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同性之愛:130種鳥類有同性戀行為(圖)

2020-11-22 搜狐網
信天翁。
Geoff MacFarlane博士
鄒發生在野外做鳥類研究。

  「熱戀」中的兩隻信天翁會相互依偎,並且用長長的嘴巴相接在一起,場景甜蜜而溫馨。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對熱戀中的「情侶」很有可能不是異性,而是同性。

  在今年9月份出版的國際性專業學術研究刊物《動物行為》上,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生物學家Geoff MacFarlane發表了一篇關於鳥類同性戀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他們所研究的93種曾發生同性戀行為的鳥類中,至少有5%的鳥類有著同性交配行為。Geoff MacFarlane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鳥類同性戀並非一定要以成功的繁殖作為代價,那些不用負擔大量撫育後代任務的鳥會用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其他繁殖機會。」  

同性戀不影響  鳥類繁殖進化

  鳥兒可能為了練習求愛技巧、減輕社交壓力、和鞏固統治而產生同性戀行為,這種行為可以幫助他們組成聯盟、共同承擔照料後代的責任或者獲取資源。鳥類同性戀更有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不影響繁殖成功的同時又增加了交配的機會。但是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同性戀行為不以繁殖為直接目的,是否不利於鳥類的繁殖和進化呢?

  「在進化論的文獻中,不少生物學家曾認為,同性戀是有害的,因為它影響了動物追求性伴侶及最終繁殖後代的過程。但是同性戀對有很多交配機會的鳥來說代價並不高,因為它們的撫育壓力小,雌性或雄性在撫育方面下的工夫越少,他們參與同性戀活動就越多。」Geoff MacFarlane說,「同性戀行為在自然界中到處都存在,但是很少人嘗試從進化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同性戀行為的發生。經過我們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撫育後代負擔少的父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跟同性交往,而它們仍能繁殖後代。因此我們認為有同性戀行為的鳥類繁殖後代的成功率看起來與沒有同性戀行為的鳥類是一樣的。對某些鳥類來說,同性戀關係甚至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因為它有助於鳥類個體保衛領地、提高社會地位和有助於親子養育。」

黑腳信天翁
  130種鳥類有同性戀行為

  Geoff MacFarlane在幾年前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130種鳥類熱衷於同性戀,它們中有的在生活的某個時段曾經擁有穩定的同性戀伴侶,甚至一起養育後代,有的是長相廝守的同性鳥「夫妻」。火烈鳥是一個典型,6%的雄火烈鳥會組成同性戀家庭,兩隻雄火烈鳥會求愛和養育後代。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由雄鳥組成的家庭往往比由異性組成的家庭更成功,它們富有進攻性,能佔有更多的地盤和資源。而在燕鷗中,有1/3的家庭由兩隻雌鳥組成,它們共同孵化鳥蛋,雙方都樂意擔當父親或母親的角色。

  Geoff MacFarlane告訴記者,他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對其中93種野外鳥類進行了為期5年的研究,發現在這93種鳥類中至少有5%的鳥類有著同性交配行為。並非只有異性之間才能成功交配繁殖,有一些特殊的鳥類可以在固定的周期內與同性和異性交配。他們分析了93種同性戀的野生鳥類的記錄,發現這些鳥類中,同性求偶、同性交配行為很普遍:38%的雌性有同性戀行為,而82%的雄性有同性戀行為。

  Geoff MacFarlane說,無論是以單配偶制為主的鳥類,如環嘴鷗和加利福尼亞鷗,還是多配偶制的鳥類,如流蘇鷸,都觀察到有同性戀行為。然而,這些鳥類中是單方還是雙方都表現同性戀行為,以及同性戀行為的表達方式和發生的頻率在不同種類間都很不同。很多歐科鳥類發生雌雌配對結合,例如銀鷗,還有黑背信天翁。在特定的地點裡,多達31%的成對黑背信天翁是雌雌結合。信天翁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鳥類,在生產期間,他們一同孵蛋,並且輪流尋找食物。曾有科學家對美國夏威夷瓦胡島上的萊桑信天翁進行了觀察,發現這些體形碩大、姿態優雅的海鳥在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繁殖領地,然而築巢的伴侶中超過30%是兩隻雌鳥。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發現,許多雌性配對的信天翁歷經數年始終忠貞不渝。它們互相梳妝打扮,甚至偶爾也會像異性伴侶那樣交配。而灰雁則存在很多「男同性戀」,有的雄灰雁間的同性關係很長,可維繫15年,幾乎是一生。

