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格局漸定,未來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市佔之和有望超過50%

2020-12-08 中國觸控螢幕網

液晶面板格局漸定,未來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市佔之和有望超過50%

作者:未知時間:2020-03-02 來源:集微網

    北京時間03月02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液晶面板產業格局漸定,TV面板或迎來長周期漲價趨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面板上遊原材料供應短缺,導致LCD面板產能利用率下降,面板供給縮減讓2月電視面板的漲幅加劇。而隨著海外地區疫情超預期發展,將可能加劇面板供應緊張的局面,並導致價格持續上行。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302/56415.html

除了面板價格上漲之外,三星、LGD等企業減少或關閉旗下LCD液晶面板廠等舉措,降低了液晶面板產能,而全球面板的需求還在持續增長中,預計下遊訂單或將會向大陸的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廠商轉移。可見,在韓國以及中國臺灣面板廠商調整產能策略下,全球顯示面板市場格局或將改變。

LCD面板稼動率下降 TV面板價格漲幅加劇

疫情之下,大多數企業延遲開工以及封閉式管理所造成的物流交通中斷,導致位於國內的顯示產業鏈廠上下遊陸續出現斷料、缺工等問題,對於面板價格變化也開始造成影響。

以京東方與TCL華星為例,受到材料供應短缺以及人工復工率不高的影響,這兩家企業2月份未達滿載生產,產線稼動率有所下降。此外,韓國三星、LGD、維信諾、深天馬、惠科等面板廠稼動也受到衝擊。

根據群智諮詢調查,面板廠前段Array段玻璃投片並未受到疫情影響而大幅減少,一季度各家稼動率略有下調。但受復工推遲,物流受限及原材料緊缺的影響,對面板廠後段生產影響較大。預計2月份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產出數量較原計劃下降13.8%。

NH Investment & Securities分析師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LCD廠的產能利用率,估計2月份全球LCD廠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0%、低於先前預估82% 。2月份全球LCD生產將較原先預期萎縮至少12%。

從面板廠出貨來看,因2月面板後段產能損失較為嚴重,將對一季度面板出貨產生較大影響。而隨著復工率及材料供應的恢復,預計3月面板產出狀況將大幅好轉。根據群智諮詢數據測算,預計2020年一季度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規模較疫情前預測減少3.6%。

儘管疫情也導致TV整機需求銳減,但韓廠產能退出的預期存在,且有較多全球性大型體育賽事的拉動,今年全球的供需可能都是處於一個偏緊的狀況。據行業人士透露,中國整機廠商並沒有減少面板備貨需求,一季度全球TV面板的備貨需求依然維持強勁。

由於2月份產能大幅度減少,面板產業也出現漲價的趨勢。據一些整機工廠的相關人士透露,2月份京東方BOE工廠開出的部分顯示器屏出貨報價,比年前的價格出現暴漲。尤其是BOE的IPS技術玻璃,幾乎所有尺寸型號,報價都比年前大幅漲價10元,而且是針對哪些年前有預定的客戶,如果之前沒有採購計劃的,直接無貨可供。

2020年2月下旬TV面板價格漲幅(數據來源:群智諮詢)

群智諮詢表示,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復工延遲及上遊材料供應不足導致「春節」後面板廠短期供應較預期減少。而需求端,海外市場受「賽事」需求拉動,備貨需求強勁;國內市場雖然1~2月整機銷售慘澹,但2月面板備貨需求暫無明顯調整,進而導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供需關係短期趨緊。同時,面板廠商亟待價格回升改善獲利,在短期面板供需趨緊的帶動下,群智諮詢預測,2月面板價格漲幅有望擴大,3月維持上漲的趨勢。

一位業內人士也對集微網表示,「目前供應鏈復工情況以及零部件短缺的狀況並未有特別明顯的改善,LCD TV面板快速上漲趨勢將會持續到3月份。後續面板漲價趨勢要看上遊材料供應情況以及韓國面板廠商關停LCD產線的節奏。」

