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倆黑洞「打架」,小黑洞正「偷襲」大黑洞,但結局很悲催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黑洞在宇宙之中並不罕見,它像恆星和行星一樣,也是一種天體,恆星有雙恆星和多恆星系統,行星也有多個在一起運行的狀況,黑洞也同樣如此。

    近日有美國媒體報導,NASA(美國宇航局)公布了最新觀測到的雙黑洞「共舞」現象,發生在離太陽系35億光年遠的OJ287星系中。

    這兩個黑洞都屬於超級黑洞,其中較大的一個屬於OJ287星系的中心黑洞,質量大約為太陽的180億倍,是已知最大的黑洞之一,相當於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質量的4200倍左右;較小的黑洞是該中心黑洞的衛星黑洞,質量相當於主黑洞的1/120,但也在太陽質量的1.5億倍左右,相當於銀河系中心黑洞的35倍。

    OJ287星系中心黑洞也是一個耀眼的類星體,有著一個明亮且面積巨大的飛盤狀吸積盤,比它較小的衛星黑洞每12年圍繞主黑洞運行一周,但是在運行一周的過程中它會兩次穿越式撞擊到主黑洞的吸積盤上,每次撞擊都會激發出吸積盤上的明亮耀斑,使得吸積盤的光度在48小時內提升4倍,宛如兩顆黑洞在打架一般,每一次交鋒都驚天動地,較小的衛星黑洞也是因此被科學家們發現的。

    該衛星黑洞圍繞OJ287中心黑洞(主黑洞)運行的軌跡是一個類似於彗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橢圓形,而且運行軌道的位置也在不斷的變化中,長時間來看的話,它正圍繞著主黑洞跳著一支「玫瑰花結」舞蹈。

    由於衛星黑洞經常撞擊到主黑洞的吸積盤上,每運行一周就會撞擊兩次,這也導致衛星黑洞的運行速度在變慢,那麼這樣一來它就會與主黑洞的距離越來越近,因此天文學家認為,這個衛星黑洞最終將會與主黑洞撞擊到一起,成為一個黑洞。

    參考資料:

