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 生物合成聚蘋果酸可作為癌症醫學的納米載體

2020-12-05 BioArtReports


β-聚-L-蘋果酸 (PMLA) 是多種微生物都可產生的一種具有極佳水溶性的天然聚酯。PMLA可天然獲得,鑑於其極其優良的生物可持續性、生物利用度、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其可被用作多種分子的理想載體,包括核苷酸、蛋白質、化療藥物和顯像劑等。目前,PMLA已被成功應用於針對癌症治療的藥物遞送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的醫學研究。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梁國新教授課題組與江蘇大學醫學院陶志敏許文榮教授的課題組合作在Trends Biochem Sci期刊上發表文章Biosynthetic Polymalic Acid as a Delivery Nanoplatform for Translational Cancer Medicine首次系統性地闡述了PMLA作為一種納米級天然聚合物遞送載體的生物學特性、理化特性、獨特合成機制以及最新的醫學轉化研究成果,尤其是PMLA在提高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效果方面的最新轉化應用。生物製造的PMLA有望作為抗腫瘤藥物的理想載體應用於腫瘤治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關於PMLA的系統性闡述為腫瘤的精準靶向治療提供了全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PMLA作為腫瘤診治的納米平臺被廣泛研究,通過逐步的化學合成,PMLA能夠被連接物分子直接偶聯或進一步修飾,從而與多種生物配體連接,發揮不同的生理作用。近期已經有研究人員開展了以其作為藥物載體的臨床前研究。一項動物研究結果顯示,這些以PMLA為基礎的納米共軛物能有效地通過血液-大腦和血液-腫瘤屏障,從而使癌性病變可視化並釋放藥物來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成,使其有望作為一種新型給藥途徑應用於神經系統腫瘤的治療中。還有研究將PMLA與不同的抗體類藥物、穿透肽和螢光或磁性造影劑相結合,製備出了不同的生物聚合物,並且在特定的腫瘤(如乳腺腫瘤和神經系統腫瘤)中顯示出更好的靶向性和蓄積性。



生物製造的PMLA本身能夠作為分子轉運體與DNA複製相關的核蛋白結合併進行分子傳遞,在維持蛋白質動態平衡和協助DNA合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PMLA在保持水溶性的同時,至今未發現明確的生物毒性和免疫原性。該分子中富有羧基基團,化學性質活躍,具有很高的結合疏水分子的能力,使其可與多種生物系統兼容。多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PMLA具有載體類物質所需具備的大部分特點,不僅有低毒性、可持續生產等優勢,更具有強大的生物利用度、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甚至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因此使其相比於許多其他藥物遞送系統,在解決錯綜複雜的癌症問題時,具有巨大的優勢,突出了它在臨床轉化方面的巨大潛力。


PMLA作為癌症診斷和治療的納米平臺,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然而,由於其低產量,高成本以及難以確定或難以控制所生產的生物聚合物的長度,目前微生物生產PMLA仍然是一個挑戰。未來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能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使外源基因序列更為有效地導入到細胞中,或通過使用預先選擇高產菌株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以受控方式生產PMLA,從而預先確定其分子量以及增加其產量。


原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trends/biochemical-sciences/fulltext/S0968-0004(20)30244-9

