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真的很怪異嗎?

2020-07-07 中科院物理所

科學無國界

我們是知識的搬運工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並思考文末互動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由中信出版集團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這裡是中國》一本。

大多數人認為量子力學非常怪異,正如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所說:「如果你不為量子力學震驚,你就沒有真正理解它。

量子力學所預言的最令人困惑的現象之一是量子糾纏,愛因斯坦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他認為在更加完備的理論中可以避免它的出現,但在1964年,約翰·貝爾(John Bell)指出,如果量子力學的預言是真的,那麼在一定的合理假設下,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一定會發生。物理學家們正在嘗試消除證實貝爾的說法所進行的實驗中的漏洞。這些漏洞讓頑固派拒絕接受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存在。

本文呈現了貝爾定理在量子領域中的奇異之處。它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和現象,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對量子物理中的粒子進行類比,在我看來,這種方法可以消除這種奇異性,或者至少讓它不顯得那麼奇怪。

但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貝爾定理介紹我們面臨的難題

假設有兩個學生,A 和 B,兩人截然相反,他們正準備上一門量子力學課程。

在課程開始前 37 天(第 -37 天),他們要參加一個由 100 個回答真假的問題組成的計算機測試。對於每一個問題,A 回答為真,B 就回答為假,反之亦然——他們的答案是完全相反的。

在課程開始時(第 0 天),兩人再次參加相同的測試。但他們的回答與第一次完全不同。

37天後(第37天),他們第三次參加同樣的測試。同樣,他們的一些答案是不同的,但在所有的測試中他們的答案都始終是完全相反的。

你和一個朋友坐在不同的電腦終端上比較測試結果。你可以在任何時刻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學生 A 做的一個測試題,而你的朋友的電腦上只能顯示學生 B 做的一道題。

首先,你們兩個拿出學生做過的題目,比較他們同一天測試的結果,比如比較 A 和 B 第 -37 天的測試,依此類推。不出所料,它們都是完全相反的。接下來,比較 A 的第 0 天測試和 B 的第 -37 天的測試,在本例中,有 10 個答案是相同的。同樣,B 的第 0 天測試有 10 個答案與 A 的第 37 天測試相匹配。最後,比較 B 的 -37 天測試和 A 的 37 天測試。神奇的事發生了…

問題1:在這兩個測試中,你期望的匹配答案的最小和最大數量是多少?

問題2:如果你發現有36個答案匹配,你會如何解釋這個結果?

問題3:以上場景中的所有數字(–37,0,+37,10和36)來自哪裡?(如果你不知道,請繼續閱讀以獲取提示。)

好吧,這一切和貝爾定理有什麼關係?引用沃爾喬弗( Wolchover)的話:

…當兩個粒子發生相互作用,它們會糾纏在一起,這時就不能單獨考慮它們的概率,它們各自成為一個更加複雜的整體的一部分,我們要對整體波函數進行考慮。這個函數可以告訴我們兩個糾纏光子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偏振,兩個光子有一定概率處於A垂直偏振,B水平偏振的狀態,也有可能相反。這兩個光子可以相隔數光年的距離,但它們仍然是聯繫在一起的:測量光子A是垂直偏振的,光子B瞬間就變成了水平偏振,即使B的狀態在測量前的一瞬間沒有被指明,而且沒有信號在它們之間傳播。這就是愛因斯坦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反對量子力學完備性的討論中提到的「詭異行為」。

1964年,北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檢驗這個看起來很矛盾的概念。他指出,如果粒子即使在沒有人觀測的情況下也有確定的狀態(一個被稱為「實在論」的概念),如果確實沒有信號比光傳播得快(「局域性」),那麼在兩個粒子之間觀測到關聯性會有一個上限。但實驗一再表明,糾纏粒子的關聯性比貝爾提到的上限更大,這些結果有利於激進的量子世界觀而非局部實在論。