美國野牛。
  對後代照顧少的一方易發生同性戀

  Geoff MacFarlane告訴記者:「我們調查了鳥類同性求愛、同性交配行為的現象和發生的頻率,以雄性和雌性對撫育雛鳥工作,如建巢、餵養和保護雛鳥的相對貢獻作為依據,發現對撫育後代貢獻相對較低的某一性別容易發生同性戀行為。」

  對此,Geoff MacFarlane解釋,撫育責任的解放能夠給個體更多的機會,給它們與多個伴侶進行性交往,包括那些同性的伴侶。一方通過將撫育後代的責任轉移到對方,把自己從撫育後代的一切投入(包括時間和精力)中釋放出來,並把剩下來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額外的交配機會中。因此,撫育後代投入較少,與多配偶的性行為的增加密切相關。

  Geoff MacFarlane認為,在撫育責任明顯按性別進行劃分和性互動只限於發生在有限的伴侶中的情況下,同性戀行為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相反,在撫育責任並不明顯以性別劃分和發生多配偶的性行為的潛力更大時,同性戀行為會更經常發生。在這種情況下,與多個伴侶的多重性交機會對一種性別來說是可能的。

波諾波赫猩猩。
  多種多樣的「婚配形式」

  從事鳥類生態學研究的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鄒發生研究員對於澳大利亞生物學家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報告非常感興趣,他告訴記者,目前在我國尚未有專門針對鳥類同性戀的研究,因此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國內的鳥類愛好者了解鳥類的生活狀況。鄒發生說,目前全球已發現10000多種鳥類,其中我國有1300多種,在Geoff MacFarlane的研究報告中列舉的93種出現同性戀行為的鳥類中,中國大約存在24種,在廣東地區比較常見的有喜鵲、白鷺、綠頭鴨、灰雁、黑天鵝等。

  鄒發生介紹道,鳥類在繁殖期間會搶佔地盤,所佔的地盤稱為「領域」。佔領食物豐富的「領域」有利於親鳥就地取食,也便於育雛時滿足雛鳥的求食需要,也可減少其他同類的幹擾。鳥類的婚配製度與人類一樣,以一夫一妻制為主,佔了80%~90%。但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鳥類也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婚配製度:

  最簡單的單配製,也就是「一夫一妻」制。這種方式有的僅限一個繁殖季節,有的可維持幾年;也有的一旦結為夫妻,就終生相守。雌雄雙方都參與繁殖過程, 雙親在孵卵和育雛過程中都擔負職責。

  多配製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雄鳥為重的「一夫多妻」 制。每隻雄鳥可以與兩隻以上的雌鳥交配,但是每隻雌鳥都只能與某一特定的雄鳥交配。交配後,雌鳥完成全部的繁殖活動,雄性不參與對後代的撫育。只有2% 的鳥類屬於「一夫多妻」制。

  另一種是以雌鳥為中心的「一妻多夫」制。一隻雌鳥可以和幾隻雄鳥共同生活,雌鳥只管產卵,孵卵、育雛等任務則完全由雄鳥來承擔。鳥類中採取「一妻多夫」制的只佔0.4%。

  最後一種是混配製,這種婚配製度實際上是「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的混合。鳥類中有6%屬於混配製,杜鵑等鳥類的婚配方式屬於混配製,它們沒有固定的配偶,每隻鳥都可以雜亂交配。

  但對於同一種鳥來說,婚配方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棲息地環境、食物豐盛程度、天氣狀況、季節變化和鳥的年齡等因素都會影響婚配方式。