總體來看,LCD面板價格上漲,既有疫情影響下的短期供應減少的原因,更重要是面板產能結構調整、產業合理回調的原因。隨著日韓面板廠商減產或關停產線,中國面板廠商將迎來新的機遇。

面板行業格局漸定 大陸企業話語權提高

自2017年2季度以來,電視面板價格已經連續下跌近10個季度,部分型號面板價格已經跌破現金成本。隨著價格的持續下跌,各面板廠的盈利能力不斷下滑。

在面板價格下跌的情況下,LGD、三星顯示、群創光電、友達光電、華映科技等面板廠商在2019年均出現經營性虧損現象。在持續虧損、多做多虧的壓力下,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面板廠商率先調整產能。

據了解,LGD將在2020年底關閉其韓國本土LCD TV 面板產能,僅保留廣州產線(產能210K/月)。同時,三星也計劃於2021年底前關停其所有的LCD TV產線。另外,友達、華映、松下等廠商也紛紛減產。

據知情人透露,未來即使是價格回漲,三星與LG也不會再復產。因為即使漲價,如果復產會導致行業景氣度下降,復產的意義也不大。此外,韓國的本土訂單在往大陸轉。目前三星、LG電視面板自用的比例在50%到60%左右,明年可能會降低到30%左右,一旦轉移以後,未來要再回到韓國基本也不可能,這裡會涉及產業鏈和商業信譽等問題。

而臺灣面板廠商在TV面板領域已經沒有存在感,目前其產能大部分轉到非TV領域,包括車載、電競等高端領域。

在中國國內廠商方面,LCD產能擴張也已經接近尾聲。今年的產能主要來自於京東方的武漢10.5代線(120K/月)和惠科的綿陽8.6代線(120k/月),再往後,除了華星光電的T7的11代線以及惠科H4、鴻海廣州二期之外,更沒有新增產能。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韓國廠商的退產和大陸產能進入投放尾聲,面板或迎來長周期的漲價趨勢。短期內,TV整機廠正在加大面板備貨力度,備戰銷售旺季,而面板廠商則受制於上遊材料企業開工率不足,供不應求態勢將持續,短期內價格還將一路走高。中長期看則需關注韓國廠商韓廠退出節奏以及超高清屏幕發展趨勢。

從全球LCD面板產業市場競爭格局來看。過去幾年伴隨著國產廠商的大幅擴產,LCD行業競爭格局發生巨大改變,BOE和華星光電份額大幅提升,同時韓國和臺灣地區份額下滑。隨著韓系以及我國臺灣地區面板廠商縮減LCD產能,面板產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未來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市佔率之和有望超過50%,產業波動性將大幅減弱。

