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世界的3個奇妙現象,你能理解多少個?

2021-01-14 小小布科普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而量子力學相比於相對論,更是由於它的抽象和違反直覺而讓人抓狂。就連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愛因斯坦,至死都沒能接受量子力學,甚至認為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量子物理學大師費曼也曾說過:「沒人能理解量子力學」。在量子的世界中的確有著很多違反人們直觀感覺的現象,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一起領略一下量子世界的奇妙吧。

1、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質是什麼?是波還是粒子?這是自人們研究物理學以來就有的疑問。從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動說開始,物理學家們對於光的本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入。19世紀後期,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提出了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光是一種波動」這樣的觀點基本成為了主流。然而,光的波動說卻解決不了光電效應的問題。

光電效應指的是當光照射到金屬板上,會激發出一些電子,物理學家們發現在做光電效應的實驗時,能否激發出電子,與光的強度無關,而與光的頻率有關。由此愛因斯坦做出了假設,認為光是有基本單位的,光的能量是以一份份的形式傳播的,並提出光子的概念,這樣的假設可以有效地解釋光電效應。自此,物理學界普遍接受了光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的觀點。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觀點的啟發下,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假設,認為除了光以外的實物粒子如電子、中子等同樣具有波粒二象性,並推導出實物粒子對應的波長。後來,德布羅意的假設被電子衍射實驗證實。自此,物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所有的物質既是粒子的同時也是一種波動。

2、不確定性原理

不確定性原理指的是,微觀粒子的動量和位置不能同時準確測量。當粒子的動量測得越準確,位置就會越不準確,同樣地,當粒子的位置測量越準確,它的動量就越不能準確測量。

設想一下,當我們試圖測量一個電子的位置時會發生什麼?為了準確測量電子的位置,我們需要一臺用某種波長的射線來測量粒子的顯微鏡,顯微鏡的解析度取決於射線的波長,波長越短,顯微鏡的解析度越高,測量電子的位置越準確。但是同時,波長越短的射線,所攜帶的能量越高,那麼在和電子發生碰撞時,對電子動量的影響就越大。

不確定性原理在過去曾經翻譯為「測不準原理」,因為連提出這個原理的海森堡本人,都認為這個原理是一種實驗手段上的限制,即認為電子是同時具有準確的位置和動量的,只是無法準確測量。然而現在物理學家普遍的認同的觀點是,不確定性原理是事物的一種內在特性,並不是「有準確的動量和位置但未能測準」,而是「粒子本來就不存在準確的位置和動量」,只有在測量的時候,粒子才會根據測量手段而呈現出相應的精度結果。

3、量子糾纏

在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中,最難以理解的莫過於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指的是,通過某種方式製備出來的兩個粒子,它們無論距離多遠,都會相互關聯,具有一種「超距作用」。如一個零自旋中性Π介子衰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並互相反向遠離,在一邊的A測得電子帶有某個方向的自旋,另一邊的B就會測得正電子具有反向的自旋。根據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在AB觀測這對粒子之前,它們的狀態是不確定的,處於一種上旋和下旋的疊加態之中。在AB任意一方測量的時候,兩個粒子瞬間坍縮成確定的自旋狀態。

但這種解釋是違反物理學中的定域性的,為此愛因斯坦、潘多爾斯基和羅森提出了著名的EPR悖論,來反駁量子力學的這種解釋。後來物理學家貝爾提出了貝爾不等式,它是EPR悖論的具體數學形式。如果愛因斯坦是正確的,那麼按照貝爾的假設做實驗,實驗結果應該滿足貝爾不等式。但後來的眾多實驗表明,量子糾纏的行為是違反貝爾不等式的,量子力學是正確的,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的確有著某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貝爾不等式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量子力學的3大奇妙現象,這些現象都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但是卻嚴重違反了我們日常的直覺。就連提出和完善量子力學的眾多大牛都無法完全理解量子的行為,更不要說我們普通人了。那麼對於這3大奇妙現象,你又是否理解了呢?歡迎在評論中留下你的見解。

