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20分鐘催淚彈:父母離婚的孩子,為什麼很難學會愛自己?

2020-12-04 柚媽書影世界

趙薇的《聽見她說》出了第二集《許願》。

這個關注女性的獨白劇,開播前就讓人期待滿滿。

第一期《魔鏡》講了女性的外貌焦慮,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而這期,聚焦了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小雨的心事,在楊紫如泣如訴地演繹下,尤為催淚。

看了沒幾分鐘,我已經完全被代入了這個故事。

小雨的爸爸在媽媽孕期出軌,媽媽帶著她大鬧爸爸單位;

於是,爸爸丟了工作,身敗名裂。

不僅如此,媽媽還在八寶粥裡加了農藥,帶著小雨自殺。

後來被鄰居發現,搶救了過來。

在醫院裡,爸爸向媽媽下跪,媽媽對他說:「去si」。

這場以爸爸出軌為起點的悲劇故事,以爸爸媽媽孩子三敗俱傷,暫時告一段落;遺憾的是,原生家庭不幸的影響卻似乎沒有止境。

有過一次死亡體驗的母女搬家了,她們相依為命地生活著。

只是媽媽對爸爸的恨意依舊無法消散。

她恨屋及烏,連帶著,跟小雨的爺爺奶奶也斷了聯繫。

在這個名為「家」的孤島上,生活著一對共生的母女。

媽媽說:「我只有你」。

小雨說:「我想逃離」。

日常點滴裡,媽媽都對她極盡控制。

甚至「買通」了她的好朋友,了解她的各種動態。

終於,她被媽媽密不透風的愛折磨得喘不過氣來。

她努力學習,選了一所離家最遠的地方上學,但還是逃不開媽媽的掌控。

媽媽隨時隨地電聯她,從上大學到工作後,一直如此。

媽媽還阻止她談戀愛,告訴她:「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知道她戀愛了,就第一時間趕去,勸退了男方。

小雨是愛媽媽的,但她的內心卻在某種程度上「背叛著」媽媽。

這一天,是她26歲的生日。她說,自己很想回到26年前,去殺死那個要出生的自己。

這無疑是打臉了媽媽26年的養育。

除此之外,她也無法控制自己對父親的感情。

媽媽希望她恨爸爸,但她做不到。

在內心深處,她似乎還在思念著父親。

在她14歲時,父親得了絕症。離世前,來學校看她,在她身後喊了她一聲。

她沒來得及轉身,父親已經走遠。

留下了一個鐵盒子,裡面有兩萬多塊錢。

那是父親留給她唯一的,也是所有的「愛」。

她一分都捨不得花。

12年過去了。

她始終活在悔恨中,遺憾在父親來見她最後一面時,沒有去抱抱他。

在26歲生日時,小雨錄下了20分鐘的內心獨白,發送給了母親,片子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些年原生家庭的話題說的很多,談及父母,總有很多讓人觸動心房的地方。

而這部短片,我覺得對所有即將為人父母,或者已經為人父母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警示。

它告訴我們,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被動的;她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作為父母,我們既然選擇了孕育孩子,就要承擔起這份選擇帶來的責任。

盡力呵護,別輕易傷害。

看片時,有兩段話讓我很受觸動。

一段是小雨念到父親留給她的信,信裡寫到,「爸爸許願你,不要遇到像爸爸這樣的人」。

一段是小雨對著鏡頭告訴媽媽:「媽媽,我知道你很愛很愛我,我也很愛很愛你;但你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作為一個兼具女兒和母親雙重身份的女性,我覺得這兩段話也點出了這個故事裡兩個悲劇女性的出路。