    《北晚新視覺》4月30日文章《NASA公布雙黑洞共舞現象,其中一個體積是太陽的180億倍》

相關焦點

  • NASA發現正「打架」的雙黑洞,小黑洞「偷襲」大黑洞,結局很悲催
    科學黑洞在宇宙之中並不罕見,它像恆星和行星一樣,也是一種天體,恆星有雙恆星和多恆星系統,行星也有多個在一起運行的狀況,黑洞也同樣如此。這兩個黑洞都屬於超級黑洞,其中較大的一個屬於OJ287星系的中心黑洞,質量大約為太陽的180億倍,是已知最大的黑洞之一,相當於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質量的4200倍左右;較小的黑洞是該中心黑洞的衛星黑洞,質量相當於主黑洞的1/120,但也在太陽質量的1.5億倍左右,相當於銀河系中心黑洞的35倍。
  • 宇宙的黑洞最終結局是怎樣?宇宙的白洞最終結局是怎樣?
    暗物質不是反物質,而是正/反粒子通過弱相互作用結合成的一類特殊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裂解創生出一對正粒子與反粒子。 暗物質具備有質量、電中性、不參與電磁作用等特點。暗物質廣泛存在於宇宙空間,佔宇宙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其另一個重要理論,是中子星、黑洞等大質量高緻密星體的主要成分。
  • 黑洞會大黑洞吃小黑洞,一個黑洞套一個黑洞嗎?
    有位朋友提出黑洞裡面會不會有小黑洞,也就是黑洞會不會套著黑洞這樣的問題。時空通訊覺得這是對黑洞的性質認識不清,才會有這樣的誤區,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黑洞是宇宙頂級天體,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任何黑洞中心奇點都是無限小了,這個無限小裡面還有什麼比無限小更小的呢?
  • 2020 年十大黑洞發現: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黑洞發現
    2020 年也不例外:一系列令人興奮且獨特的發現加深了我們對黑洞的認識。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番 2020 年的十大黑洞發現。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黑洞發現LIGO-Virgo 引力波天文臺已經貢獻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但是,在今年 5 月份,LIGO-Virgo 合作團隊宣布,發現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質量黑洞碰撞。這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為 85 倍太陽質量和 66 倍太陽質量,碰撞併合為一個 142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除了打破原有記錄之外,這項發現也是處於所謂的中等質量黑洞 「禁區」範圍內的第一個發現。
  • 宇宙花園中丟失的黑洞種子
    在宇宙的大花園裡,最重的黑洞是從種子裡長出來的。這些種子通過它們消耗的氣體和塵埃,或者通過與其他緻密天體的結合,在大小和重量上不斷增長,形成星系的中心,比如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但與植物不同的是,巨大黑洞的種子也一定是黑洞。但至今還沒有人找到這些種子。其中一個想法是,超大質量黑洞——相當於數十萬至數十億個太陽質量——是由一個從未見過的更小的黑洞組成的。
  • 論一個小黑洞是如何從一個大黑洞中誕生的?
    請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即使你穿過一個黑洞事件的視界,除了潮汐力,你附近的空間也會像往常一樣正常。所以假設我們有辦法在實驗室裡形成一個小黑洞。(我們不能,也不太可能實現,但是現在先按照這個前提進行。)圖源Wjbaike我們說現在你的無窗實驗室正漂浮在太空中,這時出現了一個超級巨大的黑洞,我決定將你的實驗室連同你自己一起拋進這個黑洞中。因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你在實驗室裡繼續進行之前的實驗——製造微型黑洞。
  • 所謂「不可能」黑洞被發現,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恆星演化的結果要考慮其初始質量,它們中心最終並非一定成為黑洞,大部分質量偏小的恆星的結局其實是白矮星或中子星。理論計算表明,最終要形成黑洞的大質量恆星的核心至少要在3到4倍太陽質量以上。這是因為目前理論估計的物質極其緻密的中子星質量上限約為3倍太陽質量,質量再大則星體失穩,可以塌縮,也可以爆炸。
  • 黑洞知識小問答(上)
    六   黑洞知識小問答(上)   最近幾天,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公布,一時間刷爆了朋友圈。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thumbnails/image/blackhole.png)   1、廣義相對論   人們都說黑洞是從廣義相對論推出來的,那廣義相對論講的是啥?
  • 2020年十大黑洞發現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理學家如今正處於了解黑洞的黃金時代。自2015年以來,研究人員已經能夠使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獲得黑洞併合產生的信號,而諸如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等望遠鏡曾拍攝到黑洞陰影的第一張照片。2020年也不例外:一系列令人興奮且獨特的發現加深了我們對黑洞的認識。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稀有類型的黑洞,是黑洞的合併體
    科學家們發現了他們認為是宇宙歷史上最強大,最重,最遙遠的兩個黑洞的合併體,這一合併體釋放了八顆太陽的能量。 從那次事件中,他們發現了更特別的東西-一種超罕見的黑洞。科學家認為,太陽最終的結局很有可能會是第二種後果,當然,那種後果是在50億年後。如果一個星系具有兩個衰老的恆星,且這兩個恆星爆炸間隔不遠,距離保持在一定位置,就會出現黑洞合併的現象。
