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紅細胞可作為全身給藥載體

2020-11-30 生物谷

當紅細胞穿越血管時,它們將氧氣傳遞到你身體幾乎每一個角落和空隙。但是氧氣並不是它們能攜帶的唯一東西。目前,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研究小組通過設計紅血細胞,使其表面具有「粘性」蛋白質,賦予這些細胞攜帶任何東西的能力,從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或癌症的藥物,到用於血管成像的放射性分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30日的《PNAS》雜誌。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生物化學家Vladimir Muzykantov沒有參與這項新工作,他表示:「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想法,也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方法。」

紅細胞佔人體所有細胞的1/4,能存活平均4個月的時間。麻省理工學院的免疫學家Hidde Ploegh指出,紅細胞的普遍性和長壽命,使得它們成為一種理想的載體,可攜帶藥物進行全身治療。此前,研究人員通過使分子穿過細胞膜進入其內部,將藥物加載到紅細胞中,但是這個過程會削弱細胞,只有當細胞到達其最終目的地時,分子才能釋放。

Ploegh及其同事希望將分子附加到紅細胞的外部。由於紅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因此缺乏製造新蛋白的遺傳物質,研究人員轉向有核紅血球——仍含有DNA的紅細胞前體細胞,實際上是未成熟的紅細胞。科學家們將已知編碼紅細胞表面蛋白的基因修改版本,添加到有核紅細胞中。引入的基因序列有過修改,因此有核紅細胞會產生具有額外標記的表面蛋白質,可被稱為分揀酶(sortase)的蛋白質所識別。

當有核紅細胞成熟為紅血細胞時,這些工程蛋白質仍然存留。當研究人員將分揀酶添加到成熟的細胞混合物中時,這個蛋白會剪掉每個工程蛋白質的末端,留下「粘性」拖車鉤栓用於攜帶藥物。然後,具有相應分揀酶標籤的任何分子,可與紅細胞的表面蛋白質結合。為了顯示這個鉤栓如何起作用,Ploegh的研究小組把維生素生物素附加到紅細胞上,然後將其注入小鼠體內。攜帶生物素的細胞在血液循環中存活了至少28天。

Ploegh設想,未來可用這種技術創建一種新型個性化療法——分離你自己的細胞,用來產生分化為有核紅細胞的幹細胞,經遺傳改造攜帶一個分子,然後注入到你的體內。需要在循環系統中傳播的任何分子都可以是貨物。等到有核紅細胞成熟為紅細胞的時候,它們將失去自己的DNA,從而消除了遺傳物質持續突變或擴散的風險。Ploegh指出:「你可以安裝的有效荷載是無限的。但是現在,很多應用仍然還是假設。」

Muzykantov已經開發出利用紅血細胞作為分子載體的其他方法,他表示,這種新方法的意義超過了藥物傳遞。它可以被用來跟蹤紅血細胞,診斷血液疾病,將成像劑擴散到體內,對動脈粥狀硬化斑塊或阻塞的動脈成像,或在移植之前,通過阻斷進入血流的抑制性抗體,壓制免疫系統。

