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鄭重微言
12月17日,京東方發布公告,公司與成都中電熊貓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增資協議》以及《一致行動人協議》,向後者以非公開協議形式增資75.5億元人民幣。
此前的11月25日,京東方發布公告,擬收購南京中電熊貓掛牌的80.831%股權,並已經獲得最終受讓資格。
這兩筆收購意味著什麼?用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的話說就是,京東方的全球市場份額將從22%-23%提升到28%-29%,站穩全球第一的位置。
在加碼主營業務的同時,京東方又新設立了智慧系統事業群,發力智慧物聯網和智慧醫工,並剝離與此三大方向無關的業務,一加一減之間,展現了這個巨頭的底氣和雄心,也體現出巨頭對面板強周期特性的無奈和彷徨。
01
LCD面板:機會還是陷阱
中科院院士歐陽鍾燦評論說,如果中電熊貓與京東方順利完成整合,中國大陸顯示產業寡頭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形成。
目前在大尺寸面板領域,隨著三星、LG逐步退出,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預計到2022年,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兩家的市場份額將達到44.9%。
京東方目前已經成為全球LCD行業龍頭,有12條量產產線和1條在建產線,其中10條為LCD產線,G8.5及以上高世代線有6條,AMOLED產線共3條,均為6代線柔性AMOLED,包括在建的重慶產線。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產能上,京東方以0.65億平方米產能面積居世界第一。
不過看似來之不易的登頂,可能只是因為競爭對手爬另一座高峰去了。三星在3月份宣布在年底前結束在中國和韓國所有的LCD面板生產業務,LG也表示將在年底前關閉位於韓國本土用於生產電視的LCD面板工廠。在三星和LG看來,LCD面板市場已經進入下滑通道,而OLED才是未來的方向,行業洗牌遲早會到來,與其在虧損中等待,不如及時止損開拓新戰場。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個洗牌進程將會加快。因疫情使遠距離辦公與教學需求提升,今年筆記本電腦需求出現爆炸性增長,中小尺寸面板的價格水漲船高,眼看還可以賺到最後一波錢,三星和LG又推遲了出售或關停LCD產線的時間。TCL華星光電原計劃收購三星蘇州8.5代線的,目前也被韓國以專門委員會評估會議無法舉行而無限期延期。
不過,在業內看來,目前LCD面板的增長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由於高世代的LCD產線持續投產,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產能過剩將是大概率事件,行業進入到下降周期是必然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京東方併購中電熊貓的兩個虧損資產,可以說風險與機會並存。
根據資料顯示,中電熊貓南京公司主要生產手機、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顯示屏,去年虧損94.99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9.96億元,而成都公司主要生產23.8—70寸TV顯示屏,去年虧損9.65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12.91億元。
京東方在公告中表示,收購南京G8.5和成都G8.6生產線部分股權,符合京東方成為半導體顯示領域全球領導者的發展目標,能夠化行業低谷為發展機遇,完善公司技術儲備,豐富產品組合,強化客戶合作,拓展高端產品市場,繼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業內人士指出,中電熊貓南京和成都公司的產線均採用IGZO技術,而近年來,IGZO面板需求主要來自蘋果iPad、MacBook等高端產品,收購中電熊貓的京東方,有望藉此打進蘋果公司iPad或者MacBook的供應鏈。
但是,這兩條產線均處於虧損狀態,經營效益相對低下,如何有效整合,儘快將其改造成為盈利單元,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尤其是在面板行業頭部玩家轉型OLED的情況下,它們佔據市場主導優勢,可以調用龐大的資源帶動市場端向OLED傾斜,一旦OLED成為市場主流,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巨資收購的LCD資產反而會成為累贅。
02
轉型:背靠大樹好乘涼
面板企業苦強周期久矣。
眾所周知,面板產業屬於強周期行業,整體在供大於求—產業景氣度衰退—供不應求—產業景氣度上升的發展循環中反覆。2016年,液晶面板供不應求,價格上漲,行業由此復甦,不過隨著2017年、2018年國內新建高世代面板產線正式投產,液晶面板又重新回到下行趨勢中,且一直持續到去年。
面板企業的業績也隨著行業周期波動而起伏,京東方2019年實現營收1160億元,同比增長19.51%,不過扣非淨利潤虧損11.67億元,同比下降176%。
