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大多數小兒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小,但創傷大的心臟、胸腹部等手術,是對小兒術中液體管理的一大考驗,術中看似「少量」的失血可能就會引起嚴重的貧血。對於出血量和輸血量的評估,之前就已經介紹過一種簡易方法,但主要適用於成人,直接套用小兒患者可能會出現錯誤,以下介紹的公式與成人差異不大,我試著幫大家理解公式的內涵意思。
《臨床麻醉學》在循環及呼吸系統正常的情況下,患兒能耐受血細胞比容為25%~30%,但對於3個月以內的嬰兒,其血細胞比容應保持在35%以上。
《米勒麻醉學》除早產兒、足月新生兒、合併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或呼吸衰竭患兒需要提高攜氧能力外,大多數患兒一般可良好耐受20%左右的低水平血細胞比容。由於血細胞比容小於30%的新生兒和早產兒較易發生呼吸暫停,因此需要外科醫師及兒科醫生慎重討論此類患者的最低目標血細胞比容。
所以,建議將Hct為25%作為正常嬰幼兒開始輸血的最低限,三個月以內的嬰兒應保持Hct在30~35%以上。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慨念,在手術開始之前就應該計算MABL,就知道手術進行到什麼時候可能需要做血氣或直接開始輸血,計算公式估計很多人都很熟悉:
MABL=EBV×(初始Hct-目標Hct)/ 初始Hct (目標Hct=25%)
這個公式前提是假定手術中血容量保持動態相對不變,分子代表可最大程度丟失的血紅蛋白總量,MABL代表這些血紅蛋白以術前狀態丟失的容量;實際上,由於術中血液會被緩慢稀釋,同樣達到Hct=25%,實際出血量會稍大於MABL。需要強調的是,MABL只是一個可允許失血量估計值,在實際出血量接近MABL時,應及時複查血氣驗證,根據手術情況決定是否輸血。
當你決定輸血後,問題就變成了應該輸注多少量的紅細胞,此時不應該以單位(U)計算輸注量,而是毫升數。
預計輸血量(ml)= EBV×(期望Hct-實測Hct)/濃縮紅細胞的壓積(約為60%)
這個公式前提是假定輸注中血容量保持動態相對不變,分子代表預期增加的血紅蛋白總量,這些血紅蛋白使用濃縮紅細胞的補充量就是預計輸血量。我們知道,1U濃縮紅細胞是小於200ml,不同人的200ml全血被製備成的紅細胞懸液或去白細胞懸液容量是不相等的,有時血袋或核查單上可能會標註實際容量,一般來說1U紅細胞多為120-160ml,應根據計算量再申請提血量。
MABL=12×70×(42-25)/42=340ml;
失血量小於340ml以內,應主要以1:3的乳酸鈉林液補充。
若手術進行到一半時測得實際Hct為27%,擬輸濃縮紅細胞提升至35%。
故預計輸血量=12×70×(35-27)/60=112ml,實際1u濃縮紅細胞多在120-160ml左右,所以輸注1u紅細胞足夠。
最後總結一下:一般來說,未達到輸血指徵時,術中失血量通過1:3的乳酸鈉林格進行補充;當出血量趨近於最大允許出血量(MABL),且術後不易發生失血時,仍可不需要輸注紅細胞;但如果已出現或可能發生術後出血,則應和外科醫生商量積極開始輸血。 膠體液用於小兒的研究非常少,不推薦使用,除非是大量失血但不能及時輸血時,白蛋白或羥乙基澱粉與出血量1:1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