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石島灣核電完成國內首次氦氣閥門自主檢修

2020-12-04 大眾日報

7月17日11時,華能石島灣核電公司一迴路壓力邊界氦氣隔離閥順利完成10分鐘7MPa保壓試驗,國內首次氦氣閥門自主檢修圓滿成功!

該閥門是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一迴路壓力邊界關鍵閥門。2019年底,在試驗過程中出現內漏缺陷,解體檢查發現系密封面損壞。該閥門由國外進口,對洩漏率等技術標準要求苛刻,國內尚無氦氣閥門檢修先例。經與國外廠家多次聯繫,公司決定委託外方開展檢修。

然而,今年年初,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接續暴發,外方檢修人員來訪受阻,工程現場左等右盼,遲遲無法開展工作。工程不等人!6月28日,華能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核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張濤聽取專題匯報後作出指示,由石島灣核電自主完成氦氣閥門檢修任務。

該公司維修部立即成立檢修專項黨員突擊隊,與服務承包商研磨專業人員一起開展自主技術攻關。經過反覆摸索,確定了最終檢修方案。從7月15日起,檢修人員連續3天奮戰,開展閥門解體、閥座和閥芯研磨、密封面貼合試驗。7月17日11時,氦氣閥門在保壓試驗中連續10分鐘出口0氣泡,遠優於洩漏率5氣泡/分鐘的技術標準!

該氦氣閥門自主檢修的成功開展,攻克了進口設備「卡脖子」技術難題,並且節約維修服務經費14萬元,也邁出了石島灣核電自主檢修的關鍵一步,為高質量完成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建設提振了信心。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韓麗潔 劉權甲 報導)

相關焦點

  • 華能召開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研討會
    8月28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山東榮成召開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現場報告暨研討會,特邀我國能源動力領域14位院士,以及來自國家部委、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學會、核電企業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石島灣,實地考察工程現場,「把脈問診」工程建設,為華能核電產業發展建言獻計,並就依託示範工程推動我國核電技術進步共商良策。
  • 華能帝國核電戰略存在的問題和改進
    規劃建設2臺120萬千瓦壓水堆機組,技術路線採用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兩臺機組預計總投資368.5億元,建設周期為60個月,計劃3號機組於2025年建成,4號機組於2026年建成。除了新建兩臺「華龍一號」機組外,昌江核電二期工程的西北側還將規劃建設另一臺核電機組——由中核集團開發、單堆功率12.5萬千瓦的小型堆「玲龍一號」。
  • 石島灣核電站將於明年併網發電
    記者從中國華能集團獲悉,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石島灣核電站(以下簡稱「石島灣核電站」),已全面進入調試階段。今年9月、11月,石島灣核電站將開始兩個反應堆冷試,年底首個反應堆也將具備熱試條件,並計劃在明年實現併網發電。 石島灣核電站位於山東省榮成市,是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電特徵核電站。
  • 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
    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天體」、短時測量、海洋食物鏈 2020-10-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天體」、短時測量、海洋食物鏈
    ——新華網2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一次成功10月19日17時42分,華能石島灣核電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首臺反應堆冷態功能試驗一次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通過了針對反應堆性能的首次全面考驗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目前,中國擁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備年產8-12臺套核電主設備的製造能力,僅中核集團就擁有同時建造40餘臺核電機組的能力。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表示,中國核電的發展始終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中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 華能昌江核電二期項目已進入核准流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據中國華能官方消息昌江核電二期項目已進入核准流程。海南省最大的電力工程投資項目——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項目,規劃建設兩臺「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單臺機組名義電功率約為120萬千瓦,總投資約394.5億元。
  • 2020年中國核電閥門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市場規模突破...
    2、中國核電機組持續增長 核電閥門新增需求大   截至2019年,中國運行核電機組共47臺(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48751.16MWe(額定裝機容量),2019年1-12月全國共有2臺核電機組完成首次裝料和併網運行。  從中國核電機組的發展來看,核電閥門的需求量遠高於同容量級的火電站。
  • 碳中和有望持續刺激核電產業鏈 核電閥門產業將持續受益
    核電閥門是指在核電站中核島(NI)、常規島(CI)和電站輔助設施(BOP)系統中使用的閥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並調節核電站管道內介質的流量、溫度、壓力及流向等,還對其他壓力容器如穩壓器及蒸發器等起保護作用。  在核電站中使用閥門數量巨大,包括閘閥、截止閥、隔膜閥、安全閥、球閥、主蒸汽閥、爆破閥等。據悉,一座百萬千瓦級機組壓水堆核電站使用閥門量超過三萬個。
  • 16項核電相關設備首次進入不予免稅進口目錄
    核電設備國產化政策利好   ——16項核電相關設備首次進入不予免稅進口商品目錄   中電新聞網記者 於海江   近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 《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12年調整)》(以下簡稱
  • 核電市場研究:國產化率迅速提升,千億蛋糕待瓜分
    2020年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由於華龍一號採用國內現有技術改良,擁有良好的技術與工業背景,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發展的主力三代堆型,預計將取代AP1000成為我國國內建設與海外出口的主力堆型。
  • 「煙臺時間」助力福清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2020年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煙臺持久作為國內技術用鐘行業的龍頭企業和核電優秀供貨商,在核電時間同步系統領域深耕近20年,可根據各核電項目的特點量身定製解決方案和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為中國核電事業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了自主可控的
  • 新起點,新徵程丨華能西安熱工院:科技角力背後的華能力量
    2020年11月26日,早上6:14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伴隨著央視《朝聞天下》主持人親切的聲音一起飄來,「昨天,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全國產化百萬千瓦級分散控制系統在華能玉環電廠成功投運……」薛建中打開手機
  • 秦山核電主泵首次離島來滬體檢 採用了自有標準
    記者獲悉,首臺電機通過檢修後一次試驗成功,所有數據達原裝指標,標誌著中國人創造了核電電機維修的自主可控模式,不再需要高價約請老外當「醫生」,更不必為此專門再造備份電機,解決了大量主機陸續進入設計壽命後期的大修問題。
  • 『能源「十四五」系列報導』核電累計裝機1億千瓦是小目標?
    從目前核電發展的狀態看,「十三五」核電發展規劃恐怕大概率是無法如期完成的。那麼,在30、60目標下,「十四五」的核電 是否會迎來轉機?核電該如何選擇與煤電不同,核電本身是清潔能源的一員,它與風電、光伏、水電、地熱能、氫能都同屬於清潔能源。但因為人們對核電並不了解,這也導致核電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阻礙。
  • 潛水手錶氦氣閥門有什麼用?機械手錶功能的存在意義!
    但不少佩戴潛水錶的朋友發現手錶氦氣閥門這個功能,平時基本上用不上。那麼手錶氦氣閥門有什麼用?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來聊一下這個話題。對於手錶氦氣閥門這個功能最開始是沒有的,因為一開始「潛水錶」僅僅是適合在水中活動的手錶。
  • 三代核電自主化型號「國和一號」設備研製基本完成
    科技日報5月21日消息,國家電投董事長錢智民在21日召開的國家電投創新大會上宣布,備受關注的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型號「國和一號」(CAP1400)設備研製基本完成,示範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有效形成了國內三代核電裝備產業鏈。這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第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核電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