  • LIGO-Virgo發現所謂「不可能」黑洞,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當恆星自身的核聚變燃料逐漸耗盡,熱核聚變反應產生向外的輻射壓力和氣體壓力一起不足以抵抗永遠向心的引力,該大質量恆星就會失穩向內迅猛引力塌縮,引發能量異乎尋常的超新星爆炸,最終在其中心只留下一個連光都逃逸不出的黑洞。恆星演化的結果要考慮其初始質量,它們中心最終並非一定成為黑洞,大部分質量偏小的恆星的結局其實是白矮星或中子星。
  • 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倆黑洞撞擊,產生了這個
    波浪是由空間深處兩個巨大黑洞之間的碰撞引起的。 最近天文學家宣布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碰撞,形成了一個比太陽大150倍的黑洞。但是黑洞的大小可以從小到無法想像的大。我們檢測到的一些最小的黑洞包含太陽質量的大約十倍,通常被稱為「恆星黑洞」。當一顆巨大的恆星在生命的盡頭爆炸時,它們就會形成。我們目前的理解表明,如果爆炸的恆星在太陽質量的65到135倍之間,就會形成這些類型的黑洞。
  • LIGO-Virgo發現所謂不可能黑洞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恆星演化的結果要考慮其初始質量,它們中心最終並非一定成為黑洞,大部分質量偏小的恆星的結局其實是白矮星或中子星。理論計算表明,最終要形成黑洞的大質量恆星的核心至少要在3到4倍太陽質量以上。這是因為目前理論估計的物質極其緻密的中子星質量上限約為3倍太陽質量,質量再大則星體失穩,可以塌縮,也可以爆炸。
  • 人類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黑洞理論被打臉是肯定的了
    那就是當年發現引力波的超大實驗儀器LIGO發現了一個極其奇怪的引力波信號。因為這次LIGO發現的是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不僅如此,這個黑洞還是由更小一點的兩個黑洞合併形成的:一個是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另一個是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令科學家們奇怪的就是這顆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根據我們現有的「黑洞理論」,宇宙中是不應該存在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現有的理論認為,黑洞可以特別小,也可以特別大,就是不能夠中等大小。
  • 回望2019:那些關於黑洞的7大科學發現
    正如你所知,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它的密度非常高,這也導致了它的引力出奇的大,乃至於連光都無法在黑洞的引力下逃逸。黑洞存在於宇宙的意義似乎就是:沒完沒了地吞噬一切。如果你能靠近黑洞,結局就是被瞬間撕碎,或者是變成一根頭髮絲。下面,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關於黑洞的7大發現。
  • 黑洞中的「小個子」- 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的黑洞
    黑洞的大小有所不同,從比太陽重幾倍的適中的大小到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怪物。但是現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小的黑洞,這可能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物體。長期以來,黑洞只被認為有兩個大小範圍。
  • 前所未見的新黑洞!引力波天文學又創奇蹟
    圖中紫色表示通過電磁波發現的黑洞,藍色表示通過引力波發現的黑洞,黃色表示通過電磁波發現的中子星,橙色表示通過引力波發現的中子星。左側數軸表示質量。(來源:LIGO-Virgo/Northwestern U.
  • 如果身邊突然出現黑洞,被吸進去的人會經歷什麼?真是腦洞大開
    引言:大多數人對黑洞的認知基於它強大的吸引力,如果有黑洞突然出現在地球附近,整個地球都會被吞噬進去。那麼你是否有想過被吸進去之後會經歷些什麼呢?如此腦洞大開的問題當然需要天馬行空的現象!當我們給小孩子講關於黑洞的事情時,他們往往會好奇地問我們,黑洞裡面到底是什麼場景?從沒有見過黑洞的我們只能夠根據以往對黑洞的想像作出解釋,那裡是一個無盡黑暗的世界。得到答案的他們並不會就此罷休,會繼續問如果進入黑洞的話會發生什麼。這時候我們往往不會告訴他們最終的結局是死亡,因為死亡這個詞對於孩子來說壓力太大了。
  • 常識|黑洞的體積大還是小?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給羅傑·彭羅斯、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這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特別是利用廣義相對論進行黑洞理論研究以及發現銀河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方面取得的偉大功績。
  •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小的黑洞
    研究銀河系黑洞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他們所認為的一種新型黑洞。這類之前不為人知的黑洞可能比之前被稱為最小黑洞要小。研究人員在進行黑洞普查時發現了這一現象。除了分享一種尋找黑洞的新方法外,他們的發現還發表在周四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天文學教授託德·湯普森(Todd Thompson)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尋找黑洞的過程中,還有另外一個種群有待我們真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