黑背信天翁。
  同性戀行為  利於鳥類家族和諧

  對於 同性戀行為對鳥類繁殖和進化的影響,鄒發生與Geoff MacFarlane的觀點一致,認為同性戀的鳥類雖然繁殖不了後代,但是畢竟目前被發現的同性戀鳥類才130多種,相對於全球被發現的10000多種鳥類來說,比例還是很低的,而且這130多種鳥類中發生 同性戀行為的也很少,所以鳥類的 同性戀行為對繁殖進化影響不大。而且,從鳥類穩定發展這個角度來看, 同性戀行為甚至還有促進作用。據鄒發生介紹,在鳥類的家族裡也有等級之分,如果一隻雄鳥與多隻雌鳥在一起組成家族的話,與雄鳥最早交配的「大老婆」在家族中的地位會最高,越遲交配的「小老婆」在家族中的地位就越低。「小老婆」地位低下,它們空閒時就會在家族的領地周邊「尋花問柳」,尋找其他的雄性或者雌性來進行接觸、交配。

  「一夫多妻」制通常又分成四種類型:資源保衛型、雌鳥保衛型、雄性優勢型和高速多窩型。資源保衛型中雄鳥通過保衛雌鳥繁殖所需的各種資源來間接地控制雌鳥,比如保護它的食物和水源地等;雌鳥保衛型中雌鳥常以群體的方式生活,這時雄鳥可以佔有一群雌鳥使它們全部成為自己的配偶,佔有雌性配偶群後,雄鳥就像保鏢一樣不斷地對它們進行看護和保衛,以防它們離開自己的領域或與其他入侵的雄鳥交配。

  在鳥類繁殖期整個季節中,「一夫多妻」制的家族裡,「丈夫」需要對整個家族和家族中的多個「妻子」負責任,儘量維持家族的和諧。所以當「丈夫」發現「妻子」出現了「外遇」,「丈夫」首先會分析事件對整個家族來說是利還是弊,如果不利,「丈夫」就會「翻臉」,會跟「妻子」的「情夫」或「情婦」打起來,甚至殺死對方;但是如果「丈夫」經過判斷覺得「妻子」的行為對穩定家族架構和擴充家族的地盤是有利的,就會默許「妻子」的「外遇」,哪怕「妻子」的外遇對象也是雌鳥。這樣它既不用花過多的時間去管理家族各個成員,也可以維持家族的和諧穩定。

  兩隻鳥類同性間互相摩擦生殖器,它們以這種行為來示好、平息爭鬥,以減少家族和自己的損失。由此可以看出,同性性行為有著維持動物種群穩定的作用。

秘魯巖鳥。
  誘因:  先天因素+後天環境

  在動物界中,從鳥類到哺乳類都有同性戀行為的發生,被稱之為「同性接觸」或者是「同性爬跨」。動物的這種「同性爬跨」行為,有的是受先天因素的影響。動物一般都有季節性發情期,這個時候動物個體已經發育成熟,能量的積蓄過程已經完成,受到體內性激素的刺激,會產生衝動,表現出求偶行為和交配行為。雌性動物選擇了那些優秀的雄性個體與之交配,剩餘的「單身漢」找不到配偶,沒有資格參與到繁殖群體中去,只能是發生同性爬跨行為,來釋放體內積累的能量。

  鳥類同性戀配對的時間有的是「一夜情」,只偶然地交配一次;有的是「一季情」,即一個繁殖期都膩在一起;有的甚至會「長相廝守」一生一世。

  「同性爬跨」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只要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往往就可以誘導同性戀行為發生。去年,媒體曾經報導在哈爾濱極地館裡,兩隻雄性的企鵝常常膩在一起,互相吹氣、抓癢、睡覺,「行為相當像情侶」,兩隻雄企鵝還搶了其他企鵝的蛋試圖孵出企鵝寶寶。後來極地館的工作人員估計可能是館裡企鵝「雌雄比例失調」造成了它們被同性吸引。

黑天鵝。
  500種動物  有同性之愛

  美國一家科學網站曾經評出了10大同性戀動物。該網站報導說,近 500種動物存在同性戀行為,而且此種性癖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幾年前,Geoff MacFarlane也曾對全球現存的動物學文獻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結果顯示,靈長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的同性戀行為最多,其次是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昆蟲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文獻中描述最多的是哺乳動物的同性戀行為。科學家發現,雄性長頸鹿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同性群體中,只有在需要繁殖時,才同異性待在一起,而在同性群體中,它們中的80%,其交往行為都被認定與性有關。在靈長類動物中,超過30%的種類被認定具有同性戀行為。倭黑猩猩用性行為維持集團的穩定和諧,它們中的50%是同性戀。

