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奕勝
單位: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在血常規報告中,我們經常遇到的案例往往以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講解的居多,血紅蛋白講解的比較少,正好近期碰到好幾個血紅蛋白案例,逐個說道說道。如有錯誤之處,也請指正,大家一起共同進步!
患者,男,69歲,臨床診斷:胃惡性腫瘤。血常規結果如圖1:WBC 9.43×109/L,RBC 3.27×1012/L,HGB 95 g/L,MCV 80.4 fL,PLT 215×109/L,報警信息:貧血,淋巴細胞減少。Q-Flag無報警信息。
圖1
初看這個血常規會不會覺得問題好像不大?但LIS系統展示了一周前的血常規比較,就發現有異常變動,如表1(不附帶單位和參考值)
表1
再打開電子病歷查詢,發現3.5號病理結果為:胃竇腺癌。臨床考慮行手術根除,由於血紅蛋白低,在3.6號開出預約輸血申請。剛好輸血科同事在,就隨口問了下,此患者是否輸過血?同事表示患者於昨日3.7號術中輸血1.5個單位。
似乎這變化的血常規就可以解釋的通了,WBC的上升或為術後應激性反應;RBC和HGB的上升或為輸血緣故;血小板的降低或為術後、患者年紀較大,血小板消耗了部分,機體未能及時代償補充。
加之DIFF散點圖、直方圖未見有價值的報警信息,我就將其審核出去。當時自己一人值班,患者送檢血樣還有生化檢查,5分鐘離心完成後,看到患者血清如圖2,頓感血常規發錯報告了!竟然是奶油色的乳糜血!
圖2
為什麼叫乳糜血呢,而不是我們常說的脂血?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後面會給具體解釋。由於乳糜血會導致HGB假性升高,趕緊將血常規結果撤回,立即進行血漿置換,方法為:將血常規管離心3000轉、5分鐘,用塑料吸管吸出血漿,注意不要吸到白細胞層、血小板層,再加入等量的生理鹽水,混勻上機測試。若乳糜血非常嚴重,可再重複一次。置換一次後,血常規結果如圖3;置換第二次後,血常規結果如圖4。
圖3,置換一次,HGB 83g/L
圖4,置換兩次,HGB 79g/L
為直觀瀏覽數據變化,繪製表2(不附帶單位和參考值):
表2
血漿置換兩次後,HGB 79 g/L與一周前結果相差不是很大,且考慮輸血緣故,加之與置換一次後HGB 83 g/L相差不大,就以置換第二次後的HGB為準。MCH與MCHC以置換後的結果為準。WBC、PLT及相關參數以原來結果為準。如此綜合起來髮結果。
事後,進入LIS醫生工作站查找醫囑,發現患者3.7號術後輸注了脂肪乳(長鏈)500mL靜滴!可以肯定,此次HGB突然升高25 g/L為脂肪乳所致。
1、患者術中輸血1.5個單位,理論上血紅蛋白大概可升高10 g/L左右,而血常規結果卻突升25 g/L,其中的端倪未加琢磨,這也是自己考慮不全,慣性思維的認為患者輸血了,血紅蛋白升起來了,應該沒什麼問題,而這恰恰就是個坑等著自己。且患者還是術中輸血,(胃癌切除)手術時,多少會流失部分血液(雖然電子病歷中未提及出血量),也可佐證這25 g/L是個假象。
2、通過血漿置換可發現:HGB、MCH、MCHC可得到糾正;WBC、PLT影響較大,或為自己吸取血漿層時,不慎吸走了部分WBC、PLT。另外,也與儀器無法識別脂質顆粒並抗幹擾有關。
3、需掌握清楚乳糜血和脂血區別,血球儀測定HGB 的原理。
【乳糜血和脂血區別】
翻閱專家書籍,區別如下[1],也可看圖5、6:
乳糜血:在EDTA抗凝管經自然沉澱或離心後,可見血漿層呈乳白色,多見於外源性或輸入性脂肪乳注射液導致。
脂血:多見於血脂升高,特別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EDTA抗凝的脂血標本經自然沉澱或離心後,血漿層不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顯著變化。
血塗片時:脂血可見血片表面出現許多空洞,而乳糜血不會出現。
圖5,乳糜血外觀及推片
圖6,脂血外觀及推片
【HGB檢測原理】
HGB的檢測原理:SLS(十二烷基硫酸鈉)原理,採樣針在吸取了抗凝全血後一部分抗凝血進入HGB通道,血球儀再進行以下步驟,如圖7:
1、紅細胞溶解釋放血紅蛋白
2、改變血紅蛋白結構
3、氧化二價鐵為三價鐵
4、形成SLS--HGB化合物
由於SLS-HGB在535 nm有最大吸收峰,根據朗伯比爾定律(常說的比色法)將535 nm處SLS-HGB的吸光度換算成血紅蛋白濃度。所以,為什麼奶油色的乳糜血會導致HGB升高,因為顏色的遮蓋間接的使吸光度升高。
圖7,血球儀SLS-HGB形成
在審核血常規結果時,血紅蛋白、紅細胞變化大的時候,需注意是否輸血後、貧血藥物治療後、乳糜樣血、冷凝集等情況。
(1)如果臨檢血分析、生化標本分到不同組,再由不同人員檢測,血分析結果是否就這樣發出去了?卻沒注意到血漿的變化。
(2)一般血紅蛋白異常(HGB Defect?)或乳糜樣血(Turbidity / HGB Interf?),血球儀都能識別到,如圖8,為何此次沒有報警信息?
圖8
不報警的原因在於:儀器是進行有關判定項目的數值計算和大小比較後的判定,才認為是否做出報警。從表2可以發現:HCT、MCV、MCH、MCHC這些參數都大致正常,儀器誤認為這是正常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張時民,王庚.血象--外周血細胞圖譜[M].北京:人衛出版社,2016:57-58
檢驗視界網微信平臺獨家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點擊標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