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無人流水線「安靜」地作業,自動上料、生產、偵測、修復,9月11日上午,武漢智能化改造推廣會第十四場活動走進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記者在玻璃走廊看到,約10米高的廠房內,一臺臺大型先進設備擺放於無塵車間內,自動化設備和機械臂一刻不停運轉,依次完成100多道生產工序。公司副總經理李治福介紹,將數據價值貫穿整個華星業務,公司應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物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AI,基本實現軟體和設備的互聯互通。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t3項目彩膜生產線在運行中。資料圖片
對於外界關注的t4項目,華星光電介紹,現已完成基礎建設和一期每月15K產能產線建設。二期、三期設備搬入調試均有序開展,預計明年下半年,t4產線將達到45K的設計產能。李治福說,未來,配合公司產品手機、平板、筆電及車載、柔性摺疊顯示屏等多元化戰略,將建設連接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把華顯、t3、t4三座工廠在設備、工業應用系統和工業數據等方面進行互聯互通,實現從面板到模組產品的「無縫連接」一體化。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t3項目彩膜生產線在運行中。資料圖片
武漢作為TCL華星光電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生產製造基地,「在項目建設之初,就大力推進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的集成應用,全面布局智能製造。」李治福介紹,公司自主開發了柔性智能製造體系,包括智能設計、智能營運、智能生產和指揮決策,通過數位化轉型,產品從設計開始,通過模擬仿真解決產品設計與生產工藝的匹配性問題,縮短產品量產時間,最小成本,滿足客戶的定製需求。
工廠Array陣列/CF彩膜檢量測機臺每天產生大量的圖片,這些圖片之前全靠人工判定,工作效率會受人的情緒、技術熟練程度等不穩定因素的幹擾,智能製造項目負責人陳琴說:「自主研發的ADC軟體上線後,利用人工智慧,藉助於機器學習和深度挖掘特性,實現了圖片自動判定,極大解放作業人員工作量,生產節拍縮短83%,人力減少80%,準確率提升5%」。
第6代一顯示面板生產線cell廠智能化擴產改造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主要在t3項目基礎上,購置關鍵自動化生產設備,導入智能化軟體系統,從產能、工藝、設備、產品品質等方面提升生產和管控的智能化水平。經過智能化擴產改造,t3cell廠新增產能每月10萬小片,t3工廠產能從每月3萬大片提升至每月4大萬片。李治福稱,「智能化實施從2016年始見成效,為實現滿產滿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保障」。
疫情防控期間,公司堅持不停產。從3月下旬開始,產量逐步提高,新入職員工4000多人,總數達1.6萬餘人,1至6月t3實現產值56.48億元;t4項目1至6月完成工業產值9.09億元,為打造全球最大中小尺寸新型顯示研發生產基地做出了貢獻。(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陳潔 通訊員武經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