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斑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與其相關的觀測效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ApJ,2020,904,1)上。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人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以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了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
-
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在研究碳材料中的應用
在實驗上通常用電子能量損失譜的電離峰近邊精細結構來判斷碳材料中的碳鍵形態。利用EELS分析金剛石材料能觀察到由激發1s電子躍遷至σ*反鍵軌道而產生的損失譜。 石墨具有如圖1-b所示的石墨型晶體結構(六邊形層狀結構),C與同一層面上的三個C原子結合(sp2雜化,3配位)這時C-C鍵也是σ鍵,結合能與金剛石的σ鍵的結合能一樣,但是碳原子本應該有四個結合鍵,對於3配位來說,還剩餘一個結合鍵,這個鍵與六邊形層面外相鄰C原子結合,形成π鍵。
-
海森堡模型能譜研究獲進展
所謂動力學性質,主要是指譜學行為,如關聯電子系統中的準粒子(quasiparticle)能譜,如量子磁學系統中的自旋波磁振子(magnon)能譜。這類能量、動量依賴的譜函數,可以告訴人們量子多體系統的本質信息,且與現代凝聚態物理學的實驗手段直接相關。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1.30 星期一
科研進展1、南海海洋所等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2、地質地球所提出單點衛星方法分析磁繩結構 3、版納植物園在社會昆蟲上發現傳播性追逐威懾信號 4、金屬所等開發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疲勞壽命預測軟體系統 5、新疆天文臺在耀斑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中獲進展
-
高電荷態離子雙電子複合精密譜研究獲進展
隨著X-ray天文望遠鏡的發展,近十幾年來,人們利用太空天文臺的觀測數據結合理論模型可以得到天體等離子體的密度、溫度、元素豐度、電離平衡及電子速度分布等關鍵信息,從而能夠深入理解天體形成及演化規律。電子-離子複合是等離子體環境中重要的碰撞反應之一,精確的電子-離子複合速率係數是天體物理和聚變等離子體建模最基本的輸入參數之一。
-
正電子加速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正電子加速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利用相干渡越輻射加速正電子,得到了準單能的高品質正電子源,相關成果發表在《通訊-物理學》(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利用雷射尾場加速電子研究中,目前實驗室可獲得的最高電子能量為7.8 GeV。
-
近代物理所高電荷態離子雙電子複合精密譜研究獲進展
隨著X-ray天文望遠鏡的發展,近十幾年來,人們利用太空天文臺的觀測數據結合理論模型可以得到天體等離子體的密度、溫度、元素豐度、電離平衡及電子速度分布等關鍵信息,從而能夠深入理解天體形成及演化規律。電子-離子複合是等離子體環境中重要的碰撞反應之一,精確的電子-離子複合速率係數是天體物理和聚變等離子體建模最基本的輸入參數之一。
-
張杰院士團隊在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上海7月19日訊(記者黃辛)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天文系張杰院士研究團隊基於相對論雷射等離子體的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
-
npj: 自動估測材料參數—X射線吸收和電子能量損失譜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近年來,高通量實驗製備和表徵技術取得了飛速進展,可以有效快速地獲得大量測量數據。然而,對於數據的分析通常採用傳統方式,效率低下,成為高通量實驗的瓶頸。
-
上海光機所正電子加速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正電子加速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利用相干渡越輻射加速正電子,得到了準單能的高品質正電子源,相關成果發表在《通訊-物理學》(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利用雷射尾場加速電子研究中,目前實驗室可獲得的最高電子能量為7.8 GeV。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6, 28, 2931)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完善了通過動量匹配實現等離激元高效激發的物理圖像。戴慶課題組通過與北大高鵬課題組合作,利用電子波長短和高動量的先天優勢,藉助電子能量損失譜首次直接觀測到了懸空單層氮化硼中的聲子極化激元。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極化激元是光子與材料中的偶極激發發生強耦合形成的準粒子,它能夠突破光的衍射極限,將光波長壓縮到納米尺度進行操控,在納米光電子器件和高靈敏傳感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極化激元的波長壓縮能力是研究極化激元物理特性的起源,這決定了局域光場增強效果和光電子器件集成度,因此不斷追求具有更高壓縮比的極化激元成為了納米光子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06組研究員郭建東、副研究員朱學濤和博士生曹彥偉(已畢業)等人,在2015年成功研製了世界首臺具有能量-動量二維解析能力的高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2D-HREELS)[Rev. Sci. Instrum. 86, 083902 (2015)]。
-
太赫茲脈衝啁啾操控電子束實現更短且更穩定的相對論電子束
超短電子束在超快電子衍射、自由電子雷射、逆康普頓散射X光源、雷射或太赫茲驅動的先進加速等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如何產生超短電子束脈衝並實現與雷射脈衝高度同步是目前加速器物理和超快科學的重要挑戰之一傳統上使用微波場對電子束脈衝進行壓縮會由於微波的相位噪聲導致壓縮後的電子束存在較大時間抖動,針對這個挑戰,本工作將「啁啾」的概念應用於電子束脈寬的壓縮並利用太赫茲波段的介質波導代替微波諧振腔,實現了利用太赫茲場操控電子束能量分布,並進而實現了對電子束脈寬的壓縮。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基於原位技術以及像差校正電鏡分析技術的發展,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張餘洋副教授等人合作在CeO2中氧擴散的原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像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實時原子成像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揭示了CeO在激活條件下氧原子各向異性擴散的原子機制。
-
【中國科學報】雷射電子加速獲創紀錄電子束
本研究創新性地設計了級聯尾波場加速新方案,通過在兩段級聯的等離子體之間引入一段高密度等離子體,控制電子束的穩相加速及能量啁啾反轉和能散度壓縮,克服了單級尾波場加速方案中能散度無法獨立控制的技術瓶頸,實驗獲得了高品質的高能電子束。三維粒子模擬也揭示,該級聯加速新方案能夠有效地抑制電子的二次注入,實現電子束的穩相加速。
-
近代物理所在超導離子源高電荷態鈾離子束流強度研究中獲進展
近代物理所在超導離子源高電荷態鈾離子束流強度研究中獲進展 2019-09-11 近代物理研究所 超導ECR(電子迴旋共振)離子源是產生強流高電荷態離子束的磁約束等離子體裝置,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研究裝置所需的高電荷態重離子束主要由超導ECR離子源提供。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雷射質子刀研究獲重要突破 有望減少腫瘤治療費用
科學網10月20日報導,今天,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徐至展院士、李儒新研究員的領導下,在雷射質子刀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利用圓偏振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脈衝轟擊納米厚度薄膜靶,獲得了大流強、準單能的高品質質子束,質子能譜峰能量達到9 MeV,峰值流強高達3×1012protons/MeV/sr。
-
物理所在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基於原位技術以及像差校正電鏡分析技術的發展,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張餘洋等人合作在CeO2中氧擴散的原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像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實時原子成像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揭示了CeO在激活條件下氧原子各向異性擴散的原子機制。