他補充道:「但是在動物模型中,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我很想看到一個示範,即利用這種方法將一種真正的藥物結合到紅細胞,但它仍然是有效的。」(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紅細胞或可作為藥物載體
    紅細胞穿越血管把氧氣輸送到全身的各個角落。
  • PNAS:讓新冠疫苗「乘風破浪」?紅細胞解鎖新技能!
    Paulson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領導的研究人員從自身細胞出發,發現紅細胞的先天免疫功能使其可以作為載體將抗原呈遞到脾臟,從而產生免疫反應。這項技術無需外部佐劑即可引起強烈的疫苗接種反應,相關研究結果於7月14日發表在PNAS雜誌上。
  • 「超人紅細胞」有望繞過人體免疫系統 隱形藥物載體
    「超人紅細胞」有望繞過人體免疫系統 隱形藥物載體2020-01-17 17:2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近日出版的《先進生物系統》期刊上,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們介紹了一項新技術,能夠將正常紅細胞與藥物分子結合到一起,然後輸送到人體的目標部位。
  • PNAS:破解100多年科學難題 揭秘甲狀腺激素如何促進紅細胞產生!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 PNAS: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全新DNA修復網絡,可作為抗癌藥物新標靶
    研究背景DNA是遺傳訊息的載體。當人體細胞暴露於不同物質都可能構成DNA損傷,包括陽光、菸草、煙霧、致癌物等。DNA亦稱為遺傳物質,由四種鹼基組成,獨特的組合和序列讓這些鹼基成為人體內以兆計細胞的獨有藍圖-遺傳編碼。
  • 進展 | 生物合成聚蘋果酸可作為癌症醫學的納米載體
    PMLA可天然獲得,鑑於其極其優良的生物可持續性、生物利用度、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其可被用作多種分子的理想載體,包括核苷酸、蛋白質、化療藥物和顯像劑等。目前,PMLA已被成功應用於針對癌症治療的藥物遞送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的醫學研究。
  • 納米載體精準送藥殺滅黑色素瘤
    科技日報駐以色列記者 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日前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用於皮膚黑色素瘤治療的納米載體藥物系統。研究人員認為,該系統有潛力擴展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相關論文在最近的《先進療法》期刊作為封面文章發布。
  • 高中生物紅細胞考點梳理
    成熟的紅細胞可分為 一:有細胞核的:兩棲類,鳥類,禽類,魚類,蛙等二:無細胞核的:人和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關於人和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1.從來源看:人的紅細胞由(骨髓等)造血幹細胞增殖分化而來。2. 從細胞分類來看:人和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屬於真核細胞,其未成熟時有細胞核,線粒體,核糖體等細胞器。由於無細胞核,所以其生命周期短。3.從作用來看:紅細胞可以攜帶運輸O2和CO2,紅細胞可以運輸O2是由於其含有血紅蛋白(含二價鐵).
  • 「人工紅細胞」可規模化製備
    「人工紅細胞」可規模化製備 2016-07-26 科技日報 唐先武 沈基飛 【字體: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使我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研發進入國際一流。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
    而能把藥物精準遞送到癌細胞的載體,就像「飛彈」的制導系統和動力裝置。人類對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對生物體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藥物載體,有著永無止境的追求。這讓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面臨著有藥難用的困境。作為一種轉胞吞作用受體,TfR1就像一個擺渡人,可以幫助大分子藥物通過血腦屏障。但它所能「擺渡」的大部分抗體,會在穿越血腦屏障的途中被腦內皮細胞的溶酶體降解,最後無法抵達病灶。鐵蛋白的妙處就在於,它能通過腦內皮細胞的轉胞吞作用穿過血腦屏障,而不被阻斷在溶酶體中。
  • 什麼是紅細胞?
    紅細胞於1658年第一次被記述。16世紀末,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問世後,人們第一次在一滴血中發現了紅細胞。
  • 讓混合藥物同時「作戰」,以色列納米載體精準送藥殺滅黑色素瘤
    圖片來源:網絡(www.jpost.com) 科技日報記者 毛黎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用於皮膚黑色素瘤治療的納米載體藥物系統。研究人員認為,該系統有潛力擴展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相關論文在《先進療法》期刊作為封面文章發布。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新聞—科學網
    動物實驗顯示,通過鐵蛋白給藥,能有效抑制結腸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的生長,同時還有效降低了阿黴素所致的心臟毒性等副作用。   而2018年發表於《ACS Nano》的一項研究中,科研人員更是首次發現,鐵蛋白還可以穿越著名的「血腦屏障」。
  • 論文解讀--虹鱒紅細胞在魚類DNA疫苗誘導免疫應答中的潛在作用
    本文研究團隊前期已經證明虹鱒紅細胞能夠表達由抗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病毒(以下簡稱VHSV)的DNA疫苗編碼的抗原,並在體外對該抗原進行免疫應答。這次,研究者的目的是探索虹鱒紅細胞在體內DNA疫苗接種中目前未知的作用。在這篇文章中,研究者首次展示了在用VHSV的糖蛋白G對虹鱒進行DNA免疫後紅細胞在引發的免疫反應中的作用。
  • PNAS:雷公藤裡竟有靶向藥
    PNAS:雷公藤裡竟有靶向藥 2021-01-14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靠細胞膜「偽裝術」 納米載體「騙過」免疫系統
    該課題組專家舉例說,在臨床醫學中已有納米載體應用於封裝胰島素,由靜脈注射到血液內時,時常產生由免疫系統引起的藥阻現象,因此只能通過增大劑量的方式來提高治療效果,但由此會增加一些不良反應。又如,使用化療方法來治療癌症病人時,藥阻現象更為明顯。若需要改善對病變部位的治療效果,只能提高藥物劑量增強治療效果,而過量的藥劑時常會引起病人臟器的損傷和後遺症,如脫髮、內臟功能紊亂等。
  • PNAS:研究顯示從受損細胞釋放的RNA可促進凝血
    使用RNA酶而不是DNA酶預處理,可減緩血栓增大。       作者總結說,來自受損或壞死細胞的細胞外RNA,特別是在病理或嚴重組織受損情況下,尋找天然「異物表面」,並為因子XII/XI誘導的接觸活化/血液凝固擴增提供促凝輔因子模板。
  • 首個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治療藥物!抗氧化和黑色素生成藥...
    2019年10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澳大利亞製藥公司Clinuvel Pharmaceuticals LTD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Scenesse(afamelanotide,16mg),用於一線治療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患者。
  • 紅細胞的凍存
    紅細胞的冰凍保存是1950年由 Smith 首先報導的,他們用甘油保護哺乳類動物的紅細胞,進行了慢速凍存和融化處理。Lovelock 於1954年用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糖類和醯胺類作為紅細胞的冷凍保護劑來保存紅細胞。Bricka和 Bessis於 1955 年發現聚乙烯毗咯酮(PVP)與葡萄糖對紅細胞有保護作用。
  • 中國藥科大學孫敏捷團隊《PNAS》:全氟化...
    中國藥科大學孫敏捷團隊合成了氟化順鉑藥物載體(FS-PAMAM-Pt)和氟化光敏劑氯e6(Ce6)共聚物(F-Ce6-PEG),它們可以通過氟-氟(FF)相互作用與全氟化碳(PFC)組裝形成納米簇FS @ P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