相關焦點

  • 這三個奇特的量子現象,搞懂了你就能入門量子世界咯
    量子力學是二十世紀物理世界的兩大支柱之一。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與我們所看到的物質世界完全不同。要理解量子世界,我們必須首先理解量子世界的三個最奇特的原理。1,波粒二象性。所有物質的粒子都可以像波一樣連續地充滿空間,但單個粒子也獨立存在。
  • 在科普書市場競爭中,《奇妙量子世界》為什麼能多次加印?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國家。量子科技與區塊鏈、人工智慧等一樣,都是近幾年社會關注的熱點。圖書出版領域,圍繞量子科技這一主題,教材、學術、科普、漫畫等形式多樣。
  • 量子世界的三大奇特現象,搞清楚了能幫你打開量子世界的大門
    量子力學完全不同於牛頓力學,他所描繪的世界完全不同於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物質世界,要搞懂量子力學,首先你必須要明白量子世界最奇特的三大原理。首先就波粒二象性,它闡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構成一切物質的粒子既能像波一樣不斷的充滿空間,同時也可以以單個的粒子獨立存在,這就要看你去怎麼觀察它,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事物,你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 量子世界是非常神奇的世界,是平行的世界
    但是一個數看能不能拆成另外兩個數的乘積,比如15可以寫成3乘以5,這個數比較小的話你自己也可以算出來。但是給你一個很大的數,經典的計算機要算這個數到底是不是兩個數的乘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因為它用的算法是窮舉法,把所有可能被除的數一個個除過來,最後才能確認這到底是不是兩個數的乘積,經典計算機算起來非常慢。
  • 探索量子計算的奇妙世界
    一項打開新世界的投資照例有媒體以各種方式追問王堅,「阿里願意出錢做量子計算研究,到底有什麼現實考慮?」「這項技術能給企業帶去多少產值?」這反倒讓他有些不解:「你們真的想太多了,真的沒有現實考慮,我們說要合作15年,實際上就是一個沒有限期的事,大家根本不知道結果是什麼。
  • 讀《奇妙量子世界》——你想了解的量子力學知識都在這本書裡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對量子力學的調侃,最早是由一部校園輕小說演化得來的,如今則常常用來描述科幻作品中無法用常理解釋的現象和劇情。 初次接觸量子力學,是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電影中,蟻人偶然從被困的量子領域回到現實世界,然後經史塔克的天才操作,眾人通過量子力學知識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借」用了過去時空的宇宙寶石,完成了對已無辜消逝的人們的復活。 再次接觸量子力學,是不久前報導的「量子波動速讀」鬧劇。該理論宣稱,一本書,不用看內容,「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生感性」,只快速翻就可以知道內容,「1分鐘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 量子糾纏的詭異就在三個問題,一般人無法接受,你能理解得了嗎?
    21世界物理最前沿的理論莫過於量子力學了,而最難理解的就是粒子糾纏。雖然說現在現在製造糾纏的量子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我國都已經實現上千公裡的量子糾纏。可是最神秘最難理解的是,量子糾纏的速度和通信機制。量子對於量子力學,網上議論紛紛,特別是各種自媒體,可是吹噓得神奇無比、詭異不已,其實量子糾纏最神秘和難理解主要在如下三個方面
  • 為什麼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不能讓人看個明白?
    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很抽象的概念,甚至目前沒有誰,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奧秘。在這,我提供一個換位思考的角度,來幫助大家理解,為什麼量子力學會如此奇妙!因為:我們人類的思考方式,或許本質上就不能適應宇宙的基本規律,也就是我們人類的思維方式存在局限性。
  • 量子物理學有多麼奇妙?這部科幻片展現了一個絕美的微觀世界!
    量子物理學是近些年來比較熱門的物理學話題,隨著我國把「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升空,以量子為開頭的一切似乎都顯得格外耀眼、格外神奇。量子物理學鏡頭下的世界十分美妙,它讓我們認識了世界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它讓我們從宏觀關注到微觀;它告訴我們,看,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是一樣的!
  • 你完全可以理解量子信息
