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有著鳥類特徵的史前生物,圖6被認為是鳥類始祖,卻最不像鳥

2020-12-06 奇趣一刻

在史前時代,生存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史前生物,它們有著各種令人費解的形態結構,也正是因為怪異和不解,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堅持不懈的研究它們,期望揭開大自然生命進化的秘訣,今天咱們介紹幾種鮮為人知的史前生物,這些史前生物多多少少都有些鳥類的特徵,最起碼都會飛行或滑行。

翼龍

沙洛夫龍 這種滑行的爬行動物主要棲息的中亞地區的林地中,大約1英尺長,主要以昆蟲為食,它們生活在三疊紀中期至晚期,是翼龍的祖先,這種史前生物非常滑稽,自己明明不會飛,還非常喜歡爬到樹上,然後從樹上滑翔下來,體驗空氣動力帶來的快感,也正是這一特性,才誕生了翼龍類恐龍。

沙洛夫龍

南翼龍 這種翼龍主要在南美洲生存,因此被稱為南翼龍,生活在1.4億年前,它的翼展為4英尺,重量可能在5到10磅之間。它長而彎曲的喙有許多鬃毛般的牙齒,可以餵食浮遊生物和小甲殼類動物,猛然一看,這種生物長相有點扭曲。

南翼龍

夜翼龍 它是一個古老的翼龍種類,其化石被發現於美國中西部地區,它們在7500萬年前很常見,這種翼龍頭上長有一個風帆狀的大型頭冠,因此也被稱為風帆翼龍,這種翼龍是唯一翼上沒有爪子的翼龍,這是它們最明顯的特徵,這使它們在陸地上行動不便,因此它們主要通過臨近海面飛行捕食魚類,但是這同樣很危險,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海面下就會竄出一個捕食者將它們拖入水下。

小盜龍 這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完整化石只有10個,這種恐龍絕對是一種奇葩,體型只有鴿子那麼大,它們卻是食肉動物,主要以魚類和昆蟲為食,它們有兩對翼,前爪一對翼,後爪一對翼,這種特殊奇葩的生理構造,至今是個謎,科學家也搞不懂它們這樣進化有什麼特殊作用,可能是為了平衡飛行用的。

長麟龍 它被稱為第一種能夠滑行的蜥蜴,它們生活在早三疊紀時期,最明顯的特徵便是背上長的羽毛狀的鱗片物,有什麼作用至今也不清楚,這種羽毛狀鱗片物被認為是早期的原始羽毛,有科學家指出它們可能是鳥類的始祖。

樹息龍 這是第一種類似鳥類生活習性的恐龍,它們半棲息或安全棲息在樹上,它們最明顯的特徵便是中指爪特別長,它們生活在中生代中期,同時它們也被稱為樹上的蜥蜴,它大約六英寸長,用長臂和爪子從樹皮上撬起昆蟲作為食物,有點類似現代的啄木鳥。

雙型齒翼龍屬 這種翼龍生活在三疊紀晚期,化石發現於義大利地區,這種翼龍體型較小,只有1米長左右,它的名字意思是「雙齒」,這是因為它的下顎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牙齒,據說這些生物有很好的視力,利用強大的爪子來捕獵魚類,魷魚或小型蜥蜴。

始祖鳥 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時期,這是一種古老的脊椎動物,腦袋長得像鳥,會飛,曾經一度被認為是鳥類的始祖,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它們的個體大小和烏鴉差不多,尾巴扁平很大,它們只是一種恐龍。

