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三體》,用了整整一個星期。感謝作家劉慈欣,讓我一星期都喜心悅目,還回味無窮。在這個網絡文字亂飛的時代,文字都似曾相識,《三體》就是書海中開出一朵花,是科幻的一扇窗,宇宙就是一張白紙,《三體》粗細幾筆在那白色宣紙上勾勒出一副水墨,留下太多空白。細節在漂流瓶中,留待後來人,有緣者。
生存第一,質量守恆,黑暗森林法則,維度差異,這是框架。規則越簡單,迭代出來的宇宙越複雜。如黑白圍棋。宇宙太大,太複雜,地球太小,已熟悉。《三體》是那夏天一屋涼,黑夜滿月光,星海之外有無儘可能,是一個神話,可又用一根基礎科學的線牽著,用重手筆描述當生存危機出現時,人性的殘忍,冷酷,同樣也用輕靈的手法呈出有些靈魂超脫,如鳥的翅膀,有自由的光輝。
平時閱讀時,總能感覺到文字的陳舊和重複,是把過去那幾千年的歷史來來回回的寫,都沒有什麼新花樣啦,《三體》勾勒一個未來,宇宙有生就有死,有開始便有結束,有無窮的大,就有極至的微,奇點爆炸宇宙膨脹成多維的宏觀,因星際戰爭,維度攻擊崩塌再回奇點,是一個循環,是一個向上進化的循環吧。
遵上所述,上帝已死,生命與文明共生,如果可能,我希望在一個九維的空間用二維的時間進行無數可能的選擇,那麼總有一個選擇是正確的。如果真這樣,豈不更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