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碰撞 助力量子輻射反作用理論新進展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的碰撞可甄別電子動力學的經典和量子電動力學(QED)行為邊界,為理解極端強場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提供了重要途徑。相關成果發表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 2, 66 (2019)]。

帶電粒子的運動及其輻射是最古老的電磁學問題之一。高能電子速度發生變化時將產生輻射,同時受到輻射反作用力。在弱場中,輻射反作用力一般可以忽略,相對論電子的行為由洛侖茲力決定。而當雷射強度超過一定閾值時,電子動力學必須考慮輻射反作用力的影響。在一定的近似下,Landau和Lifshitz給出了描述輻射反作用力的經典表達式(LL方程)。近來的研究表明,在輻射主導情形下,經典圖像也許不再適用。當單個輻射光子的能量可以與電子本身的能量相比擬時,輻射將從連續變得離散,而且體現出很強的隨機效應,準確的描述須依賴強場QED理論。從洛侖茲力、經典LL方程到強場QED理論,如何辨別超強光場電子動力學的正確描述方法,是理解百拍瓦級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礎與前提。

上海光機所團隊深入研究了10-100拍瓦的雷射與能量為數百MeV的電子束的橫向碰撞過程,發現電子的透射、反射行為在不同的理論框架下體現出迥異的特性:不考慮輻射反作用力時高能電子將直接穿過雷射束,經典的LL方程則預言電子能量消耗殆盡以致全部被散射。QED圖像介於兩者之間,部分電子透射而部分被散射,這正是離散、隨機的量子特性的深刻反映。基於此,研究者進一步提出測量散射電子數量和角分布的方法,以揭示不同的參數範圍下電子動力學究竟由何種理論描述。該項研究預示在未來的10-100拍瓦雷射裝置上,人們將有機會觀察到極端強場下高能自由電子的量子力學行為。

