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面板競爭加劇,華星光電、京東方和三星「亮底牌

2020-11-22 慧聰網

大尺寸面板競爭加劇,華星光電、京東方和三星「亮底牌

    慧聰LED屏網報導

  大尺寸化顯示的趨勢顯著,55英寸已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主流尺寸,隨著成本下降、清晰度提高以及新技術應用,下一步65、75英寸等超大尺寸電視也將走入尋常百姓家。全球電視尺寸每年以2英寸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1年全球電視平均尺寸將可達到50英寸,而6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電視市場規模也將達到4400萬臺,佔比從2017年6.9%成長至2021年15.4%。

  2017年是超大尺寸顯示的元年,各大面板廠爭相投入更多資源生產60英寸以上的面板,但超大尺寸面板產能大幅提升,還要等到2019~2020年各家10.5~11代線量產後才能擴大供給量。去年12月,京東方合肥10.5代線投產,今年京東方又宣布在武漢再建一條10.5代線;而富士康在廣州的10.5代線也在建設中;而TCL也宣布投資427億元讓華星光電在深圳再上一條11代線。

  去年,華星光電的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五,在32、55英寸面板的市場佔有率處於相對領先位置。隨著華星光電在深圳的兩條11代線分別在2019年、2021年量產,華星光電在大尺寸面板上的市場佔有率將提升至全球前四,產能面積佔有率將達到14%,僅次於LGD、京東方和三星。

  8K顯示是另一個制高點。京東方在SID2018上除了展示110、75、65英寸的8K裸眼3D顯示屏,還帶來13.3英寸8K顯示產品。日本已宣布將在2020年的奧運會上實現8K視頻轉播,這會加速8K普及的進程。調研機構預測,8K面板出貨量到2021年將達到760萬片,佔整體面板出貨量的2.7%,佔60英寸以上面板出貨量的17.4%。

  因此,各大面板廠都積極布局8K顯示:2015年夏普率先推出8K產品,京東方、LGD、群創、友達積極跟進,三星、中電熊貓也加入8K陣營。華星光電2018年也推出了85英寸8KIGZOGOA液晶顯示屏,是全球首家成功將背溝道蝕刻(BCE)的IGZO製程技術應用於GOA電路的超大尺寸8K液晶顯示器。

  中國是8K電視最大的銷售市場,預計到2021年國內出貨量達468萬臺,佔全球8K電視出貨總量的77%,而在65英寸及以上的電視出貨中,8K的佔比將上升至21%。華星光電投資第二條11代線,意在搶先布局大尺寸超高清面板市場,以滿足未來幾年日益增長的8K產品的市場需求。

  OLED是第三個關鍵詞。除了超大尺寸、8K液晶面板,這次華星光電在第二條11代線中,也規劃了一部分印刷OLED的產能,以實現國內大尺寸OLED面板的突破。在技術儲備方面,華星光電牽頭成立的廣東聚華,正加快印刷式工藝的開發及應用,今年已研製出31英寸的印刷OLED顯示和5英寸的印刷量子點(QLED)顯示。

  LGD、三星在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和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分別處於壟斷地位。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多條6代柔性OLED面板線的投資和建設,中小OLED由韓國企業壟斷的格局已開始被逐漸打破。如,京東方在SID2018上就展示了多款柔性OLED產品,但大尺寸OLED還需突破。印刷式工藝是解決大尺寸OLED面板良率較低、成本較高難題的途徑之一,華星希望走通這條路。

  現在全球電視銷量最大的尺寸是32英寸。也許再過幾年,55或43英寸就將成為電視市場最大的單一尺寸,從而消耗更多的新增產能。TCL以印刷工藝做大尺寸OLED是亮點,不過距量產還有三年,需要繼續關注技術成熟的進程。華星光電剛剛在深圳CITE展上展出31英寸OLED面板產品,屆時,就算不能達到較高的良率,維持一定的試投產能,三年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LGD、三星沒有坐等中國對手「上位」。在SID2018上,LGD展示了一系列差異化的OLED產品。例如,除韓國本土外首次海外亮相的全球首款77英寸透明柔性OLED面板,擁有40%的透過率和UHD(超高清)解析度,可以在建築玻璃窗甚至汽車前風擋等多種場景中使用,頗具科幻色彩。

  三星也有新的布局,就是MicroLED的大型顯示屏電視,今年2月三星已與三安光電籤署相關戰略合作協議。但是,分析師認為MicroLED電視要從商用走向民用還需很長時間,而臺灣友達在SID2018上發布的MicroLED面板新品還主要用於車載顯示。

    優質商鋪推薦:深圳市三思高科光電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莊曉靜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慧聰LED屏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歡迎掃碼關注慧聰LED屏網微信公眾帳號