  Geoff MacFarlane告訴記者,他們暫時還不清楚對鳥類的研究結果可否推及到其他物種中,譬如魚和哺乳類動物。但是他們在靈長類動物中已發現相同的結論:有多個伴侶的靈長類動物會有更多的同性戀活動,這驗證了他的結論:多配偶制的動物允許同性戀的發生,同時也不會影響繁殖。「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去看看其他的脊椎動物中是否有相似的現象。」他說。  

連結:十大同性戀動物

  波諾波赫猩猩:幾乎所有喜好和平生活的黑猩猩都具有雙重「性」格,它們解決爭端時採用的常常是「做愛而非戰爭」的方式,即便同性之間亦樂此不疲,而且發生過同性戀行為的大約2/3為雌性黑猩猩。

日本獼猴。

  日本獼猴:雌性獼猴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密,除了發情期,它們的感情比較專一,不會輕易拋棄現有的夥伴,而且它們似乎很滿意它們之間的同性夫妻關係。相比之下,雄性獼猴之間較少發生同性戀行為,經常「一夜情」過後不久就將對方甩掉。

  美國野牛:美國野牛中的雄同性戀者更為普遍。因為雌性野牛和雄性野牛一年只有一次交配,雌性野牛發生同性戀的機會就更少了。每當發情期,雄性野牛一天會和同性發生幾次性關係。超過55%的年輕公牛的性生活是在同性之間展開的。

  瓶鼻海豚:雄性瓶鼻海豚差不多都具有雙重「性」格,而且它們和同性對象之間的感情相當牢靠,一般容不得第三者插足。

  長頸鹿:雄性長頸鹿之間的性活動比較頻繁。雄性長頸鹿發生性關係之前常會摟著對方的脖子親吻長達1個小時。

  非洲羚羊:雌性羚羊在發情期和同性夥伴之間的性行為平均每小時會出現幾次,同性戀行為約佔羚羊所有性行為的9%。

  黑天鵝:黑天鵝之間的性行為多達20%的發生在同性之間,而且差不多1/4的「同居者」是同性。

  海象:雄海象到4歲時性才會發育成熟。此前的性青澀期,它們最有可能和同性之間發生性撫慰。年齡大一點的雄海象具有典型的雙重「性」格,發情期會和雌象交配,剩下的時間則會和同性發生性行為。

  灰鯨:它們的同性戀行為更像一次狂歡舞會,5頭灰鯨向四周滾動,同時向周圍不斷噴水,它們的肚子相互頂著,以便互相撫慰。

  秘魯巖鳥:大約40%的雄鳥曾有過某種形式的同性戀行為,另有一小部分根本就不曾和異性「同床共枕」過。

  策劃:趙 潔

  撰文:許俏文 實習生 黃嘉玲

  圖片整理:許俏文(署名除外)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高瑞)

