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電子雷射眼中的三體量子世界

2020-12-18 黎川發布

2019-11-05來源:中國科學院學習平臺作者:江玉海

三體問題(three-body problem),天體力學中的基本力學模型,研究三個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比如太陽系中的太陽、地球和月亮。

三體問題一直是困擾人類的基本科學問題,看似簡單卻十分複雜。三體運動軌跡非常敏感,它們的質量、位置和初始速度,這些量的微小變化,都有可能導致無法準確預言的混沌狀態。

牛頓、克卜勒、龐加萊、拉格朗日、歐拉等傑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曾為此探索。然而,現在人們能夠認識的,也僅僅是特定情況下的周期性運動規律而已。

圖1:(a)太陽地球月亮宏觀三體運動示意圖和(b)氦原子中原子核和兩個電子的微觀量子三體運動示意圖((a)圖片來自網絡)

量子微觀世界中的三體問題

類似於經典三體問題,量子微觀世界中也存在這樣的複雜三體問題。比如氦原子的雙電子激發態(如圖1(b)),由於原子內庫倫相互作用,激發態中兩個電子之間存在徑向和角度的強關聯。

隨著光子激發能量接近雙電子電離閾值和雙電離,也存在電子周期性運動軌道到量子混沌的現象,實現量子規律到經典現象又到量子規律的跨越,是科學家研究和認識經典三體問題的理想微觀體系。

圖2:氦原子雙激發態雙通道量子幹涉示意圖

圖2勾畫出的是氦原子雙電子激發態形成的示意圖,這裡涉及到經典的量子規律「which-way」問題,最終FANO線型的形成可以看成兩個不可區分的量子通道幹涉形成的,不同線型反映出通道之間的強弱關聯相互作用。

雷射家族新秀:短波自由電子雷射

短波自由電子雷射是由高速運動的自由電子與自身電磁場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相干光,它是近年來雷射家族的新秀,其特點為高亮度、波長可調和超短脈衝。這個大型科學平臺的出現,已經讓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神秘的新物理現象和新物質態,比如黑洞分子和空穴原子等。

自由電子雷射在新能源材料和生物複雜分子相干成像等領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突破。

操縱氦原子中雙激發態,認識三體強關聯

科學家通過調節波長,鎖定氦原子雙激發量子幹涉過程,直接觀察氦原子雙激發態的產生演化,並通過改變雷射參數來調控雙激發態的變化。同時,當強的自由電子雷射照射一個原子,原子的電子結構會發生「扭曲形變」, 也可以看成「瞬時」新量子態(如圖3所示)。

圖3:短波自由電子雷射與氦原子相互作用原理示意(圖片來自Christian Ott等,Phys. Rev. Lett. 123,163201(2019))

近期,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利用短波強自由電子雷射,成功操縱了氦原子中雙激發態。該研究首次發現雙激發態受到雷射場強度扭曲的一些特殊規律,讓人們認識到如何通過外場雷射調控物質中電子對快速演化,以及重新認識三體強關聯規律。

這種單原子變化,對認識探索強雷射與物質在最基本層面上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是未來研究強場材料物理和物理化學的重要基礎。微觀量子三體強關聯的新研究將進一步提升人們對宏觀三體問題的認識。

該實驗是在德國海德堡馬普所組織下,通過和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的江玉海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在德國漢堡FLASH光源上完成。該研究對正在建設進行中的上海SFEL光源和SHINE光源建設以及未來將開展的科學研究方向有指導作用。

相關結果 "Strong-Field Extreme-Ultraviolet Dressing of Atomic Double Excitation" 發表於 Phys. Rev. Lett. 123,163201(2019)。該工作同時作為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 與 APS Physics 精選論文(「Featured in Physics」),獲得了推薦點評(Synopsis: Distorting Helium Atoms with XUV Light)。

