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聖經·舊約全書·創世紀》記載:在很久遠的年代,上帝耶和華見人類愈發放縱不羈與不圖進取,而且犯下了許多令他不能容忍的罪行,於是,他想以一場從未有過的巨大洪水來毀滅人類, 再重新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彼時有個叫諾亞的人,心地善良,正直無私,還很勤勞能幹,上帝對他說:「念你醇厚善良,與眾不同,所以決定幫助你和你妻、兒、兒媳。你可以用歌斐木製造一艘大方舟,帶上各種動物,每一種生靈雌雄各七隻,躲進方舟裡,然後天將連降四十天滂沱大雨,大地將變為一片澤國」。製造體積如此龐大的方舟,對諾亞是個嚴峻的考驗。他花了很長時間(猶太民族傳說為120年)才造好。按《聖經》描述,該方舟長125米,寬22.5米,高16米,共分三層,按噸位計算,大約相當於現代15000噸級的巨型船舶。
建造好方舟後,諾亞攜帶家人和許多動物都上了船。不久,果然天降大雨。傾盆大雨連下40天,地上的一切都被吞噬、捲走。水勢不斷上漲,驚濤駭浪以排山倒海的威力蕩滌人間腐惡,很快就淹沒了高聳的山頂,諾亞方舟在一片汪洋中隨波逐流,猶如大海中的一片樹葉,飄到了阿拉拉特山(在今土耳其境內)頂後擱淺不動了。後來,大洪水漸漸消退,諾亞方舟停留在阿拉拉特山頂。諾亞首先放出一隻鴿子,看看洪水浩劫後的世界究竟怎樣了,不久,鴿子飛了回來,因為洪水還未徹底消退,鴿子無法停留;第二次放飛,鴿子回來後嘴裡叼著橄欖枝嫩芽,表明洪水已退,萬物恢復了生機,樹枝上已長出了新芽。第三次,鴿子一去不返。諾亞明白,洪水已徹底退去,鴿子有了落腳之處。
諾亞一家和所帶的動物從方舟裡魚貫而出,重新改造、建設洪災過後滿目瘡痍的世界,因為諾亞方舟,人類以及地球上所有生靈這才沒有滅絕,並得以繁衍生息下去。後人為了紀念生命劫後新生,便把鴿子和橄欖枝視為和平的象徵,而諾亞用歌斐木打造的那艘巨型方舟,也永遠地停留在海拔5000多米的阿拉拉特山上。史前這場驚天大洪水似乎確有其事。在中東的以色列、阿拉伯諸國、北非的埃及、南美的印第安、東方古印度甚至中國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諾亞方舟的故事,流傳至今已經足足有6000年了。最近這幾個世紀以來,關於諾亞方舟的爭論依然眾說紛紜,爭執不休,據說科學家與探險者已在土耳其的阿拉拉特山脈發現了方舟殘骸(遺址),諾亞方舟是神話傳說抑或是歷史事實倒並不重要,問題在於,假如這一顯然帶有玄幻色彩的神話傳說真實發生過的話,那麼人類對《聖經》中的每一個傳說故事就必須認真對待了。中國上古文獻對這場史前大洪水也有記載。當時這場巨大的洪水是全人類都要面對的災難, 面對滄海橫流,西方人(包括中東地區的猶太、阿拉伯民族)選擇了諾亞方舟以庇護生靈,逃出生天,而中國人卻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與洪水抗爭,大禹治水的傳說由此衍生,雖然大禹(包括鯀治水)治水極具神話色彩,但也有許多人相信其真實性。
面對這場驚天大洪水時,鯀、禹父子二人奉堯、舜二帝之命,帶領崇伯和夏伯等人負責治理大洪水。鯀因治水不利,被堯帝所殺。鯀子禹繼續帶領大家治水,他常年在外與洪水搏鬥,三過家門而不入,歷經13年,採用堵疏結合之法,終於將泛濫不息的大水成功導引入海洋,完成了治水的千秋大業。從諾亞方舟和大禹治水的傳說可以看出東西方文化的差別 。面對這場堪稱天劫的史前大洪水,敬畏自然、信仰上帝的西方人選擇乘坐諾亞方舟做庇護以保留住性命,而中國人的選擇似乎更頑強與堅韌——對抗並最終馴服洪水 。另一方面,史前中國人的智慧與勇氣,與西方人乘坐諾亞方舟逃生是有本質區別的。
在那個渺遠、洪荒的年代,當人類面對共同的危機——洪水巨災的同時,西方人選擇了信仰上帝,並堅信善惡有報,一切自有安排 。於是建造了諾亞方舟為各種生命作庇護所;而中國人卻選擇了相信人力,相信自己(某偉人說「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大概源於此?),並憑藉堅韌不拔的意志,智慧的頭腦,戰天鬥地的勇氣,成功地制服了桀驁不馴的滔天洪水,捍衛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面對洶湧的洪水,中國人沒有建造、躲進方舟裡逃命,而是依然選擇與其抗爭並取得了最後勝利,中國人自古就有的堅韌品質和改造自然的勇氣,是這個飽經劫難的古老民族能生存、繁衍至今的奧秘。 以大禹治水到諾亞方舟的傳說相對比,西方學者的疑惑,大概能從中找到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