相關焦點

  • 兩棲動物中的同性戀
    儘管長期偏愛同性交配的情況很罕見,但有6%的雄性大角羊是名副其實的同性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科學研究表明,不僅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同性戀現象,動物世界也有五花八門的同性戀行為。動物的同性戀是指成年的同性動物之間發生的求偶行為或性行為。
  • 生物學家發表「動物搞同性戀」文獻:綠頭鴨愛搞「基」?
    夏爾猜測,同性之間的「類交配行為」也許恰恰來自於通常意義上的異性交配,考慮到異性繁殖總是首先基於情感層面上的配對,那麼在實現異性間配對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同性間配對的「副產品」。要不是它雌雄長得那麼像,我們可能早就注意到:作為北美最常見的鳥類,30%的加拿大雁都存在這樣的行為傾向。
  • 鳥類如何相愛
    多數雄鳥沒有陰莖   鳥類是通過生殖器官的短暫接觸進行交配的。這些生殖器有一個不太雅的名字,叫做「洩殖腔」。除了少數種類如鵝、鴨、天鵝、無翼鳥、鴯鶓等雄鳥具有陰莖,多數雄鳥沒有陰莖。鴕鳥的陽具之大,為所有鳥類之冠,勃起時長達20釐米。最近人們發現一種體型很小的鳥―――納米比亞紅嘴鳥也長有陰莖,只在受到誘惑亢奮時才顯現出來。不過這種鳥經常處於亢奮狀態。
  • 美研究發現動物同性行為或有助其社會行為進化
    低等動物的「同性戀」行為跟人類不一樣,一項最新研究為這些動物的同性戀進化意圖提供了合理解釋。 4.大角羊 只有當一些母羊表現出雄性行為時,一些公羊才會與它們交配。 鳥兒會交配,蜜蜂也會交配。當然沒人確定是否跳蚤也會交配,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之間有同性關係。
  • 動物之間有同性戀嗎? 動物有哪些不可思議的交配?
    動物之間有同性戀嗎? 動物有哪些不可思議的交配?時間:2018-05-07 09:18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動物之間有同性戀嗎? 動物有哪些不可思議的交配?
  • 有意見建議「同性婚姻合法化」寫入民法典——基督徒如何看同性戀?
    當我看鳳凰網上發起的投票時,其中已經有72.51%的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寫入民法典。還記得在2003年,一個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意調查這樣問道:同性性行為是否是罪?當時55%的成年人回答說是,而33%的成年人回答不是。 但在2013年,研究中心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卻有45%的人回答了是,45%回答不是。
  • 動物同性戀
    "同性接觸」  「同性爬跨」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專門從事動物行為研究的李春旺說,在動物界中,從鳥類到哺乳類都有同性戀行為的發現,他們一般稱之為「同性接觸」或者是「同性爬跨」。李春旺認為,動物的這種「同性爬跨」行為,受先天因素的影響。
  • 自古就有的同性相吸 史上十大同性戀
    上不得已,左遷放為北地都尉。數月,復徵入侍中。太后以放為言,出為天水屬國都尉。永始、元延間,比年日蝕,故久不還放,璽書勞問不絕。居歲餘,徵放歸第視母公主疾。數月,主有2,出放為河東都尉。上雖愛放,然上迫太后,下用大臣,故常涕泣而遣之。後復徵為侍中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歲餘,丞相方進復奏效,上不得已,免放,賜錢五百萬,遣就國。數月,成帝崩,放思慕哭泣而死。
  • 社會是多元的,差異是永存的---同性戀的性與愛(圖)
    許戈輝:雖然崔子恩不必再與精神科大夫唇舌一番,但我們對於同性戀仍然是所知寥寥。社會學家李銀河教授從89年開始研究同性戀現象至今已經出版了很多著作,她告訴我們,同性戀古已有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說古希臘,就盛行成年男子與美少年之間的同性之愛。而古代的日本、古印度乃至古代中國同性戀現象都在正史或者其他史中有不少記載,到了19世紀同性戀現象已經被專家學者列為研究範疇之內。
  • 德動物園一對同性戀禿鷹欲孵化被棄鳥蛋(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7日報導,德國一座動物園內的雄性禿鷹艾西斯(ISIS)和諾德霍恩(Nordhorn)是一對同性戀  艾西斯和諾德霍恩是4月以來德國動物園發現的第二起鳥類同性戀情。幾天前,有新聞報導柏林某動物園的帝企鵝斯坦(Stan)和奧利(Olli)因發展同性戀情被遷出。  先前還曾有報導稱有攝影師在非洲中南部的波札那動物保護區發現一對雄獅發生交配行為,並拍下照片。
  • 「愛深圳,愛自然,就從認識鳥類開始」
