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頻發,在旅遊時遇到突發意外該怎麼做?

2020-11-23 馳途旅遊上海

近日,在長寧縣突發的5.8級地震,據最新數據顯示,震源深度達到了16千米,地震已造成上百人傷亡。而在18號凌晨,日本也發生了6.5級地震,預計還會引發海嘯。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哪裡是地震帶在平日裡並不是十分關心,可是如果我們在旅遊時,正好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該如何拯救自己呢?出門在外,誰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突發狀況,快來了解一下地震自救常識吧!

震區位置圖

我們經常旅遊的朋友,肯定知道旅途中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而突發的天災則是最糟糕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它會什麼時候出現,造成什麼樣的災難。而地震可以說是最讓人難以防範的事情了,尤其是出門旅遊,如果天氣不好,我們能提早一星期規避掉洪水、泥石流等地區的危險,但是很多人對於地震帶並不熟悉,即便是本地人,也無法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多大的地震,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今天我們總結了一下在地震中如何科學地自救的六大竅門,幫助位於地震帶的居民以及經常出門旅遊的朋友正確自救。

一、 地震發生前期會有細節預兆,及時留心

在地震發生之前,一定要注意前期預兆發生,就能有效的避免地震帶來的傷害,及時逃生。

我們能注意到的很多預兆是這樣的:

1、水異常: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包括地下水、井水、泉水等;如果使用自來水的用戶,也要注意微小的差別。

2、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例如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有害氣體的侵入,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狗會焦躁地叫,貓會逃跑,螞蟻會搬家等等。

查找更多地震前兆

二、 地震前有12秒的時間進行完美自救

據網友介紹,在地震心理學中,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也就是地震黃金12秒,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而在這12秒內,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要藏身,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而在這12秒鐘,一定要尋找"三角區",如在牆邊蹲下,利用承重牆、堅固的家具或廁所等小空間形成的"三角區",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體對人體的傷害。

第二,躲避時一定要注意,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注意遠離玻璃製品、建築物外牆、門窗以及其他可能墜落的物體,例如燈具和家具,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等。

第三,在地震中,一定要採取標準求生姿勢,即身體儘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

三、 記牢自救口訣,關鍵時候能保命

發生地震時,除了注意地震預警,還要學會科學的地震逃跑知識,如以下的這段自救口訣就很有用,如何跑出樓去,如何躲避,基本上說的一清二楚。我們稍微總結幾點:

1、如果住在高層樓,要逃離的話不能搭乘電梯,萬一斷電,反而被困住了。

2、如果住在平房,跑或留都行,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也要果斷,要是錯過逃跑時機或者自救躲藏時間就糟了。

3、地震的次生災害危害很大,房屋的電源燃氣都是隱患,如果來得及一定要關上閘門,不然等待救援或者清理房屋時都會造成隱患。

4、如果遇到強力地震人會站立不穩,這時逃跑不便就近躲避是最好的選擇,床下或者桌子底下都可以躲藏,一直等到地震停止才會保證安全。

地震自救口訣

四、 地震發生時如何尋找安全位置

地震發生時,其實有兩個地方最為安全:

1、空曠並且沒有建築物的地方,比如大的廣場,操場之類的。

2、牆角,即三角形的角落,保證有自己躲藏的空隙,周圍沒有會倒下砸傷自己的家具。

這兩個地方不僅可以避免地震中,房屋,家具對自身的傷害,而牆角有時會阻止倒塌的家具對我們的傷害,進而給我們以保護。

地震規避危險

五、 在多震地區一定備著急救包,關鍵時候能自救

在地震裡受傷或者逃吧的很多人,如果身邊有了急救包,那就不用等著救援人員到場,就能進行自救了。而在急救包裡,必須放食物和水、燈光和通訊設備、簡易搭建避難所和保溫用具和救生便攜工具等。

六、 一定要注意地震預警,獲以來獲得最多逃跑時間

下方的地震預警照片,相信大家今天在微信、微博、貼吧上都看過了,但可能還不是很理解什麼是地震預警,也不了解它又有什麼用?其實它的用處非常大,在發生地震時,甚至可以救很多人一命。

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並採取措施的行動,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地震預警意義

