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一些山區裡,每當冬天來臨人們偶爾能夠聽到山林裡某種動物的悽慘叫聲,在還沒有真正弄清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之前,人們為其取名「寒號鳥」。後來根據野生動物學家的戶外探索發現,「寒號鳥」實際上並非是鳥類,而是一種名為「鼯鼠」的哺乳動物。鼯鼠之所以總在寒冷的冬天裡發出悽慘的叫聲,是因為它們並不懂得給自己築巢過冬,整個冬天幾乎只能暴露在寒冬中,也有不少個體抵禦不住寒冷在冬天裡死去。那麼鼯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
據了解這種哺乳動物直到2017年才被正式確認身份,而且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分布在我國甘肅、山西、雲南、貴州等地區。寒號鳥的身份被揭露之後,開始引起了公眾的注意。其中有人通過翻閱古籍發現,《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一種在冬天裡嚎叫的生物,其聲酷似鳥聲,這估計描述的就是寒號鳥了。也就是說寒號鳥的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但當時也沒有發現它的真實面目。
由於鼯鼠的兩側長出了單薄且堅韌的翼膜,使得它具備短距離滑翔的能力,能夠在樹林之間飛來飛去,對於第一次看到這種生物的人來說,也很容易把它們看作是一種鳥類。如果近距離觀察鼯鼠的話,就會發現它有著和松鼠較為相似的外觀。它是目前哺乳動物中罕見的具有飛行能力的物種,再加上它對人類基本形成不了什麼威脅,因此不少寵物愛好者都尋求養鼯鼠的機會。
然而野生動物學家呼籲個人不要將這種動物當作寵物,因為它們正面臨著滅絕的可能性。2013年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鼯鼠納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中,上面標註著鼯鼠是一種易危物種。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鼯鼠處於尷尬且危險的生存處境呢?對此專家分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儘管鼯鼠多生活在山林之間,但它們對生存環境都有獨特的要求,並不是任何地區的山林都合它們的心意。
其次,大多數種類的鼯鼠生活在低海拔的林區,而這些地區近幾十年來不斷遭受人類的開發,人們不僅開採林區裡的木材資源,還將林區逐漸變成了人類聚居地,從而導致鼯鼠的棲息地面積不斷減少,最終導致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在不斷減少。如果未來哪一天鼯鼠真的滅絕了,那導致它們滅絕的原因就不再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套自然法則了,而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在人類活動強勢的幹擾下,即使一個物種對生存環境有多麼強的適應能力,最後都有可能被趕上絕路。由此看來,人類應該反思自身的行為。現在已經有不少生態自然組織開始行動起來,他們在不斷尋找新物種的同時,也是在觀察人類活動對自然生物造成的影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