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這部片子,還是三年前,忘記了是大一還是大二,那段時間離開了學校宿舍搬去學長學姐們合租的出租屋,我和一個學長縮在黑暗的小房間裡看了《V字仇殺隊》
(在黑暗的小房間裡並沒有上演基情戲碼而且我對此也並不失望),由於該影片涉及政治,當時還是禁片,所以對V並不了解,起初看片名以為會是戰爭類或者動作類的,然而主人公登場的自我介紹,絕逼讓我刷新了一下F5 F5 F5 F5 F5。
《V字仇殺隊》是由詹姆斯·麥克特格導演,喬·西佛與沃卓斯基兄弟製作的科幻電影,該片根據艾倫·摩爾與大衛·勞埃德所著的同名漫畫改編。
故事發生在英國,獨裁者薩特勒在當政前用人體做實驗,其5號實驗體(V)策劃爆炸炸毀實驗室並逃脫,多年後薩特勒通過實驗室的陰謀當政,把英國變成了獨裁政府,人民生活在殘暴的通知下,疾病、饑荒、灰暗,而且秘密警察無處不在的監視人民的生活,同性戀與反對人士都會被抓入集中營處死,此時V出現了。
他面帶蓋伊·福克斯的面具,身手敏捷思維周密,有超出常人的體質,而他最厲害的武器卻不是物理上的打擊,而是思想。第一次意義上的「看到思想」,應該是在音樂節上,也曾一次一次向別人講述我的經歷。
一個姑娘撿到一部手機,結果周圍上百人不看演出,背向舞臺喊:「誰手機丟了」,音量大過了舞臺的音響,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名詞來形容我看到場景,因為我從未見過,那種凝聚力不像是拔河比賽,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傳遞複製,看不到卻切身體會的到,我想那就是思想吧。
以我目前對世界的認知,我自知我還無法做出對所有事物的正確判斷,恐怕在目前的生活心態中,這輩子也無法做出意義上的正確判斷吧,但我一定可以體會到,什麼是「不適」、「屈辱」、「憤怒」、「厭惡」。
我想這應該是自尊的一種,我稱呼它為「原始的自尊」,發覺情況不利自己而做出反應,並且不考慮周邊,或者是一種自私吧。
我們都不想做一個自私的人,但在某些時候被利用了這一點,迫使我們做出了所謂「奉獻」的行為,並為之讚美,然而作為生命獨立體,我想這是不適的。
突然想到了《奇葩說》的某一期,辯題背景是講,有兩艘船,一艘上有一個人,一艘上有一百個人,兩艘船必須有一艘要爆炸,你選擇讓哪一艘爆炸?
當時我險些就選擇了那艘只有一個人的船,辯題極端點是,那一個人奉獻的是自己的生命,雖然會挽救一百個人,但我下意識的忽略了那一個人的權益,而宣判了他的死刑。
倘若不需要奉獻出生命,而是相對分量較輕的付出呢?你又會怎麼選擇。恐怕我這輩子都無法做出意義上的正確判斷,但我覺得正常的判斷應該是:不影響他人利益,不影響自身舒適。
總之此片高能,看完之後免不了想很多問題,除非思維強悍否則很難客觀看待影片傳達的思想,特別是看到最後,所有人都帶上面具,無畏的慢速衝鋒,早已激動的雙手顫抖,失去理智般的把各種桌面壁紙、社交頭像換成了V,且感覺即便如此也無法表達對思想的崇敬。
我想,無論我們創造了什麼,都休想把人與人真正意義的凝聚,而思想確實可以做到,這簡直不是一部電影,而是號召為自由而戰的檄文,而此篇也不是影評,僅是我對獨立思考的不合理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