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約聖經·創世紀》中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講述了上帝對史前墮落的人類的審判,以及他願意給人類一個全新的開始。當無數惡人玷汙造物主時,上帝命令諾亞建造一個巨大的方舟,保護他和所有的陸地動物免受洪水的侵襲。待大洪水過去後,諾亞不僅拯救了自己和家人,而且與上帝籤訂新約,使其承諾不再用大洪水懲罰人類。但是,在這場大洪水過後,諾亞方舟發生了什麼呢?
根據《創世紀》8:3-4的記載,這場淹沒所有大地的大洪水在150天後結束,之後,漂浮了150天的諾亞方舟停在了「阿勒山(Ararat)上」。這段文字吸引了無數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因為阿勒山是土耳其東部的一座死火山。儘管許多人相信這場大洪水從來沒有發生過,諾亞也不是一個真實的人,但一些專家仍然相信,他們有足夠證據證實這個《聖經》故事,他們認為,《聖經》中描述的大洪水和諾亞方舟或真實存在,並非只是神話。
史前大洪水是否存在?專家發現尋找《聖經》記載的諾亞方舟的線索。特別是美國加州沙斯塔聖經學院和研究生院的《聖經》研究教授湯姆·邁耶認為,一些線索可能會幫助我們發現諾亞方舟。來自古近東的非《聖經》記載的大洪水記錄,與《聖經》中諾亞大洪水的記載有一些相似之處。古代近東是早期文明的發源地,即今中東一帶。
但是,對於考古學家而言,這兩種版本之間的主要區別是:非《聖經》記載在他們對洪水敘述的再現中,方舟的著陸位置各不相同,例如,方舟停靠在伊拉克的Pir Omar Gudrun山脈或者伊朗的扎格羅斯山脈,但是《聖經》記載,方舟是停靠在土耳其阿勒山上。
最近,大英博物館負責古美索不達米亞語言研究的助理管理員歐文·芬克爾,可能破解了一個古老的謎題,這與《聖經》所載的諾亞方舟登上阿勒山的記載相吻合。根據芬克爾博士對其發現的證據分析,邁耶教授相信,諾亞方舟的停靠之地,在一塊3700年前的巴比倫石板上有確切記載。
公元前1700年的西蒙茲方舟石板上有古蘇美爾人所創的60行楔形文字——一種在古近東使用的古代書寫文字——描述了古巴比倫大洪水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名叫阿特拉-哈爾斯(Atra-hasis)的人得知了一個淹沒地球的陰謀,於是,他建造了一個圓形的方舟來抵禦大洪水。
這個故事與諾亞的故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在這塊石板被送到大英博物館後,芬克爾博士稱它是百萬分之一的發現。芬克爾博士說道:「後來,我發現在我們著名的世界地圖石板上引用了來自新石碑的文字,顯示了巴比倫人認為方舟登陸之地。我也開始思考我多年來一直在問自己的其他問題:楔形文字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古巴比倫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而根據邁耶教授的說法,這塊石板上的內容與《聖經》中方舟登上靠近土耳其現代東部邊界的阿勒山的描述一致,儘管他們描述的是一個不同的故事。邁耶教授說道:「希伯來語的阿勒山(Ararat)一詞,通常被理解為指現今土耳其東部的一個地區,那裡曾經是鐵器時代的烏拉蒂人(Urartians)的王國,他們的名字就來源於該地區的阿勒山山脈。與非《聖經》記載的大洪水中提到的其他登陸地不同,考古學家和探險隊對對土耳其的阿勒山進行了認真的考古探索。」
邁耶教授補充道:「儘管還沒有確認從阿勒山上找到的物證,也沒有確認當地目擊者證詞的牧羊人,他發誓在同一西部的山的一側看到了一座巨大的木結構,西蒙茲方舟石板提供的驗證對於《聖經》學者來說並不奇怪。《聖經》能準確地告訴考古學家:他們將能在哪裡發現什麼,這並不罕見。在這種情況下,西蒙茲方舟石板,與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地圖合作,證明了《聖經》記載的真實性,諾亞方舟或許仍在土耳其東部的阿勒山等待被發現。」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專家都同意這個理論,因為沒有具體的證據表明曾經發現過方舟。康乃狄克中央州立大學的考古學教授肯尼斯·費德認為:「由於大洪水的故事本身,並沒有獲得任何考古學證據的支持,因此,沒有考古學證據能夠證明一艘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巨大船隻的存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聖經》相關的考古證據,或為專家提供了尋找諾亞方舟的最新線索。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退休地質學教授洛倫斯·G·柯林斯博士,也從地質學的角度對有關大洪水的記載提出了質疑。在解釋「史前全球大洪水從未發生的21個原因」時,柯林斯博士辯稱,大峽谷等地的沉積物以及世界各地的化石記錄,都沒有顯示出世界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場大洪水的證據。
柯林斯解釋道:「英格蘭東海岸多佛的白色懸崖由白堊層組成,厚度高達350英尺,由化石球藻(一種藻類)組成,這些巖層的年代與錫安國家公園中覆蓋在巨型交錯層砂巖上的沉積巖年代相同。據推測,他們被認為是諾亞時代的大洪水造成的。但是化石球藻非常小,有葉綠體,需要陽光,必須漂浮在海面上從太陽獲取能量。正因為如此,在據說發生大洪水的那一年裡,它們不可能同時生活在350英尺深的地方,因為在同一時間,水中的許多生物會將太陽擋在近水面以下的生物體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