一個是做為父母婚姻不幸的孩子,怎麼去修復原生家庭的創傷,擁有愛人的能力。

一個是做為婚姻不幸的成人,怎麼去修復再生家庭的創傷,擁有自愛的能力。

先說孩子吧。

小雨父親許願的這句話,很觸動我的原因,是因為我身邊見過很多像小雨一樣的女孩,往往未必能如這位父親所願。

父親是「渣男」的,遇到「渣男」的概率往往很大。

這不是巧合,而是因為女孩缺乏了好的榜樣,所以不懂識別什麼是好伴侶。

除此之外,對父親的矛盾情感,也會讓她們喪失愛人的能力。

對孩子的情感最好的許願(祝福),是自己成為一個好伴侶。

回過頭說,有些網友認為,小雨在短片裡呈現出對出軌父親的「同情」態度是一種「三觀不正」的表現,是對母親的背叛。

甚至有人說「爸爸不是好人」、「換成我的話,就把你丟給爸爸,讓你跟著後媽生活」,諸如此類的言論,我真的很不贊同。

對小雨來說,父親背叛母親是不爭的事實,但小雨對父親的愛,是發自本能的;不能因為父親對家庭的傷害,就剝奪了她接收父愛的權利。

對父親和母親的態度,可以有親疏之別,但一味地恨,對孩子並不是好事。

和父親的和解,是對於小雨這樣的女孩來說,是人生一堂重要的功課;正視對父親的感情,也是她走出不幸福原生家庭困局的第一步。

再說說媽媽。

面對背叛的丈夫,選擇「報復」的方式去讓對方受到懲罰,這無可厚非。

只是,她也需要和解。

和解不是放過曾經傷害你的人,而是放過自己。

是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以及無辜的孩子。

唯有和解,才能讓自己真正得到治癒,重新擁有自愛的能力。

最後我想說,這個故事要告訴天下父母的道理,其實很簡單。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父母相愛。父母和睦的原生家庭無疑是孩子最大的財富。

退一步說,真的走到夫妻不睦、婚姻破裂的程度。

我們也應該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即使分開了,她還依舊擁有爸爸媽媽的愛;她還可以繼續愛媽媽,也可以繼續愛爸爸。

爸爸媽媽的婚姻故事結束了,但和她的親子故事永遠不會結束。

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專注育兒相關的書評、影評、熱點事件分析;擅長兒童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