有些雖然被稱為鳥類的始祖,但是長得並不像鳥類,大家感覺哪一種最像現代的鳥類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世界上最奇怪的10種鳥類
    鯨頭鸛有一種奇特的外表,使它看起來像史前動物。當看到這隻高鳥的時候,讓它看起來很奇怪的特徵就是它那巨大的喙。這隻喙太大了,與身體其他部位相比,它顯得不成比例,尤其是在成年雄性身上。它長約9英寸,寬約4英寸。No.9:藍腳鰹鳥。有趣的是,藍腳鰹鳥的名字來源於西班牙語「bobo」,意思是愚蠢的傢伙。藍腳鰹鳥看起來很奇怪,因為它們的腳是藍色的。
  • 史前10大最危險的鳥類,可捕食大象!
    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史前10大最恐怖的鳥類。排名不分先後。這隻鳥的翼展為5米至6米。該物種的化石是從阿根廷中部和西北部發現的。這隻鳥是一個清道夫,它的狩獵技術非常高超。在狩獵時,它們會把捕捉到的獵物在空中直接吞掉。據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科學家目前成功模擬了該鳥類的飛行模式,結果發現這種600萬年前的遠古鳥類是技藝高超的「滑翔者」。並不能靠扇動翅膀來飛行。看來它是一個滑翔鳥。
  • 「國鳥」候選人、鳥中貴族,這些珍稀鳥類特有種,你還不認識?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國家,不僅因為中國鳥類總種數佔全球的1/8, 更因為有著豐富的中國鳥類特有種。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那些珍稀的鳥類特有種。白冠長尾雉,攝影/馮江什麼是特有種?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形似暴龍卻是鳥類近親二連巨盜龍體長大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大約1400千克,體型可與著名的暴龍類相比,但是二連巨盜龍屬於鳥類的近親——竊蛋龍類,這一類群的其他屬種體型很小,身披羽毛,多數體重僅為幾千克。鑑於二連巨盜龍比其他竊蛋龍類體型大出太多,研究人員對兩套不同的數據進行了分析,以確認二連巨盜龍的親緣關係。
  • 外媒:中國發現1.307億年前鳥類最古老祖先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 外媒稱,一個新發現的物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今鳥型類(所有現生鳥類的祖先)實例,並將現代鳥類的起源時間向史前推進了近600萬年。英國《自然·通訊》5日刊文公布了這種名為彌曼始今鳥的古老鳥類。
  • 8種最友善的寵物鳥類
    毫不奇怪,許多人想要一隻友善,溫柔且非常適合作為伴侶的寵物鳥。這些特徵對於寵物鳥經驗有限的人來說更為重要。與具有自然友善性格而不是膽小的或具有攻擊性的動物相處和照顧起來更容易。這裡有八種最友善的寵物鳥,通常會與它們成為很好的伴侶。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藉此機會,海南周刊推出《海南百年鳥類調查》專題報導,全面梳理百餘年來對海南鳥類的調查史,以及海南特有的鳥類、從海南消失的鳥類,還有倖存鳥類的生存狀況。  「整整10年了,國內沿海省份的越冬水鳥調查,沒有哪個省份能夠像海南經常性全省調查越冬水鳥,沒有哪個地區能像海南堅持這麼多年。」臨高新盈彩橋保護區內,香港嘉道理駐海南保育主任盧剛一邊手持望遠鏡觀鳥,一邊說。
  • 隱藏在你身邊最接近恐龍的九種鳥類(一)
    後來科學家研究發現,現代的鳥類確實是從兩足恐龍,即獸腳亞目食肉恐龍進化而來,這類恐龍包括了羽毛迅猛龍和霸王龍,幾乎現代所有鳥類都可以追溯到史前生物,但也有一些更多地保留了咆哮恐龍的特徵和特質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於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  以下是能證明鳥類從恐龍進化而來的證據:  1、始祖鳥具有典型的恐龍特徵  始祖鳥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鳥類祖先。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層中首次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
  • 【圖】世界上最珍稀的十種鳥:神出鬼沒的鳥類它居然排名第二!
    (虎皮鸚鵡)最近發表在《生物學進展》的一項研究列出了100種世界上最瀕危、最獨特的鳥類,其中包括以屍體為食、有特別的「斬首」技巧的禿鷲、能在胸前吹出一個「氣球」的軍艦鳥和世界上最強壯的鸚鵡由耶魯大學、西蒙佛雷澤大學和倫敦動物學會主持的這項研究總共分析了9993種現存的鳥類,鑑定了它們親緣物種的數量(數量越少意味著它們的演化特異性越高),以及它們在野外生存中面臨的危險。這一研究在相關領域尚屬首次,研究公布了那些最急需我們投入精力保護的鳥類。