在液晶面板產業格局漸定的局面下,大陸面板企業地位將不斷提高,也擁有產品議價的話語權,可以保持面板產品的盈利狀態,同時也給面板廠商帶來豐厚的利潤。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哪個好_京東方與華星光電差距
    華星光電 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星光電)是200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一家高新科技企業,公司註冊資本183.4億元,投資總額達443億元,是深圳市建市以來單筆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深圳市政府重點推動的項目。2012年初,華星光電被認定為「廣東省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深圳Ÿ液晶平板顯示)」。
  • 大尺寸面板競爭加劇,華星光電、京東方和三星「亮底牌
    去年12月,京東方合肥10.5代線投產,今年京東方又宣布在武漢再建一條10.5代線;而富士康在廣州的10.5代線也在建設中;而TCL也宣布投資427億元讓華星光電在深圳再上一條11代線。  去年,華星光電的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五,在32、55英寸面板的市場佔有率處於相對領先位置。
  • 2018年全球液晶面板企業業績概述及液晶面板企業未來發展
    華星光電效率領先行業,其25.9%的EBITDA利潤率冠絕全球,另外華星的市佔率也穩步提升,55寸面板市佔率全球第一,32寸、65寸和75寸面板市佔率全球第二。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9/0404/53691.html     韓國LGD、SDC業績下滑明顯,積極謀求轉型。
  • 京東方收購中電熊貓,TCL華星收購蘇州三星面板,雙雄龍頭地位得到鞏固
    2011年,隨著京東方北京8.5代線和TCL華星t1 8.5代線分別投產,中國面板產業由此長奮起直追,加速液晶面板國產化進程。到2019年,中國大陸大尺寸面板市佔率達到了 41.1%,對日韓臺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京東方和TCL華星的雙雄地位逐漸確立。隨著TCL華星完成對蘇州三星8.5代線的併購,以及京東方對中電熊貓面板線的併購,行業份額再次向這兩家頭部企業集中。
  • 深度解析京東方_行業新聞_液晶面板資訊_液晶面板_觸控螢幕與OLED網
    (1)產能退出類:三星、LGD、CEC,產能逐步減 少;(2)產能維持類:友達、群創,不新增產能,轉型利基市場;(3)產能增長類:京 東方、華星光電,具有新的 10.5 代線釋放;(4)二線獨苗:惠科,產能擴張幅度較大。行業雙寡頭定局:2021 年京東方+華星光電產能佔比達 40%,考慮行業出清及潛在外延 併購機會,雙寡頭有望邁向 50%+市佔率。
  • 液晶面板行業深度分析:格局重塑,聚焦新機
    2)中長期——需求端,TV 面板大尺寸化增加對面積產能的需求, Mini LED 背光技術加持催生高畫質化趨勢下的升級換代需求。供給端,中國大陸 成為全球面板產能重心,未來全球佔比超過 60%,韓廠本土產能預計於 2021 年前退出,新增產能集中在中國大陸且新增有限,大陸「雙巨頭」格局成型。行 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有望不再重演供過於求引起的衰退周期,大陸廠商掌握更 多行業話語權,塑造良性行業格局。
  • 液晶面板行業深度報告:LCD風雲再起,龍頭邁入收穫期
    隨著電視終端廠商積極為下半年促銷檔期備貨,疊加面板行業供需格局改善,我們認為下 半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有望迎來修復,大尺寸高畫質化仍然是液晶電視面板市場增長的主要 動能,而東京奧運、歐洲杯和北京冬奧等重大體育賽事則是 8K 電視普及的重要催化劑。
  • 液晶面板價格跌破成本線,各面板廠電視面板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
    北京時間01月1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Micro LED和Mini LED新技術能否打破面板廠商供應格局?  不論是基於何種技術的10.5代線,大規模高世代生產線的投產直接導致2019年電視面板價格進入連續下滑通道,特別是在高世代生產線大量投產之後產量迅速增長的65英寸和75英寸產品。  行情回暖,新技術能否打破供應格局?  對於業界所關注的,液晶面板行情「回暖」後,是否能繼續往日的「榮光」?業界給出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 華星光電搶佔高世代液晶面板高地
    儘管是十一黃金周假期,地處光明新區的華星光電8.5代線液晶面板廠依然保持滿產。不遠處,正在建設的華星光電11代線液晶面板廠工地,也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記者近日到華星光電採訪,看到的是一片令人興奮的場景。
  • 京東方和東旭光電戰略合作:加快上遊材料國產化
    京東方從事的面板是液晶電視的上遊,東旭光電主攻的玻璃基板可謂是上遊的上遊,玻璃基板佔面板廠商總成本比重12%-14%。  筆者採訪獲悉,面板自給率今年將到40%,但是給面板配套的產業,進展仍不盡如人意,玻璃基板只能配套6代和6代以下,偏光片自給率只有5%左右。而在這些上遊領域,毛利潤率動輒30%以上。
  • 兩個東升(生)一臺戲,炮製了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史詩性崛起
