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諾亞方舟的故事出自《聖經創世紀》中,相傳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亞當活到了930歲,他和夏娃的子孫一代代繁衍生息,家族也越來越龐大。人和人之間的矛盾越發頻繁,人類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殘殺,暴力和罪惡充斥著整個世界。上帝看到這一切非常後悔造人,當他決定將一切生物都毀滅之時,一個叫諾亞的男人被上帝發現。諾亞善良正直,他勸解其他人停止殺戮,並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家人們也都善良。上帝選中諾亞一家,並以託夢的形式告訴諾亞,自己即將發動一場洪水毀滅世界,要求諾亞一家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長1335米,寬22.3米,高13.4米,分為上中下三層,在裡外都抹上松香。
諾亞一家按照上帝的指示開始建造方舟,在120年後方舟建造完了,上帝告訴諾亞讓他帶著一家八口進入方舟,同時帶上各種飛禽走獸,包括雌性和雄性方便今後繁衍。在諾亞6百歲的一天,洪水突然爆發,大地上的生物全部被淹沒,只有方舟上的諾亞一家和生物倖存。洪水退去,諾亞和家人走出了方舟,從此地球上有了新的生命,而諾亞方舟最終擱淺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
在諾亞方舟的故事裡,諾亞為了逃生建造方舟起因是那場毀滅全球的大洪水,這麼大的洪水是否真的發生過?1850年,考古學家亨利在古亞述國的首都尼尼微發現了數千片殘破的粘木板。經鑑定,這些木板的歷史已經有五千多年,木板中記錄了一段世界即將被洪水吞沒,人類藉助大船逃生的故事,這與聖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非常相似。
1991年,日本科學家組成了一支調查隊,在土耳其境內的安納託利亞高原進行考察研究。一年後,他們在高原中心地帶的谷底發現了卵石層,經檢測後發現卵石層下面的化石是5430年前的,聖經中記載的大洪水剛好發生在這個時間段。這兩個研究發現中,說明人類歷史上可能真的發生過全球性的大洪水。
假設洪水真的發生,諾亞方舟真的存在嗎?科學家猜測,洪水結束之後,諾亞方舟可能停在了海拔較高的山上,想要找到它存在的痕跡,就得從各個山峰開始找起。諾亞方舟最後出現在亞拉臘山,這座山的實際海拔是5444米。傳說諾亞方舟就沉沒在了山頂的冰湖中。1916年,俄國飛行員羅斯在一次飛行中在亞拉臘山的山頂拍下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個暗色的斑點,類似於船體的形狀。照片一經公布,許多人懷疑那個斑點也許是諾亞方舟,但局限於當時的探險手段,人們並沒有進行深一步研究。1949年,一個土耳其飛行員駕駛飛機沿著俄羅斯飛行員的航線飛過亞拉臘山的山頂時,發現這裡真的有一個類似船體形狀的斑點,等比例放大後得知船體長150米,寬50米。這和聖經記載的諾亞方舟的長寬比較接近,但由於當時是美蘇冷戰時期,蘇聯禁止各國飛機駛入山脈附近,所以對斑點的研究再一次被擱淺。
1999年,探險家鮑勃·巴拉德在尼亞拉臘山不遠處的黑海海底發現了七千年前淡水貝類生存的痕跡,而他在同一地點發現的鹹水貝類距今有六千五百多年。在短短的時間裡,淡水湖形成了,也只有大洪水能做到。所以近年來有一種說法是,諾亞方舟也許不在山頭,而是因為海水暴漲沉沒到了海底。這個說法引起了美國探險家羅伯特·巴拉德的濃厚興趣。2000年,巴拉德在黑海深處發現了一個長方形的空間,那裡有一些木質橫梁,樹木枝條和石器全部散落在淤泥裡。經鑑定,這些東西是七千五百年前的東西。巴拉德推測,那個長方形的地基也許是諾亞方舟曾經擱淺的地方。儘管諾亞方舟的真實性並未得到證實,但是美國探險家幾乎深信不疑。
為了找到諾亞方舟,美國教授泰勒進行了長達13年的追蹤研究,最終根據飛機航拍以及遙感飛行器拍攝到了一系列的照片。在亞拉臘山附近的阿勒山的山腰處,發現了一個被冰川掩蓋的不規則區,它的長寬比例和諾亞方舟的長寬比例是一樣的,都是六比一。一位美國的探險愛好者在看到報導後,獨自前往阿勒山用航拍飛行器也拍到了一塊類似的不規則地形。人們開始懷疑難道地球上真的存在這麼一艘巨大的方舟嗎?
現代科技越來越先進的時候,探險家們決定深入研究。2010年4月28日,一支由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組成的探險隊宣布,他們在亞拉臘山海拔超過四千米處的地方,發現了疑似諾亞方舟的遺蹟。探險隊宣稱,他們成功進入了巨型木結構的方舟,並在裡面發現了陶器、繩索以及類似種子的物體。他們說,測量出來的船體長度為157米,從殘骸中依稀可以看到門窗、樓梯。方舟內共有七個船艙,這些空間明顯是人工製造而成的。方舟共分為上中下三層,裡面還有很多個隔間,其中一間有一些繩索,他們猜測是諾亞一家用來圈養動物的。
探險隊稱他們對方舟遺蹟進行了碳元素鑑定,結果表明可追溯到四千八百年前以上,這些都符合聖經中的記載。並且亞拉臘山海拔三千米以上是沒有人類居住的,讓人不由得猜想這處遺骸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在多數人的認知裡,諾亞方舟遺址就在亞拉臘山,從未有人懷疑過這一點,探險家也在這裡找到了不少方舟存在的痕跡,然而直到現在諾亞方舟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是個謎,誰也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希望隨著科技發展的進步,人類終將揭開諾亞方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