相關焦點

  • 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哪個好_京東方與華星光電差距
    華星光電成立以來,依靠自組團隊、自主建設、自主創新經營持續向好,經營效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形成了在全球平板顯示領域的競爭優勢。   作為面板行業的新生力量,華星光電始終致力於提高國內面板自給率,提升中國顯示面板的國際競爭力。目前,華星光電共有三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產品全線覆蓋大尺寸電視面板和中小尺寸移動終端面板。
  • 液晶面板格局漸定,未來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市佔之和有望超過50%
    液晶面板格局漸定,未來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市佔之和有望超過50% 作者:未知時間:2020-03-02 來源:集微網     北京時間
  • 京東方收購中電熊貓,TCL華星收購蘇州三星面板,雙雄龍頭地位得到鞏固
    不到兩個月前,TCL科技(000100.SZ)公告TCL華星以7.39億美元收購蘇州三星G8.5代線60%的股權及3.41億美元收購三星模組廠100%股權,並獲三星對華星的7.39億美元增資。隨著TCL科技和京東方完成併購交易,LCD行業整合帶動全球LCD產能進一步向中國集中,全球兩強的行業地位得到鞏固。
  • 中國面板廠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正在糾結下一代10.5代面板產線該採取...
    打開APP 中國面板廠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正在糾結下一代10.5代面板產線該採取什麼製程技術 李倩 發表於 2018-06-07 10:13:41
  • 京東方等4個集團競爭有多激烈?行業將從競爭走向競合!
    ,如今在Oled顯示屏領域也成功打破了三星、lg等巨頭的技術壟斷,未來將於半導體領域跟三星分庭抗禮,在大尺寸領域,京東方、TCL華星、三星顯示和LGD都是綜合實力較強的面板巨頭,這4個集團之間不光是競爭,還有合作關係。
  • 全球面板業者大洗牌,LG三星以及臺灣面板友達、群創策略大轉變
    京東方躍LCD龍頭,大陸廠商拿下全球50%產能。中國大陸面板大廠京東方擠下過往稱霸業界的南韓樂金顯示器(LGD),躍居全球液晶面板(LCD)龍頭,且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陸系業者掌握全球近五成產能。
  • 鄭重看股:京東方加減法:面板巨頭能否穿越周期?
    01LCD面板:機會還是陷阱中科院院士歐陽鍾燦評論說,如果中電熊貓與京東方順利完成整合,中國大陸顯示產業寡頭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形成。目前在大尺寸面板領域,隨著三星、LG逐步退出,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預計到2022年,京東方和TCL華星光電兩家的市場份額將達到44.9%。
  • IHS Markit:2018年大尺寸TFT液晶面板出貨量仍有所增長
    根據全球領先的關鍵信息、分析和解決方案供應商IHS Markit的研究分析表明,儘管市場對於因中國產能擴張而導致面板價格大幅下降和競爭加劇感到擔憂,2018年全球大尺寸薄膜電晶體
  • 華星光電、CEC、鴻海、惠科都在建設10.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
    北京時間02月26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京東方、華星光電、CEC、鴻海、惠科紛紛布局10.5代TFT-LCD產線。預計未來國內會建設7條10.5代TFT-LCD面板產線,包括京東方的2條,華星光電2條,CEC1條,鴻海1條,惠科1條。而全球範圍內10代以上產線將可能達到8-9條。
  • 華星光電薄連明:高端手機屏生產正向中國轉移
    全球手機面板業的競爭已轉向「技術戰」,儘管目前高端手機屏仍由國外壟斷,但隨著投資160億元的華星光電三期6代LTPS(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線動工,這一局面有望逐步被打破。薄連明說,中國大屏、小屏都高度依賴進口,每年國家進口液晶面板所花的外匯僅次於石油、鐵礦石和晶片,佔第四位。目前,電視面板進口依賴度在不斷降低,但離「十二五」國產面板自供率達80%的目標還很遠,2013年年末國產面板自給率才達到37%。  「手機面板分兩個層面」,薄連明話鋒一轉,繼續說:「功能機,國產面板自給率高。
  • 深度解析京東方_行業新聞_液晶面板資訊_液晶面板_觸控螢幕與OLED網