這些實驗直接反映了我們面臨的難題。A 和 B 的同一天測試是極化方向不同的光子,而你和你的朋友是實驗者。測試的日期代表了你們各自偏振片的角度,以度為單位。如果偏振片在同一角度(同一天的測試),光子偏振方向是100%反相關的,就像學生測驗的結果一樣。由於兩種情形是同構的,我們應該能用學生測試之間的相關性來說明糾纏光子之間的相關性,對於相同的角度(天)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這裡存在一個假設:已經完成的測試具有明確的答案,評分時它們之間不應該存在相互幹擾,考官可以任意選擇A的測試結果和B的測試結果。對於不同角度的偏振片,量子力學理論與實驗給出,兩個光子之間的相關性公式為 1–cos2(θ/2),其中θ是兩個偏振器之間的角度。這種看似簡單相關函數無法在在前面提到的假設中得到:如果你取一個特定的角度計算關聯性(A和B在給定天數內的測試之間的相關性)並用它來計算角度放大一倍時關聯性的最大值(A和B的相隔兩倍時間的測試之間的相關性),那麼差異就非常明顯了。糾纏光子之間的關聯比學生測試之間的關聯要高得多。這是糾纏粒子的量子力學關聯如何打破所謂的「貝爾不等式」的一個例子。

問題4:使用上述公式,在上述三個假設下,角度為2θ時的實際相關性與根據給定的角度θ的相關性推算出的2θ的相關性最大值之間最大可能差異是什麼?最大可能的差異發生在偏振片夾角為多少時?

如果你認真地按照上面的計算,你就不可避免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兩個光子的偏振,只能通過測量在測量瞬間得到特定的值。無法用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解釋這一結果,是嗎?

量子糾纏真的很怪異嗎?

但是等一下,讓我們定性地考慮一下量子物理的奇異性,即一對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它們的屬性是在測量的瞬間被確定下來的。如果你不是把光子想像成固體粒子,而是類似於插圖中那樣拉長的氣球呢?假設水平偏振的光子氣球是紅色氣球,而垂直偏振光子是藍色氣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不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用真實氣球實現這一點的機制上,而是要關注氣球狀物體在這種設置下的行為。當糾纏在一起的光子朝相反的方向飛行,想像一下它們實際上就像伸長的氣球緊緊地纏繞在一起,每個氣球都以光速向兩個方向飛行。如果每個氣球都在你可接觸的範圍內,如果你抓住其中一個(進行一次測量),那麼你就可以找到另外一個。想像一下,當進行測量時會隨機刺穿兩個糾纏在一起的氣球中的一個。這導致了兩個氣球立即分離並漏氣,而沒有被刺穿的氣球,現在不再被固定,它會迅速彈回到另一端(我們拽橡皮筋時經常遇到類似現象)。很容易看出為什麼氣球一端的顏色與另一端的顏色相反。這個易於可視化的模型展現出測量是如何在廣闊的空間內對屬性進行選擇的。

這兩項測量如何在相距數光年的距離內進行的?兩端的結果之間不會有巨大的差別嗎?當我說氣球瞬間解糾纏時,我的意思是這個過程一瞬間完成——上面提到的彈回的速度比光速還快! 然而,在這個模型中,粒子的無限延伸和超光速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這些性質並沒有直接體現在量子力學的數學中。量子力學規定粒子擁有一個有限的概率幅,波函數塌縮並不能傳輸信息。因此,這種可視化方法隱藏了量子力學的怪異之處,並且不違反任何量子力學定律(但這只是一種可視化方案,並不代表事實就是這樣的)。

目前,這種通過氣泡或彈性氣球來可視化量子物體的想法只是一個有趣的啟發式練習。我們能用它來建立一個看起來不那麼奇怪的理論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Pradeep Mutalik

翻譯:Nothing

審校:Nuor

原文連結: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how-to-tame-quantum-weirdness-20170216/

封圖來源:

http://saintlaika.com/2017/04/21/madpriest-prayer-schrodingers-cat/

tian

tian

xiang

shang

今天我們將送出由中信出版集團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這裡是中國

量子糾纏真的很怪異嗎?

一眼千年,一步萬裡,每一寸都是摯愛!典藏級國民地理書,科普你不知道的中國。

  • 1 本書 = 3 年日夜對內容的精心打磨

  • 1 本書 = 365 處極致風光的瞬間捕捉

  • 1 本書 = 519 頁充滿溫情的中國故事

  • 1 本書 = 1000 小時繪製 53 幅專業地圖

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到處是景致,處處有故事。這本書以廣闊的地理視角和宏大的時間尺度,解讀中國故事;以唯美的照片、專業的地圖、深情的文字,描繪祖國山河,讓我們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

【互動問題:生活中你最不能理解的怪異現象是什麼?