相關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以及青年****的支持。

(a)雷射與電子束橫向碰撞示意圖。(b)反射電子的角分布。(c) 電子反射率。

圖片來源:上海光機所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量子輻射反作用理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的碰撞可甄別電子動力學的經典和量子電動力學(QED)行為邊界,為理解極端強場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提供了重要途徑
  • 【中國科學報】雷射電子加速獲創紀錄電子束
    發展小型化、低成本雷射粒子加速器是科學家們一直夢寐以求的目標。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尾波場電子加速器具有比傳統的射頻加速器高出三個量級以上的超高加速梯度,為實現小型化的高能粒子加速器等提供了全新技術途徑,對未來的同步輻射裝置、自由電子雷射以及高能物理研究等也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 高能量密度正電子源與雷射對撞機新方案
    國防科技大學朱興龍、餘同普、銀燕與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等人提出基於超強雷射與近臨界密度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雷射對撞機新方案,將產生高能量密度正負電子對的雷射閾值成功降低到1022Wcm-2量級,理論預測了能量高達幾個GeV的稠密(4×1022cm-3)正電子產生。
  • 小型化自由電子雷射獲重大原創進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劉建勝等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小型化自由電子雷射新概念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創進展,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微型、瞬態的波蕩器方案。發展小型化、低成本的新一代自由電子雷射,包括臺式化的電子加速器和波蕩器是科學界一直夢寐以求追逐的重大目標。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臺式化高能電子加速器和波蕩器新原理、新概念研究方面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探索。
  • 國防科技大學餘同普、銀燕課題組:高能量密度正電子源與雷射對撞機新方案
    雷射對撞機新方案,將產生高能量密度正負電子對的雷射閾值成功降低到1022 Wcm-2量級,理論預測了能量高達幾個GeV的稠密(4×1022 cm-3)正電子產生。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告訴我們,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根據量子電動力學我們已知利用超強雷射可以撕裂真空產生正負電子對,但所需要的雷射強度比當前實驗室可獲得的雷射強度高至少7個數量級。這極大地制約了人工產生高能量密度正電子的努力。
  • 強雷射實驗首次證明光可阻礙電子
    據科技日報2月9日報導,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消息,英國團隊用超強雷射照射電子,首次在實驗室展示了光讓電子速度減慢的輻射反應,這揭示了超越經典物理的動力學,並暗示量子效應的存在,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宇宙內某些最極端環境中發生的現象以及量子電動力學。 當光線照射一個物體時,一些光會從物體表面散射回來,但如果物體移動速度夠快,且光線夠強,就會發生奇怪的事情。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雷射質子刀研究獲重要突破 有望減少腫瘤治療費用
    科學網10月20日報導,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徐至展院士、李儒新研究員的領導下,在雷射質子刀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利用圓偏振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脈衝轟擊納米厚度薄膜靶,獲得了大流強、準單能的高品質質子束,質子能譜峰能量達到9 MeV,峰值流強高達3×1012protons/MeV/sr。
  • 量子反作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超強超短 超亮超讚——伽馬射線源生成記
    近期,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超高亮度伽馬射線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團隊利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級聯尾波場加速,獲得了高性能高能電子束,電子束進一步與雷射對撞,從而產生了MeV量級的、超高亮度、準單色性的伽馬射線源。
  • 利用兩級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極高亮度GeV伽馬射線輻射新方案
    該研究方案有望將伽馬射線峰值亮度推向自由電子雷射亮度範疇、輻射光子能量拓展至GeV量級,由此為科學研究和應用帶來新的機遇。近年來,基於等離子體的雷射尾波場加速器(LWFA)得到了迅速地發展,它可以產生比傳統射頻加速器高出三個數量級的超高加速場梯度,從而使GeV能量電子的加速長度可以縮短到釐米甚至毫米尺度,這使得臺面型高能粒子加速器和超亮輻射源產生成為可能。
  • 耀斑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與其相關的觀測效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ApJ,2020,904,1)上。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人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以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了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與其相關的觀測效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 科學家第一次實驗量子輻射減速,有趣的是,它衝擊了經典物理力學
    作為雷射輻射的來源,使用了雙星系統Gemini,其特點是可以使用兩個大致相同的雷射脈衝進行實驗,這是實驗的關鍵,因為輻射摩擦力取決於電子的加速,取決於電磁場影響的大小,取決於電子的能量。第一脈衝聚焦到氣體射流中。在它裡面,它產生了電離,並在形成的等離子體中擴散,激起了它自己的等離子波,在這波浪中,電子被加速到高能量。
  • 戰略研究丨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針對國家重大理論與實驗研究的需求,如雷射粒子加速器、核嬗變等核物理、高能物理、雷射聚變能源新途徑、雷射核醫學等,低重複頻率超高峰值功率超強雷射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研究工具。在與國家戰略需求相關的應用領域,如空天安全、空天環境物理等方面,高平均功率的超強雷射是重要的驅動工具,以能夠適應空天特殊環境的高重複頻率超強雷射為典型。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針對國家重大理論與實驗研究的需求,如雷射粒子加速器、核嬗變等核物理、高能物理、雷射聚變能源新途徑、雷射核醫學等,低重複頻率超高峰值功率超強雷射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研究工具。在與國家戰略需求相關的應用領域,如空天安全、空天環境物理等方面,高平均功率的超強雷射是重要的驅動工具,以能夠適應空天特殊環境的高重複頻率超強雷射為典型。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人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以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了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
  • 正電子加速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正電子加速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利用相干渡越輻射加速正電子,得到了準單能的高品質正電子源,相關成果發表在《通訊-物理學》(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利用雷射尾場加速電子研究中,目前實驗室可獲得的最高電子能量為7.8 GeV。
  • 雷射直接度量阿秒電子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阿秒電子動力學領域取得進展,採用高對比度飛秒雷射脈衝技術與等離子體鏡鎖相機制,解決了飛秒雷射脈衝與阿秒電子脈衝的時空同步難題,實驗中觀測到電子在光場調製下的空間條紋圖,實驗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
  • 基礎研究新進展和新成果
    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和通信、超強超短雷射研究居國際前列;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蛋白質結構與功能、腦與認知、動物克隆、創造新物質的分子工程學、古生物學、海洋科學等領域取得系列創新成果,整體研究水平顯著提高,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數學機械化、辛幾何算法等方面保持我國特色和優勢。
  • 科學網— 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利用該方案有望獲得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