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的旗幟上——聚焦人民軍隊中的英雄模範-中新網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在共和國的旗幟上——聚焦人民軍隊中的英雄模範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在共和國的旗幟上——聚焦人民軍隊中的英雄模範

  新華社記者張汨汨

  群山間,他們是峭拔的高峰;驚濤裡,他們是巍然的砥柱。危難中,他們撐起一方天地;水火中,他們守護一方安寧。最艱險的時刻,他們衝鋒在前;最偏遠的角落,他們默默守護……

  新中國70年發展史,也是一部人民軍隊的英雄史。綠色方陣中,燦若星辰的英模名錄凝縮成民族的刀鋒,撐起時代的脊梁,更極大豐富著一個國家的心靈史與精神史——

  他們的形象,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裡;他們的精神,高高飄揚在共和國的旗幟上!

  一個個氣壯山河的名字,鋪就國家的精神底色

  松枝掩映的石壁上,鐫刻著一個個鮮紅的名字:黃繼光、邱少雲、孫佔元、王萬成……

  這是朝鮮五聖山。兩個小小高地,在中國人民心裡,有一個更加刻骨銘心的名字:上甘嶺。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戰役,使這裡成為整個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分水嶺」。中華民族失落百年的尊嚴,在血與火中重新站了起來。

  「指導員把他抱起來,他前面被打得密密麻麻的,肉都是黢黑的,後背卻沒有多少血,血都在爬的路上流幹了……」黃繼光的戰友萬福來曾這樣回憶。

  這是黃繼光入伍後的第一次衝鋒——他的第一次衝鋒,就躍上了人生的壯麗高峰!

  「烈火在他身上燒了三十多分鐘……他確實是一動不動。就是看著他那個手,往泥巴裡面摳,往下面抓……」邱少雲的排長曾紀有曾這樣回憶。

  硝煙散去,戰友們看到,邱少雲身上唯一沒有燒焦的,是那雙深深插進泥土裡的手,仿佛伸向大地的問號與驚嘆號: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的士兵?!

  「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第15軍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曾這樣記載。

  而在整個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湧現出6100多個英雄集體,30餘萬英雄模範和功臣,平均每8名官兵中就有1名英模或功臣。

  曾任朝鮮戰場美軍指揮官的克拉克在回憶錄裡,將中國軍隊的精神,稱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這樣的精神,就是一個新生政權最強大的武裝。一代又一代人民子弟兵,就是用這樣的精神,為新中國鋪就了精神底色,在一切困難面前挺起脊梁,一往無前。

  無論面對的是怎樣的對手。

  ——洪水襲來,他們勇立濤頭。荊江大堤上,拔掉輸液針管的李向群再次扛起沙袋……20歲的他,短暫的青春凝塑成一個永恆的士兵雕像。

  ——「非典」肆虐,他們挺胸當先。原武警總醫院醫師李曉紅彌留之際仍用歪斜的字跡分析病情……28歲的她,將生命永遠定格在這場特殊戰鬥的一線。

  ——大地震顫,他們義無反顧。「傷員在下面,我們冒死也得下去。」直升機在「死亡航線」一次次穿梭……51歲的邱光華和他的734機組,永遠地融入了川西北的青山之間。

  哪裡最危險,哪裡最需要,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九八抗洪、抗擊「非典」、抗震救災……一次次生死考驗,一次次危急關頭,子弟兵護衛著他的人民,護衛著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在時代的洪流中劈波斬浪。

  一個個熾熱壯麗的身影,標註時代的精神高度

  人生的價值在哪裡?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在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東方,一名年輕的戰士用質樸的話語,做出了乾脆的回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沒有氣吞山河的壯舉,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在火車上幫乘務員掃地、倒水,在看病途中幫工人搬磚,在大雨中送懷抱小孩的老大娘回家,省下津貼捐給更需要幫助的人……一件件細碎瑣屑的小事,構成了一個無比偉岸而溫暖的身影。

  面對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這位戰士也曾提出自己的疑問,而他的問話,卻是不需要回答的:「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向雷鋒同志學習」——一名普通的戰士,標註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雷鋒精神,照亮了一代代青年的人生道路,感染了千千萬萬追求真善美的心靈。

  70年歲月裡,每一次風起雲湧,每一次潮起潮落,人民子弟兵中總有一批又一批英雄模範,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踏浪領先,照亮徵途。

  當歹徒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時,面對明晃晃的匕首,徐洪剛站了出來。當滿載旅客的列車飛馳而至,面對受驚的軍馬,歐陽海衝了上去。霓虹燈下,「南京路上好八連」高揚艱苦奮鬥、拒腐防變的旗幟。「一切向錢看」的思潮泛起,史光柱的一曲《小草》,在一代青年心中激發起堪比參天大樹的能量……