請大家嚴格按照互動:問題答案的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參與互動,格式不符合要求者無效。

*本活動僅限於微信平臺

編輯:aki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真的很怪異嗎?
    大多數人認為量子力學非常怪異,正如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所說:「如果你不為量子力學震驚,你就沒有真正理解它。」量子力學所預言的最令人困惑的現象之一是量子糾纏,愛因斯坦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最新研發:「怪異」而又強大的量子糾纏傳感器
    現在,東京大學先進科學技術研究中心(RCAST)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種嶄新的、極度敏感、「怪異」而又強大的傳感器。這一傳感器無論從工作原理還是使用技術,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一傳感器之所以「怪異」,是因為採用了如愛因斯坦所稱的「遠距離怪異作用」的量子糾纏原理。這一重大科技成果刊登在今天的《科學》期刊上。為什麼說這樣的傳感器是異常強大的呢?
  • 量子糾纏的原理是什麼?真的可以「超光速」嗎?
    他是如此的困惑,以至於他給它取了一個絕對不科學的名字——"遠處的怪異行為"。這個奇怪的宇宙現象,通常被稱為"量子糾纏"。,但也獲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們目前關於量子糾纏研究取得的一些成就。
  • 靈魂真的是量子糾纏的產物嗎?
    在我的理解中,量子糾纏是發生於物質構成的最基本單位量子之間,說的是處於糾纏狀態的兩個量子之間,即使相隔千山萬水,當其中一個量子的狀態發生改變時,另一個量子也必然會發生相應的狀態改變,而且這種改變看起來是超離於時間的,是瞬間感應的……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就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雖然說這句話時,他並不認同量子糾纏理論,但描述的挺到位的。
  • 心靈感應現象真的存在嗎,量子糾纏能否被用來解釋
    為此,雙胞胎之間,除了相貌有著驚人的相似,難道真的存在心靈感應現象嗎?先說下心靈感應,被稱作直覺、預感、第六感等等。是指兩人之間不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傳統感覺,用「第六感」來傳遞思維和感覺的信息。
  • 量子糾纏能解釋時空、以及它與量子引力的關係嗎?
    但是量子力學的其他領域可能指向不同的成功之路。新的研究發現表明,量子與相對論的聯繫正在導致令人驚訝的結論,這些結論可能會動搖我們對現實核心的理解。量子位一些研究表明,量子位,攜帶量子信息的微小粒子,可能由於粒子之間的詭異行為而糾纏在一起,從而產生時空。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物理學中有些怪異的概念,諸如糾纏和不確定性原理,就源於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其原理是什麼?量子糾纏是指量子態的一種性質。它是量子力學疊加原理的後果。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
  • 怪異的量子力學現象,用光子徑向位置和動量的相關性,讓光子糾纏
    來自廈門大學、渥太華大學和羅切斯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表明:利用光子的徑向位置和軌道角動量狀態之間的相關性,可以糾纏光子。在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的研究論文中,報告了用糾纏光子進行的實驗以及發現到的東西。隨著科學家們繼續研究「怪異」的量子力學現象,糾纏已經成為頭條新聞。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量子粒子可以糾纏,特別是光子可以通過極化等屬性之間的相關性糾纏。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
    量子力學苦澀難懂,很多人都避而不談,今天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聊一下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及量子塌縮。大家對量子力學最熟悉的可能是愛因斯坦和波爾的一段對話,愛因斯坦說:「上帝是不擲色子的"。波爾又駁道:"別去管上帝能做什麼"。愛因斯坦和波爾是上個世紀的兩位科學巨人,他們爭論的就是量子力學。
  • 量子糾纏真的超越光速嗎?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北京時間10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最令人困惑的領域之一,這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物理領域,對於大眾而言它並非清晰易懂,並且知識結構複雜。像這樣的晶體可以儲存糾纏態量子,它表明了非直覺量子力學的有效性。之前科學家對量子糾纏是否超越光速存有爭議,最新研究顯示,這種觀點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量子糾纏能夠「超越光速」,真的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錯了嗎?