    手機三大件分別是CPU、存儲器和OLED面板,後兩項三星都是全球第一,晶片代工全球第二。但對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從業者來說,李健熙的名字讓人愛恨交加,心情複雜。有一位曾經在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公關部都工作過的媒體同仁,在朋友圈這樣表示:「逝者已逝,惟願李會長英靈安好。中國液晶面板產業20餘年的發展,多受制於李會長的強權和壓制。
  • 探秘華星光電液晶面板的製造過程
    「我們看電視的屏幕就是這樣的玻璃製作而成,不過是兩塊玻璃通過工藝技術粘合在一起,中間是能夠改變光源的液晶,液晶在電的作用下不斷移動偏轉,於是我們就能看到不同的視像了。」華星光電陣列彩膜廠廠長陳盛中介紹,這兩塊玻璃一塊由彩膜廠製造,一塊由陣列廠製造,兩塊玻璃從進入機器流程到拼接黏合到一塊,再到切割成32寸面板或55寸面板,需要10天。
  • 華星光電薄連明:高端手機屏生產正向中國轉移
    全球手機面板業的競爭已轉向「技術戰」,儘管目前高端手機屏仍由國外壟斷,但隨著投資160億元的華星光電三期6代LTPS(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線動工,這一局面有望逐步被打破。薄連明說,中國大屏、小屏都高度依賴進口,每年國家進口液晶面板所花的外匯僅次於石油、鐵礦石和晶片,佔第四位。目前,電視面板進口依賴度在不斷降低,但離「十二五」國產面板自供率達80%的目標還很遠,2013年年末國產面板自給率才達到37%。  「手機面板分兩個層面」,薄連明話鋒一轉,繼續說:「功能機,國產面板自給率高。
  • LCD面板產能重鎮復工推遲,漲價模式開啟在即
    2020年面板價格上漲將是大概率事件。全球LCD面板產業的轉移經歷了「美國起源—日本發展—韓國超越—臺灣地區崛起—大陸地區發力」的過程。從2009年後,大陸LCD面板開始發力,全球液晶面板產能也由日韓及我國臺灣地區向我國大陸地區集中。2011年,京東方北京8.5代線和華星光電8.5代線陸續投產,標誌著中國大陸TFT-LCD面板產業實現了高世代線的技術突破。
  • 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報告首先介紹了液晶面板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液晶面板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液晶面板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液晶面板市場競爭格局及液晶面板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液晶面板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液晶面板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京東方A深度解析:利潤與機制大拐點,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行業雙寡頭定局:2021 年京東方+華星光電產能佔比達 40%,考慮行業出清及潛在外延 併購機會,雙寡頭有望邁向 50%+市佔率。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和輝 光電在內的大陸 G6 AMOLED 產能集中於 2018-2019 年開出,涉及產能總計超 150k 片 /M。
  • 鄭重看股:京東方加減法:面板巨頭能否穿越周期?
    01LCD面板:機會還是陷阱中科院院士歐陽鍾燦評論說,如果中電熊貓與京東方順利完成整合,中國大陸顯示產業寡頭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形成。目前在大尺寸面板領域,隨著三星、LG逐步退出,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預計到2022年,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兩家的市場份額將達到44.9%。
  • 華星光電、CEC、鴻海、惠科都在建設10.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
    北京時間02月26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京東方、華星光電、CEC、鴻海、惠科紛紛布局10.5代TFT-LCD產線。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0226/49740.html京東方除了合肥的10.5代線之外,在武漢也規劃了1條10.5代線,預計將於2018年開工建設。此外,包括華星光電、CEC、鴻海、惠科也都在積極建設/規劃10.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
  • 2015行業洗牌 液晶面板廠商排名與動向
    三家合計市佔率達到61%,同期提升7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其他廠商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侵佔。華星光電是完整意義上的後起之秀    華星光電是完整意義上的後起之秀,於2009年成立的,早期由TCL與深超投在深圳市設立,註冊資本為100億元,總投資規模245億元,是深圳市建市以來投資最大的工業製造項目
  • 京東方等4個集團競爭有多激烈?行業將從競爭走向競合!
    ,如今在Oled顯示屏領域也成功打破了三星、lg等巨頭的技術壟斷,未來將於半導體領域跟三星分庭抗禮,在大尺寸領域,京東方、TCL華星、三星顯示和LGD都是綜合實力較強的面板巨頭,這4個集團之間不光是競爭,還有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