  • 鳥類的同性之愛:130種鳥類有同性戀行為(圖)
    在今年9月份出版的國際性專業學術研究刊物《動物行為》上,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生物學家Geoff MacFarlane發表了一篇關於鳥類同性戀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他們所研究的93種曾發生同性戀行為的鳥類中,至少有5%的鳥類有著同性交配行為。
  • 原始鳥類研究揭示鳥類肩帶骨骼的發育可塑性
    研究團隊對巾幗鳥進行了比較形態學、骨組織學、飛行能力以及系統發育的研究,認為巾幗鳥屬於目前已知僅次於孔子鳥目的最原始的尾綜骨類鳥類。尾綜骨類是指末端的數枚尾椎癒合成一塊複合骨(稱之為尾綜骨)的鳥類,涵蓋了除始祖鳥、熱河鳥類之外的所有鳥類。反鳥類和今鳥型類(後者演化出所有現代鳥類)是在中生代演化最為成功的鳥類,這兩個類群的早期分子已經出現大量進步的形態和生理特徵,屬種眾多。
  • 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史前巨獸,恐怖鳥上榜,速度相當於霸王龍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提到史前巨獸,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類似於哥斯拉一樣,具有毀滅級的大生物,雖然還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哥斯拉是真正存活於世上,但我相信一定有許多我們不知曉的生物隱藏於深海,沉靜的凝望我們
  • 8種不常見的鳥類,專家也許都不認識3種
    但生存在食物鏈中避免不了一個物種的滅絕和一個物種的新生,根據環境的不同新生出能在食物鏈中生存的技巧。鳥類算是我們最常見的物種了,據統計全世界有9000多種鳥類,這幾種你見過幾個?1草原松雞,分布於美國跟加拿大,屬於易危物種,早些年還有很多,但由於它所處的草原地帶在推廣農業,導致生存環境改變,野生的草原松雞日漸消失,僅存的一隻松雞於1932年死去,剩下的都是人工飼養。
  • 河南觀鳥地圖出爐 「鳥叔」8年拍攝190種鳥類
    這裡是愛鳥者的駐足地「鳥叔」熱衷「潛伏」,8年拍攝190種鳥類在民權黃河故道溼地公園,每天有萬餘只白鷺翩翩飛舞、棲息覓食。萬鳥紛飛的景象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今年43歲的馮豫山從小就喜歡鳥,2009年才踏上拍鳥的徵途。8年下來,他拍攝到190種鳥類。他告訴記者,有時候一天能拍個幾千張,但令自己十分滿意的並沒有,只能等到第二天再繼續拍攝。跟鳥打交道的這8年中,他練就了聽聲辨鳥的本領,只要不是極其罕見的,他都能憑聲音叫出鳥的名字。「希望通過拍鳥,讓大家看到鳥的美麗,呼籲更多的人一起保護鳥兒,保護自然之美。」
  • "中國獵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添力證
    「鳥類始祖」家族又發現「新丁」和我們在好萊塢大片《侏羅紀公園》裡看到的恐龍截然不同,復原圖中的中國獵龍看起來簡直象鳥頭、鳥爪、恐龍身體拼接出來的怪物。中國獵龍不足1米的短身體和「超長」的後肢很不成比例,前肢已經演化成可以像鳥類一樣向兩側伸展的翅膀,垂下來只及身高的三分之一。
  • 50種鳥類進「複賽」,珍稀與平易近人,上海市民最愛哪種?
    上海第36屆「愛鳥周」4月8日在世紀公園拉開帷幕,之前受到廣泛關注的上海市鳥評選有了新進展。 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並徵求多方意見後,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單位從上海目前有記錄(根據現有文獻記載,結合近年的觀察記錄)的476種鳥類中選出了50種。
  • 世界上「最不好惹」的鳥類,有著鋒利的喙,很多動物對其避之不及
    鳥類在大家的心目當中都是比較小的,很可愛的,但是這一類鳥的脾氣是非常的暴躁,如果你沒有事的話,就千萬不要去招惹它,這種鳥叫做伯勞鳥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有76種的伯勞鳥,在中國境內也有將近十種。背面大部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這種鳥的不好惹主要體現在進食,一些在天上飛行的鳥類它也會直接捕捉。
  • 羽毛是區別鳥類和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特徵
    羽毛是區別鳥類和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特徵能飛行並不是區別鳥類與其他動物的特徵,蝙蝠、昆蟲也能飛行,但它們並不是鳥類,另外,有一些鳥類也不能飛行。區別鳥類和其他動物的,是它們的羽毛。羽毛可以讓鳥類停留在高空不往下墜,有助於保持體溫、防水,還能起偽裝和裝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