    量子力學中最奇怪的現象就是量子糾纏。如果兩個電子最初是一致地振動的,一種稱為「相干」的狀態,它們可以保持波狀一致,哪怕它們被分隔開了很遠的距離。儘管兩個電子之間的距離可能要以光年計,仍然有一個看不見的薛丁格波聯繫著它們兩者,就像是一根臍帶。
  • 曾被愛因斯坦質疑過有效性的「量子糾纏」,現在發展的如何?
    愛因斯坦曾質疑過量子力學中的一些現象,將量子糾纏稱為「遠距離的怪異動作」。在2020年2月,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透露,他們已經實現了量子糾纏,其中兩個小顆粒的行為相互關聯,因此它們的狀態相同
  • 量子糾纏和相對論真的是矛盾的嗎?
    但是,量子力學中的粒子糾纏現象具有超光速特點,似乎和相對論是矛盾的。科學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量子力學理論預測的「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從量子力學的方程式中得出來的,然後經過試驗證實。量子力學預言,處於糾纏態的微觀粒子,會保持相互關聯。比如兩個電子,一正一負,碰到一起,變成了一對光子,這樣兩個光子會處於一種糾纏狀態。
  • 量子糾纏 |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莫非他們做夢時的腦部電磁波相遇了,糾纏到一起了?說到這裡,大家腦海中肯定會冒出這樣一個通俗逼格又高的詞: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定義(百度百科):量子力學是描述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微觀世界裡,粒子不是撞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論,位置具有不確定性。由此,量子力學誕生了很多怪異的概念,諸如糾纏和不確定原來。
  • 中美科學家:治癒量子糾纏的致命弱點
    中美科學家聯合解決了量子信息理論中已有20年歷史的問題,該問題涉及如何解決量子糾纏的一個致命弱點,即如何計算糾纏的成本問題,也就是說一種測量糾纏成本的方法,以便以有用的方式有效計算糾纏成本。這一問題廣泛應用於一些量子研究領域中。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 如果量子糾纏真的存在,其速度會是多少?
    首先,把「如果」兩字去掉,量子糾纏確實存在,不是「如果」存在,並且科學家已經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應用到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領域! 量子糾纏確實詭異,但它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現象,並不是想像或者猜測,簡單說是當幾個粒子發生作用後,每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轉化為整體屬性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
    可能大多數人搞不懂什麼是量子糾纏,但大多數人一定都了解撞球。打撞球的關鍵就是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誰控制得好,誰贏的機會就大。那麼量子糾纏和撞球有什麼關係嗎?一、撞球中隱含的前提兩個球相撞之後分開,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就會有關聯。當測量其中任意一個球,就會知道另外一個球的位置,不論這個球相距多遠;對於速度的情況也是如此。
  • 量子糾纏信息傳遞速度真的超過光速嗎?
    兩個像孿生兄弟的量子什麼是量子糾纏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預測要屬量子糾纏了,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儘管愛因斯坦最早注意到微觀世界中的這一現象的存在,但是這顯然違背了沒有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可以超過光速這一條普適原則,因此他認為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愛因斯坦將粒子糾纏現象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他拒絕承認宇宙的運行如此奇怪,看起來是如此的隨機,並把它的後果比喻為「上帝在擲骰子」。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你能想像,當沒有人在的時候,教室的桌子和椅子有可能也會這樣嗎?  你能想像,這些物體可能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在人們觀察的時候,就會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如果你覺得這種想法只是天方夜譚,那麼你並不孤單——1927年的愛因斯坦,就是這麼認為的。  科學家發現,一些非常小的粒子,比如原子,在觀察時確實會有變化。
  • 量子糾纏是一個量子計算需要解決的問題
    量子糾纏是一個量子計算需要解決的問題。dancatmull(2018)博士表示,在所有的計算問題中,能利用量子糾纏系統都屬於「超問題」,而非「「非問題」。多量子比特是無限「可能」的,當數據接近某一閾值時,可能發生同一量子比特上的多個不同量子比特相同的可能性。量子計算的數據存儲使用量子糾纏。這需要每一個雙量子比特都處於量子糾纏狀態。大部分糾纏的數據都難以從量子糾纏所傳遞的有限區域中恢復。量子處理器的多量子比特的操作數,目前只有一部分來自於來自一個確定序列的一個確定量子比特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