  1965年7月14日,某部工兵班長王傑奮不顧身撲向炸藥包,掩護了群眾與戰友的安全,生命定格在了永遠的23歲。

  54年後的今天,在英雄的犧牲地,王傑路、王傑中學、王傑小學、王傑派出所……一個個紀念英雄的地標,在蘇北大地上熠熠閃耀。

  「王傑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王傑,以及以王傑為代表的千千萬萬軍中英模,讓無數人真切地感知到: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還有另外一種純粹的活法;在金錢與聲色之外,還有更高層次的幸福與滿足。他們豐厚壯美的人生,就是「價值」與「意義」的最好詮釋。

  一曲曲奉獻進取的壯歌,匯聚圓夢徵程的強大精神能量

  臉上戴著氧氣罩、身上插著各種醫療管線,在人們的攙扶下邁向病房中的辦公桌——7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留給世間的最後姿態,仍是衝鋒。

  「熱愛祖國,忠誠使命,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集力創新,勇攀高峰」——林俊德身上閃耀的,是「馬蘭精神」。

  熔鑄這種精神的,有高級將領、有院士學者,而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戰士。翻開厚厚的「馬蘭英雄譜」,「不畏艱險英雄營」「核輻射偵察先鋒連」「保障科研模範連」……一個個閃光的榮譽稱號背後,蘊含著怎樣的艱辛與兇險,凝聚了多少犧牲與血汗。只有決心為祖國犧牲一切、奉獻一切的人,才會死神當前不計代價迎難而上,才會將數十年的埋名大漠看成人生的幸福。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樣的精神,激勵著無數英模先烈用青春乃至生命使中國真正實現了「站起來」的夢想。正是在他們的精神燭照下,一代代華夏兒女不斷汲取能量,在「富起來」「強起來」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唯有軍人是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服務。」基層幹部蘇寧刻苦學習現代軍事科學和軍事技術,為提高戰鬥力、為攀登現代化建設高峰奮鬥終身。

  「奉獻為本色,犧牲是豪情。」「飛彈司令」楊業功始終挺立軍事變革潮頭,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為共和國鍛造和平盾牌的壯麗事業。

  「我知道危險,但就是想來。」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放棄近在眼前的提拔機會和穩定的工作生活,義無反顧選擇艦載飛行。飛揚的青春,永遠匯入渤海灣的海風裡……