相關焦點

  • 利用自由電子雷射對液態碳進行表徵
    在 FERMI的研究人員採用自由電子雷射光源,不僅可以獲得液態的碳樣品,同時還可以對其結構進行表徵,追蹤碳樣品在熔化的時候其電子鍵合和原子坐標的超快排列。據我們所知,這是固態物質中最快的結構變化。研究機構的研究人會員利用飛秒泵浦的探測系統,利用泵浦雷射和非晶碳樣品來沉積高能載荷,在探測雷射的自由電子脈衝僅僅只有幾百飛秒時間內,測量樣品的X射線吸收的光譜。
  • 利用自由電子雷射對液態碳進行表徵
    的纖維衍射來自 FERMI研究機構的研究人會員利用飛秒泵浦的探測系統,利用泵浦雷射和非晶碳樣品來沉積高能載荷,在探測雷射的自由電子脈衝僅僅只有幾百飛秒時間內,測量樣品的X射線吸收光譜的。自由電子雷射可以從電子聚束的加速到產生的相對論速度 之間的過程中均可以產生輻射。電子聚束和波蕩器的相互作用,二極磁鐵的周期序列,就會放大其輻射,從而產生極端明亮的雷射源。在 FERMI,桌面雷射器播下自由電子雷射,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同步泵浦和在7飛秒的時間內是實現探測脈衝,同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相比,自由電子雷射的時間為大約200飛秒。樣品開始熱化並進而向氣體轉變。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微觀世界的超級高速攝像機,再也不怕三體人...
    2015破土開工的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SXFEL)已於今年5月通過測試,達到了項目指標,而規模更大、更為先進的XFEL也已經開工。海外,美國已於2009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其升級加強版預計將在明年建成使用;歐洲也在2017年啟用了目前全球最大的XFEL,該項目涉及11個國家。讓這麼多國家趨之若鶩的XFEL究竟有何魔力?
  • 我國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一、前言自由電子雷射(FEL)是基於真空中自由電子產生的輻射雷射 [1],與傳統雷射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輻射波長不依賴於受激介質,僅與電子束的能量和波蕩器(用於輻射的周期性磁場)有關。FEL 具有波長完全可調諧的特點,可以獲得其他雷射器不能實現的波段,相應波長可覆蓋從太赫茲至硬 X 射線甚至γ射線的範圍。
  • 「大連光源」發出世界最強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最近,在遼寧省大連市長興島,中國最新一代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其單個皮秒(1皮秒等於萬億分之1秒)雷射脈衝可產生140萬億個光子,不僅世界最亮而且波長完全可調。
  • 揭秘「第四代光源」——自由電子雷射
    自由電子雷射器一種利用自由電子的受激輻射,把相對論電子束的能量轉換成相干輻射的雷射器件。自由電子受激輻射的設想曾於1951年由Motz提出,並在1953年進行過實驗,因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未能得到證實。
  • 拍攝「分子電影」——全相干自由電子雷射
    為此,科學家開始發展新一代相干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FEL)。自由電子雷射是高能電子在磁場作用下發生扭擺的時候,在前進方向上發出的雷射。你可以想像一條蛇扭著身子往前爬行,只不過這條「蛇」的速度接近光速,運動路徑呈正弦狀。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通常由加速器、波蕩器和光束線站系統三部分組成。
  • 合肥研究院等在太赫茲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與量子材料研究部徐文課題組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應用太赫茲自由電子雷射裝置(CTFEL)裝置,開展電子材料的太赫茲動力學特性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以Picosecond terahertz pump-probe realized from Chinese terahertz free-electron laser為題,發表在
  • 自由電子雷射:我們的目標是波長更短、亮度更高!
    由於它的工作介質是自由電子,因此被稱為自由電子雷射。自由電子雷射的特點是雷射波長和脈衝結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並且能夠在大範圍內連續調節。自由電子雷射VS傳統雷射與傳統雷射器相比,自由電子雷射採用了極為不同的光束產生方案。
  • 合肥物質院等在太赫茲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與量子材料研究部徐文課題組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應用太赫茲自由電子雷射裝置(CTFEL)裝置,開展電子材料的太赫茲動力學特性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以Picosecond terahertz pump-probe realized from Chinese terahertz free-electron laser為題,發表在Chinese
  • 首次: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備獲得分子分裂的光電子衍射成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發展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在原子層面可以獲得單個分子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實驗結果為高重複頻率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進行時間解析度的泵浦探測光電子衍射影像指明了道路。在氧分子爆炸的時候,X射線雷射的X射線自由電子會碰撞氧分子的兩個原子的外層電子並開始裂變。在裂變的過程中,X射線雷射從兩個氧原子正在帶電(離子狀態)的其中一個原子的內殼層釋放出另外一個電子。電子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且波經由氧離子散射。