京東方將此歸結為,半導體顯示行業處於產業發展史上下行時間最長、下探幅度最深的低谷期,供過於求情況加劇,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今年第一季度,京東方財務狀況繼續惡化,公司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242.59%,只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京東方的業績才出現反轉,根據公司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24.75億元,同比增長33.67%,其中第三季度淨潤13.4億元,同比增長629.3%。
面板行業因為疫情的影響進入上行通道,從小尺寸到中大尺寸全線漲價,行業需求復甦,以至於三星和LG都推遲了退出LCD領域的時間,對於京東方來說,也獲得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不過,在這個強周期的主業裡折騰,確實是需要一顆「大心臟」才能承受。
從2013年開始,京東方就謀求轉型,當年京東方成立智慧系統事業群,構建了包括智能製造、智慧零售、智慧車聯和智慧能源在內的4大業務體系。
2016年,京東方提出「開放兩端,芯屏氣/器和」的物聯網轉型戰略,開始向物聯網轉型。
2019年,京東方建立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這一全新的產業合作平臺。
2020年11月18日,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京東方全球創新夥伴大會上透露,公司的智慧系統創新中心已經在青島、重慶、成都等城市落地,總投資約200億元,而未來公司將在全國規劃10家到15家創新中心。
目前京東方利用這個產業合作平臺,與超過500家合作夥伴在智慧金融、智慧港口、智慧園區、智慧零售、智慧城市公共服務,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去年京東方的智慧系統創新業務增長超過300%,陳炎順認為效果和影響超出預期。
除了轉型物聯網做智慧系統創新中心,京東方還有一個轉型方向是智慧醫工,從目前的格局來看,智慧物聯、智慧醫工以及埠器件業務,已經構成了京東方的三大主營業務。
京東方前任董事長王東升曾表示,對於京東方而言,想單一通過做面板產業提升盈利能力是很難的,公司早在2013年度股東大會上便提出要開始為新東方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對於京東方而言,智慧醫院的重點不是醫療,而是利用自身在光電顯示、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做智慧健康服務。
從京東方上半年的業績來看,埠器件收入佔比92.6%,智慧物聯和智慧醫工分別為12.8%和1.2%,以面板為主的埠器件業務是公司營收的核心,智慧物聯業務以及智慧醫工將成為未來對衝面板強周期風險的希望。
根據這一戰略,京東方開始剝離此前的一些非主業資產。
2020年11月4日,京東方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北京北旭電子材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價值為3.34億元。北旭電子公司是京東方顯示面板產業上遊化工材料供應商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2539萬元,資產負債率20%。京東方出售北旭電子的理由是後者作為獨立的化工業務板塊,與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發展方向匹配度不高,此外,作為全資子公司,北旭電子在顯示面板領域的市場拓展也受到限制。
言外之意就是捆綁在京東方的戰船上,影響了北旭電子的發展,初聽有道理,但是看看市場上有多少公司因為受益於京東方的業務支持,在爭取IPO上市,可以想見北旭電子被出售是多心有不甘。
此外,京東方當年在地方投資時,因為項目投資金額巨大,當地往往會搭配提供一些資源,比如內蒙古提供礦產資源、成都提供醫療資源,更多的地方是提供土地資源,除了與三大主業有關的,其他資源都會成為被剝離出售的資產。
2019年12月26日,京東方發布公告,掛牌轉讓子公司淏盛能源100%的股權。這個公司的主要資產就是2011年京東方在內蒙古投資建立一條5.5代面板生產線時,獲配的一塊煤炭資源,一共有5.1億噸的煤炭儲量。
從智慧系統創新中心以及智慧醫工的醫院布局來看,京東方在面板領域的巨額投資吸引力,起到了關鍵作用,絕大多數業務都跟面板投資如影隨形。就如同在內蒙獲得的礦產資源一樣。
不妨來看看京東方面板生產線所在地的智慧物聯和智慧醫療產業布局:
* 北京,建有明德醫院;
* 成都:建有京東方醫院,同時建設智慧系統創新中心;
* 合肥:建有京東方醫院;
* 重慶:同時建設智慧系統創新中心;
* 蘇州:建設智慧系統創新中心,同時規劃建設智慧醫院;
* 南京:建設智慧系統創新中心。
陳炎順表示,不出意外的話,一些有條件的面板生產線產地,都將成為目標地,比如武漢、福州,智慧醫工可能也會遵循同樣的思路,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
從目前液晶面板市場供需關係狀況來看,面板行業至少在未來三到四個季度都會處於景氣時期,京東方可以利用面板在資本市場講很多故事,也可以在地方政府那裡為智慧物聯和智慧醫工產業要到更多的資源,只是在這段不長的時間窗口裡,京東方的轉型之路能夠走多遠,是否能夠支撐起京東方穿越周期,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