相關焦點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脫口秀女王:「媽媽離婚5次」|父母身上,折射出孩子未來的婚姻
    01從父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最近參加某綜藝節目中,「脫口秀女王」王思文聊起與程璐的離婚事件時,她坦言「小時候就覺得自己第一次結婚肯定會離,也不是很相信婚姻這個事情。她認為孤獨才是婚姻生活的常態,離婚是自己直面孤獨的選擇。為何她對於婚姻的態度如此消極?
  • 楊紫生日爆哭:爸爸出軌後,我恨了媽媽26年
    出軌的確需要付出代價,但這代價原本不應該由孩子來付。女人當然可以不原諒男人,但她明明可以放過自己。在報復完男人之後,在有新的追求者的時候……傷害她的是男人,但讓她一輩子活在婚姻失敗的陰影裡的,卻是她自己。她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去愛女兒。卻不知道,對女兒最好的愛,是愛自己。
  • 楊紫透露自己結婚和生子期限,是要快了!吐槽自己像傻子一樣!
    一眨眼,楊紫從當年的高中生夏雪到現在也快三十歲了。楊紫當初和男演員秦俊傑談過一段戀愛,但是還是以分手告終,現在的楊紫也開始會考慮到自己的結婚生子問題了。 楊紫最近在採訪中也透漏了自己給自己定下的結婚和生子日期,楊紫表示自己現在對家庭和愛都是充滿了期待,小時候她覺得自己一定會在三十歲之前結婚生子,現在覺得自己當初還是個小孩。
  • 高考結束後,我的父母卻離婚了
    這幾年,確實出現了一種高考結束後的離婚潮現象。據河南電視臺《民生大參考》記者的相關報導,高考後,民政局每天都有10多對夫妻來辦理離婚,形成了一個離婚小高潮。這些年來,每年高考過後,離婚也呈現了上升的趨勢。 為什麼高考後,很多父母選擇離婚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業,很多婚姻出現問題的父母會等到高考結束後離婚,也許他們認為,選擇這個時候離婚對孩子影響不大。
  • 父母都愛孩子,但現在為什麼卻愛得「千瘡百孔」。原因只有1個
    這位媽媽在小時候就沒有自我價值,而且把這個還帶給了自己的孩子。要改變的話,媽媽就要教導孩子學會表達,不管是敏感度高還是低的孩子,都需要。3. 從這個原生家庭來看,這麼多年的生活狀態,真地應了那句話「距離越近,傷害越深。如果你想傷害一個人,就嫁給他,就娶她回家,就可以折磨她一輩子。」
  • 寧靜的22歲雜交兒子:繼承父母的完美基因,父母離婚後茁壯成長
    【雷納經歷父母離婚】  他的父母都是俊男靚女,自然,雷納並不醜,他從小就繼承了父母完美的基因,他的五官深邃而立體,英俊的外表和父親一模一樣。看到雷納一天天在長大裡,她決定以王者歸來的態度重返娛樂圈,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  寧靜重新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意味著夫妻必須過著越來越少分居的生活,孩子也會缺少母親的陪伴,因此她和保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通用語言也越來越少。
  • 為了孩子忍著不離婚?錯了!「家庭功能」遠比「家庭結構」重要
    同事前兩天找我哭訴,說自己堅持不下去了,想要離婚,但是孩子已經五歲了,她一直為了孩子沒有提。同事和我說,自從有了孩子後,自己和老公的關係就開始變得奇怪。老公和婆婆都希望自己成為家庭主婦,能夠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和陪伴。但是同事不想放棄自己奮鬥已久的事業,所以一直堅持當上班族。
  • 延遲滿足:父母要學會讓孩子經歷風雨,方見彩虹!
    我國的營養學專家範志紅老師,在網上發表過一次自己的經歷。她說元旦自己去逛超市,看到一個孩子纏著奶奶要買草莓。冬天的草莓價格很貴,要40元一斤。奶奶看到草莓那麼貴捨不得買,孩子就一直哭鬧。在生活中,應該也有不少父母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孩子看上了一樣很貴的東西,比如幾十塊錢一斤的水果,一百多塊的玩具。這些東西父母買了也不會讓自己破產,只是覺得沒有必要。
  • 餘歡水離婚後的人生感悟:夫妻之間有這三種狀態,再愛也難長久
    《我是餘歡水》中主角餘歡水和妻子離婚了,與其說是離婚,不如說被迫離婚。因為餘歡水和妻子甘虹之間並沒有感情破裂這回事,用餘歡水的話說:甘虹從來都沒有愛過我!沒有感情談何破裂呢!看過了餘歡水慘澹收場的婚姻,最終選擇離婚似乎對他是一種解脫。餘歡水用自己悲慘的人生告訴我們三個婚姻中最痛苦的狀態,如果有其中之一,這段婚姻十有八九很難維持下去。1.就當為了孩子,忍一忍吧!
  • 父母吵架,是孩子看過的最可怕的恐怖片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迎合別人來獲得所有的人喜歡,一旦別人釋放出不好的信號,就會產生自我厭棄,壓抑自己的個性,甚至會迴避親密關係。調查研究顯示:夫妻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相比較來看,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 心疼楊紫,別再讚美無私的母愛了