  • 德國漢堡附近的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施
    日前,歐洲X射線 自由電子雷射 裝置(XFEL)在德國漢堡大都市區正式投入使用。這一造價為12.2億歐元的大型 雷射 裝置由11個歐洲國家參與研發和建設。XFEL是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設施,每秒可發射多達27000個脈衝,亮度比傳統的同步加速器光源亮度高出10億倍。
  • HGHG自由電子雷射成功實現大範圍波長連續可調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上海深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實驗裝置(SDUV-FEL)於近日完成了一項新的自由電子雷射實驗,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大範圍連續調諧的HGHG自由電子雷射放大。理論上,自由電子雷射具有極高亮度和波長連續可調諧的優勢。
  • 小型化自由電子雷射獲重大原創進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劉建勝等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小型化自由電子雷射新概念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創進展,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微型、瞬態的波蕩器方案。自由電子雷射被稱為第四代光源,可以提供從遠紅外到X射線波段的高亮度相干輻射,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具有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應用價值。傳統的自由電子雷射基於射頻加速器產生高能電子束,再利用周期性排布的磁鐵構成的波蕩器對電子束進行扭擺與調製,最後輻射出高亮度相干輻射。無論是射頻電子加速器或由周期性磁鐵構成的電子波蕩器都是體積龐大,造價昂貴。
  • 楊振寧8次呼籲中國研究的自由電子雷射最新進展
    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  去年7月,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建設工程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全長近5.8公裡的網絡隧道建設工作順利完成。  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XFEL)建成運行後可產生近似雷射但波長不到十分之一納米的X射線閃光,其亮度比現有第三代光源高9個數量級,將有力促進在原子尺度開展有機/無機材料內部分析、化學反應過程拍攝、納米三維圖像製作、星球內部過程研究等領域研究工作。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通過驗收
    本報訊(記者黃辛)11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近日通過國家驗收。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由中科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設,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為法人單位,北京大學為共建單位。裝置主體由一臺8.4億電子伏特的高性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和一臺可以實現多種先進運行模式的自由電子雷射放大器組成。
  • 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碰撞 助力量子輻射反作用理論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的碰撞可甄別電子動力學的經典和量子電動力學(QED)行為邊界,為理解極端強場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提供了重要途徑。相關成果發表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 2, 66 (2019)]。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科學應用和未來前景
    這些發現都是未預料到的,加深了對量子集體行為的理解。  3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光明未來  目前在運行的幾臺XFEL 裝置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們還在積極拓展XFEL 的能力和應用範圍,例如,產生阿秒級的超短脈衝,光子能量超過50 keV,脈衝重複頻率達到1 MHz等。
  • 深入內部揭秘美國JLab的自由電子雷射器(組圖)
    20世紀90年代初期, 自由電子雷射器的平均功率就已達11W。為進一步提高自由電子雷射的輸出功率和效率並進一步縮短波長, 特別是探索更有效的短波長(紫外及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機理, 人們對各種與等離子體有關的「非常規」自由電子雷射器進行了研究, 並迅速成為自由電子雷射研究領域內的熱點之一。
  • 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到底有多「硬」
    東方網記者夏陽4月27日報導: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今日正式開工建設,是上海建立世界一流的光子科學中心的重要裡程碑,更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按下加速鍵。該裝置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優先布局,整體投資接近100億元,系國內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