    兩個尾聲、一個定局:產能擴張尾聲,區域競爭尾聲,二線面板 廠商去化,行業雙寡頭定局,周期性有望減弱。龍頭廠商產業地位更高,潛在 ROE、FCF 中樞修復,重點推薦京東方。二、技術周期:液晶面板是什麼?顯示面板大尺寸以 LCD 為主,小尺寸以 OLED+LCD 為主。顯示面板主要包括 LCD 和 OLED。
  • 京東方:生產液晶面板的製造業毛利率被上遊和下遊壓制,賺辛苦錢
    最後,液晶面板是一個重資產製造業,受價格和產能利用率的波動,折舊成本很高。綜上,利潤不多、競爭激烈、成本不少,導致液晶面板製造業的毛利率相對來說比較低。現在分析液晶面板行業的周期性。比如京東方福清的8.5代線、合肥的10.5代線、中電熊貓和中電彩虹的兩條8.5代線,還有華星光電和10.5代線、惠科的第二條8.5代線,等等。產能持續增加,導致價格一直在下行。從2019年第四季度看後面2~3年的產能,可能是產線出清階段。因為一般行業在周期底部,龍頭企業會發生經營性的虧損,當龍頭企業虧損之後,整個行業肯定是普遍性虧損,倒逼落後產能退出。
  • 2018年全球液晶面板企業業績概述及液晶面板企業未來發展
    北京時間04月04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國內京東方、華星光電強勢崛起。2018年,京東方實現營收971.09,同比3.53%,歸母淨利潤34.35億元,同比-54.61%。京東方是全球面板前六強中唯一實現收入正增長的企業,其在顯示面板總體出貨量中保持全球第一,出貨面積全球第二。華星光電2018年實現營收275.37億元,同比下滑9.6%。
  • 面板廠商一季度業績分化加劇,TCL科技大尺寸產品繼續領跑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尺寸面板市場在第一季度價格有所回升,但仍處於行業歷史低位,在此情況下,TCL科技大尺寸產品依舊實現了扭虧,一季度營收61.9億元,大幅增長44.6%,實屬不易。同樣擁有大尺寸線的京東方,一季度業績受到行業低谷和疫情的拖累,期內實現營收258.8億元,同比減少2.17%,歸母淨利潤5.67億元,同比減少46.12%。
  • 兩個東升(生)一臺戲,炮製了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史詩性崛起
    早在2011年,TCL已是全球第7大電視機廠商,液晶電視的全球份額也排在第7名,年銷售平板電視近千萬臺,這樣的市場規模,足以消化華星光電當時的產能。因此,從2011年上馬到2016年的5年之間,華星光電在全國建廠的速度不亞於京東方,而且還有所過之不及。另外,為了應對面板行業的周期性波動,TCL還引進外援,李東生拍板和三星合作,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領域交叉持股。
  • 京東方和東旭光電戰略合作:加快上遊材料國產化
    5月19日,京東方和東旭光電宣布,兩者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除在玻璃基板業務形成可量化的合作協議之外,東旭光電承諾,對於其在京東方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含6.5代及以上)產地200公裡以內新增配套玻璃生產線,京東方擁有優先參與投資權。
  • 華燦光電與京東方合作開發Mini LED,微顯示升溫
    9月26日,華燦光電與京東方等企業在深圳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Mini LED。這次LED晶片與顯示面板龍頭企業聯手,將使Mini LED、Micro LED等微顯示產業繼續升溫。這次與華燦光電進行微顯示戰略合作籤約的企業,包括京東方、夏普、群創光電等顯示面板企業,以及洲明科技、雷曼光電等LED顯示屏企業,覆蓋了顯示產業鏈上的主要環節。京東方今年在鞏固液晶顯示面板行業地位的同時,積極發展柔性OLED、Mini LED等新型顯示技術。
  • LG 將在廣州建設OLED面板廠,三星和京東方們怎麼看?
    不光是改名叫「愛爾金」刷屏(注意這是謠言啊),更因為一直有消息稱,LG Display(下文簡稱LGD,請自覺和老乾爹區分)將在中國建立 OLED 合資工廠。這一消息終於在今天坐實了,LGD 在中國市場投建大尺寸面板項目的計劃終於獲得了韓國政府的批准,擬在中國投建450億合資工廠。
  • 【量產】華星光電明年量產屏下攝像頭產品;京東方將擴大成都布局...
    【量產】華星光電明年量產屏下攝像頭產品;京東方將擴大成都布局;日本搶先韓國推新一代OLED原料;凱盛科技手機觸控顯示模組項目試產
  • 未來中國顯示面板市場很可能會形成一超或雙寡頭面板廠商局面
    在風起雲湧、急劇變化的市場中,市場加劇分化,「贏家通吃」「馬太效應」在這個典型的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顯現,京東方、TCL華星光電兩家依託資金、技術和產業鏈優勢,通過新建產能和擴張併購迅速做大,國內顯示面板市場正形成兩強爭霸的局面。這也讓業內開始熱議和遐想,當產能迅速向巨頭集中,顯示面板行業或許能逐漸擺脫「增產過剩-下行-虧損淘汰-上行」的傳統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