相關焦點

  •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來源:生物谷 2007-12-10 10:51 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納米技術在90年代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它給許多行業帶來巨大變化
  • 裴志超等設計合成一種全新的智能納米藥物載體—新聞—科學網
    智能納米藥物siRNA雙負載體系示意圖 本報訊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理學院教授裴志超團隊在智能納米藥物
  • 靠細胞膜「偽裝術」 納米載體「騙過」免疫系統
    組裝或合成的納米藥物載體,具有尺寸小、選擇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在負載藥物進行腫瘤治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然而,這種藥物載體在生物體內會受到免疫系統幹預,往往會阻礙藥物在體內的輸送。  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探索,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峻柏課題組發展了一系列基於細胞膜「偽裝」的納米載體。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該團隊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聚焦於抑制細胞自噬增強內場響應催化腫瘤治療、外場激發光合作用增強光動力學催化治療以及外場超聲引發壓電催化腫瘤治療。基於之前鐵基芬頓催化劑的納米催化腫瘤治療,進一步與其他治療模式相結合,可實現基於催化腫瘤治療的協同治療模式。
  • 中科大劉世勇團隊:用於化學動力學療法的高分子納米載體研究進展
    雖然細胞內氧化還原失衡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眾多疾病密切相關, 然而選擇性放大腫瘤細胞內氧化應激能夠誘導腫瘤細胞死亡, 這也為腫瘤治療提供了CDT這一新興的策略. 本文雖然只選取了少數具有代表性的實例展示如何構建智能高分子納米載體放大腫瘤細胞內氧化應激, 但是不難看出, 這一領域備受關注並取得了諸多進展.
  • 深大癌症精準診療獲重大進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記者昨天從深圳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黃鵬特聘教授團隊最近在癌症的精準診療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團隊設計和構建了一種特殊的複合納米粒子,可獲取腫瘤組織更深和更廣的生物信息。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材料學領域的權威刊物《Advanced Materials》上。
  •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礎研究和醫學應用研究取得...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礎研究和醫學應用研究取得進展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是一種具有高比表面積、大孔容、形貌和尺寸可控的新型無機生物材料,近年來它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作為抗癌藥物傳輸體系有望實現臨床應用。
  • 西工大《納米快報》生物標記觸發分解DNA智能納米凝膠藥釋載體
    【背景介紹】當納米結構體用作藥物輸送載體時,非常需要崩解,因為一旦它們進入人體細胞,這種崩解能夠促進有效載荷的有效釋放。過去已經使用各種類型的刺激來分解納米結構,例如溶酶體中的還原劑,氧化劑,ATP,葡萄糖和酸性環境。然而,由於這些先前使用的刺激物並不表示癌症,因此它們能夠觸發癌症和正常細胞中納米載體的有效載荷釋放。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所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的前沿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地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
  • 納米載體精準送藥殺滅黑色素瘤
    科技日報駐以色列記者 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日前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用於皮膚黑色素瘤治療的納米載體藥物系統。研究人員認為,該系統有潛力擴展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相關論文在最近的《先進療法》期刊作為封面文章發布。
  • Science子刊:利用合成mRNA納米顆粒恢復p53,可讓缺乏p53的癌症對...
    2019年12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納米技術的進步,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中國浙江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恢復p53不僅會延遲缺乏p53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可能讓腫瘤對稱為mTOR抑制劑的癌症藥物變得更敏感。
  • 納米零價鐵的製備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該法合成的nZVI顆粒粒徑均勻,抗氧化性優於液相法製備的nZVI,而且可通過控制電流大小、鐵鹽種類和濃度以及電解液pH來調控nZVI的結構。電化學沉積法是一種有潛力的nZVI製備方法,但由於製備成本較高,製得的納米鐵仍易團聚,暫不適於大規模工業生產。3.4綠色還原法綠色還原合成多以植物提取物作為還原劑合成納米零價鐵。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研究人員設計合成了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透明質酸-PLGLAGG-DOX(HA-Psi-DOX)來發揮抗腫瘤免疫作用。 化療藥物通過增強細胞特異性重排促進免疫識別,這一過程稱為「ICD」。研究表明HA-Psi-DOX可導致小鼠黑色素瘤細胞的「ICD」過程,進而引發抗腫瘤免疫應答。 該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啟動免疫應答,提高PD-L1在腫瘤中的表達。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水凝膠作為新興的藥物載體已廣泛用於傳輸腫瘤藥物。與全身化療相比,水凝膠藥物載體的副作用較小,並可在腫瘤部位持續釋放藥物。此外,水凝膠比納米顆粒載體更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毒性更低。智能水凝膠可以響應環境中的刺激(例如,熱,pH,光和超聲),以此實現原位凝膠化或藥物釋放,這對於提高藥物輸送的便利性和效率有顯著效果。
  • 量子點作為生物螢光標記物的研究進展
    因此本文將著重圍繞球狀量子點來對量子點的光學特性、製備方法及其作為螢光標記物在生物學中的研究進展作一簡要綜述。 1、量子點的光學特性 與傳統的有機螢光染料或鑭系配合物相比,螢光量子點具有以下光學特性:(1) 量子點的發射波長可通過控制它的粒徑大小來「調諧」,因而可獲得多種可分辨的顏色。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2021-01-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開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2.2用於生物醫學的DNA水凝膠純淨的DNA水凝膠具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由於DNA序列的合成特性,對於生物醫學應用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高度可編程的DNA序列有助於將特定的治療性寡核苷酸以及藥物裝載到水凝膠中,以進行免疫療法,反義療法和化學療法。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2.2用於生物醫學的DNA水凝膠純淨的DNA水凝膠具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由於DNA序列的合成特性,對於生物醫學應用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高度可編程的DNA序列有助於將特定的治療性寡核苷酸以及藥物裝載到水凝膠中,以進行免疫療法,反義療法和化學療法。
  • 微生物合成生物醫學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向華研究組一方面從事極端嗜鹽古菌遺傳機制(如基因組複製和CRISPR功能)的基礎研究,另一方面長期開展嗜鹽微生物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基礎研究。通過10餘年的系統工作,該團隊已從基因組層面系統闡明了以地中海富鹽菌為代表的嗜鹽古菌參與生物可降解塑料PHBHV合成與降解的關鍵酶、關鍵途徑和相關調控因子,並利用代謝工程提高了PHBHV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