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評中心
鈣幾乎參與了所有的生命過程,與人體骨骼健康關係密切。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兒童鈣營養現況認識不足,對如何合理補充存在不少誤區。為此,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制定了2019年版《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為合理補充鈣提供參考。
一、兒童鈣營養現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從2002年到2012年間的全國監測結果顯示,中國人群鈣的攝入量總體並沒有得到改善。
1、兒童鈣適宜攝入量(AI)
2013年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兒童鈣適宜攝入量(見下表):
2、國內兒童鈣營養現況
近年全國性的調查結果顯示:2歲到18歲前兒童的每日鈣攝入量,能達到適宜攝入量(AI)的人數平均不到5%,11~13歲青少年組兒童達到AI的人數最少,僅有1.1%~1.7%。(見下表)
二、兒童鈣缺乏的危害
人體鈣缺乏可增加各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如骨質疏鬆症、高血壓、腫瘤、糖尿病等。兒童時期的鈣缺乏主要會引起營養性佝僂病的發生,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1、鈣缺乏會引起營養性佝僂病
鈣缺乏是營養性佝僂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時,同時伴有鈣缺乏或不足,則導致佝僂病發生。
2、鈣缺乏影響兒童身高
鈣是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鈣的攝入與身高的快速增長有關,鈣攝入量低於300mg/日可能導致成年人身材矮小。
3、鈣缺乏影響最大骨峰值
生命早期的鈣營養對人體最大峰值骨量的形成至關重要,青春期是骨量形成的關鍵階段,成人骨量的50%是在該時期獲得。
少女時期正常的骨礦物含量、骨密度、高骨量峰值,除有利於減少骨折和老年期骨質疏鬆的風險外,對減少成年後孕期、哺乳期的鈣丟失和負鈣平衡乃至正常分娩也至關重要。
在骨骼未達到骨量峰值的生長階段,鈣缺乏可以通過補充鈣而得以糾正。
三、兒童鈣吸收特點
1、鈣的吸收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嬰兒對母乳中鈣的吸收率可達60%~70%,在兒童骨骼生長期鈣的吸收率高達75%,而成人為20%~40%。
2、鈣的吸收率與攝入量有關。
當鈣的攝入量為200mg/日時吸收率為45%,當鈣的攝入量大於2000mg/日時,吸收率僅15%。
四、兒童合理補充鈣
1、膳食鈣來源
奶類是兒童期最主要的鈣源,也是最好的鈣源。
嬰兒期要鼓勵母乳餵養,並給予乳母適量的鈣劑補充。嬰兒期後要堅持每日一定量的奶製品供給。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奶量(見下表):
豆類食品含鈣量豐富且吸收較好,是除奶類食物外的又一補鈣食物,綠葉蔬菜也有一定的含鈣量,但吸收相對較差。
2、鈣劑的選擇
目前,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常用鈣製劑元素含量、溶解度及相關特性見下表,表中的參數除含鈣量比較穩定外,口感依具體產品而異。
特別提醒:
1、所有的碳酸鈣製劑均可以引起噯氣、便秘,葡萄糖酸鈣、醋酸鈣、乳酸鈣偶可引起便秘。
2、醋酸鈣顆粒輔料中含有甘露醇品,高濃度時可引起嬰幼兒輕度腹瀉。每包應用不少於50mL溫開水衝服。
五、補鈣注意事項
1、蛋白質、磷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故補鈣時最好有蛋白質的攝入。
2、植酸、草酸、鞣酸可與鈣結合為難溶性複合物,減少鈣的吸收。故補鈣時不要與富含植酸、草酸、鞣酸、高纖維膳食同時進餐。
3、補鈣同時應注意促進鈣吸收和鈣代謝的維生素D、維生素K2的補充,以及微量營養素鐵、鋅的補充。
4、乳糖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
5、維持長期充足的鈣攝入可以增加骨密度,較短期大劑量的鈣劑補充效果更好。
六、鈣過量的危害
1、可引起奶-鹼症候群(罕見),症狀包括肌力鬆弛、便秘、尿量大、噁心及最終神志不清,昏迷和死亡。
2、過量鈣攝入幹擾鋅、鐵吸收,造成鋅和鐵的缺乏。
3、嚴重的過量鈣攝入還可出現高鈣血症、高鈣尿症,導致腎結石、血管鈣化,甚至引發腎衰竭等。
防止鈣過量的最好辦法就是嚴格按照醫囑進行補充,選擇正規的食物性鈣源不會造成鈣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