    趙薇+楊紫的夢幻搭配,成功激起了千層浪。《聽見她說》第二期才剛剛上線,就再度火上了熱搜。在眾人忙著盛讚楊紫演技卓越,能一口氣說20分鐘臺詞、一條過的時候,鏡頭下哭得歇斯底裡的小雨卻讓更多人身同感受。看到話題下大家的留言,城君是真真切切地感到:這真不是一個個體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壓抑和隱藏。
  • 楊紫飆淚控訴:令人窒息的愛有多恐怖
    【北魚說】遺憾的是,有太多的中國父母,正在不斷給予孩子這種令人窒息的愛,且不自知。  01  假期閒來無事,看了趙薇導演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每一集都有著面對不同心理痛點的女性,在攝像機面前獨白。
  • 「我A型血,你O型血,孩子為什麼是B型血」「對不起,離婚吧」
    就像有個離婚女人吐槽自己的前夫時說的一樣:『當初我懷疑他背叛婚姻時,他惱羞成怒,說我誣陷他,不惜拿自己父母的身家性命發誓,還大言不慚說,「凡事都要講證據,如果你有證據證明我背叛了婚姻,我任你處置!」當時我確實沒有什麼證據,不過,沒過多久,證據自己出現了。
  • 豆瓣高分動畫《鷸》:父母愛孩子,要讓他吃苦
    相信看過短片的人都知道,故事裡的母鷸,為了讓孩子成長,幾次都「狠心」拋下鷸寶寶,自己外出覓食。而鷸寶寶餓了,只能自己探險尋找食物,母鷸在這樣的放手下,鷸寶寶才得以蛻變成長。只有6分鐘的故事,耐人尋味,能讓人聯想到自身的家庭教育問題,到底怎樣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母鷸捨得讓小雛鷸吃苦,更是狠得下心來放手讓小雛鷸學會生存的技能,在經過幾次的磨礪後,終於成長。
  • 父母離婚之後,孩子做了什麼,《頭影子的人》中男孩這樣告訴我們
    最近看的這本《偷影子的人》,書中主人公「我」的父母離婚了,爸爸離開了家,家裡只剩下我跟媽媽兩個人,因為媽媽已經很憂傷了,所以我看起來並沒有給她增加煩惱,只是痛苦都放在心裡,無處傾訴,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體現出來。
  • 楊紫哭訴媽媽的變態控制欲:不幸的原生家庭裡最需要自救的是誰?
    劇中,小雨說,「你知道我為什麼沒有找到愛人嗎?因為我沒有愛人的能力,我也不敢。」父母之愛重於泰山,父母之盼難於登天孩子的每一項品行、性格、觀念大多模仿自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包括「愛」也是如此。知乎上曾經有個很火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考慮家長的感受?當我們還在辛苦擺脫父母帶來的創傷時,父母想的卻是,為什麼我們不懂感謝?父母也有父母的難處,他們竭盡所能想對我們好,甚至為了我們,讓渡了一部分自己人生本該有的享受。
  • 親子關係最大的障礙:是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要起訴我父母!」「為什麼要起訴父母?」「因為生了我。」獲得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兩項提名的《何以為家》中,13歲的男孩贊恩坐在原告席上,他要指控自己的親生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後,她試圖努力不把這種顏色傳給孩子,但比想像中的要難:「『我愛你』,我只能不停地對他說『我愛你』。我也時常安慰我自己,說『沒關係』。」作為一個13歲男孩的母親,李喜榮經常反問自己:「我是一個好媽媽嗎?」她對此的回答是,如果孩子能為她打十五分,她都覺得他已經很慷慨了。她對自己發牢騷說「我真的很沒資格當父母。」
  • 愛孩子母雞都會,有些父母卻售賣、毒打自己的親生孩子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句話透露出了母愛的天性,也講述了教育孩子的艱難,但有很多父母,卻連嘗試一下教育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而萬某並不是自己撫養這個孩子,而是將孩子給了自己的姐夫趙某。幾經周轉,辦案民警終於找到了孩子。而早在2017年1月,就有類似的新聞報導。
  • 金星:幾年前為了孩子離婚,現在終於再婚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可愛的天使,降臨在這個世界上。作為父母愛的結晶,他們承載了太多對父母的美好期望。有孩子的家庭是幸福的,完整的,充滿活力的。但是娛樂圈有很多明星夫妻為了照顧孩子,鬧了很多矛盾,甚至離婚。後來她離婚了,因為做不到。很多目睹過這個戀愛現場的人,都特別惋惜。畢竟孩子是自己的骨肉。不管是誰照顧他們,都應該是!再好的父親也代替不了母親!所以,很多喜歡楊冪和劉愷威的粉絲都高呼:再婚。但是,雖然兩人都沒有再婚,但可能因為面子問題而不好意思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