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輸血,特別是輸入紅細胞後可能會出現低鈣血症,其中緣由,你可能會說"這是由於製備紅細胞時加入了抗凝劑枸櫞酸鈉,它與血清中的鈣結合形成絡合物,導致了血鈣降低"。
那事實確實如此嗎?
首先,先要了解紅細胞製備流程:全血200ml抽出後直接進行離心分離血清得到濃縮紅細胞(140ml左右),加入紅細胞保存液(多為CPDA液)20ml,配成紅細胞懸液。
我們通過計算估算1單位RBC可降低多少靜脈血鈣濃度:
3Ca2++2Na3C6H5O7·2H2O→Ca3(C6H5O7)2·4H2O+6Na+
枸櫞酸鹽摩爾數=
26.3(g/L)×0.02(L)/294(g/mol)+3.27×0.02/200=2.12mmol,所以可以結合鈣離子摩爾數=2.12×3÷2=3.18mmol,進一步得到可以降低成人血鈣濃度=3.18÷6L=0.53mmol/L。
正常的靜脈血鈣濃度為2.25-2.75mmol/L,1單位RBC可降低20%以上!顯然這與臨床不符合,特別是你會發現病房輸血很少會出現低鈣血症,大多在手術室中快速輸血常見,那這是究竟是什麼原因?
查閱藥物「輸血用枸櫞酸鈉注射液」說明書:
【藥理作用】 枸椽酸鈉一般在三羧酸循環中完全氧化代謝,其氧化速率接近正常的輸血速度。當輸血速度太快或輸血量過大時,因枸椽酸鹽不能及時氧化,導致血鈣過低,可出現枸椽酸中毒反應。
【不良反應】在正常輸血速度下,本品不會出現不良反應,當輸血速度太快 或輸血量太大(1000ml)以上時,因枸椽酸鹽不能及時被氧化,可致低鈣血症,引起抽搐和心肌收縮抑制。
接著,《米勒麻醉學》第七版:
枸櫞酸中毒表現主要為低鈣血症的體徵:低血壓、脈壓小、心室內舒張末壓和CVP增高。然而,枸櫞酸鈉中毒極為罕見,低體溫、肝病、肝移植或過度通氣或小兒患者中毒可能性大。大量輸入枸櫞酸鹽(即通過輸血)合併肝血流中斷或降低導致代謝減少,因此肝移植期間常輸注鈣劑。當輸血速度超過每10分鐘1單位時,離子鈣水平開始降低。
綜合以上:輸血速度太快或輸血量太大時,因枸椽酸鹽不能及時被肝臟氧化而與離子鈣結合,這才是導致了低鈣血症的深層原因!
臨床所用鈣劑有兩種:葡萄糖酸鈣(分子量448)和氯化鈣(分子量147),前者1支(1g)能解離鈣離子2.23mmol,後者(1g)可解離6.8mmol。繼續前面的計算可得到,排除體內枸椽酸鹽被氧化因素(如肝移植無肝期),葡萄糖酸鈣(1g)約可絡合0.7uRBC,氯化鈣(1g)約可絡合2uR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