    你不禁會嘀咕:也許這麼高深的東西,本來就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 「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   對此,本文想說的是:   不要放棄治療!   好啦,這是開個玩笑。實際的意思是,量子科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絕不是什麼無法言傳的東西。只要認真閱讀本文,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對這門學科得到相當深入的理解。
  • 量子力學顛覆你的思維!舉個例子讓你明白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為物理學理論,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關於它產生的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我們暫時能做的也只是認識它,接受它!而這些現象背後的原理,我們卻一無所知。
  • 終於有人將量子力學3個問題講清楚了,非專業人士也能看懂!
    當今最流行的學問就是量子力學,甚至有人捕風捉影地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拓展出靈魂存在,瞬間移動等等設想。但歸根揭底,量子力學最神秘的3個謎題就是態疊加與坍縮、單體態疊加與量子糾纏。量子本來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是微觀世界中的科學。往往非專業人士很難理解,但微觀世界的科學在宏觀世界同樣存在,正如一粒沙子裡包含這個世界。
  • 現實不似你所見:3個方面了解世界的基本組成,踏上探索現實之旅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現實不似你所見》。作者卡洛·羅韋利,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曾在美國、義大利工作,現在法國帶領量子引力研究小組。著有暢銷書《七堂極簡物理課》,被譯為40多種語言,被譽為下一個「史蒂芬·霍金」。世界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什麼?時間和空間真的存在嗎?
  • 必須用量子語言理解量子現象!
    從宇宙起源上講,量子力學生成了經典力學。從人類思維來講,先有熟知的經典力學後有陌生的量子力學。因為先有微觀粒子後有宏觀參天大樹,所以人類用經典語言是永遠無法真正理解量子力學的。唯有用量子語言才能理解量子現象;畢竟刻舟求劍不見劍,以大畫小不像小!
  • 霍尼韋爾宣稱3個月內發布「世界最強量子計算機」,但沒多少人...
    霍尼韋爾宣稱3個月內發布「世界最強量子計算機」,但沒多少人買帳  Winnie Lee • 2020-03-09 16:22:43 來源:前瞻網 E2717G0
  • 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式
    數學公式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潛藏在我們身邊,又不易被察覺。它無比簡潔,卻能夠描述大千世界。2013年,科普作家伊恩·斯圖爾特 (Ian Stewart) 還專門出了一本書,名叫《17 Equ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改變世界的17個方程)》。現在我們將其列舉出來,看看你都掌握著哪些呢?1.
  • 不懂量子也不懂計算機,那麼,你能理解量子計算機嗎?
    雖然你無數次聽過量子計算機的大名,但就像所有帶「量子」兩字的概念,你大概率(100%)不甚瞭然。量子計算機的概念1980年代提出,投入研發20年,迄今還沒有一臺真正走出實驗室。但傳說它(將來會)很厲害。
  • 光速並非宇宙最快速度,4個「超光速」現象,你知道幾個?
    可想而知,我們的宇宙到底存在多少我們無法想像的事。那你知道超過光速的這四種速度是哪四種嗎?但是科學家所說的大爆炸不是像我們理解的爆炸。我們理解的爆炸是砰的一聲。而科學家的大爆炸卻是在描述宇宙產生時膨脹的狀態。那這種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宇宙在誕生後的一秒,範圍就已經超過一光年了。
  • 量子是個什麼「子」
    科學家的工作是探索世界,這個「世界」可以很「大」,從我們的日常生活直到浩瀚宇宙都包括在內,被稱作宏觀世界;這個「世界」也可以很「小」,例如比1納米(十億分之一米)還小的事物和它們的現象,被稱作微觀世界。
  • 科學家:量子宇宙是荒謬又正確的理論,教你一分鐘理解量子宇宙
    眾所周知,研究宇宙組成的量子理論成為各個科學論壇最熱門的詞語,由量子理論延伸出來的量子物理、量子化學、量子通信等新興科技研究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研究。那麼,量子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如何理解由量子構成的世界呢?什麼是量子?量子的拉丁語意思是「相當數量的某物質」「有多少某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