動特高壓有序快速發展。2020年2月發布的《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中對高壓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推動了各地區特高壓建設。我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累計線路長度為28352公裡。
  • 保障成渝雙城經濟圈電力供應 推進川渝特高壓交流電網建設
    據了解,隨著成渝地區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和我省清潔能源基地的深化開發建設,傳統的500千伏電網主網架在兼顧安全運行、供電保障、水電輸送、節約通道佔用等方面已難以為繼。此前在省兩會中,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譚洪恩就此進行了提案:電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支撐,電網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需要加快發展,儘快建設川渝特高壓交流電網等重大工程,實現電網的提檔升級,切實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電力保障,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落地見效。
  • 中國多地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加速
    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青豫直流」工程6月30日雙極低端啟動帶電、年內投產的建設目標仍然保持不變。西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至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青豫直流」工程線路途經青海、甘肅、陝西、河南,全長1587公裡,是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
  • 新基建,是什麼?
    比如,特高壓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雖然重要,但「特高壓輸電和城市地鐵等,其實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把它列到新基建裡面比較勉強」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則認為,不宜低估新基建的範圍,新基建也可包括目前存量規模相對較小但未來增量空間較大的領域,比如「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這些領域遵從「新舊融合升級」原則,也屬於新基建的重要部分。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我們可以將發掘傳統基建領域新增長的過程,稱為對傳統基建的「補短板」。而這「補短板」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發展傳統基建領域的新興細分子行業,如交通運輸短板領域的冷鏈物流,能源行業短板領域的特高壓和充電樁,民生基建領域的公共衛生和醫療等。一是乘城市群建設東風,滿足城市群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需求。
  • 為什麼新基建是對中國未來10年影響最大的刺激政策?
    探討了新基建的全局調度能力之後,我們再來看新基建如何帶動關鍵技術的發展。從前兩輪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經驗來看,雖然這些大的基建投資在當時頗有爭議,但是往後看,它們在那個節點發生,對下一波或者下一個 10 年的增長起到了較大作用。從結果看,當基礎設施建成之後,那些與之相關且是經濟發展亟需的技術和應用就容易被結合到產業鏈裡。
  • 中國北鬥登上世界舞臺!新基建如何發力?
    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北鬥已是聯合國認可的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消息,北鬥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當「新基建」遇到北鬥,相關產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 中國光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25年超1700億元
    打開APP 中國光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25年超1700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表於 2021-01-06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