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特殊的史前動物,第3種為最原始鳥類,分布中國

2020-12-05 自然界小偵探

牛龍,也叫食肉牛龍,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因其頭上長有兩個奇怪的觸角,十分奇特,因此得名,食肉牛龍的顱骨完全不同於過去人們所發現的任何恐龍類型,而且行動速度極快,被稱為是恐龍中的獵豹。

盾龜龍,也叫作鎧甲楯齒龍,生存於2.5億至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代,體長接近1米,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批海洋爬行動物,盾龜龍整個甲板呈現寶石狀的六角形,而且是沒有腹甲的。

孔子鳥,最原始的鳥類之一,其化石大量分布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的熱河,因其出土化石骨骼、羽毛印跡非常清晰,因此孔子鳥也成了全世界最出名的中生代鳥,孔子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甚至可能是最早的兩性異形鳥類。

三角龍,一種植食性恐龍,被認為是恐龍家族中最好辨認的物種之一,也是地球上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生存年代約在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完齒獸,也叫作全齒獸,大小跟牛一般,有丘齒型牙齒,是現今的豬與其它有蹄動物的表親,因生性殘暴,又會自相殘殺,被描繪為兇猛的掠食者,甚至被稱為「來自地獄的豬」。

相關焦點

  • 6種長相古怪的史前動物,只有第4種存活下來,分布中國
    巨狐猴,這種史前靈長目動物有著一個像黑犀牛一樣的鼻子,身體矮胖並且具有長長的犬齒,可能還擁有特大的上唇,長相古怪,只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地區。雕齒獸,雕齒獸一般被認為是現代犰狳的祖先物種,這種史前動物擁有一個巨大的甲殼,體長達到3米多,高度也有1.5米左右,堪稱為哺乳動物中的"鐵甲武士"。鱟,當史前原始魚類剛剛問世的時候,鱟的祖先就出現了,最早的鱟化石見於奧陶紀(5.05億~4.38億年前),跟現代鱟比較相似的物種則出現於侏羅紀,如今鱟這種史前動物依舊存活了下來,分布在中國等地。
  • 這6種史前動物至今存在,有3種在中國,還有一種與恐龍交手過!
    這6種史前動物至今存在,有3種在中國,還有一種與恐龍交手過!第2種生物是考拉,它和中國的大熊貓一樣,在當地擁有著非常高的地位,被澳大利亞稱為國寶。它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要比熊貓還要早些,大約是距今2500萬年前,在最古老的澳大利亞大陸上就出現了考拉的祖先,是澳大利亞的珍貴物種當中最為原始的樹棲動物。
  • 8種有著鳥類特徵的史前生物,圖6被認為是鳥類始祖,卻最不像鳥
    在史前時代,生存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史前生物,它們有著各種令人費解的形態結構,也正是因為怪異和不解,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堅持不懈的研究它們,期望揭開大自然生命進化的秘訣,今天咱們介紹幾種鮮為人知的史前生物,這些史前生物多多少少都有些鳥類的特徵,最起碼都會飛行或滑行。
  •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它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
    比如以下的這幾種生物就是史前遺留下來的動物,也被稱為活化石。首先第1個就是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這是一種原始的樹棲動物,根據考拉的化石來看,最早它們出現在距今2500萬年前。那時的考拉並非是生活在樹林裡,而是生活在熱帶雨林,很多人都比較驚訝,這種行動緩慢反應又非常慢的生物,居然可以在地球上生活幾千萬年的時間。
  • 5種史前古老動物,第4種仍被發現,難尋行蹤
    狼蜥獸,也叫作伊諾史川獸,是麗齒獸科下動物,麗齒獸是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狼蜥獸生存於2億5100萬年前的晚二疊紀,外形跟狼有點相似,四肢直立於身體下方,其化石發現於俄羅斯北德維納河流域附近,目前已發現幾乎完整的化石。
  • 盤點5種億萬年原始動物,第3種至今仍有少數存在
    溝鱗魚,生活於泥盆紀沿海和河道口的一種盾皮魚類,也就是距今約三億五千萬年前,溝鱗魚的體長僅在30釐米左右,它們的頭部、軀幹部和胸鰭覆蓋著由多塊甲片組成的骨甲,軀幹後部是裸露的,身體前部被包裹在骨質甲片裡,在中國華南地區化石資源較多。
  • 史前最兇悍的幾種動物,第三種能捕獵大多數大型動物
    1.鱷雀鱔,是北美7種雀鱔魚中最大的一種,能長到3米。體延長,上下頜亦長,鱷雀鱔是肉食魚類,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的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它幾乎通吃」。2.鬣齒獸,在三千萬年的發展歷程中,鬣齒獸家族興旺,種類繁多,其分布遍及亞洲,歐洲及北美洲,時代約為晚始新世到中中新世的上千萬年時間,從鬣齒獸的頭顱骨可知它們有敏銳的嗅覺,一些物種可能專門是吃腐肉的,但其他的明顯是主動的掠食者,鬣齒獸是非常成功及多樣化的動物,但隨著環境和獵物的改變和食肉目的興起,它們約於早新近紀滅絕。
  • 成都鳥類名錄發布:已知分布鳥類446種 73種近瀕危
    紅腹錦雞-攝影-牛蜀軍    成都究竟有多少種鳥類?答案是466種。4月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5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成都觀鳥會正式發布成都鳥類名錄1.0》(簡稱《名錄》)。    初步統計,目前成都境內已知分布有鳥類20目78科4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19目35科205種,雀形目43科261種。按照最新的數據,成都現有鳥種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31.9%,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從保護類別上看,目前分布在成都的鳥類中,有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位黑鸛、金雕、綠尾虹雉、紅喉雉鶉、斑尾榛雞。
