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大聯合國際團隊取得量子測量研究重要進展
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entangled collective measurement)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back action)降至最小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成果於11月1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rlan Scully、德國維爾茲堡大學
-
中國學者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在量子精密測量上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該成果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中科大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獲重要進展
本報合肥1月4日電 (記者徐靖)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在量子精密測量實驗中同時實現3個參數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測量,測量精度比經典方法提高13.27分貝。該成果1月1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單參數量子精密測量是量子精密測量中最簡單的問題,近年來在引力波探測等問題中有了重要應用。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新思路
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起來的新學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2個領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碼、量子隱形傳態、遠距離量子通信的技術等等;量子計算主要研究量子計算機和適合於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算法。
-
量子反作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著名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潘建偉團隊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發展高品質單光子源
潘建偉團隊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發展高品質單光子源 高質量的光子源是量子技術的關鍵器件,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
-
重要裡程碑!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分布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橋梁、飛機等大型結構的應力場分布和溫度場分布的有效監測。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技術也邁進了量子化時代。量子網絡作為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著重要作用。
-
中科大科研團隊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高質量的光子源是量子技術的關鍵器件,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人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實現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中科大分子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5月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於5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考慮使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另外,極性分子之間可以產生長程的相互作用,有利於實現新型的量子信息處理平臺;極性分子對電場非常敏感,可以與微波光子系統,懸臂梁振子等體系相互作用。為了連接單個分子到其他量子載體以傳遞量子信息,演示量子糾纏是重要的一步。當兩個粒子處於糾纏態,便不再能單獨描述每個粒子的狀態,兩個粒子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這樣的關聯屬性在量子計算和一些量子精密測量中有重要應用。
-
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合肥10月19日電 記者常河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馬蘭·史高麗、德國維爾茲堡大學斯文·霍夫林等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我國學者研究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與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人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技術,近期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南方科技大學項曉東課題組在量子弛豫時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講席教授項曉東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量子弛豫時間的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f Quantum Relaxation Time
-
中科大在量子通信等尖端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 北京時間2月14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第185屆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90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
-
本源量子與合作者在半導體量子晶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國防科技大學在量子弱測量到強測量過渡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導讀近日,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物理系張杰、吳春旺和陳平形與以色列威茲曼研究所、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合作,在量子弱測量到強測量過渡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量子測量問題不僅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而且在量子操控和量子精密測量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