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產業是符合微笑曲線的:上遊的原材料和下遊的品牌廠商,毛利率比較高;中遊的液晶面板製造行業相對來說毛利率比較低,而且周期性很強。
首先,液晶面板的下遊應用市場是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這五大標準化的產品。其次,液晶面板的技術很成熟,技術壁壘並不是太高。最後,液晶面板是一個重資產製造業,受價格和產能利用率的波動,折舊成本很高。綜上,利潤不多、競爭激烈、成本不少,導致液晶面板製造業的毛利率相對來說比較低。現在分析液晶面板行業的周期性。
液晶面板行業的短周期差不多是持續3~5年的時間,從產能角度來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供應緊缺的漲價上漲階段、新產能不斷加入的下行階段、產能出清的周期反轉階段。
上一輪景氣周期是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6年第二季度。漲價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行業新增產能比較少,另一個是大廠商夏普集團減少了對三星電視的面板出貨,導致有1~2個月供應鏈的緊張和錯配,這個景氣周期持續了四個季度左右。
整體下行周期是2017年下半年到2019年第四季度。典型的產能特點有兩個:一是沒有老的產能退出,二是新產能陸續釋放,尤其是中國大陸幾個廠商的新產能。比如京東方福清的8.5代線、合肥的10.5代線、中電熊貓和中電彩虹的兩條8.5代線,還有華星光電和10.5代線、惠科的第二條8.5代線,等等。產能持續增加,導致價格一直在下行。
從2019年第四季度看後面2~3年的產能,可能是產線出清階段。因為一般行業在周期底部,龍頭企業會發生經營性的虧損,當龍頭企業虧損之後,整個行業肯定是普遍性虧損,倒逼落後產能退出。
比如從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電視面板的價格呈現單邊下行的狀態,各個尺寸電視面板的售價都低於行業的平均成本。2019年前三季度,韓國廠商已經虧損了70多億元,歷史上從沒有出現過,而從第四季度開始,韓國的LG和三星都會有比較大的產能退出計劃。韓國產業重心正在向OLED轉變,而國內很多廠商都正積極布局OLED。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體,或者叫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是第三代顯示技術,主要有4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技術先進。比如OLED有更高的單位像素密度(PPI),顯示效果會更加細膩,同時適合做一些全面屏的定製化設計,還能搭載屏下指紋傳感器和屏下攝像頭。
其次,下遊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寬。比如像摺疊屏手機、摺疊筆記本,還包括可穿戴設備,會更大量地使用OLED。
再次,國產廠商份額的提升。現在的OLED的產能布局以中韓兩地為主,但是國產廠商的份額不足10%,未來國產廠商的OLED市場份額會有一個很長足的成長空間。
最後,OLED有兩方面很深的壁壘:量產的良品率和量產的產能利用率。要做好OLED並不容易。
總結:OLED的優點是更快的響應速度、更高的刷新率、更好的顯示色域和更低功耗;OELD的缺點是使用時間過長會導致藍光壽命比較短,整個屏幕會發紅和發黃,在電視裡面還會有燒屏的一些情況。所以,OLED的技術特點,比較適合於做高換手、低功耗且對形態有要求的一些小尺寸消費類產品。
面板企業要盈利,首先要有產業布局和規模供應能力。比如產線是不是足夠優,切割效率是不是足夠高,整個產品的利用率是不是足夠高,這些決定了廠商的生產效率和成本優勢。
其次是產品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當市場份額足夠大的時候,面板企業通過調整供給影響需求,從而影響價格。
最後是企業的資金實力。面板行業的一條產線幾乎是幾百億元起,屬於投資節奏快、投資金額大的一種重資產行業。逆周期投資是實現彎道超車的很重要的方式。
A股現在不缺乏好的面板企業,甚至不缺未來可能成為國際性面板廠商的企業。京東方是國內和全球的顯示面板龍頭企業。第一,在這個行業景氣度向上的時候,它的營業收入和盈利的彈性很大;第二,京東方在液晶和OLED的產能布局非常完備,技術領先;第三,京東方未來很可能會佔據幾個國際大客戶的新機型份額。它還有柔性OLED的出貨量,在良品率、規模方面都有突破,會貢獻實質的業績和利潤,這塊的估值彈性也比較大。
TCL的運營效率是比較高的,旗下公司華星光電的產品布局齊全。華星光電主要定位的是半導體顯示和材料業務,核心是向上下遊產業鏈做定向整合以及橫向拓展。它的產品之前都以大尺寸為主,從2019年開始其小尺寸的OLED發展很快,無論大小尺寸目前都發展得比較好。
深天馬的優勢是在手機和車載面板上的份額都比較高。公司在中小尺寸顯示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尤其是在LTPS(另一種液晶面板工藝)等高端顯示領域優勢很大。它還和別人合夥投資了柔性AMOLED生產線,布局新型顯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