  • 目前未確定的詭秘動物,第3種可能為史前原始生物
    獵塔湖水怪,獵塔湖是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湖泊,形成於一萬年前,早期可能就是一個冰川,這個湖泊存在水怪並非無中生有,切實存在眾多目擊者,有考察已久的專家則推測湖中的詭秘動物可能為上龍類史前生物。鬼美人鳳蝶,鬼美人鳳蝶是目前仍未完全確定的動物,它出現的機率極低,是在中國西南地區被發現的奇特蝴蝶,兩邊翅膀各不相同,看上去是一隻奇形怪狀的蝴蝶,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翅的左邊是雌性,右邊是雄性,雌雄混合。
  • 盤點5大已滅絕的原始物種,第3種有望通過克隆重新「復活」
    禽龍,史前大型的鳥腳類恐龍,身長在9米以上,身軀高達4至5米。
  • 5種奇特的史前生物,第3種能噴白液,仍未滅絕
    狼鰭魚,生存於中生代後期的一種淡水魚類,分布範圍主要在我種北部地區,狼鰭魚是原始的真骨魚類,也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真骨魚類,種類較多,目前僅在東亞地區有發現存在,從我國出土的化石遺蹟來看,狼鰭魚似乎已經有群遊的習性了。
  • 6種史前長相奇異動物&3種人類基因突變造就的罕見能力
    下面這些動物,都是史前動物,照說是早已滅絕才對,可是竟然有一種頑強地活了下來,在中國還有其分布。巨狐猴,這種史前靈長目動物有著一個像黑犀牛一樣的鼻子,身體矮胖並且具有長長的犬齒,可能還擁有特大的上唇,長相古怪,只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地區。
  • 外表最「奇異」的5種史前動物,圖2是最早到達天空的動物之一
    1、外表最「奇異」5種史前動物,魚龍 魚龍是爬行動物中跟海豚最相似的動物,它們是海洋蜥蜴,已經發展到了海中。並進化出了水生動物的身體形狀,如鯨魚和海豚,這些特徵表現出了融合進化的顯著特徵。2、外表最「奇異」5種史前動物,雙齒翼龍 雙齒翼龍是有史以來最奇異的翼龍之一。
  • 世上長相最奇特的10種罕見動物,排名第2的多毛怪你絕對沒見過
    澳大利亞食火雞。藍腳鰹鳥目前,已被列為全球100大最瀕危滅絕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等級為瀕危(EN)。2011年5月1日,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景區工作人員在火焰山下發現一隻長耳跳鼠。貘貘,分布於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現存最原始的奇蹄類,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遊泳和潛水,貘是食草動物。鯨頭鸛
  • 盤點5種史前猛獸,第3種有可能倖存了下來
    巨豺齒獸 ,史前肉齒目哺乳動物,生存在4500萬到2600萬年前,主要生存於北美地區,這種動物有著斷頭臺一般有力的雙顎,武士刀一般的後牙,令人不寒而慄。它曾經在北美平原橫行一千多萬年。南美細齒巨熊,一種曾生活在南美洲地區的大型雜食性熊科動物,生存於200萬到70萬年前,它是當時陸地上體型最大,力量最大的肉食動物,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類食肉動物。雙門齒獸,160萬年前就存在的一種有袋類動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有袋類,分布於澳大利亞地區,在當地土著流傳的傳說生物中有一種叫做澳洲水獸的生物,被懷疑可能是倖存下來的雙門齒獸。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鳥類種數超全球167個國家上一份最完整記錄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的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23年間,隨著觀鳥人數增多、記錄手段更新,新的觀察記錄層出不窮,卻一直缺乏專業系統的整理收集。2013年,《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第一作者闕品甲所在的成都觀鳥會等機構,著手編輯形成了一份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的初稿。
  • 200多位科學家參與,日夜研究上萬種基因,只為找到鳥類「親戚」
    研究者表示,這或許是因為鳥類因為需要飛翔,所以它們的骨骼都非常輕,這樣一來,化石就很難保存,所以,想要通過化石來梳理鳥類起源、演化非常的困難。科學家第一次對鳥類起源感興趣,是在1861年,當時始祖鳥的化石被發現了,這種來自於侏羅紀時期的,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恐龍,被認為是地球上鳥類的祖先,也是最原始的鳥類。
  • 史前人類遭遇的10種可怕動物
    巨猿是已滅絕的一屬猿,生存於約100-30萬年前的中國、印度及越南,與幾種人科在時間框及地理位置上相同。化石紀錄指步氏巨猿是最巨大的猿,站立時高3米及重545公斤。刃齒虎屬的模式種毀滅刃齒虎,肩高大於1.4米,平均身長2.6米,尾長30釐米,體重大約在360到470公斤之間,是已知最重的貓科動物之一。它們最負盛名的就是它那長長的犬齒,犬齒最長可達28釐米!
  • 5種已滅絕的史前動物,第3種消失十萬年,可能倖存
    洞鬣狗,斑鬣狗已滅絕的一個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在中國地區也有分布,與斑鬣狗的主要分別是在於前後肢的長度,甚至有證據指洞鬣狗會偷取尼安德特人的獵物,約2萬至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滅絕。楊氏虎,雖然名字中有個虎字,卻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獅子,是亞洲原始獅的進化結果,體型比獅子小,在距今約35萬年前曾在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廣泛分布,在周口店考古挖掘中發現其化石遺蹟。
  • 6種戰力超群的史前猛獸,第4種能以霸王龍為獵物
    是所有已滅絕的史前生物中咬合力最強大的。據估算,只有100公斤重的袋獅能產生媲美於250公斤重的獅子的咬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