    李申 攝人民網深圳11月22日電(李申)「愛深圳,愛自然,就從認識鳥類開始。」11月21日,第二屆廣東省森林文化周主題活動——「歡迎黑臉琵鷺回家」嘉年華系列公益主題活動在深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舉行,遊雲教育創始人遊雲在開幕式上如是說。
  • 動物世界十大熱衷同性戀動物(組圖)
    的展覽,主題史無前例——自然界熱衷同性之戀的動物。「生命科學」(LiveScience)網站更評出10大熱衷同性戀的動物,來看看它們的獨特之處。  雄性逆戟鯨(虎鯨)經常遊騎在另一隻雄性的背鰭上,雌倭黑猩猩常常互相摩擦生殖器官,由此看來,動物王國對任何生活方式都很看得開。上個月挪威首都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名為「違背自然?」
  • 尚雯婕微博發「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遭到閆忠文炮轟,霸氣回應
    微博上寫著人民日報評論官微: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確實在很多國家都有同性戀不應遭受歧視,也可以結婚的國家。自2001年荷蘭成為第一個允許同性伴侶登記並認可就能有效性的國家以來,全球已經有15個國家全球性、美國13個州與首都、英國的2個地區及墨西哥首都等都均先後承認同性婚姻的權利並準予註冊。然而閆忠文卻發評論寫道同性戀是心理變態,違背了陰陽,違背了哲學的正反,都是錯誤的。
  • 揭秘動物世界裡的同性戀 寬吻海豚最般配[(組圖)
    動物的同性戀是指成年的同性動物之間發生的求偶行為或性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不僅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同性戀現象,至少在130種脊椎動物中也都存在著同性戀行為或者是同性性行為。黑猩猩、黑天鵝、美洲野牛、日本短尾猴等都是典型的同性戀動物,下面小編帶你來看看這些「斷背」動物們。
  • 世界十大同性戀動物,人類真是弱爆了
    它們交配的頻率很高,而且交配時發出肆無忌憚的叫聲,同性之間交配也是如此。大約三分之二的同性性行為發生於2、獼猴這種示愛行為有時會持續一個小時。相關研究顯示,每20頭長頸鹿中就有一頭會對同性表示這種親暱行為。在很多情況下,長頸鹿的同性戀行為比異性戀更普遍。4、寬吻海豚
  • 秧雞,鶴形目秧雞科的130多種瘦小的沼澤鳥類,形狀稍似雞
    秧雞鶴形目秧雞科的130多種瘦小的沼澤鳥類。形狀稍似雞,翅短圓,尾短,腳大,趾長。除高緯度地區外,遍布全球。體型大小變化很大;小者如麻雀,體長約11釐米;大者如小雞,體長約45釐米。棲於稠密的草叢中,鳴聲響亮,夜間尤然。
  • 15%的鳥類有遷徙行為,模型揭示遷徙原因
    已知的10600種鳥類大多數並不遷徙。只有大約15%鳥類在它們的夏季繁殖地和過冬地帶之間,往返數千英裡,英勇而不知疲倦地旅行。北達科他天空中的加拿大鵝為什麼有些鳥遷徙,有些鳥不遷徙?沒有明確的解釋。大鳥、小鳥、聒噪的鳥、安靜的鳥——候鳥有各種形狀、大小和習性。即使同一種候鳥,行為方式也千差萬別。所以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尋找鳥類遷徙的原因,現在他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 寵物之間會有同性戀情麼?
    我有兩隻公貓,一隻叫皮皮,一隻叫魯比,它兩之間的關係,好的超乎我的想像,你比如兩個人會經常擠在一個小盒子裡,明明有很多盒子可以供它倆用。沒事情的時候,它倆總是喜歡一邊曬太陽,一邊互相梳理毛髮。我一度懷疑它倆有同性戀愛的傾向。  我個人對同性戀愛保持開放的態度,但是這個事兒如果推及到寵物身上,可能會更複雜,因為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 科學家發現這種雄鳥,對著同性唱情歌求偶,忠貞不亞於異性伴侶
    加利福尼亞大學動物學家在最新的實驗中發現,雄性斑胸草雀在沒有異性出現的時候,竟然也會對著同性放聲歌唱,如果相互吸引,就會組成一對伴侶,其忠貞相愛程度不亞於異性伴侶。其實,除了鳥類之外,從野牛到蜜蜂,從孔雀魚到疣豬,近年來,動物學家已經在450多種動物中發現了同性戀愛行為。不過,在大部分物種裡,同性戀愛行為在科學上的記錄還是偶然現象。
  • 中國同性戀逐漸被大眾接受 同性婚姻成最大難題
    而且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從來很有信心,從不擔心被異己的文化或亞文化所同化,對於與自己不同的文化往往採取不屑一顧的態度,因而不至於殘酷迫害。  所謂的反對同性戀,所反的只是性,因為中國的傳統要求人們禁慾,嚴禁性亂,一切合法婚姻之外的性行為都在被禁止之中,並不是只針對同性戀的性行為。因此,曾有西方媒體將中國稱為「同性戀者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