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反作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4 瀟湘晨報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對演化的相干量子系統上的一個可觀測量進行兩次投影測量時,第一次測量通常會改變第二次測量的統計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測量反作用。這一反作用的根源在於量子投影測量會完全破壞量子系統的量子疊加性。國外科學家研究指出,在不違背量子熱力學的基本漲落理論的前提下,無法設計出一個測量方案完全避免反作用,但可以通過集體測量的方式來減少反作用的程度。基於以上的理論結果,中國科大團隊於2019年首次在實驗上利用量子集體測量成功觀測到測量反作用力的減小。

然而,中國科大團隊先前的工作所使用的集體測量,均為可分離量子集體測量。是否存在糾纏的集體測量超越已經實現的反作用減少程度?中國科大團隊就兩比特情形下,對最優化的集體測量形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發現在理論上存在一個最優的糾纏集體測量,能在兩比特系統中使反作用達到最小,並且在強相干演化的情形下,其反作用可被壓制為0。他們利用單光子的多個自由度結合光量子行走的實驗技術,設計並以高達0.985的保真度實現了該糾纏集體測量,成功地在實驗上把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

該工作對集體測量以及量子熱力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是對量子反作用這一主題非常吸引人的貢獻,為該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是新理論和完美實驗實現的成功結合。

【來源:摘自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對演化的相干量子系統上的一個可觀測量進行兩次投影測量時,第一次測量通常會改變第二次測量的統計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測量反作用。這一反作用的根源在於量子投影測量會完全破壞量子系統的量子疊加性。國外科學家研究指出,在不違背量子熱力學的基本漲落理論的前提下,無法設計出一個測量方案完全避免反作用,但可以通過集體測量的方式來減少反作用的程度。
  • 中科大聯合國際團隊取得量子測量研究重要進展
    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entangled collective measurement)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back action)降至最小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成果於11月1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量子測量取得重要進展:首次使用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
    據了解,對演化的相干量子系統上的一個可觀測量進行兩次投影測量時,第一次測量通常會改變第二次測量的統計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測量反作用。其根源在於量子投影測量會完全破壞量子系統的量子疊加性。▲圖 1:實驗原理圖與實驗裝置圖國外研究人員指出,在不違背量子熱力學的基本漲落理論的前提下,我們無法設計出一個測量方案完全避免反作用,但我們可以通過集體測量的方式來減少投影測量帶來的反作用的程度。基於以上的理論結果,中國科大研究團隊於 2019 年首次在實驗上利用量子集體測量成功觀測到測量反作用力的減小。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成果以」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an atom and a molecule」為題於5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Nature 581, 273–277(2020)]。這項成果對於未來考慮使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納米光電材料研究所曾海波團隊,在量子點顯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有望突破傳統鎘系量子點以及QDVision等國際公司的壟斷,研究成果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一類新型雷射發射材料」為題背靠背同期發表於《先進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502567; DOI: 10.1002/adma.201503573),並被選為該期封面。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作用極小化
    據了解,對演化的相干量子系統上的一個可觀測量進行兩次投影測量時,第一次測量通常會改變第二次測量的統計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測量反作用。其根源在於量子投影測量會完全破壞量子系統的量子疊加性。基於以上的理論結果,中國科大研究團隊於2019年首次在實驗上利用量子集體測量成功觀測到測量反作用力的減小。  先前的工作所使用的集體測量均為可分離量子集體測量,那麼是否存在糾纏的集體測量超越我們已經實現的反作用減少程度呢?
  • 我國量子通信實驗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糾纏集體測量將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桂運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
  • 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UV-NIR超快雷射誘導磷硼酸鹽玻璃合成CsPbBr3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摻鋁和熱處理工藝在硼磷酸鹽玻璃中得到具有優異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的CsPbBr3量子點,通過超快雷射誘導在玻璃表面和內部析出了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該研究擴大了鈣鈦礦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在構造3D光學器件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UV-NIR超快雷射誘導磷硼酸鹽玻璃合成CsPbBr3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摻鋁和熱處理工藝在硼磷酸鹽玻璃中得到具有優異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的CsPbBr3量子點,通過超快雷射誘導在玻璃表面和內部析出了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該研究擴大了鈣鈦礦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在構造3D光學器件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中德意瑞學者合作將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
    中新網合肥11月20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和合作者們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將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合作者們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ReviewLetters)上。對演化的相干量子系統上的一個可觀測量進行兩次投影測量時,第一次測量通常會改變第二次測量的統計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測量反作用。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等開展合作,利用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中國科大利用糾纏測量極小化測量對熱力學系統的反作用
    中國科大利用糾纏測量極小化測量對熱力學系統的反作用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
  • 中國學者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中國科大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1月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首次實現了按需式讀取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該成果12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該成果對大容量量子存儲和構建量子網絡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