  歷史的天空,亦是精神的天空。仰望蒼穹,無數共和國軍人的奉獻與拼搏,匯集成橫貫夜空的星河,在深邃的天宇中綻放著不滅的光芒。

  這光芒,輝映著億萬中華兒女的追夢之路,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

相關焦點

  • 英雄讚歌衝雲霄,萬眾一心向前進!——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他們中有榮立特等功的驍勇戰將,有多次負傷的戰鬥英雄,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有深入火線的戰場記者……年齡最大的95歲,最小的也已經83歲。這些歷經戰火洗禮的老戰士、老同志,雖然白髮蒼蒼,依然精神矍鑠。年逾九旬的抗美援朝老戰士李延年,身著65式軍裝,胸前掛滿勳章。一年前,就在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向他頒授了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
  • 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_中國政庫_澎湃新聞-The Paper
    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實步伐。今年,我們將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2020年目標任務,並乘勢而上,開啟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而把我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新徵程。在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偉大徵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彰顯出巨大威力。
  • 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實步伐。今年,我們將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2020年目標任務,並乘勢而上,開啟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而把我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新徵程。  在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偉大徵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彰顯出巨大威力。
  • 烈士紀念日我市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當天上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羅永紅、市政協主席馬玉芳等在家市領導和各界代表一起,在固原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革命先烈。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肅穆,參加儀式的全體人員手持黃菊花,整齊列隊。
  • 英雄旗幟從未褪色
    70多年前,楊連第不懼生死、不畏艱險,登上40多米高的橋墩,成功修復隴海鐵路8號橋,使隴海鐵路提前20天通車,榮獲「登高英雄」光榮稱號。1950年,跟隨志願軍入朝作戰;1952年5月15日,在搶修清川江大橋時不幸壯烈犧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第連」。
  • 言論: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鬥力
    「人民軍隊永遠是戰鬥隊,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鬥力。」從代表委員的熱議中,記者感到,習主席反覆強調的這句話,已經融入全軍將士的使命裡,寫在強軍興軍的徵途上。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人民軍隊的生命力在於戰鬥力
  • 雛鷹展翅——談羅馬王政時代到共和國早期軍隊的演變
    導言公元前753年,距離傳說中的英雄埃涅阿斯(Aineías)帶領他的人民輾轉離開破敗的特洛伊,來到義大利中部的丘陵上已不知多少個世紀。當年戰士們的後代,早已變成了穿行於原野和田間的農夫牧者,各部族之間僅因一塊耕地就能爆發血腥的衝突。但此時,此地,他們在唯一的首領羅慕路斯的帶領下辛勤勞作。
  • 人民海軍成立71周年 艦行萬裡不迷航!
    71年後的今天,人民海軍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沐浴在新時代的春風裡,朝著習主席指引的航向,開足馬力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偉大目標奮力航行。鐵心向黨為民服務的忠誠雄師黨指揮槍,是人民軍隊永遠不變的軍魂。人民海軍成立71年以來,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
  • 軍隊藝術工作者談聚焦強軍實踐繁榮發展軍事文藝
    要學習把握習主席關於打造強軍文化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把服務官兵,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作為根本價值取向;把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打牢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道德根基作為核心任務;把激勵官兵的戰鬥意志,培養官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作為建設重點;把推進軍事文化創新、軍事文藝創作,生產大量的軍事文化文藝精品作為中心環節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凝聚升華,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 人民大會堂:共和國的紅色地標
    原標題:人民大會堂:共和國的紅色地標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十大建築」之首,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共商國是、國家舉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因其規模龐大、技術繁雜、文化藝術水準高、建造周期極短,建造人民大會堂在當時被視為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巡禮抗美援朝英雄部隊:新興裡戰鬥模範連,全殲「北極熊團」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梅梅】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聚焦抗美援朝英勇戰鬥事跡。紅船編輯部推出特別策劃:巡禮抗美援朝英雄部隊。追憶崢嶸歲月,用回溯的方式,重溫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輝煌業績。 本期巡禮:新興裡戰鬥模範連。
  • 新華時評:人民的利益高於生命
    這位正式駕機不過兩年、飛行時間只有500小時的年輕飛行員,在人民的安危與自己生命的選擇中,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把人民利益高舉過頭頂。  英雄的壯舉決非偶然。飛參記錄顯示,從匯報故障到推桿、跳傘,只有短短幾秒鐘,容不得片刻的猶豫、權衡與遲疑。
  • 蘇俄內戰中的遠東共和國背後的支持者是誰?就是日軍!
    此時遠東地區英美等軍隊均已相繼撤出,僅剩為數眾多的日軍仍然盤踞。日軍出兵西伯利亞以後, 逐次增兵, 最高時達73000人 。貝加爾湖以東所有村鎮都有日軍。從海參崴到赤塔 ,不論是西伯利亞鐵路 ,也不論是中東鐵路,各個車站都掛上了日本國旗 。……日軍還公開支持霍爾瓦德、謝苗諾夫等白俄匪軍。妄圖在東西伯利亞建立一個受日本控制的反蘇傀儡政權【1】 呂萬和(1984).簡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 乳山市再次榮膺「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楊小禾 通訊員 郭麗燕 成麗蓉 威海報導12月22日上午,在山東省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乳山市再次被授予「全省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這是乳山市20世紀90年代初首次獲評以來,連續八屆蟬聯「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
  • 「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王開明:刻下紅色標語謝黨恩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王開明被表彰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會後他馬上帶領家人恢復太陽寨紅軍戰鬥遺址建設,用「刻在石頭上的革命史詩」感謝黨的恩情。王開明老人是革命烈士胞弟、現役軍人的家長,夫妻二人於1985年自籌成立了全國首家軍屬民間聯誼組織「軍屬之家」,以「有了心裡話兒一起說一說,有了高興事兒一塊樂一樂,有了困難相互幫一幫。
  • 許其亮: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面對國內外形勢深刻複雜變化,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尖銳複雜鬥爭,確保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永遠不變,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我軍面臨的根本性問題。習主席始終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強軍之魂,高度重視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部隊,領導召開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鮮明提出我軍政治工作時代主題,開啟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新篇章。
  • 軍報致敬告別濟南軍區:1998年抗洪打出「鐵軍來了」旗幟
    【編者按】在人民軍隊的編制序列中,它們曾是一個個威名赫赫的稱謂: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成都軍區。解放軍報陸續推出系列專版,向七大軍區致敬告別。這支在北伐戰爭中被人民群眾譽為「鐵軍」的部隊,首義南昌後,在紅軍長徵中屢建奇功,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仗仗關乎人民軍隊命運,仗仗打得血性四溢。
  • 解放軍報評論員:努力開創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這是我軍向建軍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新徵程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主席親切接見全體會議代表,並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充分體現了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對強化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深入貫徹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的高度重視,對構建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為強軍事業提供堅強思想政治保證的殷切期望。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
  • 「表彰」南昌鐵路公安局楊仁德同志「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7月23日,福州車站派出所民警楊仁德同志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人民鐵道衛士命名表彰大會在福州隆重舉行。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杜清森對南昌鐵路公安局在促進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福建社會大局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鐵路生產秩序持續平穩等安保工作中作出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從錘鍊堅定信念、永葆忠誠的政治品格;扛起維護穩定、守護平安的使命擔當;涵養赤誠為民、服務為先的公僕情懷;磨礪嚴守紀律、清正廉潔的崇高品質等四個方面提出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