所以,當面對地震時,無論在手機,電腦,還是電視廣播上,看到或聽到了地震預警,就證明還有的幾秒至數十秒時間逃到室外,以來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面對地震,除了這6條自救方法,日常在多震地區,還可採取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築材料、在學校企業社區,進行防震減災訓練等方法,以來減少地震帶來的傷害和損失。但還是希望地震,永遠不會發生,也真心希望此次宜賓地震,傷亡人數不再增加,讓我們一起為災區祈福。

馳途旅遊為您的旅途而服務,如果您想要一個溫馨而舒適的出遊,必要的安全常識和高明的預見性是不可缺少的,這樣不僅能預防萬一,還能體現在如何讓自己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旅途上。找馳途,行程提前早知道,安排細節全透明,路線多樣自由選,出行時間無限制,隨時隨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相關焦點

  • 火山地震頻發 箱根拉響危險警報!中國遊客千萬別去
    火山地震頻發 箱根拉響危險警報!中國遊客千萬別去  將赴著名溫泉旅遊勝地——箱根的中國遊客要特別注意了。箱根山火山地震頻發,火山爆發警戒層級已提高到2級,火山口附近5月6日起開始實施管制,禁止人員進入。
  • 山東威海地震 威海位於斷裂帶上導致地震頻發
    山東威海地震 威海位於斷裂帶上導致地震頻發時間:2015-05-22 18:58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東威海地震 威海位於斷裂帶上導致地震頻發 經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22日0時05分,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附近海域(北緯:36.9度、東經121.9度)發生4.6級地震
  • 長寧地震頻發是頁巖氣開採惹的禍?
    8月13日,長寧發生了一次4.1級的地震,而自2019年6月17日起,該縣已經發生36次地震,其中四級以上的地震9次。在美國,頁巖氣開發的重點區域俄克拉荷馬州同樣地震頻發。2010年俄克拉荷馬發生了41次三級以上的地震,而到了2015年,該地區三級以上地震已經飆升到了888次 [1] 。一時間,人們對於頁巖氣的開採是否誘發了長寧頻繁的地震產生疑問。
  • 阿富汗為什麼會地震?阿富汗強烈地震頻發原因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5年10月26日17時09分在阿富汗興都庫什地區(北緯36.5度,東經70.8度)發生7.7級地震,震源深度210千米。印度、巴基斯坦,我國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均有震感。  阿富汗強烈地震頻發的原因:  眾所周知,阿富汗介於帕米爾和伊朗兩大高原之間,境內高山縱橫,山地和高原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五分之四,平均海拔高度900米至1200米。屬於世界上最大山系之一的興都庫什山脈從東北伸到西南,橫貫全境,構成了阿富汗的脊背。
  • 四川為何地震頻發?昨日16時46分,四川石棉縣發生4.3級地震
    昨日傍晚18時15分,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安順彝族鄉發生4.3級地震。由雅安市防震減災局等市縣地震部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的地震,雅安市主城區提前29秒收到預警,成都市提前66秒收到預警,甘孜藏族自治州提前24秒收到預警。
  • 今年澳洲地震頻發
    7號臺新聞:今年澳洲地震頻發周四下午昆州Bowen發生地震,昆州沿海地區一周內已經有了三次地震。
  • 旅遊時地震如何自救?旅行中地震前後自救方法大全
    導語: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而有時候,災難總是在我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降臨了,例如地震。經常有些人會在旅遊的途中遇到地震,國內常發生地震的地方有四川、雲南等,國外有日本等。為了我們出行安全,你必須要懂得旅遊時地震如何自救?以下小編為你介紹旅行中地震前後自救方法大全。
  • 突發!加州地震,為什麼加州地震頻發?
    日本位於地震帶上,與地震共處的日本人對地震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可以淡然處之。那他們都做了哪些準備呢?我幫大家找到了一個,日本人民預防地震的知識,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這又來個地震,加州為什麼會如此頻繁的地震呢?加州地震的淵源——環太平洋地震帶加州正好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才會地震不斷。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板塊移動劇烈。
  • 印度洋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遇到地震或海嘯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12·26印度洋地震12·26印度洋地震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8時58分55秒,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9.3級,震源位於3°19′N 95°51.24′E,蘇門答臘島西160千米,水下30公裡深處。這裡是」太平洋地震帶」的地震頻發區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嘯)傳遍到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和泰國。
  • 近幾年全球地震頻發,是不是人類的房屋太多引起的地殼變化?
    全球地震頻發的原因並沒有這麼簡單,它存在著多種因素。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我國有多條地震帶,四川、臺灣是地震頻發地,在2019年,我國有資料統計6級及以上地震發生過3次,分別是4月18日臺灣花蓮縣海域6.7級地震,震源深度24公裡;4月24日西藏林芝市墨脫縣6.3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6月17日臺灣花蓮縣海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裡,2020年初臺灣又經歷4.7級地震。那麼為什麼地震如此頻發呢?
  • 唐山又地震了!今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1976年地震餘震△ 2018年5月24日,遊客在河北省唐山市唐 山地震博物館內參觀。 中新社發 王科 攝今天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古冶區7千米、距唐山市城區28千米,距天津市區132公裡,距北京市區180公裡。北京、天津等部分地區震感明顯。
  • 火山爆發,地震,誤機....旅行時發生意外該怎麼辦?
    火山噴發時,島上共有47名遊客,其中5人遇難,34人不同程度地受傷,還有8人下落不明。根據現場流出的視頻來看,當時正有遊客在火山附近的遊船上,距離爆發火山距離十分的近。當地的救援人員到達後,稱現場猶如災難片,宛如車諾比,所有的東西都被火山灰覆蓋。
  • 洪水未平,地震又起,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2020年,從年初的新冠疫情到年中的洪水、地震,我們的祖國經受著一輪輪的考驗。7月12日,河北唐山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京津冀多地區震感明顯。古冶區地震發生後,河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相繼派出工作隊趕赴震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應急管理部啟動地震災害四級應急響應,河北省人民政府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 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地震頻發
    核心提示:地球板塊邊界為不穩定地帶,地震幾乎全部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上。日本恰好處於兩大板塊交界處,因此導致地震頻發。地球板塊運動時造成地震和火山噴發的主要原因點擊進入:網友直擊網易探索整理報導  此次日本發生的特大地震並非偶然,作為一個處於地震帶上的國家
  • 唐山又地震了!2020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中國是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有研究稱,發生在我國陸地疆域內的地震數量,佔據全球陸地地震總數的33%左右。而相比之下,中國陸地國土面積僅佔全球陸地面積6.7%,當代人口數量僅佔全球人口總量的不到20%。幾天前的7月8日,雲南昆明市東川區發生4.2級地震。地震未造成人員受傷,但對當地高考造成短暫影響。
  • 印尼自然災害頻發 外交部提醒中國遊客注意安全
    中新網8月8日電 中國領事服務網7日發布消息稱,近期印尼峇里島和龍目島等地地殼活動活躍,自然災害頻發。外交部領事司和中國駐登巴薩總領館提醒擬前往和已在當地的中國公民合理規划行程,注意出行安全。印尼中部時間8月5日19時46分,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東北部發生芮氏7.0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裡,餘震多次。 一、地震7月29日,龍目島北部發生芮氏6.4級地震,引發該島林賈尼火山滑坡,數百名遊客被困山上。8月5日,龍目島北部再發生7級強震,引發海嘯預警(後已解除),造成數千名遊客滯留在龍目島西北部的吉利島上。
  • 地震頻發的背後,預示黃石火山即將爆發?美國將成為歷史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黃石火山遭受了70多次不同級別的地震襲擊,難道預示這座超級火山將要爆發了嗎?」,這相當於平均每天發生近三次地震,最強烈的一次發生在6月14日,震級為2.8級。
  • 一天地震超30次,下一秒引發多場雪崩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蔓延,全球各國都面臨著疫情防控帶來的巨大壓力,日本也不例外,近日,有日本媒體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日本已經宣布將在傳統的登山季期間,封閉著名的旅遊景點——富士山。然而對於日本的考驗,除了當下嚴峻的疫情形勢,還有時常發生的地質災害,如地震。日本遭遇突發地震據海外網5月19日報導,當地時間5月19日凌晨2時,日本歧阜縣遭遇突發地震,一天之內就有超過30次有感地震,其中,最大的一起震級為5.3級,震源深度10公裡,報導稱,當地民眾能夠感受到明顯的晃動,同時還能聽到巨大的聲,除此之外,地震還引發了多場雪崩。
  • 四川資中發生5.2級地震!當地震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告訴大家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 當大家感受到地震或強烈震感時,應該怎麼做呢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裡,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裡,發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 分析:智利位於板塊交界處地質斷層上 地震頻發
    當巖石承受不了這些力時就產生錯動,由錯動產生的能量一經釋放,就造成地震。大地震是活動斷層貯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而產生的。  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則是地震的活躍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